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research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on neutrophilic granulocytopenia after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1
作者 Li-Ying Xue Jing-Long Nan +4 位作者 Cui-Ying Zhang Jian-Ling Gu Wei Wang Wei Zhang Mei-Qing Li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年第20期39-42,共4页
Objective:By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frequency applica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in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after chemotherapy with dose-intensive re... Objective:By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frequency applica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in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after chemotherapy with dose-intensive regimen in breast cancer, the more optimized administration schem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in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after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was further explored.Methods: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9, 64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 had received dose-intensive chemotherapy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n=3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3). Control group: after dose-intensive chemotherapy, PEG-rhG-CSF was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with 100μg/kg, and given 24 hours after chemotherapy.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dose-intensive chemotherapy, PEG-rhG-CSF: 50μg/kg, was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and given 24 hours and 72 hours after chemotherapy. With PEG-rhG-CSF on the number of neutrophils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duration, fever incidence and duration of neutropeni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2 cycles of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neutrophi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cycle and the second cycle (P>0.05), but the neutrophi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lowly on the 3rd day, 5th day, 10th day and 5th day and 10th day after the first cycle of chemotherapy,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01). In the second cyc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utrophi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third day after chemotherapy (P<0.05). In the control group, 7 patients were delayed by the second week because the neutrophil value was less than 2.0109/ L. The time of chemotherapy was delayed in 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neutropenia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1.9% VS 12.1%, and the duration of neutrope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25 ±0.84d VS 5.12 ±1.24d), and the incidence of neutrope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1.9% VS 12.1%, the duration of neutrope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25 ±0.84d VS 5.12 ±1.24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fever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0 cases of V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32.2% VS 12.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febrile fever was 32.2% and 12.1%, respectively. The duration of fev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46 ±1.24 d VS 4.05 ±1.01).Conclusions: Low dose of PEG-rhG-CSF can increase the absolute value of neutrophils after multiple administration, and its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administration in dose-intensive chemotherapy, and the incidence of neutropenia and associated fever is lower,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study and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rhG-CSF breast cancer dose INTENSIVE CHEMOTHERAPY NEUTROPHILIC granulocytopenia clinical intervention
下载PDF
1例甲巯咪唑乳膏治疗口服不耐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报道
2
作者 徐婷 张豫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416,共5页
患者老年男性,因“甲巯咪唑口服不耐受,已行放射性碘治疗6月”就诊,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与不良反应的矛盾,结合患者意愿,临床采用甲巯咪唑乳膏局部外用的治疗方案。12周的随诊中,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且血常规和... 患者老年男性,因“甲巯咪唑口服不耐受,已行放射性碘治疗6月”就诊,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与不良反应的矛盾,结合患者意愿,临床采用甲巯咪唑乳膏局部外用的治疗方案。12周的随诊中,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且血常规和肝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该病例在用药选择上打破常规思维,结合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基础和医师临床经验摸索制定甲巯咪唑乳膏初始量和减药量,亦为此制剂用药提供临床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乳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非粒细胞缺乏的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马芳 孙傲 +2 位作者 许亚朋 范菲菲 王红民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49-653,664,共6页
目的 探究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对其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欧洲癌症/真菌病研究组织的标准收集了108例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者,并将他们分为非IPA组(n=76)、IPA组(n=32),其中临床诊... 目的 探究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对其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欧洲癌症/真菌病研究组织的标准收集了108例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者,并将他们分为非IPA组(n=76)、IPA组(n=32),其中临床诊断IPA组(n=14)和确诊IPA组(n=18),将IPA组分为存活组(n=22),死亡组(n=10),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组和非IPA组年龄、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与非IPA组相比,IPA组糖尿病发生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的肺功能分级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I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PA组相比,IPA组血清IL-8、BALF IL-8和BALF半乳甘露聚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间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蛋白、血IL-8、BALF IL-8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存活组与死亡组白蛋白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患者同时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BALF IL-8及BALF GM试验水平升高时更加提示COPD可能合并IPA。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是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IPA的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非粒细胞缺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危险因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Propylthiouracil induced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with bone marrow plasmacytosis and granulocytopenia 被引量:5
