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Organic Acids on the Dissolution of REE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Granite
1
作者 陈炳辉 毋福海 刘琥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2期144-151,共8页
The results of REE leached by some organic acids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and water/rock ratios for different durations from a mixed sample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a granite in Gonghe, Guangdong, China, showed t... The results of REE leached by some organic acids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and water/rock ratios for different durations from a mixed sample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a granite in Gonghe, Guangdong, China, showed that: 1) the contents of REE leached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the organic acids; 2) the contents of REE leached by 0.01 mol/L organic acid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water/rock ratio; 3)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rganic acids and the samples enhances the pH value of the medium and the contents of REE leached tend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pH value; and 4) compared with those leached by ammonia sulfate, the REE leached by the organic acid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weaker negative Ce anomaly, a stronger negative Eu anomaly, and lower (La/Sm)\-N and (Gd/Yb)\-N ratios, indicating that the organic acids have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fractionation of REE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ree 风化壳 稀土元素 花岗岩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icrobes on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EE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Granite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炳辉 王智美 +3 位作者 黄丽玫 毋福海 陈敬德 徐文烈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0年第3期280-288,共9页
Microbes were cultur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samples collected at various depths in 4 weathering profiles of REE\|bearing granites in Gonghe, Guangdong. The microbes were found existing at the depth of 0-5 m in all ... Microbes were cultur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samples collected at various depths in 4 weathering profiles of REE\|bearing granites in Gonghe, Guangdong. The microbes were found existing at the depth of 0-5 m in all the profiles. The main microbes include coccus (Staphylococcus, Streptococcus), bacillus (Bacillus, Clostridium and Escherichia Coli), actinomyces and fungi (Saccharomycete, Penicillium, Fusarium, Aspergillus Aiger and Mucor). The number of colonies decreases downwards in the profiles. Experimental studies show that all the microb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can accelerate downward migration of REE in the experimental tubes. The ability to accelerate the migration of REE decreases in a sequence of fungi→actinomyces→bacillus→coccus. The microbes can change the modes of occurrence of REE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The coccus, bacillus and actinomyces can increase the amounts of REE in ion state, whereas the fungi have a stronger ability to form organic compounding REE and accumulate REE than the bacteria 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稀土元素 风化壳 花岗岩 细菌 地球化学
下载PDF
Compounding Pattern of REE, Clay and Humic Acid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Granites
3
作者 陈炳辉 陈志澄 +3 位作者 梁群优 符群策 俞受鋆 张丽洁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7-53,共7页
