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field emission mechanism of nano-structured carbon film
1
作者 王艳燕 李英爱 +1 位作者 许基松 顾广瑞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522-526,共5页
The field emission (F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tructured carbon films (NSCFs) are investigated. The saturation behaviour of the field emission current density found at high electric field E cannot be reasonably ... The field emission (F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tructured carbon films (NSCFs) are investigated. The saturation behaviour of the field emission current density found at high electric field E cannot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Fowler-Nordheim (F-N) theory. A three-region E model and the curve-fitting method are utilized for discussing the FE characteristics of NSCFs. In the low, high, and middle E regions, the FE mechanism is reasonably explained by a modified F-N model, a corrected space-charge-limited-current (SCLC) model and the joint model of F N and SCLC mechanism,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measured FE data accord well with the results from our corrected theoret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tructured carbon films field emission F-N theory space charge limited current three-region electric field model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ool rotation speeds on mechan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friction stir processed nano hybrid composite of MWCNT-Graphene-AZ31 magnesium 被引量:1
2
作者 Sanjay Sharma Amit Handa +1 位作者 Sahib Sartaj Singh Deepak Verma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2019年第3期487-500,共14页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light weighted hard materials for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 encouraged researchers to develop composites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can transform it into more economical ...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light weighted hard materials for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 encouraged researchers to develop composites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can transform it into more economical and eco-friendly.Reinforcing the metals with carbonaceous nanomaterials are progressively in focu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capability to inculcate and tailor the properties of MMCs.In the present research,a hybrid nanocomposite of MWCNT-Graphene-AZ31 Mg alloy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ing variable tool rotation speeds with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Optimized reinforcement ratio of 1.6%vol.MWCNT and 0.3%vol.of graphene have been used with variable tool rotation speeds,whereas other processing parameters are kept constant.The developed specime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tandard testing equipment for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processing regions and their morphological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ASTM standards.The obtained results revealed an improvement of 19.72%in microhardness and 77.5%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ase metal AZ 31 Magnesium alloy,with a tool rotational speed of 1400rpm.The values of tensile stress and percentage area reduction were recorded 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base metal matrix,but an increasing trend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values of both with the improvement on rotational speeds of the tool.The effectual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are analyzed on the bases of SEM images and observed that discussed and found that grain refinement strengthening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strength of the nano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s(Metal Matrix composite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CT) graphene nano Particular Stir Zone(SZ) Thermo-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TMAZ) Heat Affected Zone(HAZ)
