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下扬子区笔石反射率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祝幼华 杨晓清 +1 位作者 尹玲 祁玉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4-358,共5页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笔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笔石反射率增高,并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牙形刺色变指标的对应关系,又以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桥梁”,进一步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笔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笔石反射率增高,并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牙形刺色变指标的对应关系,又以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桥梁”,进一步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从而为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评价提供一项新的可靠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反射率 江苏下扬子区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下扬子巢湖鼓地1井五峰-高家边组生物地层及部分笔石带缺失原因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娟 陈建文 +1 位作者 雷宝华 张银国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7,共7页
鼓地1井位于安徽巢湖鼓山,该井开口层位即为高家边组地层,在770.5~1 234.5 m处钻遇高家边组(下段)和五峰组黑色笔石页岩,笔者据此开展了该井笔石生物地层研究及其部分笔石带缺失的原因分析。鼓地1井由下而上能鉴定出Dicellograptus comp... 鼓地1井位于安徽巢湖鼓山,该井开口层位即为高家边组地层,在770.5~1 234.5 m处钻遇高家边组(下段)和五峰组黑色笔石页岩,笔者据此开展了该井笔石生物地层研究及其部分笔石带缺失的原因分析。鼓地1井由下而上能鉴定出Dicellograptus complexus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WF2-WF3)、疑似Akidograptus ascensus带(LM2)、Coronograptus cyphus带(LM5)、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LM6,未见顶)4个生物地层单元。与下扬子区连续沉积的五峰-高家边组笔石生物带相比,鼓地1井缺少Metabo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带(WF4-LM1)和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Cystograptus vesiculosus带(LM3-LM4)。分析认为,受"江南古陆"扩展的影响,鼓地1井可能在WF4-LM1时期存在沉积间断,并未接受沉积;而LM3-LM4在邻区可见,推测是由于鼓地1井位于逆冲推覆构造带上,受构造滑脱的影响致使该段地层缺失;这些原因也导致了该井五峰-高家边组有利黑色页岩厚度小。Coronograptus cyphus带和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LM5和LM6)厚度大,应是受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地层出现了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五峰组 高家边组 笔石带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胞石反射率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祝幼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8-322,共5页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胞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胞石反射率增高。在相同成熟度的情况下,胞石反射率高于笔石反射率,并以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相互关系为“桥梁”,建立了胞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下古生界...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胞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胞石反射率增高。在相同成熟度的情况下,胞石反射率高于笔石反射率,并以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相互关系为“桥梁”,建立了胞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下古生界含胞石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提供一项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石反射率 笔石反射率 镜质体反射率 下扬子区
下载PDF
江苏页岩气资源调查地球物理方法技术集成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委徽 崔健 +1 位作者 刘和花 程烨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为了提高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基于江苏页岩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资料,在页岩气资源早期调查评价阶段进行地球物理方法技术集成,目标是建立一套能够适应江苏以往资料积累状况和复杂构造条件下的有效勘探技术组合,... 为了提高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基于江苏页岩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资料,在页岩气资源早期调查评价阶段进行地球物理方法技术集成,目标是建立一套能够适应江苏以往资料积累状况和复杂构造条件下的有效勘探技术组合,以达到识别不同时期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层位的目的。结果表明,通过勘探网络的优化、勘探手段的优选和物性参数的分析,以及先进勘探手段和处理方法的引入,对江苏下扬子区4套页岩地层分别提出了有效的技术组合,大幅降低了调查成本,进一步提高了解释精度和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球物理 技术集成 广域电磁法 时频电磁法 三维正反演 联合反演 下扬子区江苏段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志留系高家边组沉积时代及页岩气潜力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少之 贾东 苑京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5,共12页
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已取得重大突破,而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龙马溪组属于同一时期的沉积地层,其页岩气开发潜力尚待挖掘。选择江苏仑山地区高家边组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探讨高家边组沉积时代... 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已取得重大突破,而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龙马溪组属于同一时期的沉积地层,其页岩气开发潜力尚待挖掘。选择江苏仑山地区高家边组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探讨高家边组沉积时代、古环境、页岩气潜力,并与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形成年龄为(442.8±2.6)Ma,属于早志留世,这一年龄使得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沉积时代第一次得到准确可靠的年代学约束;高家边组沉积时的水体为还原环境;高家边组总有机碳(2%~4%)中等偏上,生烃能力较强,镜质体反射率为1.5%~2.3%,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晚期;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在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岩性组合、笔石类型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指示其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时代 高家边组 锆石U-PB年龄 志留系 凝灰岩 页岩气 笔石带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下扬子巢湖地区皖含地1井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生物地层 被引量:5
