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 and Pb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ong Granodiorite and the Yangla Copper Deposit,Yunnan,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YANG Xi'an LIU Jiajun +2 位作者 HAN Siyu WANG Huan CHEN Siy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488-1499,共12页
The Yangla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a typical giant, newly started mining copper deposit with an estimated Cu reserves of about 1,200,000 tons. The deposit is spatially and tempora... The Yangla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a typical giant, newly started mining copper deposit with an estimated Cu reserves of about 1,200,000 tons. The deposit is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Linong granodiorite, which is rich in SiO2 (SIO2=58.25 wt%-69.84 wt%) and alkalis (Na20+K20=5.98 wt%-8.34 wt%), indicating an association with shoshonitic series to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granites, and shows low contents of TiO2 (0.35 wt%- 0.48 wt%), MgO (1.51 wt%-1.72 wt%), and A1203 (13.38 wt%-19.75 wt%). The 34S values of sulfides of the main ore stage from copper ores vary range from -4.2%o to -0.9%o, indicating a much greater contribution from the mantle to the ore-forming fluids. The 34S values of the late ore stage is -9.8%0, indicating enrichment of biogenic sulfur which may derive from the crustal hydrothermal fluid. The 208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6pb/204pb of sulfides of the main ore stage from copper ores range within 38.66-38.73, 15.71-15.74 and 18.35-19.04, respectively, implying that the Pb was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with the crustal component, probably representing mixtures of mantle lead and crustal lead. Sulfide of the late ore stage in their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208pb/204pb= 38.69, 207pb/204pb=15.70, 206Pb/204pb=18.35, implying that the Pb was derived from the crust. The Linong granodiorite is syn- collisional, produc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lower crust, which was triggered by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Jinshajiang Oceanic plate. During a transition in geodynamic setting from collision- related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gently dipping ductile shear zones (related to subduction) were transformed to brittle shear zones,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thrust faults in the Jinshajiang tectonic belt. The tensional thrust faults would have been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ore-forming fluids. The ascending magma provided a channel for the ore-forming fluid from the mantle wedge. After the magma arrived at the base of the early-stage Linong granodiorite, the platy granodiorite at the base of the body would have shielded the late-stage magma from the fluid. The magma would have cooled slowly, and som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in the magma would have entered the gently dipping thrust faults near the Linong granodiorite, resulting in 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odiorite isotopic compositions yangla copper deposit
下载PDF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lead source of the Tongchanghe basalt-type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deposit in Ninglang , western Yunnan , 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乾 朱笑青 张正伟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The Tongchanghe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deposit at Ninglang occurs in low-Ti basalts of western Yunnan, and the mode of fault-filling & metasomatism metallogenesis indicates that this deposit is of late-stage hyd... The Tongchanghe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deposit at Ninglang occurs in low-Ti basalts