4
作者 Abdullah Ozkok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Antithyroid drugs are molecules known as thionamides that inhibit thyroid hormone synthesis by interfering with thyroid peroxidase mediated iodination of tyrosine residues in thyroglobulin. These extensively used drug... Antithyroid drugs are molecules known as thionamides that inhibit thyroid hormone synthesis by interfering with thyroid peroxidase mediated iodination of tyrosine residues in thyroglobulin. These extensively used drugs are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well-known side effects such as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positive vasculitis, granulocytopenia and aplastic anemia. Recently, an atypical hematological finding -- bone marrow plasmacytosis, related to the use of methimazole -- was reported twice in English literatures, but bone marrow plasmacytosis with the use of propylthiouracil (PTU) has hardly been reported so far. Herein we present a case of a patient with Graves' disease who was initially investigated for plasma cell dyscrasia but finally diagnosed as PTU-induced bone marrow plasmacytosis with granulocytopenia and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YLTHIOURACI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PLASMACYTOSIS granulocytopenia
原文传递
6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病例报道及分析
5
作者 申庆荣 莫广艳 李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药物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筛选,筛选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药物热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药物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筛选,筛选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药物热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体温峰值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76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药物热,发生率为0.3%。6例患者体温峰值38.8~41.0℃,平均(39.80±0.76)℃;药物热发生在用药第4~10天,平均(7.2±2.9)d,中位数为7.5 d。停药后所有病例的体温均在1~7 d恢复正常,平均(4.2±1.9)d,中位数为1.5 d。4例伴有1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细胞减少、皮疹和肾功能损害,停药后均可恢复。5例患者血药浓度>20 mg/L,1例患者观察到与血药浓度相关的体温变化。结论万古霉素药物热的发生不易诊断,用药时应该提高警惕。做好血药谷浓度监测,可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且可减少药物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物热 血药浓度 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婷婷 熊莉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2-695,共4页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又称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与异常免疫反应相关的全身性高炎症因子血症,主要为继发性HLH,病因包括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促进骨髓中粒细胞成熟和动员,常...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又称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与异常免疫反应相关的全身性高炎症因子血症,主要为继发性HLH,病因包括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促进骨髓中粒细胞成熟和动员,常用于HLH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该文回顾G-CSF治疗成人HLH的相关文献,强调成人HLH中G-CSF的使用需根据原发病因的致病特点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减少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1例注射用美罗培南联合注射用万古霉素致严重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保华 沈爱宗 苏丹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提示临床注射用美罗培南联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使用过程中需加以关注可能引起的粒系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方法报道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严重粒系骨髓抑制,通过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鉴别该患者粒系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目的提示临床注射用美罗培南联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使用过程中需加以关注可能引起的粒系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方法报道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严重粒系骨髓抑制,通过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鉴别该患者粒系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药物。结果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骨髓抑制程度Ⅳ级,排除患者病情和合并用药情况,判断引起患者严重骨髓抑制的药物为联用的抗菌药物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为“很可能”,立即予以停药并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结论联合使用的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引起的Ⅳ级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报道少见,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以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粒细胞减少 严重骨髓抑制 万古霉素 多黏菌素-B
下载PDF
^(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张伟杰 巴竺飞 +4 位作者 于雅巍 翟宁 于鹏 訾媛 李琳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347-1350,1372,共5页
目的探究合并粒细胞减少症对^(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影响以及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与甲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科行^(131)I治疗的180例Graves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粒细胞减少症分为两组,其中伴有粒细胞... 目的探究合并粒细胞减少症对^(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影响以及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与甲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科行^(131)I治疗的180例Graves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粒细胞减少症分为两组,其中伴有粒细胞减少组患者80例,无粒细胞减少组患者100例。比较两组患者^(131)I治疗甲亢的效果,分析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与甲亢的关系。结果(1)^(131)I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粒细胞减少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低于粒细胞正常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性别、年龄、甲状腺质量、最高摄碘率、治疗剂量、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TRAb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131)I治疗后随访12月,复查甲功发现,两组患者FT_(3)、FT4均明显减低,TSH升高,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粒细胞减少组与粒细胞正常组的甲亢治愈例数分别为66例、8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粒细胞减少症并不会影响^(131)I对Graves甲亢的治疗效果。(3)根据甲亢治愈情况,将Graves甲亢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分为甲亢治愈组和未愈组,比较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情况,甲亢治愈组的粒细胞减少症治愈率为91.3%,显著高于甲亢未愈组的58.8%,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与甲亢有关。结论^(131)I对Graves甲亢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同样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甲亢的治愈,粒细胞减少症的治愈率也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GRAVES甲亢 粒细胞减少症 甲亢并发症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致严重粒细胞缺乏1例
