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cosal healing effect of mesalazine granules in naproxen-induced small bowel enteropathy 被引量:2
1
作者 István Rácz Milán Szalai +3 位作者 Valéria Kovács Henriett Regczi Gyngyi Kiss Zoltán Horvát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6期889-896,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salazine granules on small intestinal injury induced by naproxen using capsule endoscopy (CE).METHODS:This was a single center,non-randomized,open-label,uncontrolled pilot study,usin...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salazine granules on small intestinal injury induced by naproxen using capsule endoscopy (CE).METHODS:This was a single center,non-randomized,open-label,uncontrolled pilot study,using the PillCam SB CE system with RAPID 5 software.The Lewis Index Score (LIS) for small bowel injury was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mucosal injury.Arthropathy patients with at least one month history of daily naproxen use of 1000 mg and proton pump inhibitor co-therapy were screened.Patients with a minimum LIS of 135 were eligible to enter the 4-wk treatment phase of the study.During this treatment period,3 × 1000 mg/d mesalazine granules were added to ongoing therapies of 1000 mg/d naproxen and 20 mg/d omeprazole.At the end of the 4-wk combined treatment period,a second small bowel CE was performed to re-evaluate the enteropathy according to the LIS results.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mucosal changes after 4 wk of mesalazine treatment.RESULTS:A total of 18 patients (16 females),ranging in age from 46 to 78 years (mean age 60.3 years) were screened,all had been taking 1000 mg/d naproxen for at least one month.Eight patient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mesalazine therapeutic phase of the study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the screening CE showed normal small bowel mucosa or only insignificant damages (LIS < 135) in five patients,the screening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revealed gastric ulcer in one patient,capsule technical failure and incomplete CE due to poor small bowel cleanliness in two patients.Ten patients (9 female,mean age 56.2 years) whose initial LIS reached mild and moderate-to-severe enteropathy grades (between 135 and 790 and ≥ 790) entered the 4-wk therapeutic phase and a repeat CE was performed.When comparing the change in LIS from baseline to end of treatment in all patients,a marked decrease was seen (mean LIS:1236.4 ± 821.9 vs 925.2 ± 543.4,P=0.271).Moreover,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e-and post-treatment mean total LIS was detected in 7 patients who had moderate-tosevere enteropathy gradings at the inclusion CE (mean LIS:1615 ± 672vs 1064 ± 424,P=0.033).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small bowel CE evaluation mesalazine granule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mucosal injurie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enteropathies induced by naprox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small bowel ENTEROPATHY MESALAZINE granuleS Mucosal healing Capsule endoscopy
下载PDF
Original article Activated changes of platelet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plasm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被引量:4
2
作者 ZHUGE Yi ZHOU Jian-ying +4 位作者 YANG Guang-die ZU De-ling XU Xiao-liang TIAN Ming-qing LU Guo-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26-1031,共6页
