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粉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_3-NiCl_2-GICs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任慧 焦清介 +1 位作者 沈万慈 于仁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6-349,共4页
以微粉石墨为主体材料合成出不同阶结构的FeCl3 NiCl2 GICs。应用XRD、SEM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采用范德保法测量产物在常温常态下的电阻率 ,用MODEL960 0振动磁强计测量GICs在 0~ 7 95 8× 10 5A m磁场强度... 以微粉石墨为主体材料合成出不同阶结构的FeCl3 NiCl2 GICs。应用XRD、SEM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采用范德保法测量产物在常温常态下的电阻率 ,用MODEL960 0振动磁强计测量GICs在 0~ 7 95 8× 10 5A m磁场强度下的磁化强度、磁化率。测量数据表明异类原子FeCl3、NiCl2 插入石黑层间后 ,GICs的电导率增加 1 3~ 2 9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 石墨 层间化合物 制备 电阻率 磁导率 氯化铁 氯化镍 纳米复合材料 gics
下载PDF
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30
2
作者 传秀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6,共5页
将 GICs形成过程划分为熔融、活化、扩散和成键等阶段 ,分析了各阶段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氯化铜、氯化镍 GICs的合成实验为基础 ,根据 SEM对石墨膨胀前后、插层前后的形貌分析 ,以及膨胀石墨合成 GICs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分析 ,认为 GIC... 将 GICs形成过程划分为熔融、活化、扩散和成键等阶段 ,分析了各阶段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氯化铜、氯化镍 GICs的合成实验为基础 ,根据 SEM对石墨膨胀前后、插层前后的形貌分析 ,以及膨胀石墨合成 GICs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分析 ,认为 GICs的形成过程中 ,主要有三个机制起作用 :氯化物扩散机制、氯化物和碳原子层之间离子键牵引机制和石墨碳原子层分子键牵引回复机制。在膨胀石墨 GICs的合成过程中 ,除占主导地位的扩散机制外 ,还存在化学键牵引机制 ,主要包括碳原子间分子键牵引和碳原子氯化物之间的离子键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插层反应 gics 形成机理
下载PDF
红外消光材料CuCl_2-GICs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慧 乔小晶 +1 位作者 王长福 焦清介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2期206-208,共3页
通过定量混合法合成出二、三、四阶 CuCl_2-GICs,应用 XRD 技术对其层间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产物热处理前后的表观形态,对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导电机理及红外消光性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 CuCl2 石墨层间化合物 红外消光 电磁性能
下载PDF
膨胀石墨CuCl_2-EGICs的微观结构TEM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传秀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87,共9页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以膨胀石墨为主体材料合成的CuCl2-EGICs微观结构,包括垂直和平行石墨碳原子层的层间结构、层面结构.根据X射线衍射参数计算获得2、3、4阶CuCl2-EGICs的层间距Ic值,与理论计算值近似...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以膨胀石墨为主体材料合成的CuCl2-EGICs微观结构,包括垂直和平行石墨碳原子层的层间结构、层面结构.根据X射线衍射参数计算获得2、3、4阶CuCl2-EGICs的层间距Ic值,与理论计算值近似.选区电子衍射获得面内结构参数.发现EGICs衍射斑点是由石墨碳原子层单斑点和氯化物层多斑点簇组两套相迭而成.EGICs层面内碳原子层原子排布保持了石墨六角网格状的特点;氯化钢分子相对碳原子层分布有三种堆垛方式.倒易点分析认为有(2x2)R(30°)、(7x7)R(0°)、(3x3)R(0°)三种超晶格结构.二阶、三阶CuCl2-GIC中氯化铜点阵与碳原子点阵之间存在30°的偏转角,而在一阶CuCl2-GIC中偏转角等于零度.根据高分辨电镜(HREM)、选区电子衍射(SAD)、能谱微区成分、光电子能潜(XPS-ESCA)和俄歇电子能谱(XAES)等结果,探讨和分析了CuCl2-EGICs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GIC 微观结构 TEM 膨胀石墨
下载PDF
用H_2O_2-H_2SO_4合成低硫GIC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东兴 康飞宇 郑永平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10,共5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在浓硫酸与双氧水混合液中合成了H2SO4-GIC ,研究了插层工艺参数如双氧水浓度、双氧水与浓硫酸的配比以及水洗液的pH值、烘干温度、膨化温度等对膨胀容积和残余硫含量的影响 ,同时也对整个插层机理进行了探讨 ,得到了制... 采用化学氧化法在浓硫酸与双氧水混合液中合成了H2SO4-GIC ,研究了插层工艺参数如双氧水浓度、双氧水与浓硫酸的配比以及水洗液的pH值、烘干温度、膨化温度等对膨胀容积和残余硫含量的影响 ,同时也对整个插层机理进行了探讨 ,得到了制造低硫膨胀石墨的合理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膨胀石墨 硫含量 膨胀容积 GIC
下载PDF
