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uder trajectory tracking in a three-dimensional vibration-driven granular system:Unveil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Brazil nut effect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拓 程可 +2 位作者 彭政 杨晖 厚美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We employ a Hall-effect magnetic sensor array to accurately track the trajectory of a single magnetic sphere,referred to as the“intruder,”within a three-dimensional vibro-fluidized granular bed to unravel the underl... We employ a Hall-effect magnetic sensor array to accurately track the trajectory of a single magnetic sphere,referred to as the“intruder,”within a three-dimensional vibro-fluidized granular bed to unravel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mechanism governing the motion of the intruder.Within the acceleration range of 3.5 g≥Γ≥1.5 g,we find that,regardless of the intruder's initial position,it consistently reaches the same equilibrium depth when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Γ)and frequency(ω)are fixed.ForΓ≤2.5 g,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li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granular bed,while forΓ>2.5 g,it shifts below the surface.Additionally,intruder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exhibit varying equilibrium depths,with higher density resulting in a deeper equilibrium position.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intruder's upward or downward motion,we measure its rising or sinking velocities under different vibration parameters.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rising velocity of the intruder,under varying vibration accelerations(Γ)and frequencies(ω),can be collapsed using the ratioΓ/ω,while the sinking velocity remains unaffected by the vibration strength.This confirms that the upward motion of the larger sphere,associated with the Brazil nut effect,primarily arises from the void-filling mechanism of the bed particles.Furthermore,our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the presence of convection within the bed particles has minimal impact on the motion of the intru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 matter segregation brazil nut effect vibro-fluidization
下载PDF
振动条件下颗粒的分离现象 被引量:3
2
作者 汤燕 胡林 +4 位作者 吴宇 张忠政 曲东升 白光富 孔维姝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7,共6页
介绍并分析比较了竖直振动条件下巴西坚果效应与反巴西坚果效应形成的机制和转化条件,以及水平振动下颗粒的分离现象,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分离 巴西坚果效应
下载PDF
颗粒物质的两个典型效应及其研究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文波 胡林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6,共3页
概述了颗粒物质领域中粮仓现象和巴西坚果效应两个典型现象及其解释理论 ,分析其理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并给出了一些看法 .
关键词 颗粒物质 粮仓现象 巴西坚果效应 摩擦理论 唯象系数 摩擦因数
下载PDF
单层水平振动颗粒系统中颗粒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长睿 蔡绍洪 杨洋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6,51,共4页