Backgrou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 Platelet activ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logic progress in lung cance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clar... Backgrou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 Platelet activ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logic progress in lung cance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activated platelets on lung cancer generation and growth,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function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qes of platelets and the severity of pathoeenetic condition in these Datients with NSCLC.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NSCLC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Fifty-four healthy people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s. The change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blood platelet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transmiss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lasm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GMP-140) was made.Result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remarkable changes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of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including swelling, increase of α-granules, vesicles, and glycogenosom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many more surface processes and wrinkles on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 reference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of healthy controls were (18.2±2.7) μg/L. The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in patients with NSCLC were (47.8±12.3) μg/L,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There was a medium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and amount of α-granules (r=0.514, P 〈0.01) and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and area of platelet (r=0.84, P 〈0.01)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shift to the left in patients with NSCLC whose a-granules per platelet were 19 or more compared to those 18 or less (Log rank statistic, X^2= 17.38, P〈0.01).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activated changes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increased activity of blood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se activated platelet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growth of lung cancer. These changes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index of severity,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ultra microstructure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SELECTIN α-granule
原文传递
超大颗粒肥水田气力深施加速器设计及参数优化
3
作者 辛明金 张曼 +4 位作者 朱仰昆 姜志文 宋玉秋 孔爱菊 崔红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2,共10页
为解决水稻撒施追肥存在的肥料流失、利用率低及机械深施肥工作部件易堵塞、伤根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水田深施追肥机的超大颗粒肥气力式加速器。该加速器利用双螺旋高压气流,在其与肥料上端构成的近封闭空间内加速超大颗粒肥,... 为解决水稻撒施追肥存在的肥料流失、利用率低及机械深施肥工作部件易堵塞、伤根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水田深施追肥机的超大颗粒肥气力式加速器。该加速器利用双螺旋高压气流,在其与肥料上端构成的近封闭空间内加速超大颗粒肥,实现其高速射入泥壤,并可避免肥料颗粒与管壁碰撞;出口设置渐扩管扩散气流,可减轻对泥壤的冲击,提高施肥位置的稳定性。根据超大颗粒肥参数与加速器功能要求,确定了加速器的结构参数,并根据肥料入泥深度所需的射出速度,分析确定了加速器的工作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Fluent软件的六自由度重叠动网格建立了加速器仿真模型,以进口气流速度、螺旋角和加速管直径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与三因素三水平Box Behnken组合仿真试验,研究各因素对肥料射出速度与气流扩散率的影响。多因素试验分析及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加速器的最佳工作参数为进口气流速度47 m/s、加速管直径21 mm、螺旋进气口螺旋角43°。在此条件下进行台架验证试验,得到肥料射出速度均值为12.61 m/s,出口气流扩散率均值为85.5%,肥料入泥平均深度为4.7 cm,达到了水稻追肥要求。该研究可为超大颗粒肥水田气力深施追肥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试验 超大颗粒肥 水田深施追肥 气力加速器 螺旋进气口
下载PDF
华亭挤压造粒机组工艺优化
4
作者 柳宏伟 董国亮 +7 位作者 温彦博 王强华 徐庆 王兴盛 李旭升 巩洁平 赵斌 刘梦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60,共9页
回顾了国外和国内挤出机发展过程,介绍了挤出造粒机组的重要组成元件以及工艺流程,通过对国产聚丙烯挤出造粒机组进行考察、技术交流、试车过程中工艺技术分析,阐述了华亭挤出造粒机组切粒水开车筛网、离心干燥器大块捕集器、切粒水管... 回顾了国外和国内挤出机发展过程,介绍了挤出造粒机组的重要组成元件以及工艺流程,通过对国产聚丙烯挤出造粒机组进行考察、技术交流、试车过程中工艺技术分析,阐述了华亭挤出造粒机组切粒水开车筛网、离心干燥器大块捕集器、切粒水管线、主电机空载联锁和“三同时”设定值在制造、设计和试车方面存在的不足,对进刀刀压和切粒机转速、熔融指数和筒体温度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同行业装置建设、试车和运行经验,对切粒水开车筛网优化设计观察粒型管线、离心干燥器大块捕集器料门与筛网之间间隙优化改造挡板、切粒水管线优化改造破真空支路管线、主电机空载联锁优化空载联锁触发时间、“三同时”中优化开车阀接收到切直通信号延迟时间,使用软件对进刀刀压和切粒机转速、熔融指数和筒体温度进行拟合,将拟合数据应用于挤出机实际运行。通过上述工艺优化国产大型挤出造粒机组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目标,生产的聚丙烯粒型规则,结果说明了上述工艺优化的实施较为理想地解决了华亭挤出机在制造、安装和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产挤出造粒机组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造粒 挤出 筛网 大块捕集器