金属卤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侯仰龙 韦永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金属卤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 (MXGIC)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 ,因其突出的稳定性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引起了材料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成为GIC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本文评述了MXGIC的结构、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望了... 金属卤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 (MXGIC)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 ,因其突出的稳定性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引起了材料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成为GIC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本文评述了MXGIC的结构、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望了GIC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卤化物 石墨层间化合物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FeCl_3-CuCl_2石墨层间化合物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慧 焦清介 +1 位作者 沈万慈 崔庆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3-786,共4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熔盐法合成FeCl3 CuCl2 GICs工艺参数对插入率、阶结构、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加热时间及原料配比 ,揭示出石墨层间化合物工艺与结构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CUCL2 FECL3 反应温度 熔盐法 工艺参数 合成 改变 GIC 研究
下载PDF
溴-石墨插层化合物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勇 顾家琳 +1 位作者 沈万慈 康飞宇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25,共5页
根据本实验室实验结果对比前人的研究结果,对一种传统的石墨层间化合物——溴-石墨插层化合物(Br-GIC)及其相关产物的制备、膨化特性、结构特点及其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GIC 电性能
下载PDF
三元石墨插层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慧 焦清介 +1 位作者 乔小晶 王长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8-251,共4页
采用混合熔盐法 ,以 Cu Cl2 ,Fe Cl3为客体材料 ,粒径 1~ 10 μm天然鳞片石墨为主体材料 ,合成出 2 ,3阶结构的三元石墨层间化合物 Cu Cl2 - Fe Cl3- GICs.简述其制备工艺 ,应用 XRD,SEM,EDS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 采用混合熔盐法 ,以 Cu Cl2 ,Fe Cl3为客体材料 ,粒径 1~ 10 μm天然鳞片石墨为主体材料 ,合成出 2 ,3阶结构的三元石墨层间化合物 Cu Cl2 - Fe Cl3- GICs.简述其制备工艺 ,应用 XRD,SEM,EDS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测试表征 ,并检测和分析其电磁传导性能 .测试结果表明 Cu Cl2 - Fe Cl3- GICs是一种新型轻质导电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制备 晶体结构 电磁性能
下载PDF
再次插入法制备超大膨胀体积石墨层间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雪艳 安振涛 +2 位作者 姚恺 傅孝忠 李冀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06期122-127,共6页
为进一步增大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石墨层间化合物。首先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然后以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为原料,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380mL/g的膨胀石墨。讨... 为进一步增大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石墨层间化合物。首先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然后以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为原料,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380mL/g的膨胀石墨。讨论了各种反应物比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膨胀体积的影响。对制得的膨胀石墨进行了各种表征,XRD谱显示产物保持了天然石墨的层状晶体结构,但是产物的石墨层间距离增大。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通过二次插入石墨层间确实被进一步打开。结果显示这种新的制备方法是可行的,它为纳米石墨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石墨层状结构 氧化
下载PDF
稀土-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玉梅 田军 +1 位作者 邵鑫 王丽娟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57,共6页
本文综述了关于稀土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稀土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前景。对石墨、稀土 -石墨层间化合物在润滑。
关键词 稀土 石墨层间化合物 润滑剂 应用 合成
下载PDF
膨胀石墨CuCl_2-NiCl_(2-)层间化合物磁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传秀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77-1082,共6页