下载PD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Oil Absorption and Electric Heating of Carbon Black-modified Carbon Nanofibers 被引量:3
3
作者 HUANG Hedong GUO Zeyu +2 位作者 YANG Pengyan CHEN Peng Wu Jie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541-548,共8页
Carbon-black-modified carbon nanofiber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and the effects of the carbon black content and processing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composites were ... Carbon-black-modified carbon nanofiber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and the effects of the carbon black content and processing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ductivity of carbon-black-modified nanofibers increased with the carbon black content.The addition of carbon black in a 20%mass ratio increased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0.75 S/cm)by 230%compared with the undoped nano-fiber(2.47 S/cm),while the adulteration with 5%CB allowe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The fabricated carbon-black/carbon-nanocomposite fibers exhibited excellent oil absorption and electrothermal conversion performance.Furthermore,the conductivity and oil ab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With a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of 1000℃(5%carbon black),the voltage was 31 V,the current was 0.66 A,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 reached 234.1℃.The overall enhancement in physical properties upon the addition of even low amounts of carbon black makes these composites advantageous for futur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black carbon nanofiber ELECTROSPINNING CONDUCTIVITY Oil absorption electric heating film
原文传递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制备过程工艺优化及预测模型
4
作者 杨春梅 孙国玉 +3 位作者 田心池 曲文 张子浩 张佳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目的本文利用响应面法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的固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2种方法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为复合电热膜制备提供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浆料定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复合电热膜体... 目的本文利用响应面法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的固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2种方法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为复合电热膜制备提供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浆料定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复合电热膜体积电阻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BB试验设计,在BB试验结果上进行响应面法(RSM)和BP神经网络分析及优化。结果单因素实验结果表示随电热膜定量增加,体积电阻率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或固化时间增加,体积电阻率逐渐下降直至趋于稳定。对BB响应面法和GA-BP遗传神经网络法优化获得的最佳工艺进行实验验证,GA-BP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小为1.06%,因此得出最佳固化工艺参数:定量为0.056 g/cm^(2)、固化温度为85.71℃、固化时间为11.13 h。该研究结果对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的制备工艺具有参考价值。结论通过响应面方差分析表明,定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三因素对体积电阻率既有显著的线性影响,也有极其显著的平方影响。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很好,可用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体积电阻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 复合电热膜制备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基于TRNSYS的太阳能-电能互补采暖系统研究
5
作者 李海俊 张天禹 +2 位作者 鞠丹阳 谢易澎 王俊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针对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冬季采暖污染严重、碳排放量大等问题,文章以沈阳市某地区典型农村单体式住宅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太阳能、电能,提出2套清洁供暖方案。首先对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倾角和面积的选择进行优化,然后选取沈阳市供暖季温... 针对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冬季采暖污染严重、碳排放量大等问题,文章以沈阳市某地区典型农村单体式住宅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太阳能、电能,提出2套清洁供暖方案。首先对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倾角和面积的选择进行优化,然后选取沈阳市供暖季温度较低的2天,根据天气情况分别作为晴天与阴天典型日,最后利用TRNSYS软件对供暖方案在典型日天气条件下模拟运行。结果表明在典型日天气条件下本研究提出的2种供暖方案均满足环保、室内温度适宜等采暖需求,且太阳能集热器+变频电磁采暖炉供暖方案更为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集热效率 石墨烯电热膜 变频电磁采暖炉 TRNSYS
下载PDF