of western Yunnan, and the mode of fault-filling & metasomatism metallogenesis indicates that this deposit is of late-stage hydrothermal origin. This makes it more complicated to define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b isotope data of Himalayan alkali-rich porphyries, regional Early-Middle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rock basement and various types of rocks of the mining district in western Yunnan with an attempt to constrain the origin of the Tongchanghe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deposit at Ningl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es are relatively homogeneous in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implying a simple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 The three sets of Pb isotopic ratios in the Himalayan alkali-rich porphyries a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res; the regional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show a wide range of variations in Pb isotopic ratio,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ore lead;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Triassic sedimentary rocks and mudstone and siltstone interbeds in the Late Permian Heinishao 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forth cycle of basaltic eruption) in the mining distric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genic lead and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ore lead; like the ores, the Emeishan basalts in the mining district and those regionally distributed possess the sam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showing a complete overlap with respect to their distribution range. From the above, the possibilities can be ruled ou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Tongchanghe deposit were derived from the basement, a variety of Himalayan magmatic activities, etc. It is thereby defined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derived largely from the Emeishan basalts. From the data available it is deduced that the native cupper-chalcocite-type metallogenesis that occurred in the Emeishan basalt-distributed area has the same metal source as the Tongchanghe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同位素 玄武岩 辉铜矿 沉积物
下载PDF
云南德钦羊拉大型铜矿区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彦斌 韩娟 +4 位作者 曾普胜 王登红 侯可军 尹光侯 李文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33-1844,共12页
云南德钦羊拉大型铜矿隶属我国著名的羊拉-鲁春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其铜矿产与区内印支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云南德钦羊拉大型铜矿区与花岗闪长岩岩体密切共生,花岗闪长岩由南往北依次出露路农、里农、江边、贝吾岩体,其... 云南德钦羊拉大型铜矿隶属我国著名的羊拉-鲁春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其铜矿产与区内印支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云南德钦羊拉大型铜矿区与花岗闪长岩岩体密切共生,花岗闪长岩由南往北依次出露路农、里农、江边、贝吾岩体,其中里农花岗闪长岩可见辉绿岩墙侵入。锆石原位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4组年龄分别为238~239Ma(里农和路农岩体),228Ma(江边岩体),222Ma(辉绿岩墙),214Ma(贝吾岩体)。这些年龄代表锆石的结晶年龄,对应路农、里农、江边、辉绿岩墙、贝吾花岗闪长岩岩体的形成年龄,同时显示该岩带由南往北年龄由老到新的侵位序列。显示羊拉大型铜矿区花岗闪长岩体是三叠纪时期的花岗质岩浆多次涌动侵入形成的,其中伴随辉绿岩墙的侵入,岩浆活动持续时间约15Ma。里农铜矿体辉钼矿成矿(Re-Os)年龄为228~230Ma,显然羊拉铜矿床的成矿作用也在该时期完成。羊拉大型铜矿区花岗闪长岩体的全岩εNd(t)值为-5.0~-5.5,中元古代(1.24~1.39Ga)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锆石εHf(t)值为-4.3~+2.4,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1~1.5Ga),εHf(t)值主要为负值揭示其源区可能主要为陆壳物质,部分锆石的εHf(t)值为正值,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源区同位素的不均一,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元古代模式年龄说明其源区主要以扬子克拉通下地壳物质为主。这些新资料为理解滇西古特提斯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德钦羊拉大型铜矿 U-PB定年 HF同位素 云南
下载PDF
江西武山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1
4