9
作者 王利苹 谢宁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4-55,64,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严重粒细胞缺乏发生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同时对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表现和文献分析推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 目的:分析并探讨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严重粒细胞缺乏发生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同时对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表现和文献分析推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粒细胞缺乏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导致药源性粒细胞缺乏发生概率小,但因其是非处方药,应用概率高,应引起临床药师、医师及患者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严重粒细胞缺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关于PEG-rhG-CSF在预防结直肠癌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李琳慧 杨月梅 田劲猛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 在接受mFOLFOX6方案进行结直肠癌化疗的过程中分别使用PEG-rhG-CSF与rhG-CSF,对比两者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13例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两个周期的化疗。2组患者化疗结束后分别给予PEG-rhG-CSF 10... 目的 在接受mFOLFOX6方案进行结直肠癌化疗的过程中分别使用PEG-rhG-CSF与rhG-CSF,对比两者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13例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两个周期的化疗。2组患者化疗结束后分别给予PEG-rhG-CSF 100μg/kg和rhG-CSF 5μg/kg对比研究。化疗后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降低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数据。结果 在各个化疗周期和总化疗过程中,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降低的发生率及其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P=0.269);中性粒细胞最低值均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6,P=0.113)。结论 预防性用药时,PEG-rhG-CSF每化疗周期给药一次与rhG-CSF连续给药相比,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类似,但其半衰期更长,血药浓度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瑞白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减少 有效性安全性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严重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平 吴祥元 +1 位作者 林耀怀 李瑞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比较头孢哌酮 /舒巴坦 (舒普深 )与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泰能 )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严重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严重感染 (男 37例 ,女 19例 ,年龄 2 8a± s2 1a) ,其中 2 8例用头孢哌酮 /舒... 目的 比较头孢哌酮 /舒巴坦 (舒普深 )与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泰能 )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严重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严重感染 (男 37例 ,女 19例 ,年龄 2 8a± s2 1a) ,其中 2 8例用头孢哌酮 /舒巴坦 2 .0 g加入 5 %葡萄糖 10 0 m l静滴 ,bid;2 8例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0 .5 g加入 5 %葡萄糖 10 0 m l静滴 ,q8h均 7~ 10 d为一疗程。结果 头孢哌酮 /舒巴坦临床有效率 89.2 8% ,痊愈率 71.42 %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组临床有效率 96 .42 % ,痊愈率 75 % ,两组间相差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头孢哌酮 /舒巴坦与亚胺培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亚胺培南 中性粒细胞缺乏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富超 朱军 李开俊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495-1496,共2页
目的:探讨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1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例31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 目的:探讨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1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例31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口服的发生率最高(78.78%),致死率约为9、65%;给药种类以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的发生率居前3位.结论:严格控制用药指征是减少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发生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及其组份测定在实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宏 石廷章 +1 位作者 丛玉隆 钱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48-750,共3页
网织红细胞(Ret)是成熟红细胞的前体,根据其RNA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荧光率(LFR)、中荧光率(MFR)和高荧光率(HFR)三种组份,用SysmexR-3000TM流式细胞仪对32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Ret及其三种组份进行测定,并对照血常规的检查... 网织红细胞(Ret)是成熟红细胞的前体,根据其RNA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荧光率(LFR)、中荧光率(MFR)和高荧光率(HFR)三种组份,用SysmexR-3000TM流式细胞仪对32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Ret及其三种组份进行测定,并对照血常规的检查。研究结果表明:Ret比WBC和Plat的减少平均提前4天出现降低,MFR+HFR比WBC的恢复平均提前3天出现升高。由此看出Ret及MFR+HFR是预测骨髓抑制及恢复的一个敏感指标,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细胞 流式细胞仪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赟 吴毓东 +2 位作者 李德俊 付琴 程晓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入院接受T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30例为试验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 目的:比较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入院接受T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30例为试验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30例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结果:试验组化疗间歇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金牛 李春蕊 +2 位作者 孙汉英 黄梅 张东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与头孢他啶比较。方法 分为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组 (治疗组 )与头孢他啶组 (对照组 ) ,治疗组静脉滴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4 .5 g,1次 / 8h,对照组...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与头孢他啶比较。