下载PDF
尿素熔体弹珠切割造粒新工艺可行性探索
5
作者 田军 冯学宁 +2 位作者 邓小倩 何坚 蒋炜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59-161,共3页
造粒是尿素生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但现有造粒过程面临粉尘污染严峻、产品粒度分布不均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液体弹珠可切割的原理,采用疏水颗粒包覆尿素熔体形成尿素熔体弹珠,并进行切割造粒新工艺探究,以减少造粒喷洒过程中带来的粉尘和... 造粒是尿素生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但现有造粒过程面临粉尘污染严峻、产品粒度分布不均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液体弹珠可切割的原理,采用疏水颗粒包覆尿素熔体形成尿素熔体弹珠,并进行切割造粒新工艺探究,以减少造粒喷洒过程中带来的粉尘和粒度不均等问题。实验过程中对以内核为水的液体弹珠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球形液体弹珠切割过程中易发生滚动,不利于切割。而增大疏水粉体含量可提高弹珠可塑性,从而提出了制条、切割和滚圆三步法实现尿素造粒,并验证了该方法可行。基于上述可行性提出了批量切割尿素熔体弹珠制备尿素颗粒的新工艺,该工作为绿色简单低成本尿素造粒工艺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粒 超疏水 切割 液体弹珠 尿素
下载PDF
超亲水表面喷雾冷却强化尿素钢带造粒换热性能研究
6
作者 田军 冯学宁 +2 位作者 黄春妮 何坚 蒋炜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3期63-66,共4页
尿素钢带造粒工艺引入超疏水表面后可显著提高尿素颗粒球形度,改善壁面粘附现象,但同时减小了熔体与钢带接触换热面积和导热,导致造粒过程移热效率下降。在钢带正面进行超疏水改性同时,将背面改性为超亲水表面构成超疏水/超亲水双面不... 尿素钢带造粒工艺引入超疏水表面后可显著提高尿素颗粒球形度,改善壁面粘附现象,但同时减小了熔体与钢带接触换热面积和导热,导致造粒过程移热效率下降。在钢带正面进行超疏水改性同时,将背面改性为超亲水表面构成超疏水/超亲水双面不对称钢带,结合喷雾冷却技术,可有效增大喷雾微小液滴捕获效率、铺展速率和面积,显著提升液滴蒸发吸热效率,快速降低钢带及周边环境温度,并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大颗粒尿素快速固化得到合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造粒 超亲水 钢带造粒 喷雾冷却 换热强化
下载PDF
胆胃颗粒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杨顺 武琳琳 +2 位作者 黄付仙 冉启双 代述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68-71,126,共5页
目的 探究胆胃颗粒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都江堰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确诊为大肠湿热型的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 目的 探究胆胃颗粒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都江堰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确诊为大肠湿热型的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加用胆胃颗粒,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肠黏膜变化、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黏膜病变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病变评分、ESR、CRP、IL-6、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胆胃颗粒治疗UC具有明显疗效,对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修复肠黏膜具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胃颗粒 大肠湿热型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8
作者 柴刚刚 陈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5期819-821,共3页
目的:观察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加用杜藤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分值、Constant-Murley... 目的:观察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加用杜藤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分值、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SF-12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杜藤颗粒 小针刀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效果
9
作者 张家诚 董丽霞 齐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并根据美国国立... 目的:探究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47例)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13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后比较,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91例,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B组(91例,阿加曲班注射液+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A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恶化组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患者占比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WBC、hs-CRP水平高均是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7.652、3.501、5.286、4.586、6.495)(P<0.05);与治疗前、A组比,B组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WBC、hsCRP水平降低(P<0.05)。结论: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WBC、hs-CRP水平高均是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4的玉米秸秆颗粒机械堵塞故障检测
10