为了研究单层水平振动颗粒系统中的颗粒分离现象,将一种基于平均场理论的统计力学方法运用到格点化的单层水平振动颗粒体系中.考虑由2种不同大小颗粒组成的体系,给出了体系的哈密顿量和配分函数.计算出了颗粒的分布趋势,计算结果在一定... 为了研究单层水平振动颗粒系统中的颗粒分离现象,将一种基于平均场理论的统计力学方法运用到格点化的单层水平振动颗粒体系中.考虑由2种不同大小颗粒组成的体系,给出了体系的哈密顿量和配分函数.计算出了颗粒的分布趋势,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单层水平振动颗粒体系中不同大小颗粒的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分离 水平振动 巴西果效应
下载PDF
颗粒物质的两个典型效应研究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文波 胡林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概述了颗粒物质领域中粮仓现象和巴西坚果效应两个典型现象及其解释理论 ,分析其理论的成功和不足 。
关键词 颗粒物质 粮仓现象 巴西坚果效应 流化
下载PDF
振动颗粒混合物中的三明治式分离 被引量:44
6
作者 姜泽辉 陆坤权 +2 位作者 厚美瑛 陈唯 陈相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44-2248,共5页
在竖直振动两种颗粒的混合物的实验中 ,观察到了一种新的分离现象———“三明治”式分离 ,即大而重的颗粒被夹在两层小的轻颗粒之间 .这不同于“巴西果”效应导致的大而重的颗粒在上的两层有序结构 .实验表明当振动加速度大于某个临界... 在竖直振动两种颗粒的混合物的实验中 ,观察到了一种新的分离现象———“三明治”式分离 ,即大而重的颗粒被夹在两层小的轻颗粒之间 .这不同于“巴西果”效应导致的大而重的颗粒在上的两层有序结构 .实验表明当振动加速度大于某个临界值时这种三层有序将取代两层结构 ,而且是稳定的 .实验中观察到导致“三明治”式分离的两种不同的分离过程 .对这两种过程的物理机理及其与振动加速度、振动频率及颗粒尺寸等因素的关系做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混合物 竖直振动 三层有序结构 “三明治”式分离 “巴西果”效应 物理机理 振动加速度 振动频率 颗粒尺寸
原文传递
颗粒密度对旋转筒内二元颗粒体系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德财 冯耀东 +4 位作者 解为梅 陆明 吴海平 胡凤兰 邓开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2-378,共7页
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颗粒密度对旋转筒内二元颗粒体系混合与分离的影响.当增大粒度较小的颗粒密度时,颗粒体系表现为巴西果效应,而增加粒度较大的颗粒密度时,分离状态则会发生反转,表现为反巴西果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二元颗粒体... 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颗粒密度对旋转筒内二元颗粒体系混合与分离的影响.当增大粒度较小的颗粒密度时,颗粒体系表现为巴西果效应,而增加粒度较大的颗粒密度时,分离状态则会发生反转,表现为反巴西果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二元颗粒体系的分离指数与颗粒的密度比之间存在定量的关系,并利用Hong的渗流与凝聚竞争机理理论对密度的不同产生分离状态的反转现象给予了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巴西果效应 分离指数
原文传递
垂直振动作用下二元混合颗粒分层的动态循环反转 被引量:17
8
作者 梁宣文 李粮生 +4 位作者 侯兆国 吕震 杨雷 孙刚 史庆藩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00-2305,共6页
在对垂直振动下的铜颗粒和氧化铝颗粒混合物的研究中,除了观测到巴西果分层和混合分层外,还发现了一种新的随时间周期变化的分离形态.此分离形态可随着时间的演化,在巴西果、反巴西果和三明治这几种分层构型之间进行动态的循环反转.给... 在对垂直振动下的铜颗粒和氧化铝颗粒混合物的研究中,除了观测到巴西果分层和混合分层外,还发现了一种新的随时间周期变化的分离形态.此分离形态可随着时间的演化,在巴西果、反巴西果和三明治这几种分层构型之间进行动态的循环反转.给出了这种反转态出现的相区,并且观测了其动态转变的规律.根据碰撞、磨擦及空气的耗散作用所产生的耗散结构对循环反转态的出现给出了定性的解释,并通过实验证实这种分层构型与空气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巴西果效应 相分离
原文传递
振动颗粒物质“巴西果"分离效应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亚晶 张卓 +1 位作者 王勇 刘小嵩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3-280,共8页
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了影响"巴西果"分离的因素及其物理机理.分析了振动加速度、大小颗粒尺寸和密度对分离时间的影响,并利用流体模型对分离时间作估算,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解释.结果表明在振动频率固定时,调节振动加速度... 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了影响"巴西果"分离的因素及其物理机理.分析了振动加速度、大小颗粒尺寸和密度对分离时间的影响,并利用流体模型对分离时间作估算,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解释.结果表明在振动频率固定时,调节振动加速度是控制"巴西果"分离的一个主要手段.振动加速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当高于此临界值时,"巴西果"分离的主要物理机理由对流机理转变为几何填空机理,且振动加速度对分离影响变小,大颗粒尺寸对分离的影响增大.可通过调节大颗粒的尺寸来改变分离效果.当大、小颗粒密度比为1时,仍会出现"巴西果"分离现象.增大小颗粒尺寸或密度可以促进"巴西果"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巴西果”分离 分离时间 分离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