基于热流密度的石墨烯发热膜电路设计
6
作者 张晋豪 袁英才 +5 位作者 李恒 王鑫 李文浩 郭淼 胡乃奇 张宇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0-103,共4页
在石墨烯发热膜功能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热传导分析,提出热流密度计算公式。基于热流密度分析结果和石墨烯原膜电学特性,提出石墨烯加热膜电路设计方法。对丝网印制石墨烯原膜,在导电特性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热流密度的电路设计方法,制... 在石墨烯发热膜功能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热传导分析,提出热流密度计算公式。基于热流密度分析结果和石墨烯原膜电学特性,提出石墨烯加热膜电路设计方法。对丝网印制石墨烯原膜,在导电特性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热流密度的电路设计方法,制备出石墨烯加热膜。设计实例的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设计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路设计 电热性能 发热膜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CNT/PLA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7
作者 魏聪聪 刘杨 +3 位作者 鱼轲 张康 钟俊豪 杨磊鹏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2-15,22,共5页
通过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CNT)/聚乳酸(PLA)复合薄膜,研究了复合薄膜厚度对其电磁屏蔽性能和电加热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基于CNT/PLA复合薄膜的压阻式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厚度为4 mm的CNT/PLA复合薄膜在频率为11.4... 通过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CNT)/聚乳酸(PLA)复合薄膜,研究了复合薄膜厚度对其电磁屏蔽性能和电加热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基于CNT/PLA复合薄膜的压阻式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厚度为4 mm的CNT/PLA复合薄膜在频率为11.4 GHz下的电磁屏蔽效能为40.8 dB;在14 V的电压下,厚度为4 mm的CNT/PLA复合薄膜的表面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5.9℃,且通过连续3次开关电压,其表面最高温度可稳定在65.9℃并持续1000 s;制备的压阻式传感器在压力为0~10 kPa和10~100 kPa下的灵敏度分别为0.043 kPa-1和0.004 kPa-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薄膜 熔融沉积成型 电加热性能 电磁屏蔽性能 压阻式传感器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子豪 韦春 +2 位作者 龚永洋 吕建 刘天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0-154,共5页
以纳米纤维素(CNF)为分散介质,氧化石墨烯(GO)为增强介质,多壁碳纳米管(MWNT)为导电介质,机械搅拌后真空抽滤制备CNF/GO/MWNT复合薄膜,研究GO/MWNT含量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Raman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薄膜的结构和形... 以纳米纤维素(CNF)为分散介质,氧化石墨烯(GO)为增强介质,多壁碳纳米管(MWNT)为导电介质,机械搅拌后真空抽滤制备CNF/GO/MWNT复合薄膜,研究GO/MWNT含量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Raman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热重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研究薄膜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结果表明,薄膜的拉伸强度随GO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薄膜电导率和耐热性随MWNT用量增加而增加,当CNF/GO/MWNT质量比为20/10/70时,复合薄膜性能最佳,薄膜的电导率达到236.07 S/m,拉伸强度为25.13 MPa,180~300℃区间材料的热失重为9.45%,最大热分解速率对应温度达到322.69℃。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结果表明,GO在材料内部呈现规整结构,CNF能有效分散GO/MWNT,形成均匀分散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薄膜
下载PDF
纳米碳材料水性电热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朋 刘舒 +1 位作者 魏志凯 孙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28,共6页
分别以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作为导电填料制备水性羟基丙烯酸-氨基树脂基电热涂料,填料在固化后涂层中的质量分数均为50%。对3种涂层的导电性、电热性、机械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涂层在导电性、电热性... 分别以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作为导电填料制备水性羟基丙烯酸-氨基树脂基电热涂料,填料在固化后涂层中的质量分数均为50%。对3种涂层的导电性、电热性、机械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涂层在导电性、电热性方面优于多壁碳纳米管涂层,而后者在附着力和耐屈挠性方面优于前者;二者按照质量比1∶4复合时涂层可以同时获得良好的导电性、电热性和机械性能,整体效果最佳。从复合涂层表面和截面SEM照片可以看出,石墨烯和多壁碳纳米管在树脂内分散均匀,形成了很好的内部网络,推测该网络不仅有利于涂层实现良好的导电性,也可有利于其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电热涂料 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低压发热 耐屈挠性
下载PDF
氢气热处理制备大块导电石墨烯薄膜及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南 杨娟 +4 位作者 周亚洲 赵登祥 韩国琪 王超志 程晓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2-1345,共4页
通过真空抽滤水中分散良好的氧化石墨烯获得薄膜,并在600℃氢气气氛中保温2h还原即可获得含氧量极低的大片导电石墨烯(GE)薄膜。以X射线衍射(XRD)、红外分析(FT-IR)、拉曼光谱仪(Ramanspectroscopy)研究氢气气氛热处理前后薄膜的物相、... 通过真空抽滤水中分散良好的氧化石墨烯获得薄膜,并在600℃氢气气氛中保温2h还原即可获得含氧量极低的大片导电石墨烯(GE)薄膜。以X射线衍射(XRD)、红外分析(FT-IR)、拉曼光谱仪(Ramanspectroscopy)研究氢气气氛热处理前后薄膜的物相、官能团组成和分子结构;采用SEM观察石墨烯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四探针测试仪对氢气气氛热处理前后薄膜的电学行为进行了对比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氢气气氛热处理氧化石墨烯可以获得含氧量极低且导电性能优良的石墨烯;96mL浓度为0.0937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抽滤膜经氢气处理后获得的石墨烯薄膜方阻达到11.3Ω/□,薄膜电阻率为0.6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薄膜 氢气热处理 电学性能 氧化石墨烯 真空抽滤