An anomalous phase containing clays and humic acid was found while extraction humic acid from samples of weathering crust of REE-bearing granites by using 0.1 mol/L NaOH solution.Studied by chemical separation experim... An anomalous phase containing clays and humic acid was found while extraction humic acid from samples of weathering crust of REE-bearing granites by using 0.1 mol/L NaOH solution.Studied by chemical separation experiments,column chromatography,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nfrared spectrum.fluorescence spectrum,polarimicroscopic testing and elemental determination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meter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it was proved to be a compound of humic acid and clays which are connected in the form of bridge by heteronuclearpolynuclear complexing ions formed by cations of RE ̄(5+),Al ̄(3+).Fe ̄(3+) etc.The compounding pattern was further proved by the experiment for compounding humic acid,REE and kaoli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 Clays Humic acid Compounding pattern weathering crust of granites
下载PDF
REE Geochemistry in the Weathered Crust of Granites, Longnan Area,Jiangxi Province 被引量:7
4
作者 Wu Chengyu Huang Dianhao Guo Zhongxun Institute of Mineral Deposit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Geological Survey Party of South Jiangxi, 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Ganzhou, Jiangx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93-209,237,共18页
Warm and humid climate and gentle hilly topography have provided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the granite intrusions in the Longnan area, Jiangxi Province. REE is mostlyconcent... Warm and humid climate and gentle hilly topography have provided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the granite intrusions in the Longnan area, Jiangxi Province. REE is mostlyconcentrated in an adsorption state in clay in the wholly weathered zone. The rare-earth minerals enriched inthe parent rocks provided the source material for the REE enrichment. Exchangeable REE accounts for48-86%. Extraction experiments and stable isotopic study of clay minerals suggest that the downward infiltra-tion of meteoric water and increasing gradient of pH valu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richment ofREE during the progressive weathering. Slight fractionation of individual REE can not change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profiles. which are inherited from the parent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 Geochemistry in the Weathered crust of granites Longnan Area Jiangxi Province
下载PDF
REE Biological Metallogeny —A Preliminary Study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志澄 陈达慧 +4 位作者 王翠微 陈少慈 余受均 陈敬德 张丽洁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5年第4期346-352,共7页
Five species of bacteria have been found in granite-weathering profiles of Ore District 701.They tend to decrease in varieties and quantities from the upper part down-ward, and no bacterium has been brought up below t... Five species of bacteria have been found in granite-weathering profiles of Ore District 701.They tend to decrease in varieties and quantities from the upper part down-ward, and no bacterium has been brought up below the depth of 10 m.The simulating experiments done by using humic acid of small molecular weight ,and decanedioic acid extracted from the samples and the bacteria mentioned above have shown that:(1)The dissolving rates of REEs from humic acid+original rock or decanedioic acid +original rock are lower than those from humic acid +bacteria +original rock or decanedioic acid +bacteria+original rock.The presence of bacteria may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REE-organic complexes and make the complexes increase in quantity.Aminoacids in the bacteria are involved in coordination balance.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mplexes tend to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xes,i.e., the dissolution, complex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EEs from the original rocks will be accelerated.(2)The metabolism of microorganisms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keeping a pH environment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微生物 模拟实验 稀土元素 花岗岩风化壳 生物学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西段花岗岩风化壳地震相特征及地质成因分析
