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Graphene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PMMA Microcellular Composite Foams 被引量:3
1
作者 LI Meijuan SHEN Qia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3期717-722,共6页
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graphene sheets surface affect their dispersion and interfacial adhesion in polymer matrix. We compar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polymethymethacrylate(PMMA) microcellular foams reinforced ... 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graphene sheets surface affect their dispersion and interfacial adhesion in polymer matrix. We compar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polymethymethacrylate(PMMA) microcellular foams reinforced with graphene oxide(GO)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 to investigate this influence of functional groups. RGO sheets were fabricated by solvent thermal reduction in DMF medium. UV-Vis, FT-IR and XPS analyses indicate the difference of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on GO and RGO sheets surface. The observation of SEM illustrates that the addition of a smaller number of GO or RGO sheets causes a fine cellular structure of PMMA foams with a higher cell density(about 1011 cells/cm3) and smaller cell sizes(about 1-2 μm) owing to their remarkable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effect. Compared to GO reinforced foams, the RGO/PMMA foams own lower cell density and bigger cell size in their microstructure, and their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lower even when the reinforcement contents are the same and the foam bulk density is high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on GO sheets’ surface are beneficial to adhere CO2 to realize a larger nucleation rate, and their strong interaction with PMMA matrix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PMMA fo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PMMA MICROCELLULAR composite FOAMS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ed graphite fibers and surface behavior in G_(r(Ni))/6061Al composite
2
作者 王春雨 武高辉 +3 位作者 张强 张云鹤 修子扬 陈国钦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A03期1513-1517,共5页
The electroless nickel plated graphite fibers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Gr(Ni))/Al) were produced by squeeze casting,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Gr(Ni)/Al composite and surface behavior of Ni-P coating wer... The electroless nickel plated graphite fibers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Gr(Ni))/Al) were produced by squeeze casting,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Gr(Ni)/Al composite and surface behavior of Ni-P coating were studied. The optimum process of electroless Ni-P plating included: burning to get rid of glue→degreasing→neutralization→acidulating→sensitizing→activation→electroless plating. The surfac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can diffuse into the graphite fiber surface during the squeeze casting, and the Ni-P coating and aluminum alloys can produce brittle phase NiAl3 or NiAl. The X-ray diffraction(XR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4C3 is so little that no Al4C3 peaks are found, and the harmful Al4C3 can be decreased by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Ni-P coating. The coating improves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of continuous graphite fibers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工艺 石墨 纤维 表面行为
下载PDF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foams 被引量:1
3
作者 Guihua Huang Xinhong Song +6 位作者 Yiying Chen Fangyuan Lin Yipeng Huang Feiming Li Zhiyong Guo Qiuhong Yao Xi Che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839-1842,共4页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bviously affects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a three-dimensional(3D)graphene material apart from its surface energy and microstructure.In the hydrothermal preparation,the heteroatom doping cha...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bviously affects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a three-dimensional(3D)graphene material apart from its surface energy and microstructure.In the hydrothermal preparation,the heteroatom doping chang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wettability of the 3D graphene material.To realize the controllabl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graphene materials,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ABSA)was selected as a typical doping agen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itrogen and sulfur co-doped 3D graphene foam(SNGF)using a hydrothermal method.Different from using o-ABSA or p-ABSA as the dopant,SNGF with tunable surface wettability is obtained only when m-ABSA is used.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ubstituent position of-SO3H group in the benzene ring of ABSA is rather important for the tunable wettability.This work provides some theo retical foundations for dopant selection and some new insights in manipulating the properties of 3D graphene foams by adjus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dop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raphene foam surface wettability Dopant configur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原文传递