作者 蒋少涌 李亮 +4 位作者 朱碧 丁昕 姜耀辉 顾连兴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79-1690,共12页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高;角闪石具有 Mg/(Mg+Fe)高而 Si 低的特征,为阳起石和镁质角闪石,角闪石压力计计算表明岩体具有超浅成侵位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 SiO_2(64.9%~68.62%,平均66.52%)和 Al_2O_3(14.0%~15.3%,平均14.8%)含量,同时岩石的 Mg~#很高(0.53~0.71),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岩石富集轻稀土((La/Yb)_N=27.8~64.5),Eu 负异常不明显,岩石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 Sr/Y 比值(35.0~68.2)。岩石的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067~0.7075,ε_(Nd)(t)值为-4.08~-4.44,锆石的ε _(Hf)(t)值为-2.1~-7.0。详尽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是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很有可能是由拆沉的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石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山铜矿 花岗闪长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Sr-Nd—Hf同位素组成 壳幔相互作用
下载PDF
云南羊拉铜矿床里农花岗闪长岩体锆石U-Pb年龄、矿体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5
作者 杨喜安 刘家军 +4 位作者 韩思宇 张红雨 罗诚 汪欢 陈思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67-2576,共10页
位于中咱-中甸板块和昌都-思茅板块之间金沙江构造带中部的羊拉铜矿床,是三江地区的一个十分典型的大型铜矿床。羊拉铜矿床与里农花岗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里农花岗闪长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里农矿段KT... 位于中咱-中甸板块和昌都-思茅板块之间金沙江构造带中部的羊拉铜矿床,是三江地区的一个十分典型的大型铜矿床。羊拉铜矿床与里农花岗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里农花岗闪长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里农矿段KT2矿体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获得2件花岗闪长岩体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234.1±1.2Ma(MSWD值为0.66)和235.6±1.2Ma(MSWD值为0.66);里农矿段KT2矿体中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为230.9±3.2Ma。前者代表了成岩年龄,后者代表了成矿年龄,说明羊拉铜矿床成矿年龄稍晚于成岩年龄。上述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查明羊拉铜矿床的成因类型与并指导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LA-ICP-MS定年 Re-Os年代学 羊拉铜矿床 云南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思尧 顾雪祥 +4 位作者 程文斌 章永梅 郑硌 彭义伟 刘瑞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90-1300,共11页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岩体、围岩和构造"三位一体"共同控制,具明显的夕卡岩...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岩体、围岩和构造"三位一体"共同控制,具明显的夕卡岩型矿床特征。通过对矿区大理岩以及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典型矿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夕卡岩中最主要的矿物石榴石的δ18OSMOW为6.7‰,暗示了夕卡岩可能直接继承了酸性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主成矿期石英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12‰~-77‰,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2.42‰~4.85‰,反映了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方解石的δ13CPDB值变化范围为-5.2‰~-1.7‰,δ18OSMOW值变化范围为12.7‰~20.1‰,表明其碳、氧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部分可能来自于大理岩;围岩大理岩的δ13CPDB值为3.6‰~5.0‰,δ18OSMOW值为21.2‰~25.4‰,说明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重结晶作用形成,随着大理岩与矿体距离的减小,其δ13C、δ18O值都有不断降低的趋势,说明在成矿流体交代大理岩围岩的过程中,低δ13C、δ18O值的流体不断与大理岩发生同位素交换,使大理岩的δ13C、δ18O值降低,且距离矿体越近,同位素交换越强烈;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6.9‰~2.5‰,集中于-2‰~1‰,说明矿石硫主要为岩浆硫。综上所述并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羊拉铜矿床为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 夕卡岩 羊拉铜矿床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羊拉铜矿床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喜安 刘家军 +4 位作者 韩思宇 汪欢 罗诚 刘月东 翟德高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42,共14页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三江地区一个十分典型的大型铜矿床。羊拉铜矿床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自然铋、辉铋矿、毒砂、辉砷钴矿、辉钼矿等,根据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推测羊拉铜矿床为中高温热...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三江地区一个十分典型的大型铜矿床。羊拉铜矿床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自然铋、辉铋矿、毒砂、辉砷钴矿、辉钼矿等,根据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推测羊拉铜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羊拉铜矿床与羊拉花岗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羊拉铜矿床铜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羊拉花岗闪长岩的对比及S、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部分来源于岩浆。早二叠世晚期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形成了一系列逆断层。同时,金沙江洋盆向西低角度俯冲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引发大规模的火山岩浆作用。在晚三叠世早期,构造背景由挤压环境到伸展环境的转折期,这些逆断层具有张性的特点,为后期的成矿热液提供了有利的容矿构造。持续上升的岩浆为地幔楔内的成矿流体提供了通道,岩浆内的部分成矿流体进入羊拉花岗闪长岩体附近的逆断层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拉铜矿床 矿物组成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S、Pb同位素 云南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热液来源及其演化——花岗闪长斑岩的氧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8