6
作者 朱茂林 刘震 +4 位作者 刘惠民 张鹏飞 李晓珂 梁裳恣 赵振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5-367,共13页
东营凹陷北带西段花岗岩风化壳各层结构在地震上呈现出不同反射特征,风化壳地震相地质成因及对应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特征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地质和地震相结合的思路,研究了花岗岩风化壳地震相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地震相地质成... 东营凹陷北带西段花岗岩风化壳各层结构在地震上呈现出不同反射特征,风化壳地震相地质成因及对应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特征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地质和地震相结合的思路,研究了花岗岩风化壳地震相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地震相地质成因,建立了风化壳顶部地震相分布模式,并明确了各类地震相对应储层的含油性和勘探意义。结果表明:(1)花岗岩风化壳地震相划分为低频连续强振幅相、中频低连续中振幅相和弱振幅-空白相3种类型,低频连续强振幅相分布在邻近构造高部位缓坡上,中频低连续中振幅相分布在构造中低部位,弱振幅-空白相广泛分布;(2)低频连续强振幅相对应高度风化的残积层,中频低连续中振幅相对应演化程度中等的溶蚀层,弱振幅-空白相对应风化程度较低的崩解层;风化壳各层结构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经历的风化程度不同,岩石结构存在差异,从而在地震上呈现出不同反射特征;(3)不同类型地震相对应的储层物性、保存条件和含油性存在差异,指示的油气勘探意义也有所不同。研究成果为研究区花岗岩风化壳有效储层的识别和进一步的储层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花岗岩风化壳 储层 地震相 地质成因 分布模式
下载PDF
江西大吉山花岗岩风化壳稀土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学明 杨晓勇 +2 位作者 张培善 詹旺龙 陶克捷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系统采集分析了江西大吉山花岗岩体及其风化壳样品,通过研究其不同类型花岗岩风化壳的矿物组成、稀土元素组成和稀土元素的分配,得出了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讨论了风化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机制。
关键词 花岗岩 风化壳 稀土元素 分布规律 稀土矿床
下载PDF
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3
8
作者 赵芝 王登红 +1 位作者 陈郑辉 陈振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14-2827,共14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是全球重稀土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此类矿床的成矿规律开展过大量研究,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为了解目前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2011~201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三稀...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是全球重稀土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此类矿床的成矿规律开展过大量研究,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为了解目前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2011~201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三稀项目组对52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文介绍稀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新进展:(1)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广泛分布在华南地区,以南岭最为发育,近些年在越南、老挝、泰国及美国也有发现。矿床主要产在花岗岩和酸性火山岩风化壳中,近几年也在变质岩和灰岩风化壳中有所发现,但花岗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规模较大,品位较高,仍是最为重要的一类(亚类)稀土矿床;(2)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范围较宽,锆石U-Pb年龄集中在461~384Ma、228~242Ma和189~94Ma三个区间。相对于LREE型成矿花岗岩,HREE型更加富硅,富HREE,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普遍高Rb,低Ti、Zr、Hf、Nb、Ta、Ba、Sr等微量元素,暗示HREE型成矿花岗岩岩浆经历了高度分异。值得注意的是,部分LREE型成矿花岗岩相对富集HREE,特别是富集Y,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多介于1~3之间,风化易形成HREE型风化壳,这很可能是今后重稀土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3)成矿花岗岩中稀土矿物的成因多样,有岩浆成因(如榍石、褐帘石、独居石、磷钇矿等)、流体交代成因(稀土氟碳酸盐类)和表生成因(水磷铈矿、水磷镧矿等),稀土元素的内生矿化很大程度上受流体交代作用影响;(4)发育完整的风化壳垂向剖面中稀土元素含量呈"弓背式"分布,即表土层和半风化层中含量低,全风化层中含量高,但受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等因素的影响,稀土含量变化曲线呈多种形态。垂向上LREE和HREE可分层富集,即全风化层上部富集LREE,下部富集HREE,也可以同时富集在全风化层下部。华南大量成矿母岩和风化壳样品的化学风化蚀变指数(CIA)与稀土元素总量(∑REE)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当CIA<85%时,CIA与∑REE呈正相关,当85%<CIA<100%时,CIA与∑REE呈负相关;(5)表生过程中,母岩中易风化的稀土矿物不断释放出可交换性吸附态的稀土元素,酸性淋滤作用是稀土元素迁移的动力,黏土矿物是稀土元素赋存的载体,风化程度影响稀土元素的次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花岗岩 风化壳 稀土元素 稀土矿物 南岭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的存在形态及迁移富集模式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志澄 庄文明 +2 位作者 陈炳辉 洪华华 俞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本文从化学形态角度,确立了一个RE形态分析流程,得出风化壳中RE化学形态可分为活性态,Fe,Al共沉淀态及有机结合态3种,全风化层样品中RE多数以活性态为主,但平远C剖面RE却以有机结合态占大多数,活性态、有机结合态... 本文从化学形态角度,确立了一个RE形态分析流程,得出风化壳中RE化学形态可分为活性态,Fe,Al共沉淀态及有机结合态3种,全风化层样品中RE多数以活性态为主,但平远C剖面RE却以有机结合态占大多数,活性态、有机结合态RE与粘土矿物关系密切,而Fe,Al共沉淀态的RE与粘土矿物关系不大,原岩溶出试验表明,RE在有机介质中的溶出量一般高于无机介质,RE最大可能是呈有机无机混配络离子迁移,迁移、富集过程是络合、水解、沉淀和吸附反应同时出现,反应受pH控制,本文初步建立了花岗岩风化壳中RE往下迁移、富集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风化壳 稀土 迁移 稀土族