在膨胀石墨CuCl2-NiCl2-GICs合成和电性研究基础上,采用MODEL155振动磁强计测量了GICs在0~7.958×105A/m磁场强度下的磁化强度、磁化率.发现CuCl2-NiCl2引入石墨层间,形成... 在膨胀石墨CuCl2-NiCl2-GICs合成和电性研究基础上,采用MODEL155振动磁强计测量了GICs在0~7.958×105A/m磁场强度下的磁化强度、磁化率.发现CuCl2-NiCl2引入石墨层间,形成GICs后磁性升高.与膨胀石墨相比,GICs的磁化率大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GICs的磁性不但由石墨的抗磁性转变成为顺磁性,磁化曲线斜率由负变正,而且随着阶结构、 CuCl2和 NiCl2比例变化, GICs磁性发生变化.氯化镍含量在 50%以下,表现为强烈的顺磁性;50%时,磁化曲线出现最大值,表现为铁磁性.>50%,达到60%、80%时,铁磁性更明显.GICs阶数升高,铁磁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磁性 膨胀石墨 CUCL2 NiCl2
下载PDF
稀土对石墨层间化合物(GI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建新 韦永德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68,共8页
本文从稀土元素的结构特征出发,在结合我们前期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稀土金属—、稀土金属—液氨—,稀土氯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及它们的结构特点。通过研究稀土对GI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稀土—石墨层间化合物... 本文从稀土元素的结构特征出发,在结合我们前期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稀土金属—、稀土金属—液氨—,稀土氯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及它们的结构特点。通过研究稀土对GI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稀土—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石墨层间化合物 GIC REGIC
下载PDF
关于GIC研究的几点见解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康飞宇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7-20,共4页
石墨层间化合物(简称GIC)是一种纳米级复合材料。本文针对GIC的近期研究工作,提出了作者的几点见解,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纳米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碳纤维作宿主的FeCl_3-GIC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15
作者 王长福 乔小晶 +1 位作者 任慧 张同来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2-25,共4页
采用混合熔融盐法成功地合成了以PAN基高模量碳纤维作宿主 ,FeCl3作插层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 ,采用XRD技术对其层间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内部已经形成混阶的阶结构。通过SEM和TEM观察了其形貌和结构的变化 。
关键词 碳纤维 石墨层间化合物 合成 结构 熔融盐法 聚丙烯腈
下载PDF
NdCl_3-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16
作者 侯仰龙 韦永德 石建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39-42,共4页
采用熔盐交换法成功地合成了NdCl3-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采用XRD技术对其层间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2,3,4 阶共存的阶结构,其中3 阶NdCl3-GIC的特征层间距为1653.6±2.4p... 采用熔盐交换法成功地合成了NdCl3-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采用XRD技术对其层间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2,3,4 阶共存的阶结构,其中3 阶NdCl3-GIC的特征层间距为1653.6±2.4pm 。通过扫描电镜(SEM) 观察了其形貌的变化, 同时利用X射线能谱仪(EDS) 测定了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分析其插入机制认为, FeCl3 的存在对NdCl3的插入过程有所影响。同时对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C 结构 稳定性 氯化铁 氯化钕 熔盐交换法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cycle stability of FeCl3-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by polar Fe2O3 trapping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4
17
作者 Zheng Li Chengzhi Zhang +6 位作者 Fei Han Fuquan Zhang Dianwu Zhou Shaohua Xu Hongbo Liu Xuanke Li Jinshui Li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836-1844,共9页
FeCI3-intercalated 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GICs) with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and high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are attractive anode material alternatives of commercial graphite. However, the rapid capacit... FeCI3-intercalated 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GICs) with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and high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are attractive anode material alternatives of commercial graphite. However, the rapid capacity decay, which was induced by chloride dissolution and shuttling issues, hindere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here, we introduce flake-like Fe2O3 species with inherently polar surface on the edge of FeCl3 -intercalated GICs through microwave-assisted transformation of a fraction of FeCl3 component.