方法 分为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组 (治疗组 )与头孢他啶组 (对照组 ) ,治疗组静脉滴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4 .5 g,1次 / 8h,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他啶针 2 .0 g,1次 / 12 h,每个患者治疗至少持续 5 d或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4 8h停药。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 81.2 5 % ,细菌清除率 82 .76 %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 5 7.2 4 % ,细菌清除率 5 1.85 % ;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治疗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血液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放射性碘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学公 洪波 +4 位作者 金晓毛 程义壮 任安 刑学农 叶山东 《安徽医学》 2003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 评估放射性碘治疗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价值。方法  16例甲亢伴粒细胞减低患者 ,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后出现粒细胞减低者 15例 ,发现甲亢时即伴有粒细胞减低者 1例。经内科升白治疗后 ,升白效果不明显或白细胞计数不稳定 ,仍... 目的 评估放射性碘治疗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价值。方法  16例甲亢伴粒细胞减低患者 ,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后出现粒细胞减低者 15例 ,发现甲亢时即伴有粒细胞减低者 1例。经内科升白治疗后 ,升白效果不明显或白细胞计数不稳定 ,仍无法使用ATD治疗 ,经采用13 1Ⅰ NaⅠ治疗 ,同时继续使用升白药物 ,而甲亢病情得以控制。结果  16例甲亢患者放射性13 1Ⅰ治疗前的白细胞水平为 ( 4 .1± 1.1)× 10 9/L ,13 1Ⅰ治疗后 2周为 ( 5 .1± 1.8)× 10 9/L ,13 1Ⅰ治疗后 1个月为 ( 5 .0± 1.8)× 10 9/L。比较13 1Ⅰ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 ,经t检验 ,P >0 .0 5 ,无明显差异。13 1Ⅰ治疗后 1个月 ,血清甲状腺激素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粒细胞减低 碘131 治疗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复方皂矾丸对化学治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泽文 王端旭 +1 位作者 林文杰 陈江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24-1327,1331,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对化学治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研究。方法:将本院100例化学治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2组患者都予原发肿瘤疾病的常规护...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对化学治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研究。方法:将本院100例化学治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2组患者都予原发肿瘤疾病的常规护理及对症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复方皂矾丸;1周为1个疗程,2组均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另外在本院体检中心随机抽取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分别采血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和治疗后(此处指治疗2周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3(IL-23)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h17);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1)与健康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均较低(P<0.05),然而治疗2周后,观察组已经接近正常白细胞指数的最低值4.0×10~9/L。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措施后白细胞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观察组的提高值的幅度更大(P<0.05)。2)IL-23、IL-6、Th17和STAT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比治疗前低(P<0.05),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占总T细胞(CD4)的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STAT3的过度激活是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主要变化,复方皂矾丸抑制其磷酸化程度将是减少因其导致Th17转化率增加的现象,减少了因化疗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纠正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的粒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皂矾丸 化学治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 临床疗效 机制研究
下载PDF
3种放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昕 蒋学华 +5 位作者 黎枫 郎锦义 李涛 任德曦 明静 漆玲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1-602,共2页
目的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单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单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G -CSF与GM -CSF联合应用治疗肿瘤患者因放疗、化疗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方案进行成本 -... 目的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单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单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G -CSF与GM -CSF联合应用治疗肿瘤患者因放疗、化疗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方案进行成本 -效果分析。结果 :单用G -CSF、单用GM -CSF和G -CSF与GM -CSF联合应用的成本 -效果比分别是1459 13、1212 22、732 1元。结论 :G -CSF与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减少症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幼儿急疹合并粒细胞减少或缺乏120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建峰 吴华杰 +1 位作者 石曌玲 钱新宏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2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西京医院120例幼儿急疹病例资料,对其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西京医院120例幼儿急疹病例资料,对其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0例病例中,以春季和夏季发病率居高,分别占30.0%和35.0%。所有患儿的血常规均表现为白细胞总数降低,平均为(5.35±2.32)×10^9/L;所有患儿均有粒细胞数降低,其中46例(38.3%)为粒细胞减少(〈1.5×10^9/L),74例(61.7%)为粒细胞缺乏(〈0.5×10^9/L),最低者为0.09×10^9/L;所有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有80例患儿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持续高热、精神好,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实验检查发现多合并存在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急疹 临床特征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荣令 周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动物模型。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模型组,环磷酰胺150mg/kg于接种前4d及接种前1d腹腔注射,接种当天给予1%戊巴比妥45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1×108个/mL烟曲霉孢子悬液40μL... 目的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动物模型。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模型组,环磷酰胺150mg/kg于接种前4d及接种前1d腹腔注射,接种当天给予1%戊巴比妥45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1×108个/mL烟曲霉孢子悬液40μL滴鼻。B组为非免疫抑制接种对照组,除以生理盐水代替环磷酰胺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C组为免疫抑制对照组,除以生理盐水代替烟曲霉孢子悬液滴鼻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并以生理盐水代替烟曲霉孢子滴鼻,其余操作同模型组。模型建立成功的判断标准:肺病理切片见坏死灶、肺泡内出血,PAS染色见45°角分叉的分隔菌丝或孢子;组织培养烟曲霉阳性。结果肺大体观察、病理切片H-E染色及PAS染色和肺组织培养结果表明,A组10只小鼠在接种烟曲霉3d后均发生了IPA,B、C、D组小鼠均无IPA发生。结论本法可成功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病 动物模型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