8
作者 郭新生 季克俭 +1 位作者 黄耀生 陈江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0-268,共9页
作者研究了德兴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蚀变作用对花岗闪长斑岩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地表到深部,花岗闪长斑岩全岩和长石单矿物的δ18 O 值总体上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作者研究了德兴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蚀变作用对花岗闪长斑岩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地表到深部,花岗闪长斑岩全岩和长石单矿物的δ18 O 值总体上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花岗闪长斑岩受到已演化了的大气降水水岩氧同位素交换作用的影响。水岩交换作用对花岗闪长斑岩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在浅部和深部是不同的,这主要受控于水岩交换温度和交换水的初始氧同位素组成等因素。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不同于全岩和长石,其值与岩石的蚀变作用有关。从花岗闪长斑岩的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推论,由大气降水演化为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热液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水-岩交换 斑岩铜矿 花岗闪长斑岩
下载PDF
兰坪—思茅盆地砂页岩中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51
9
作者 刘家军 李朝阳 +3 位作者 潘家永 胡瑞忠 刘显凡 张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3-234,共12页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铜矿床 ,主要产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对矿床的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矿化和蚀变作用是在水 /岩比值较低的体系中进行的 ;铅来自赋矿的沉积岩与基底...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铜矿床 ,主要产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对矿床的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矿化和蚀变作用是在水 /岩比值较低的体系中进行的 ;铅来自赋矿的沉积岩与基底岩石的混合 ;硫、碳和硅则具有多来源的特性。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特点表明 ,所研究的铜矿床与典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存在显著差异 ,而与一些地热区的矿化作用相似。说明研究区砂页岩中的铜矿床具有特殊的成矿机理 ,即在经历了沉积成岩作用发生矿质初步聚集后又通过陆相喷流作用而形成工业矿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页岩 铜矿床 同位素 地球化学 云南
下载PDF
滇西羊拉铜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潘家永 张乾 +1 位作者 马东升 李朝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5-389,共5页
滇西羊拉铜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铜矿床。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的S、Pb、C、O、Si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矿床不同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一致,其平均值靠近零值且具有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来源于上地幔或岩浆作用;该矿床矿石... 滇西羊拉铜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铜矿床。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的S、Pb、C、O、Si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矿床不同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一致,其平均值靠近零值且具有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来源于上地幔或岩浆作用;该矿床矿石中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大理岩的C、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C(PDB)为-3.27‰~-4.89‰,与上地幔射气及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一致,因此矿石中方解石中碳亦来源于上地幔射气或岩浆作用;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早期热水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而中晚期形成的夕卡岩型矿石及蚀变破碎带型矿石的铅具有上地幔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羊拉铜矿 滇西
下载PDF
东昆仑卡而却卡铜矿区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8
11