下载PDF
碳纳米管/石墨烯/铋膜修饰碳糊电极测定铅和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蓉 钟桐生 +2 位作者 雷存喜 董萌 曾戴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99-101,共3页
用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R)、铋膜修饰碳糊电极构建碳纳米管石墨烯铋膜修饰碳糊电极(CNT/GR/Bi/CPE),并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测定了铅和镉的含量。在最优条件:电解质缓冲底液p H为5.5,沉积时间50 s,沉积电位-1.3 V,用碳纳... 用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R)、铋膜修饰碳糊电极构建碳纳米管石墨烯铋膜修饰碳糊电极(CNT/GR/Bi/CPE),并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测定了铅和镉的含量。在最优条件:电解质缓冲底液p H为5.5,沉积时间50 s,沉积电位-1.3 V,用碳纳米管石墨烯铋膜修饰碳糊电极(CNT/GR/Bi/CPE)同时测定Pb2+和Cd2+得线性方程分别为:IPb2+(A)=-5.8202?10-6-1.0342c(mol/L)(R=0.9978);ICd2+(A)=-3.9781?10-6-1.3651c(mol/L)(R=0.9923),线性范围分别为1~15μmol/L和2~16μmol/L,Pb2+、Cd2+的检出限分别为:6.67?10-7 mol/L;3.33?10-7 mol/L。本方法操作简单且修饰电极稳定性、重现性好易于进行检测铅镉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脉冲伏安法 碳纳米管 石墨烯 铋膜
下载PDF
基于碳材料的柔性电加热元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瑞 倪海粟 +1 位作者 杨颖 刘皓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4,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碳基柔性电加热元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碳基柔性电加热元件的加热机理,总结了以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为代表的碳基柔性电加热元件常用碳材料,介绍了碳基柔性电加热元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防寒保暖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柔性电加热元件 碳材料 焦耳加热 石墨烯 碳纳米管 碳纤维
下载PDF
电热防护手套研制及其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工效实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璐 韩雪 +2 位作者 娄琳 何令华 周小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154,161,共6页
为了研究电加热手套在极端寒冷环境下抵御寒冷的功能,研制了以金属纤维线和碳纳米管薄膜为加热材料并能抵抗极端寒冷的电热防护手套。采用红外热像仪对电热防护手套进行电热升温实验;并在-30℃的极端寒冷环境中进行螺丝螺母装配作业的... 为了研究电加热手套在极端寒冷环境下抵御寒冷的功能,研制了以金属纤维线和碳纳米管薄膜为加热材料并能抵抗极端寒冷的电热防护手套。采用红外热像仪对电热防护手套进行电热升温实验;并在-30℃的极端寒冷环境中进行螺丝螺母装配作业的人体工效实验,并记录人体主观热感受和疼痛感受。结果表明:金属纤维线电热防护手套和碳纳米管薄膜电热防护手套均具有良好的加热性能,在室温环境60 s能够加热至设计最高温度;在-30℃的极端寒冷环境下,2种电热防护手套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增加螺丝螺母的装配数量,即工效提高;综合热感受和疼痛感受的主观评价,电热防护手套抵御寒冷的作用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防护手套 金属纤维 碳纳米管薄膜 工效实验 热成像实验
下载PDF
纳米炭黑掺量对沥青抗老化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国良 陈乙轩 +3 位作者 陈振誉 谢和春 刘峰 蓝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7-740,共4页
为了提高沥青材料抗老化性能,对基质沥青和不同纳米炭黑掺量下的纳米炭黑沥青进行薄膜加热短期老化前后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及旋转黏度试验,计算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比、软化点增量、残留黏度比等抗老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纳... 为了提高沥青材料抗老化性能,对基质沥青和不同纳米炭黑掺量下的纳米炭黑沥青进行薄膜加热短期老化前后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及旋转黏度试验,计算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比、软化点增量、残留黏度比等抗老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纳米炭黑可提高沥青胶结料黏度,增强抗变形能力,有效改善基质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但延展性下降,施工便利性变差;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纳米炭黑沥青中的最佳纳米炭黑掺量建议取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纳米炭黑 抗老化性能 薄膜加热 最佳掺量
下载PDF
纺织电加热材料红外热成像的实验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璐 娄琳 周小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00,106,共6页
为了探究金属纤维线和碳纳米薄膜两种纺织用加热材料及其所制电加热片的加热性能,采用JSM-6700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纤维线和碳纳米薄膜的外观形貌,通过可移动直流电源和红外热成像仪观察加热材料的电热升温性能,通过红外热成... 为了探究金属纤维线和碳纳米薄膜两种纺织用加热材料及其所制电加热片的加热性能,采用JSM-6700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纤维线和碳纳米薄膜的外观形貌,通过可移动直流电源和红外热成像仪观察加热材料的电热升温性能,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拍摄电加热片各档的温度变化图。得出以下结论:金属纤维线和碳纳米薄膜均为电加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在一定的电压下其温度会升高,同时两种材料有各自独特的加热性能;电加热片的热成像图直观地表现出两种加热片灵敏的加热效果。这两种加热材料在电加热纺织品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纺织品 电加热片 金属纤维线 碳纳米薄膜
下载PDF
电热沥青膜材料开发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黎明 吴文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402,共7页