下载PDF
花岗岩风化壳中的微生物及其对稀土元素的浸出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炳辉 刘琥琥 毋福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8-94,共7页
对广东共和稀土矿花岗岩风化壳剖面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发现在0.2~12m深度范围的样品均有微生物存在,在0.2~3m深度范围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类型有细菌(包括芽胞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杆菌,奈瑟氏... 对广东共和稀土矿花岗岩风化壳剖面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发现在0.2~12m深度范围的样品均有微生物存在,在0.2~3m深度范围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类型有细菌(包括芽胞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杆菌,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球菌以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厌氧菌)、真菌(包括曲霉属黑曲和黄曲、青霉属、毛霉属、酵母菌)和放线菌。利用风化壳中的各种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对稀土矿样进行稀土浸出实验,并与蒸馏水和不加菌液的培养液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混合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浸矿,稀土元素的浸出量明显增加,浸泡液的pH值降低;②真菌类(毛霉属、酵母菌、曲霉属、青霉属)对稀土的浸出量最高,然后依次为发酵非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属、放线菌、发酵芽胞杆菌属;③细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代谢产物改变介质的pH值有关;而真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直接吸附和吸收稀土元素以及其代谢产物与稀土元素的络合作用有关;④与硫酸铵的浸出结果相比,微生物所浸出的稀土元素δCe较大、δEu值较小、(La/Sin)_N和(Gd/Yb)_N的比值较低,结果与稀土元素在华南风化壳稀土矿风化壳剖面中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稀土元素 风化壳 花岗岩 浸出作用 络合作用 分异作用
下载PDF
外生稀土矿床的分布、类型和成因概述 被引量:20
11
作者 许成 宋文磊 +1 位作者 何晨 王丽泽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41,共8页
稀土是当今危机资源,勘探和研究稀土矿床是世界热点。外生矿床是重要的稀土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残-坡积、(河流)冲积和海滨砂矿,碳酸盐岩风化壳型,花岗岩风化壳型等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认识。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是由富稀土的原岩经过... 稀土是当今危机资源,勘探和研究稀土矿床是世界热点。外生矿床是重要的稀土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残-坡积、(河流)冲积和海滨砂矿,碳酸盐岩风化壳型,花岗岩风化壳型等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认识。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是由富稀土的原岩经过地表机械和化学风化作用形成,母岩稀土的最初富集是形成风化壳型稀土矿床的前提,风化壳继承了母岩的稀土特征。目前世界对重稀土的需求最为突出,中国南岭花岗岩风化壳型重稀土矿床为世界之最。风化是后期稀土提炼富集过程,成矿关键在于花岗岩岩浆阶段重稀土矿物的形成。然而,何种因素形成南岭地区具有稀土成矿潜力的花岗岩,富稀土花岗岩表现出的轻重稀土分异是由于源区性质的差异还是源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以及重稀土矿物的形成机制仍有待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稀土矿床 风化壳型 砂矿 碳酸盐岩 花岗岩
下载PDF
华南酸性岩类风化壳稀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及矿体贫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炳辉 毋福海 +3 位作者 黄丽玫 王智美 徐文烈 陈敬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805-808,共4页
本文简述了华南酸性岩类风化壳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研究了几种氨基酸对稀土元素从花岗岩中溶出和在花岗岩风化壳中迁移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多数氨基酸可以促使稀土元素从花岗岩中溶出和在风化壳中迁移,尤以长链酸的作用较为明... 本文简述了华南酸性岩类风化壳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研究了几种氨基酸对稀土元素从花岗岩中溶出和在花岗岩风化壳中迁移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多数氨基酸可以促使稀土元素从花岗岩中溶出和在风化壳中迁移,尤以长链酸的作用较为明显。对比研究了华南停采的风化壳稀土矿的矿体表层和内部的品位变化,显示了矿体表层发生了贫化,其结果会对矿山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岩 风化壳 稀土元素 氨基酸 矿体贫化
下载PDF
内蒙古宝音图钼矿床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帆 肖荣阁 +3 位作者 李娜 曲云燕 贺中银 冯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1-840,共10页
宝音图钼矿床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重点研究该钼矿床成矿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花岗岩成因。通过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特征值(∑REE-LREE/HREE、δEu-LREE/HREE相关性)的分析,对比幔源岩浆及南... 宝音图钼矿床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重点研究该钼矿床成矿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花岗岩成因。通过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特征值(∑REE-LREE/HREE、δEu-LREE/HREE相关性)的分析,对比幔源岩浆及南岭花岗岩稀土元素组成特点,结合岩石化学组成,推断宝音图成矿花岗岩属于陆壳熔融成因花岗岩。由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细晶花岗岩,岩体成分逐渐变化。岩浆演化中有成分分异,有利于成矿,特别是晚期钾长花岗岩富集成矿元素和矿化剂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音图钼矿床 复式花岗岩体 陆壳熔融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铕异常 内蒙古