作者 高永宝 李侃 +6 位作者 钱兵 李文渊 李东生 苏生顺 Chenguang Zhang 张大民 王生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662,共17页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分布具有似斑状结构的闪长质包体,包体主要为椭圆形,定向排列,具有与寄主岩石相似的矿物组合,但角闪石含量明显比寄主岩石高,具有明显的不平衡反应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LA-MC-ICP-MS锆石U-Pb测...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分布具有似斑状结构的闪长质包体,包体主要为椭圆形,定向排列,具有与寄主岩石相似的矿物组合,但角闪石含量明显比寄主岩石高,具有明显的不平衡反应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LA-MC-ICP-MS锆石U-Pb测试表明,暗色微粒包体形成于(234.1±0.6)Ma,寄主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34.4±0.6)Ma,为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暗色包体Si O2、Mg O含量较寄主岩石高,更偏基性;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但寄主花岗闪长岩LaN/YbN值(11.6~19.0)明显高于暗色包体(5.0~9.7),Nb/Ta值(10.6~11.7)低于暗色包体(11.6~14.8)。二者具有相近的Sr-Nd-Hf同位素组成,花岗闪长岩的εNd(t)值为-5.3^-4.2,(87Sr/86Sr)i值为0.71110~0.71125,εHf(t)为-5.8^-3.4,tDM(Hf)为1012~1102 Ma;暗色包体的εNd(t)值为-5.2^-5.0,(87Sr/86Sr)i值为0.71114~0.71171,εHf(t)为-6.3^-1.6,tDM(Hf)为937~1129 Ma。综上推测,在中三叠世俯冲—碰撞转换阶段,EMⅡ型富集岩石圈地幔在上涌软流圈物质的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基性岩浆,并底侵下地壳物质局部熔融形成长英质岩浆房,进而由基性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房后,经过演化形成微粒包体,演化了的基性岩浆与长英质岩浆混合,最终形成含微粒包体的均一岩浆,这种岩浆结晶后形成含暗色包体花岗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花岗闪长岩 暗色包体 卡而却卡铜矿床 东昆仑
下载PDF
江西永平铜矿区花岗岩热液蚀变与岩石成因:矿物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4
12
作者 朱碧 蒋少涌 +3 位作者 丁昕 姜耀辉 倪培 顾连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00-1916,共17页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镁贫铁高钛的特点,Fe/(Fe+Mg)为0.21~0.33,TiO_2含量为2.12%~4.28%;而石英斑岩脉中黑云母更加富镁贫铁,Fe/(Fe+Mg)为0.10~0.15,TiO_2含量为2.43%~3.86%。黑云母的化学组成表明花岗质岩浆形成时的氧逸度很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含铜花岗质岩体相吻合。永平花岗岩体遭受了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部分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石英斑岩中绿泥石具有富铁贫镁低钛的特征(Fe/(Fe+Mg)=0.72~0.76;TiO_2=0.02%~0.06%),其形成温度为139~224℃。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相对贫铁富镁高钛(Fe/(Fe+Mg)=0.36~0.44;TiO_2=0.05%~0.36%),形成温度稍高,为229~346℃,与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的成矿温度(220~ 400℃)基本吻合。Sr-Nd-Hf 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永平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且相对较高的ε_(Hf)(t)值(-0.1~-10.3)和ε_(Nd)(t)值(-5.83~-7.95),反映岩石具有明显的壳幔混合成因特征。而石英斑岩的ε_(Hf)(t)值(-8.4~-12.5)和ε_(Nd)(t)值(-9.93~-10.2)均稍低于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幔源物质贡献相对较小。永平岩体的地壳端元很可能就是该区中元古代基底地层重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平铜矿 花岗岩 壳幔混合 Sr-Nd—Hf同位素
下载PDF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流体过程 被引量:32
13
作者 朱金初 金章东 +1 位作者 饶冰 李福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8-434,共17页
从德兴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矿物、包裹体记录及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 ,示踪成矿热液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迁移途径 .氧、锶同位素空间变化表明 ,虽然与铜厂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 3种 ,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 从德兴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矿物、包裹体记录及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 ,示踪成矿热液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迁移途径 .氧、锶同位素空间变化表明 ,虽然与铜厂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 3种 ,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 ,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 .岩浆流体通过沸腾作用或不混溶作用而形成 ,它携带成矿物质从深部向上部及边部迁移、聚集 ,并在演化过程中引起围岩蚀变和金属矿化 .铜厂地区存在着两种不同成因的伊利石 ,热液成因的伊利石以 1M型、结晶度较差和含膨胀层为特征 ,而沉积浅变质成因的伊利石以 2M1 型、结晶度完好和不含膨胀层为特征 ,而且前者在空间上分布在离接触带不到2km的范围内 ,从而指示了热液流体活动的空间规模 .Nd、Sr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则表明 ,在成矿流体作用过程中 ,Nd同位素相对稳定 ,斑岩的εNd变化在 - 0 76~ - 3 6 0范围内 ,表明岩浆系壳 -幔混合来源 .而Sr同位素初始比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则呈有规律升高(87Sr / 86Sr) i,0 70 5→ 0 .71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热液流体 伊利石 同位素 包裹体 示踪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S、Pb、H、O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永胜 吕志成 +2 位作者 严光生 甄世民 杜泽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81,共10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其产出的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S、Pb、H和O同位素分析,并从成矿系统中"源"的角度对其...