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and physical/electrochemical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roduced Fe2O3 component can afford sufficient polar active sites for chemically bonding the soluble FeCl3 and LiCl species based on the polar-polar interaction mechanism, further inhibiting the outward diffusion of the chlorides and immobilizing them within the GIC material. In a lithium ion cell, the FeCl3 -intercalated GIC with a suitable Fe2O3 content shows remarkably improved cycling stability with a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041 mAh·g^-1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00 mA·g^-1. Capacity retention of 91 % is achieved at a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1,000 mA·g^-1 over 300 cycles. This work opens up the new prospect for immobilizing chlorides by introducing inorganic species in GIC for long-cycle electrochemical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metal chloride 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 polar-polar interaction anode lithium ion battery
原文传递
提高石墨插层铂催化剂利用率和抗中毒能力的分析
18
作者 刘薇 彭晓峰 王补宣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3-376,共4页
从两个角度对比传统的石墨载铂催化剂与石墨插层铂催化剂的性能: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催化剂的铂利用率;在传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催化剂中CO的分子扩散速度。肯定了插层催化剂是一种从物理角度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PEMFC利用... 从两个角度对比传统的石墨载铂催化剂与石墨插层铂催化剂的性能: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催化剂的铂利用率;在传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催化剂中CO的分子扩散速度。肯定了插层催化剂是一种从物理角度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PEMFC利用率、防止抗中毒能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催化剂 石墨插层 传质模型 分子扩散 CO 性能 防止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 角度
下载PDF
石墨在钒电池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19
作者 王进晋 吴雪文 +1 位作者 刘素琴 黄可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27-1529,1547,共4页
为进一步认识石墨材料在钒电池集流体中的稳定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作为钒电池关键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循环伏安(CV)、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石墨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容易形成一阶石墨层间化合物(GIC),其在高电压下容易形成石墨氧化... 为进一步认识石墨材料在钒电池集流体中的稳定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作为钒电池关键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循环伏安(CV)、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石墨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容易形成一阶石墨层间化合物(GIC),其在高电压下容易形成石墨氧化物(GO),使得钒离子在正极反应的可逆性遭到破坏,反应极化增大,电池的性能急剧下降。GO电极在3 mol/L硫酸的钒电解液中,负电位范围(-0.8~0 V)循环伏安扫描之后,生成了GO和还原的石墨氧化物(RGO)的混合物。用它作电极,在0~1.5 V的扫描电位范围内的第一个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了两个V(IV)的氧化峰,其中一个峰电位1.438 V(vs.SCE)对应的是电极的GO部分,另一个0.998 V(vs.SCE)对应的是电极的RGO部分,与1.438 V(vs.SCE)相比,负移了0.44 V。这与石墨氧化物和还原的石墨氧化物(RGO)的大π键共轭结构和电子导电性随O-C原子比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 石墨 硫酸 石墨层间化合物(GIC) 稳定性
下载PDF
由石墨直接制备石墨烯的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岳 吕晓猛 +1 位作者 慕晓刚 王煊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8,共4页
针对当前石墨烯制备工艺产率低、步骤多的问题,提出从石墨直接制备石墨烯的合成路径,重点对溶剂法和石墨层间化合物法(GIC)进行分析论述,并指出两种方法存在的缺陷和提高反应产率的途径,为进一步设计改良石墨烯合成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墨烯 直接制备 溶剂法 石墨层间化合物法(G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