单脉冲电沉积Ni-纳米TiC-氧化石墨烯复合镀层结构及磨损性能
4
作者 任鑫 王浩鑫 +3 位作者 孙涛 王港 孟超 邱星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15,共7页
本研究利用单脉冲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Ni基减摩耐磨三元复合镀层,首先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GO)浓度对Ni-纳米TiC基复合镀层形貌、镀速及硬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GO添加量,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 本研究利用单脉冲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Ni基减摩耐磨三元复合镀层,首先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GO)浓度对Ni-纳米TiC基复合镀层形貌、镀速及硬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GO添加量,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设备对三元复合镀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与Ni-纳米TiC复合镀层等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三元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镀液中GO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此时,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表面均匀致密,粗糙度值Ra=3.087μm。XRD和拉曼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C和GO成功复合到Ni基镀层之中。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硬度为726.3HV,约是Ni-纳米TiC复合镀层(463.8HV)的1.5倍。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108,相比于Ni-纳米TiC复合镀层(0.285),其具备更好的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 氧化石墨烯 Ni基复合镀层 微观结构 耐磨损性能
下载PDF
表面修饰石墨烯制备工艺及其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锦文 冯可芹 +2 位作者 王海波 刘艳芳 陈思潭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为解决石墨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中易团聚、难分散、与金属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差、高温下易与Al、Ti、Fe等金属发生界面反应的问题,对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制得镀铜石墨烯,研究了镀覆过程中镀覆温度、镀覆时间、镀液pH对镀铜石墨烯镀层连... 为解决石墨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中易团聚、难分散、与金属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差、高温下易与Al、Ti、Fe等金属发生界面反应的问题,对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制得镀铜石墨烯,研究了镀覆过程中镀覆温度、镀覆时间、镀液pH对镀铜石墨烯镀层连续性、完整性的影响,优化镀覆工艺参数,获得了质量优良的表面修饰石墨烯;并将其分别添加到铁基摩擦材料和W-Mo-Cu复合材料中,对其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在50℃、pH为12.5的化学镀液中镀覆30 min可以获得连续性、完整性较好的镀层,从而制得缺陷密度较小、质量较好的表面修饰石墨烯;在铁基摩擦材料中添加0.8%(质量分数)表面修饰石墨烯可以使材料晶粒细化并获得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组织,材料硬度提高30%,磨损率降低约70%,摩擦系数下降约12%;添加了0.2%(质量分数)表面修饰石墨烯的W-Mo-Cu材料,其组织均匀性和致密度均获得了提高,电导率提升约21%,硬度提高8%。证实了表面修饰石墨烯的添加能够促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石墨烯 工艺参数 铁基摩擦材料 W-Mo-Cu复合材料
下载PDF
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王锐 韩秀丽 +2 位作者 康鹏超 李婉莹 武高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拉伸载荷下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的应力-应变行为。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的单晶模型,研究了不同方向拉伸载荷下材料的力学行为。结果镀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镀层厚度的... 目的研究拉伸载荷下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的应力-应变行为。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的单晶模型,研究了不同方向拉伸载荷下材料的力学行为。结果镀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大而提高,镀层镍可以作为位错源使复合材料的位错密度提高,镀层镍塑性变形的滞后使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塑性变形能力。结论材料的力学性能更多依赖于镀镍层数,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大,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更高的抗拉强度,但界面处的裂纹和空洞数量也有所增加,材料的延伸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镍石墨烯 钛基复合材料 分子动力学 界面 力学行为
下载PDF
维生素E黏胶/石墨烯锦纶/蚕丝复合功能交织物的制备与研究
7
作者 李诗雅 张金珍 +4 位作者 金肖克 丁圆圆 雷斌 祝成炎 张红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6,共9页
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成为纺织研究界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将蚕丝、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进行复合,设计织造了15种织物,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性能与抗静电性能的测试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技术(RSM)研究了投纬... 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成为纺织研究界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将蚕丝、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进行复合,设计织造了15种织物,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性能与抗静电性能的测试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技术(RSM)研究了投纬比例和组织结构对功能性表达的影响关系,结合模糊多准测决策法(F-MCDM)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纬纱的投纬比和织物组织对织物的功能性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是交互的复杂作用。当纬纱中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的投纬比为1︰1、织物组织为八枚缎纹时,织物试样的四种功能性表达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维生素E黏胶 石墨烯锦纶 复合功能 交织物 响应面分析技术 模糊多准测决策法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硅橡胶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母林鹏 王娜 +2 位作者 苏杰 何周坤 兰小蓉 《橡胶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185-191,共7页