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其产出的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S、Pb、H和O同位素分析,并从成矿系统中"源"的角度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围岩和矿石中δ34S值变化于-4.9‰~0.5‰,在硫同位素直方图上呈塔式分布,成矿热液δ34SΣS在0值附近,与矿区内斑岩体的δ34S组成(-0.2‰~-0.7‰)十分接近。表明了矿石中硫的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岩浆。矿石铅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明显分为两组:第一组样品富放射性成因铅,其206 Pb/204 Pb变化范围为18.603~18.752,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610~15.686,208 Pb/204 Pb变化范围为38.910~39.135;第二组样品具有低放射性成因铅特征,其206 Pb/204 Pb变化范围为18.130~18.270,207 Pb/204 Pb变化范围为15.470~15.480,208Pb/204Pb变化范围为38.140~38.850。各同位素比值相对稳定,变化范围较小。将含矿斑岩的岩石铅与矿石铅进行综合投图,两种类型的铅并非单阶段正常铅,而是混合铅,有放射性成因铅的加入。可能存在不同的源区或在演化过程中有不同源区物质的混入。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氢同位素的来源主要为深部的花岗岩体,而氧同位素由于后期大气降水增多、水/岩比值升高,导致含矿石英脉中δ18 OH2O降低。因此推断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早期以深源流体为主,随着成矿过程的演化,大气降水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来源 成矿系统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侯广顺 唐红峰 +1 位作者 刘丛强 赵志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09-515,共7页
笔者报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企鹅山群、雅满苏组火山岩和土屋铜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及铜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进一步讨论了该成矿带的构造演化。企鹅山群火山岩的铅同位素位于地球演化线的右侧,与北半球铅同位素演化线相比,具有弱富... 笔者报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企鹅山群、雅满苏组火山岩和土屋铜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及铜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进一步讨论了该成矿带的构造演化。企鹅山群火山岩的铅同位素位于地球演化线的右侧,与北半球铅同位素演化线相比,具有弱富集的特征。斜长花岗斑岩及铜矿石的铅同位素分布在企鹅山群范围之内,与之相似。雅满苏组比企鹅山群富放射成因铅,也具有弱富集的特征。在铅构造模式图解中,企鹅山群位于地幔演化线上,雅满苏组位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雅满苏组的铅同位素具有线性排列特征,位于企鹅山群和中天山花岗岩之间,指示两端员混合的趋势。企鹅山群和雅满苏组火山岩都随着流体交代作用的加强,越来越贫放射成因铅,指示交代地幔楔的流体应主要来自蚀变洋壳,而没有泥质沉积物的参与。雅满苏组比企鹅山群富放射成因铅主要是由于其陆壳基底厚度较大,较强的陆壳混染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组成 火山岩 企鹅山群 雅满苏组 土屋铜矿 东天山 觉罗塔格
下载PDF
内蒙古敖尔盖铜矿中-酸性侵入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志军 周振华 +6 位作者 李贵涛 李进文 武新丽 欧阳荷根 王挨顺 向安平 董旭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86-1500,共15页
敖尔盖铜矿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大地构造归属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本次研究所采样品为矿区大面积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5.4±1.8)Ma(MSWD=1.4),为该区... 敖尔盖铜矿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大地构造归属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本次研究所采样品为矿区大面积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5.4±1.8)Ma(MSWD=1.4),为该区印支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敖尔盖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SiO2≥56%(65.03%-70.11%),Al2O3≥15%(14.45%-15.49%),MgO<3%(1.18%-1.61%),Y<18×10-6(5.85×10-6-6.83×10-6),Yb≤1.9×10-6(0.416×10-6-0.637×10-6),Sr>400×10-6(380×10-6-642×10-6),LREE/HREE=11.60-12.24,δEu=1.00-1.18。说明其来源较深,形成压力较大。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岩体的εNd(t)值(+3.9-+4.4)较高,同时(87Sr/86Sr)i值(0.70380-0.70412)较低,且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较年轻,为578-657 Ma,指示源岩物质可能来源于新元古代形成的亏损地幔。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古亚洲洋在本区消失后,该岩体是在挤压构造背景下,由新元古代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同时通过对比区域岩浆活动并结合大地构造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南段印支期岩体随着年龄由老到新,其形成构造环境从挤压转为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特征 埃达克岩 印支期 敖尔盖铜矿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湖南宝山矿床花岗岩类硫-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腾 马东升 +2 位作者 陆建军 章荣清 谢银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3-676,共14页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湖南重要的铅锌生产基地。矿床内矽卡岩型铜(钼)矿化受侏罗纪花岗闪长斑岩的控制,而主要的铅锌矿体则产于远离岩体的碳酸盐地层中,且缺乏可靠的矿化年龄限制。为了查明宝山铅锌矿体与花岗闪长斑岩之间的成因关系...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湖南重要的铅锌生产基地。矿床内矽卡岩型铜(钼)矿化受侏罗纪花岗闪长斑岩的控制,而主要的铅锌矿体则产于远离岩体的碳酸盐地层中,且缺乏可靠的矿化年龄限制。