为提高电加热融冰雪路面的效率和解决既有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热沥青膜除冰雪方案,并对其材料组成和材料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电热沥青膜所用导电胶浆由石墨、短切碳纤维与沥青混合而成,其电阻率低至1×10^(-2)Ω·m,可按黏... 为提高电加热融冰雪路面的效率和解决既有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热沥青膜除冰雪方案,并对其材料组成和材料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电热沥青膜所用导电胶浆由石墨、短切碳纤维与沥青混合而成,其电阻率低至1×10^(-2)Ω·m,可按黏层或封层工艺铺筑于层间.模拟工程状态进行的导电性能试验表明,按黏层用量铺设的沥青膜即可达到融冰功率所需的电阻值,且其连续性不受施工过程显著影响.同时,力学性能试验表明,导电胶浆铺设的沥青膜完全满足层间抗剪切和抗拉拔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电热沥青膜 抗剪切试验 电阻率 碳纤维 石墨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纳米石墨烯整理棉织物电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敏芝 田明伟 曲丽君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研究纳米石墨烯整理棉织物的电热性能。采用聚(4-苯乙烯磺酸钠)作为聚阴离子和壳聚糖为聚阳离子。将石墨烯纳米片均匀掺杂在壳聚糖溶液中,通过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并研究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 研究纳米石墨烯整理棉织物的电热性能。采用聚(4-苯乙烯磺酸钠)作为聚阴离子和壳聚糖为聚阳离子。将石墨烯纳米片均匀掺杂在壳聚糖溶液中,通过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并研究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分析石墨烯纳米片和用于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并应用相关仪器对其电热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随整理棉织物涂覆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导电性逐渐增强,施加一定电压,稳态最大温度逐渐增大。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7.2%时,外施电压7V,通电8min,整理棉织物(PCSG10)稳态最大温度可达-134℃。认为:整理后的织物可制作加热保温服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棉织物 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 电热性能
下载PDF
复合材料柔性电热膜固化方法与温度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金良 顾轶卓 +3 位作者 李敏 王绍凯 金超 张佐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14-1721,共8页
为解决大型整体化复合材料构件制备的低成本固化问题,采用真空灌注(VARI)成型工艺制备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发展了一种柔性电热膜(FEHF)固化方法.考察了电热膜的铺放方式、温度制度对复合材料固化温度分布规律和固化程度的影响.... 为解决大型整体化复合材料构件制备的低成本固化问题,采用真空灌注(VARI)成型工艺制备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发展了一种柔性电热膜(FEHF)固化方法.考察了电热膜的铺放方式、温度制度对复合材料固化温度分布规律和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热膜拼接铺覆方法温度均匀性最佳,恒温阶段最大温差为11℃,分别比搭接铺覆和间隔铺覆降低了26.7%和38.9%.增加恒温平台有利于减小升温过程中的复合材料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差异,但最终的温差和温度分布规律与未增加恒温平台相同.采用电热膜拼接铺覆方法制备了大尺寸整体化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天线反射器蒙皮,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80℃以上,反射器精度达到0.7 mm(r.m.s.),说明电热膜固化方法可用于大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射电天文 柔性电热膜(FEHF) 真空灌注(VARI)工艺 固化 平方公里阵(SKA)
下载PDF
碳纳米管薄膜电加热固化复合材料胶接修补金属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宁 严刚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4,共6页
近年来,复合材料胶接修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损伤结构,但传统补片固化工艺有着成本高、能耗大及成型时间长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将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加热元件与复合材料预浸料补片进行集成,通过电加热固化达到修补损伤结构的目... 近年来,复合材料胶接修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损伤结构,但传统补片固化工艺有着成本高、能耗大及成型时间长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将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加热元件与复合材料预浸料补片进行集成,通过电加热固化达到修补损伤结构的目的。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采用碳纳米管薄膜电加热和传统烘箱加热的方法固化复合材料补片修补含裂纹铝合金板,对比不同固化方法下所需能耗和成型时间,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评估胶接修补的效果。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薄膜电加热固化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和材料成型时间;同时碳纳米管薄膜电加热固化修补的试件承载力与烘箱固化修补的试件基本一致,可以达到预期的修补效果,为金属结构低能耗、低成本胶接修补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薄膜 电加热固化 复合材料胶接修补 金属损伤结构 修补性能
下载PDF
电加热元件与服装面料匹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志娟 黄晓杰 +2 位作者 郭宇微 宋英莉 李志远 《天津纺织科技》 2020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优化电加热服装的设计,文中选用碳纤维和石墨烯电加热元件为研究对象,将电加热元件分别与不同材质面料的服装相结合,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开关档位,测量电加热元件在不同加热时间内服装表面温度和电加热元件的温度,得出针对不同服装面... 为优化电加热服装的设计,文中选用碳纤维和石墨烯电加热元件为研究对象,将电加热元件分别与不同材质面料的服装相结合,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开关档位,测量电加热元件在不同加热时间内服装表面温度和电加热元件的温度,得出针对不同服装面料类型的结果,从而确定碳纤维和石墨烯电加热元件的最佳服装面料匹配方案,对改进电加热服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元件 服装面料 电加热服 石墨烯纤维 碳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