作者 吕超颖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针对传统玉米秸秆颗粒机械堵塞故障检测精度低,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网络的堵塞故障检测方法。首先,以YOLOv4网络作为基础目标检测算法,基于YOLOv4网络引入混合注意力模块(Mixed Attention Module, MA),得到YOLO... 针对传统玉米秸秆颗粒机械堵塞故障检测精度低,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网络的堵塞故障检测方法。首先,以YOLOv4网络作为基础目标检测算法,基于YOLOv4网络引入混合注意力模块(Mixed Attention Module, MA),得到YOLOv4-MA网络,以增强小目标通道和空间特征权重;然后将YOLOv4网络的损失函数替换为Focal-EIOU函数,以提升目标检测精度;最后将改进YOLOv4网络应用到玉米秸秆颗粒机械堵塞检测系统中。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不同秸秆颗粒检测的MAP值为98.51%,相较于传统SSD算法和Faster-RCNN算法分别高出了16.33%和20.05%,且该算法对秸秆颗粒目标的检测时间仅为0.024 s,均低于另外两种模型。由此说明,该算法能够提升秸秆颗粒小目标检测精度,提高秸秆颗粒机械堵塞故障检测效果,满足系统检测需求,具备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4网络 秸秆颗粒机械 混合注意力模块 堵塞故障 小目标检测
下载PDF
流化床造粒技术在尿素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关斌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
以流化床造粒技术原理及其在尿素生产中的应用优势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应用的具体方法,就工作系统建设、流程管理、参数控制以及生产跟踪等工作进行论述,展望了流化床造粒技术在尿素生产中的应用趋势,包括智能化、标准化等,以系... 以流化床造粒技术原理及其在尿素生产中的应用优势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应用的具体方法,就工作系统建设、流程管理、参数控制以及生产跟踪等工作进行论述,展望了流化床造粒技术在尿素生产中的应用趋势,包括智能化、标准化等,以系统呈现该技术的特点,为尿素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造粒技术 尿素生产 系统建设 智能化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尿毒清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残存肾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庄千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探究贝前列素钠联合尿毒清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残存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霞浦县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究贝前列素钠联合尿毒清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残存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霞浦县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尿毒清颗粒治疗,均连续用药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及血尿酸(UA)、RRF、尿素氮(BUN)水平。统计2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UA、BUN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RRF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UA、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R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48/51),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41/5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保护RRF,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贝前列素钠 尿毒清颗粒 残存肾功能 尿素氮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系统设计思路与运维方法
13
作者 刘涛 廖新文 《大氮肥》 CAS 2024年第5期353-355,360,共4页
为了实现尿素造粒塔塔顶尾气的达标排放,阐述了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系统的设计思路、造粒塔通风量的确定过程及改造后达到的效果。系统建成投产后,出现了造粒塔“粘塔”问题,分析了具体的原因并制定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尿素造粒塔 粉尘回收系统 设计 粘塔 运行维护
下载PDF
大型挤压造粒机组检维修技术要点探讨
14
作者 王昊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4年第3期59-62,共4页
本文介绍了大型挤压造粒机组的组成,并从检维修角度出发,对大造粒机组常见技术问题要点进行了阐述与探讨,从而达到机组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目的,保证生产经济效应。
关键词 大型挤压造粒机组 检维修 稳定运行
下载PDF
补中益气颗粒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评价
15
作者 庄任达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7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颗粒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揭阳市揭西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奥希替尼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颗粒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揭阳市揭西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奥希替尼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降低,CD4^(+)/CD8^(+)水平上升,观察组CD4^(+)水平上升,观察组CD4^(+)、CD8^(+)、CD4^(+)/CD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9)。结论:补中益气颗粒联合奥希替尼可一定程度延缓癌症进展,对保护患者免疫功能及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有积极作用,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奥希替尼 补中益气颗粒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缓释和控释尿素的研究与开发综述 被引量:41
16
作者 陈德明 王亭杰 +1 位作者 雨山江 金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55-461,共7页
分析了尿素利用率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尿素在土壤中的释放过程 ,阐述了各种缓释和控释尿素的产品设计、缓释机理和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对缓释和控释尿素尤其是包膜尿素的研发进展 ,对提高尿素利用率。
关键词 研究 开发 综述 控释尿素 缓释尿素 包膜尿素 大颗粒尿素 控制释放
下载PDF
粒状生物质炭基尿素肥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蒋恩臣 张伟 +3 位作者 秦丽元 王秋静 王明峰 罗立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94,共6页