为了查明宝山铅锌矿体与花岗闪长斑岩之间的成因关系,文章对宝山花岗岩类中浸染状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和钾长石的铅同位素,以及铅锌矿石萤石脉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并与前人报道的铅锌硫化物矿石的硫、铅同位素进行了对比,尝试为宝山铅锌矿化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中浸染状黄铁矿的δ34S值为+1.5‰^+3.5‰,与铅锌矿石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相一致;同时,花岗岩类中钾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4789~18.7668、15.6835~15.7220和38.7903~39.1035,具有壳源的特征,且与铅锌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分布范围相吻合。宝山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应是铅锌矿化的主要硫源及金属来源。宝山矿床铅锌矿石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具有低温(130~150℃)、低盐度(<8%)的特征,可能是岩浆热液演化到晚期的产物。结合已有的有关资料加以对比和分析,研究认为,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应来源于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期后热液,在热液演化晚期迁移到远端地层中沉淀,形成了宝山的主要铅锌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铅锌矿化 花岗闪长斑岩 硫、铅同位素 矿床成因 宝山矿床 湖南省
下载PDF
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华平 李虹 +1 位作者 张汉成 张德全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34-640,共7页
穆家庄铜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地区的泥盆系中。矿体产于红岩寺—黑山复式向斜南翼金井河—胡家沟次级背斜南翼近轴部断裂中,赋矿岩石为泥盆系青石垭组中上部白云质岩,其空间展布明显受背斜陡倾南翼(倒转翼)近轴部的层间断... 穆家庄铜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地区的泥盆系中。矿体产于红岩寺—黑山复式向斜南翼金井河—胡家沟次级背斜南翼近轴部断裂中,赋矿岩石为泥盆系青石垭组中上部白云质岩,其空间展布明显受背斜陡倾南翼(倒转翼)近轴部的层间断裂-裂隙带构造控制,矿石主要有团块状和网脉状,其后生成矿现象非常明显。本文从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出发,来探讨产于秦岭泥盆系中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等问题。研究表明,穆家庄铜矿矿石铅和近矿围岩岩石铅具有极高的放射性成因铅特点。通过对矿石铅、近矿围岩岩石铅与测定的寒武系碳硅质岩岩石全岩铅进行综合对比,发现它们的组成特征类似,说明穆家庄铜矿铅源来自于寒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寒武系 穆家庄铜矿 南秦岭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H-O-S-Pb同位素组成及其示踪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忠法 邵拥军 +2 位作者 周鑫 张宇 周贵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冬瓜山铜(金)矿床中主矿体成层状,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对于其物质来源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查明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氢、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地测定。并将冬瓜山铜(金)矿床与铜陵... 冬瓜山铜(金)矿床中主矿体成层状,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对于其物质来源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查明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氢、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地测定。并将冬瓜山铜(金)矿床与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之间具有相同的物质成分来源,不同类型矿体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源均为岩浆硫,且与区域上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一致,铅同位素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矿体铅的来源主要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幔源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冬瓜山铜(金)矿床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后生成矿作用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华平 李虹 +1 位作者 张德全 刘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4-61,共8页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凤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2的Na...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凤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2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190~265oC,盐度12.5~35.34(wt%NaCl),压力12.8~21.3MPa,在同一寄主矿物中均一温度变化小,而盐度变化极大,是岩浆流体沸腾的产物;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岩浆期后热液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50oC,盐度7.4~41.59(wt%NaCl),压力10.8~19.3MPa。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二次沸腾。应用流体地球化学的综合方法(包裹体流体组成、演化)识别出后生交代流体性质。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第一阶段为岩浆水,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加部分地层水(建造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家庄铜矿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后生成矿 陕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