综合性能优异的石墨烯改性硅橡胶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电子电器以及医药卫生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总结石墨烯改性硅橡胶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重点介绍具有特殊润湿性、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的石墨烯改性硅橡胶功能... 综合性能优异的石墨烯改性硅橡胶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电子电器以及医药卫生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总结石墨烯改性硅橡胶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重点介绍具有特殊润湿性、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的石墨烯改性硅橡胶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提高石墨烯的功能改性效率及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和均匀分散性、实现复合材料的多功能化等是未来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硅橡胶 复合材料 表面润湿性 功能化
下载PDF
不同体系电镀锌−镍合金的性能对比
9
作者 钟佳 陈耀明 +5 位作者 廉玉利 刘志昌 王义 王浩坤 赵梦凡 张馥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59,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体系电镀Zn-Ni合金镀层的性能差异,为实际生产中的工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碱性锌酸盐−硫酸镍体系、硫酸盐体系和氯化物体系在Q235低碳钢上电镀Zn-Ni合金,对比了所得镀层的外观、厚度、结合力、耐蚀性和表面形貌... [目的]对比不同体系电镀Zn-Ni合金镀层的性能差异,为实际生产中的工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碱性锌酸盐−硫酸镍体系、硫酸盐体系和氯化物体系在Q235低碳钢上电镀Zn-Ni合金,对比了所得镀层的外观、厚度、结合力、耐蚀性和表面形貌。[结果]氯化物体系Zn-Ni合金镀层在耐蚀性和结合力方面表现最佳;碱性体系Zn-Ni合金镀层的外观和结合力较好;硫酸盐体系Zn-Ni合金镀层的外观较好,但结合力有待提高。[结论]不同体系电镀Zn-Ni合金镀层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生产中可按需选择合适的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锌−镍合金 镀液配方 外观 厚度 结合力 耐蚀性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石墨烯表面改性及其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圣飞 张帆 +3 位作者 张荣 刘清亭 魏文闵 徐成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190,共7页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其中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等领域。石墨烯片层易于团聚,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不均匀,严重影响了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其中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等领域。石墨烯片层易于团聚,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不均匀,严重影响了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需要对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进行表面改性。表面改性能有效地提高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改善石墨烯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文中介绍了石墨烯的共价改性(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缩聚反应)和非共价改性(表面活性剂吸附、杂化修饰)的方法,以及对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总结了2种改性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石墨烯改性及其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石墨烯 复合材料 导电性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 被引量:33
11
作者 徐超 陈胜 汪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表面修饰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表面的池沸腾传热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伟 牛志愿 +2 位作者 李亚 赵亚东 徐进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59-3764,共6页
采用电刷镀和表面改性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了纯镍微结构(TS1)、亲水性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TS2)以及疏水性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TS3)。采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三类微结构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进行了表征;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三... 采用电刷镀和表面改性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了纯镍微结构(TS1)、亲水性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TS2)以及疏水性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TS3)。采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三类微结构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进行了表征;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三类微结构表面的池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含有石墨烯的TS2和TS3较TS1的沸腾传热性能均显著改善,其中,TS3具有最大的传热系数和最高的临界热流密度,与TS1相比,其最大传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分别提高了135%和97%。分析表明,TS3具有复杂三维堆叠微结构,疏水性微结构减小了气泡成核的活化能,增加了核化密度,是传热系数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三维堆叠微结构增加了受热表面的毛细吸液再润湿能力,是临界热流密度提高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镍复合表面 微结构 润湿性 相变 传热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化学复合镀镍-磷-石墨烯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燕滨 王期超 +1 位作者 巴国召 卢士勇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219-1222,共4页
采用化学镀法在45钢上制得镀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30g/L,NaH2PO2·H2O25g/L,CH3COONa·3H2O(乙酸钠)15g/L,Na3C6H5O7·2H2O(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Pb(CH3CO... 采用化学镀法在45钢上制得镀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30g/L,NaH2PO2·H2O25g/L,CH3COONa·3H2O(乙酸钠)15g/L,Na3C6H5O7·2H2O(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Pb(CH3COO)2·3H2O(醋酸铅)15mg/L,pH4.5~4.7,温度(85±1)℃,时间2h。先通过正交试验对表面活性剂类型、用量和石墨烯用量进行优化,再通过复配试验得到较佳组合的复合表面活性剂,最后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1:1的质量比复配时,复合镀层的厚度和显微硬度最高,分别为15.2pm和576.4HV。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是非晶结构,石墨烯均匀地嵌埋在基质镀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石墨烯 化学复合镀 表面活性剂 微观结构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勇 赵亚茹 +1 位作者 李焕 周雅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76,共6页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强化机制及石墨烯表面改性进展,分析了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烯增...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强化机制及石墨烯表面改性进展,分析了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金属基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强化机制