下载PDF
准噶尔西北缘四_2区火山岩风化壳储层裂缝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坤 杨志冬 +3 位作者 范存辉 袁云峰 秦启荣 龙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4,共7页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生产等基础资料,对四_2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储层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蚀缝和构造裂缝是储层裂缝主要的类型,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W、NE向;裂缝倾角大、切割中等、间距...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生产等基础资料,对四_2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储层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蚀缝和构造裂缝是储层裂缝主要的类型,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W、NE向;裂缝倾角大、切割中等、间距小、密度大、宽度变化大;NWW向和NE向垂直缝和斜交缝的有效性最好;纵向上,有效裂缝主要分布在距离石炭系风化壳顶部20~130m的范围内,平面上,裂缝发育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Ke114-J354、J352-J353、J340-J395-J36-J336、J138-J324井一带;裂缝分布受岩性、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的控制,凝灰岩抗压强度较小,易产生裂缝;石炭系风化壳顶部的岩层经受风化淋滤作用强烈,裂缝分布广,深部裂缝发育差;深大断裂附近,断层的夹持交汇部位,断鼻、褶皱的轴部是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分布规律 风化壳 火山岩 四_2区
下载PDF
广东平远花岗岩风化壳及其稀土成矿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炳辉 俞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以竹细塘和神背岩体为例,研究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风化在及其稀土成矿特征,结果表明:风化壳剖面发育层状结构,自下而上,碎屑矿物减少,粘土矿物含量增加,活动组分(K_2O,Na_2O,CaO)减少,稳定组分(Al_2O... 以竹细塘和神背岩体为例,研究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风化在及其稀土成矿特征,结果表明:风化壳剖面发育层状结构,自下而上,碎屑矿物减少,粘土矿物含量增加,活动组分(K_2O,Na_2O,CaO)减少,稳定组分(Al_2O_3,Fe_2O_3,TiO_2)增加.风化壳中稀土分布总体上保持原岩特征,但各风化壳层中铈负异常均增加,铕和铒负异常消失乃至出现正异常;全风化壳的中下部稀土最为富集,稀土分布型式也变化最大;在全风化和半风化壳层中稀土含量与粘土矿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非矿物相稀土在风化壳中主要以活性态存在,此外还以铁铝共沉淀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壳 成矿特征 稀土矿物
下载PDF
埕岛东部潜山油气成藏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振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3,113,共3页
针对埕岛东部潜山地质格局及油气成藏规律比较复杂、成藏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通过对钻井、录井、构造解释及测试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构造及地层特征,对其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受多期强烈构造运动... 针对埕岛东部潜山地质格局及油气成藏规律比较复杂、成藏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通过对钻井、录井、构造解释及测试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构造及地层特征,对其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受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地层分布非常复杂,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地层发育均存在差异。纵向上,埕岛东部潜山在太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油气富集,其中以下古生界最为富集,且主要分布于构造较高部位; 平面上,由构造主体向翼部,油气分布层位由老到新,油气藏类型由断块—残丘型油气藏向地层不整合油气藏过渡。通过对典型井的解剖,认为储盖组合和侧向封堵条件为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由此建立埕岛东部潜山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断块-残丘型油气藏 油气分布规律 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模式 埕岛东部潜山
下载PDF
广东梅州花岗岩风化壳剖面的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对风化强度的指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效荣 姚玉增 +5 位作者 何宏平 谭伟 马灵涯 孙一凡 王春来 黄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34,共13页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含稀土元素的基岩在表生条件下,风化淋滤出的稀土元素吸附在以黏土矿物和铁氧化物为主的次生矿物表面形成的。基岩所含的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分解、不同次生矿物的形成和转换及在表生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吸...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含稀土元素的基岩在表生条件下,风化淋滤出的稀土元素吸附在以黏土矿物和铁氧化物为主的次生矿物表面形成的。基岩所含的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分解、不同次生矿物的形成和转换及在表生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吸附或吸附能力是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富集和分异的主要控制因素,故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剖面风化强度以及风化带的划分对研究矿床成因和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VSWIR,波长范围350~2500 nm)识别的次生矿物,如赤铁矿、针铁矿、高岭石和蒙脱石等,其物相和含量特征可以作为划分基岩风化强度的有效依据。