6
作者 熊强青 王中鹏 +1 位作者 张娣 王文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下扬子巢湖地区皖含地1井在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钻遇一套黑色笔石页岩。本文以此开展了生物地层研究并划分出5个跨越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笔石带,自下而上分别是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WF2带)、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WF3带)... 下扬子巢湖地区皖含地1井在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钻遇一套黑色笔石页岩。本文以此开展了生物地层研究并划分出5个跨越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笔石带,自下而上分别是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WF2带)、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WF3带)、Cystograptus vesiculosus带(LM4带)、Coronograptus cyphus带(LM5带)及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LM6带)(未见顶)。通过对比皖含地1井各岩性段的岩石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笔石生物带,发现主要油气目的层是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大致对应笔石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带(WF1带)至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LM6带)。皖含地1井与上扬子五峰组-龙马溪组笔石生物带相比,皖含地1井缺少了N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带(WF4带)、Perscul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LM1带)、Akidograptus ascensus带(LM2带)和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LM3带)。由于LM1-LM3带在邻区可见,因此推测皖含地1井的缺失是受滑脱构造的影响。由于皖含地1井位于逆冲推覆构造带上,构造作用复杂,导致该井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笔石序列部分缺失、黑色页岩厚度减薄,因此主力产气层位遭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五峰组 高家边组下段 笔石生物地层 下扬子地区
原文传递
下扬子地区宽线地震共反射面元叠加剖面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82-2187,共6页
为了了解下扬子地区地下有利区带圈闭构造和地层分布,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在该地区进行了二维宽线地震施工.下扬子地区特点主要体现农业养殖区、工厂区和居民区等多种地表条件,地表岩性分布不同.其地表条件导致了地震数据存在有... 为了了解下扬子地区地下有利区带圈闭构造和地层分布,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在该地区进行了二维宽线地震施工.下扬子地区特点主要体现农业养殖区、工厂区和居民区等多种地表条件,地表岩性分布不同.其地表条件导致了地震数据存在有静校正问题和低信噪比问题,给反射地震的叠加成像和地质构造解释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宽线地震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提出了宽线地震共反射面元叠加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流程和创新手段,使用这些手段对下扬子地区的宽线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测试.与常规共中心点叠加方法相比,共反射面元叠加提高了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增强了有效反射界面的连续性,特别是中深层成像清楚,成像细节清晰,为后续的地震构造解释和层位划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线地震 反射地震 下扬子地区 共反射面元 共反射面元叠加
原文传递
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页岩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
8
作者 张弘 高鹏鑫 +3 位作者 回广骥 葛天助 赵龙贤 张启燕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在烃源岩评价、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等油气资源勘探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暗色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成熟度高等特点,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潜力层位之一,也是检验红外光谱... 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在烃源岩评价、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等油气资源勘探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暗色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成熟度高等特点,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潜力层位之一,也是检验红外光谱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应用潜力的良好场地。本次研究以扬子地区JY1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暗色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QEMSCAN矿物定量分析技术对红外反射光谱的分析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对石英、碳酸盐、高岭石3种矿物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关系数R~2均达到0.88以上,其中碳酸盐和高岭石的检出限分别可以达到3%和4%。大隆组页岩伊利石的结晶度主要位于0.3~0.5之间,而龙潭组页岩伊利石的结晶度主要位于0.6~2.6之间,反映龙潭组页岩具有更高的热成熟度演化,这与随着地温梯度增加,蒙脱石经过伊蒙混层矿物逐渐向伊利石发生转变的程度趋于增加规律一致。大隆组页岩光谱反射率平均值为0.13,而龙潭组页岩光谱反射率平均值为0.12,反映大隆组和龙潭组页岩整体具有相似的有机质丰度,龙潭组的有机质丰度略微高于大隆组。光谱平均反射率与TOC含量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表明光谱平均反射率可以用于评价页岩的有机质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红外反射光谱 伊利石结晶度 热演化 矿物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