下载PDF
Ni-SiC复合电镀工艺的优化及镀层结构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华明 黄新民 +2 位作者 何素珍 林志平 单传丽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利用电沉积法制备出Ni-SiC复合镀层,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温度、pH、搅拌速率、表面活性剂等工艺参数对镀层显微硬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阴极电流密度4A/dm2,SiC微粒悬浮量60g/L,温度40°C,pH2.5,搅... 利用电沉积法制备出Ni-SiC复合镀层,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温度、pH、搅拌速率、表面活性剂等工艺参数对镀层显微硬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阴极电流密度4A/dm2,SiC微粒悬浮量60g/L,温度40°C,pH2.5,搅拌速率300r/min。用SEM、XRD和TEM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镀层中粒子的分布,结果表明:SiC微粒均匀分布于复合镀层中,镀层表面平整光滑,显微组织均匀、致密,其显微硬度也较纯镍镀层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复合电沉积 组织结构 表面形貌
下载PDF
NiO纳米片/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解勤兴 周姝雯 +1 位作者 张宇峰 吴世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6-189,共4页
用溶剂热法制备Ni(HCO3)2/石墨烯(GR)复合物,在300℃加热分解5 h,得到氧化镍(NiO)/GR复合材料。多孔六方纳米片状结构的NiO纳米片附着在石墨烯片上。在0~0.4 V充放电,NiO/GR在电流为1 A/g时的放电比电容为414.3F/g,10 A/g时为265.... 用溶剂热法制备Ni(HCO3)2/石墨烯(GR)复合物,在300℃加热分解5 h,得到氧化镍(NiO)/GR复合材料。多孔六方纳米片状结构的NiO纳米片附着在石墨烯片上。在0~0.4 V充放电,NiO/GR在电流为1 A/g时的放电比电容为414.3F/g,10 A/g时为265.0 F/g;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良好,在电流为4 A/g时循环200次,电容保持率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复合材料 氧化镍(NiO) 石墨烯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亚茹 李勇 李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40,共8页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成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系统介绍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针对石墨烯表面润湿性和分散性差的问题,概述了石墨烯表面改性的方法及相关...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成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系统介绍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针对石墨烯表面润湿性和分散性差的问题,概述了石墨烯表面改性的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利用稀土对石墨烯进行表面改性的可行性。总结了目前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铜基复合材料 分散性 表面改性 稀土改性
下载PDF
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业发 李丽光 +2 位作者 蒋国良 蔡滨 储伟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2-758,共7页
为了研制低密度、低成本和高吸波性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运用高压液相氢还原工艺对空心微珠粉体进行表面镀镍改性处理,并制备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经表面测试分析证明,表面改性后的空心微珠粉体表面形成了较好结晶程度的镍改性层... 为了研制低密度、低成本和高吸波性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运用高压液相氢还原工艺对空心微珠粉体进行表面镀镍改性处理,并制备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经表面测试分析证明,表面改性后的空心微珠粉体表面形成了较好结晶程度的镍改性层,且随镀镍量的增加表面镍包覆层逐渐趋于完整。研究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在8~18 GHz范围内的吸波性能,重点考察了镀镍量、粉体含量和涂层厚度对表面改性空心微珠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空心微珠粉体的镀镍量为50%,粉体含量为65%,涂层厚度为3 mm时涂层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最小反射率可达到-14.555 dB,对应的频率为9.817 GHz,小于-10 dB的吸收带宽为3.1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空心微珠 表面改性 镀镍 吸波性能
下载PDF
镍–磷–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层的耐磨和耐蚀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燕滨 王期超 +1 位作者 卢士勇 黄俊雄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45-449,共5页
在45钢上制得镍–磷–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层,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为:NiSO_4·6H_2O 30g/L,NaH_2PO_2·H_2O 25g/L,乙酸钠15g/L,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乙酸铅15mg/L,石墨烯100mg/L,APEO80mg/L,pH4.6,温度82°C,超声波功率15... 在45钢上制得镍–磷–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层,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为:NiSO_4·6H_2O 30g/L,NaH_2PO_2·H_2O 25g/L,乙酸钠15g/L,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乙酸铅15mg/L,石墨烯100mg/L,APEO80mg/L,pH4.6,温度82°C,超声波功率150W,时间2h。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采用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对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塔菲尔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量研究了其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属于非晶态结构,石墨烯均匀地嵌埋在基质镀层中,使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石墨烯 复合化学镀 微观结构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高压氢还原法制备Ni包SiC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章林 曲选辉 +2 位作者 段柏华 何新波 罗铁钢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9-373,共5页
采用高压氢还原法制备了Ni包SiC复合粉末,研究了反应温度、氢分压、表面活性剂及包覆次数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且对该包覆粉末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50~160℃、氢分压为1.5~2.5MPa、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0.... 采用高压氢还原法制备了Ni包SiC复合粉末,研究了反应温度、氢分压、表面活性剂及包覆次数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且对该包覆粉末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50~160℃、氢分压为1.5~2.5MPa、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0.05g/L、搅拌速度为800r/min的条件下,包覆二次可以获得连续均匀的包覆层。包覆粉末在1150℃左右会发生反应,生成Ni2Si和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氢还原 表面涂层 复合粉末 镍包碳化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