本文以广东梅州黄畲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风化剖面为例,尝试采用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并结合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剖面中矿物种类和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剖面在全风化层存在大量的赤铁矿及少量针铁矿,相应地VSWIR在500 nm和900 nm附近形成明显的光谱吸收特征,而700 nm附近微弱。全风化层和半风化层样品在1396 nm附近的光谱特征明显,而弱风化基岩该光谱特征较为微弱,吸收深度d1396及d2200/d1900比值从弱风化基岩至表土层则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该现象与风化剖面中从深部到地表高岭石含量逐渐增多的事实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 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 风化强度 次生矿物
下载PDF
云南盈江地区风化壳型稀土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4
18
作者 燕利军 陈永清 +6 位作者 邓志祥 陈曹军 严志安 王胜江 梅永辉 杨淑胜 佘中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301,共14页
云南盈江地区广泛分布三叠纪至古近纪等各个时代的酸性侵入岩,岩体中稀土元素丰度较高(ΣREE=117.92×10^-6~645.24×10^-6),风化壳发育广泛,具有较好的找寻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前景。利用原岩岩石地球化学、矿体稀土总量、稀土... 云南盈江地区广泛分布三叠纪至古近纪等各个时代的酸性侵入岩,岩体中稀土元素丰度较高(ΣREE=117.92×10^-6~645.24×10^-6),风化壳发育广泛,具有较好的找寻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前景。利用原岩岩石地球化学、矿体稀土总量、稀土元素浸出率等手段,得知该地区稀土矿含矿原岩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并多位于其全风化层下部和半风化层上部,负铕异常明显(δEu=0.24~0.42),轻稀土较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7.67~17.70,La N/Yb N=9.66~40.19),或起源于深源,经部分熔融、分离结晶成;离子型稀土元素占比差异巨大,从半风化层底部的4.69%变化至上部全风化层的73.33%,浸出可利用稀土元素以镧钕为主。本文认为盈江地区南部多为低钇富镧钕轻稀土型稀土矿,北部为中钇轻稀土型稀土矿,并呈现出南部稀土总量高于北部、向北有重稀土元素富集的趋势。未来在盈江北东部拉排一带具有较大的找寻重稀土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风化壳型 离子型稀土元素浸出率 成矿特征 找矿方向 盈江地区 云南
下载PDF
龙南上黄湾稀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有炜 阙兴华 陈斌锋 《矿产与地质》 2017年第2期295-299,共5页
龙南县是首次发现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地区,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通过对龙南上黄湾稀土矿成矿内生与外生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稀土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的高稀土含量(达406.65×10^(-6))的中细粒黑云母... 龙南县是首次发现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地区,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通过对龙南上黄湾稀土矿成矿内生与外生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稀土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的高稀土含量(达406.65×10^(-6))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有关,母岩的稀土配分模式为低钇低铕轻稀土配分型,在特定的构造位置和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含矿母岩经风化淋滤作用后,在花岗岩全风化层中富集形成轻稀土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花岗岩 风化壳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龙南县
下载PDF
皖南姚村岩体花岗岩风化壳稀土元素赋存特征
20
作者 高玲 闫峻 +1 位作者 李全忠 谢建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0-1838,共19页
皖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普遍富集,局部已成为矿床,其中,郎溪县姚村岩体风化壳富集程度较高。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姚村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7.9±1.4 Ma,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风化壳可细分为残... 皖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普遍富集,局部已成为矿床,其中,郎溪县姚村岩体风化壳富集程度较高。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姚村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7.9±1.4 Ma,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风化壳可细分为残坡积层(A)、强半风化层(C_(1))、过渡层(C_(2))、弱半风化层(C_(3))和基岩(D)5层。稀土总量在纵向剖面上呈“波浪式”分布,各层稀土分布型式表现出对原岩的继承性。风化壳稀土配分型式与基岩一致,富集LREE,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_(N)=15.6],但总含量明显更高。基岩∑REE为338×10^(-6),半风化层∑REE最高达642×10^(-6),富集约两倍。风化壳物质由风化残余主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黏土矿物(高岭石、埃洛石、伊利石、三水铝石等)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榍石等)等组成。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含量最高,指示风化壳发育不成熟。REE与埃洛石含量明显正相关,与其他黏土矿物关系不明显。(含)稀土矿物(尤其是榍石)对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贡献量超过50%,其次为斜长石,是风化壳中REE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风化壳 黏土矿物 榍石 花岗岩 皖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