利用沙柱间歇淋溶试验研究评价粒径、尿素和生物质炭质量比、高岭土添加量对肥料缓释性能及颗粒,承受最大破坏力影响规律。当高岭土添加量为10%,在尿素与炭比为1??1~1:5时,可获得80%以上的最大成型率,颗粒的最大破碎压缩力可达1... 利用沙柱间歇淋溶试验研究评价粒径、尿素和生物质炭质量比、高岭土添加量对肥料缓释性能及颗粒,承受最大破坏力影响规律。当高岭土添加量为10%,在尿素与炭比为1??1~1:5时,可获得80%以上的最大成型率,颗粒的最大破碎压缩力可达10 N以上。随着生物质炭含量增加和肥料颗粒粒径增大,颗粒缓释肥缓释性能提高,当颗粒粒径为5~6 mm,尿素与生物质炭质量比由1??1变化至1:5时,第1次淋溶其累积释放率由43.35%下降至15.64%,比纯尿素颗粒肥下降33%~60%,纯尿素颗粒肥养分到第2次淋溶已完全释放,而缓释肥的尿素的累积释放到第5次淋溶才基本完成。可见缓释肥的缓释性能可通过改变炭粉添加量调节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需求。通过对生物质炭基尿素肥料生产流程和经济性分析,说明生物质炭基尿素肥料生产工艺简单、运输方便、价格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尿素 圆盘造粒 成型性 淋溶试验
下载PDF
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干预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7
18
作者 卢兴 钟慧 +4 位作者 陈彪 黄玲 钟波 陈洁 王艳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提高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质量,降低调剂差错率、缩短摆药时间。方法:对我院中药房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从"人、机、环、法、物"5个方面找出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比较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 目的:提高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质量,降低调剂差错率、缩短摆药时间。方法:对我院中药房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从"人、机、环、法、物"5个方面找出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比较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5年7-12月,A组)、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组(2016年1-6月,B组)、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组(2016年7-12月,C组)3个阶段的调剂内差、摆药时间,评价管理效果。结果:通过改善调剂环境、建立调剂标准操作规程、制订奖惩制度、人员培训等整改措施,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我院中药房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差错率由干预前A组的4.19%(170/4 061)下降至干预后B、C组的1.69%(85/5 043)、0.98%(53/5 408)(P<0.05或P<0.01),剂数为7剂的处方平均摆药时间由干预前A组的(9.08±2.56)min缩短至干预后B、C组的(7.37±1.98)、(5.97±1.64)min(P<0.05)。结论:我院实施的PDCA循环管理干预可降低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差错率、缩短摆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小袋包装 中药配方颗粒 调剂差错 摆药时间 干预效果
下载PDF
红砂岩碎石土高填方路基强夯加固时的动应力扩散及土体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罗恒 邹金锋 +4 位作者 李亮 杨小礼 郭乃正 何长明 赵炼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701-2706,共6页
利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量(840,960,1 080,1 200 kN.m)对红砂岩填土路基分别进行动应力扩散和夯后路基的沉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对红砂岩填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动应力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加固宽度从2~3 m变化至3~4 m,在竖直方... 利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量(840,960,1 080,1 200 kN.m)对红砂岩填土路基分别进行动应力扩散和夯后路基的沉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对红砂岩填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动应力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加固宽度从2~3 m变化至3~4 m,在竖直方向上的有效加固深度从3.5~4.0 m变化至5.0~6.0 m;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动应力在有效加固范围内的增加亦更加明显,但在3~5击后基本稳定;4种夯击能量在土体中产生的变形为4.0~6.0 m的变化比较显著,但当深度超过6.0 m的之后,产生的沉降量就几乎相等,而且在不同夯击能量以及在不同夯击次数下,其最终的下沉位移在5.5 m处都为5.0~7.0 cm,因此这4种夯击能量在红砂岩碎石土高填方路基中的有效加固深度基本上都在4.0~6.0 m之间。这些试验成果可为以后同种条件下的山区公路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大颗粒 红砂岩 强夯 动应力 夯沉量
下载PDF
大麦胚乳小淀粉粒的发育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韦存虚 张军 +2 位作者 周卫东 陈义芳 许如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88-1796,共9页
大麦籽粒大、小淀粉粒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大。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观察了大麦胚乳小淀粉粒的发育过程,以期为培育不同小淀粉粒含量的大麦品种提供参考。大麦大淀粉粒在胚乳发育早期发生与发育,包含大淀... 大麦籽粒大、小淀粉粒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大。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观察了大麦胚乳小淀粉粒的发育过程,以期为培育不同小淀粉粒含量的大麦品种提供参考。大麦大淀粉粒在胚乳发育早期发生与发育,包含大淀粉粒的大淀粉体通过缢缩进行增殖,每个大淀粉体只包含1个大淀粉粒;小淀粉粒在胚乳发育中、后期发生与发育,包含大淀粉粒的大淀粉体被膜向细胞基质突起,出芽产生许多小淀粉体,小淀粉粒在小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包含小淀粉粒的小淀粉体被膜外突出芽产生许多新的小淀粉体,用来形成小淀粉粒;多个小淀粉粒可以同时在一个小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当淀粉体被淀粉粒所充满时,被膜降解消失,释放淀粉粒到细胞基质中。研究表明,小淀粉体来源于淀粉体被膜的外突,多个小淀粉粒可以在1个小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属于复粒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胚乳 淀粉体 小淀粉粒 复粒淀粉 单粒淀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