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藤黄果对腌制草鱼鱼刺的软化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芸 Mahabaduge Chandika NIROSHAN JAYASOORIYA +4 位作者 熊善柏 毋鑫 汪慧婷 高霞 刘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242,共7页
以草鱼鱼刺为研究对象,采用藤黄果腌制液对其进行腌制,研究不同温度(5、10、25、40℃)腌制过程中草鱼鱼刺硬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鱼刺的组成、结构以及腌制液的酸度和pH值等的变化,以探究藤黄果对草鱼鱼刺的软化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 以草鱼鱼刺为研究对象,采用藤黄果腌制液对其进行腌制,研究不同温度(5、10、25、40℃)腌制过程中草鱼鱼刺硬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鱼刺的组成、结构以及腌制液的酸度和pH值等的变化,以探究藤黄果对草鱼鱼刺的软化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腌制时间延长,草鱼鱼刺硬度逐渐下降。与新鲜鱼刺相比,腌制25 d时硬度下降71.51%~79.43%(P<0.05),灰分含量下降11.90%~16.65%(P<0.05),水分含量下降4.23%~13.08%(P<0.05)。微观结构由致密有序变得疏松多孔,这是由于H+与鱼刺中羟基磷灰石反应使骨钙溶出,同时腌制液中H+的消耗使其酸度降低、pH值升高,对鱼刺软化起主要作用的有机酸是苹果酸。红外光谱显示鱼刺中的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未被破坏,但胶原蛋白酰胺A带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表明鱼刺中的氢键减少,这可能与鱼刺中羟基磷灰石的流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果 草鱼 鱼刺 软化 腌制条件
下载PDF
草鱼腐败菌Pseudomonas putida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互作对其致腐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庄帅 梁释介 +1 位作者 熊欣 罗永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3,共8页
草鱼贮藏期间易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生腐败变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加工产业的发展。微生物互作是影响食品腐败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微生物互作在草鱼品质劣变中的作用,将Pseudomonas putida(P.putida)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putr... 草鱼贮藏期间易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生腐败变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加工产业的发展。微生物互作是影响食品腐败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微生物互作在草鱼品质劣变中的作用,将Pseudomonas putida(P.putida)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putrefaciens)混合接种至草鱼鱼肉和精氨酸溶液中,通过测定鱼肉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可溶性肽、游离氨和腐胺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精氨酸溶液中的腐胺产量,揭示草鱼腐败微生物P.putida和S.putrefaciens互作效应对这2种菌生长和致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putida具有较强的产嗜铁素能力,并通过竞争三价铁离子抑制了鱼肉中S.putrefaciens的生长。P.putida和S.putrefaciens互作升高了贮藏前11 d鱼肉中游离氨和贮藏前8 d鱼肉中腐胺的含量,但对鱼肉中可溶性肽的生成没有促进作用。贮藏11 d后,由于S.putrefaciens的生长受到抑制,P.putida和S.putrefaciens没有通过互作效应促进游离氨和腐胺的产生。P.putida可以通过精氨酸脱亚胺酶途径为S.putrefaciens提供精氨酸降解产物,从而增强S.putrefaciens产腐胺的能力。整体来说,P.putida和S.putrefaciens在贮藏期(0~11 d)内会通过代谢共栖等菌间互作效应增强致腐能力,并加速草鱼理化指标劣变。S.putrefaciens在草鱼腐败及2种微生物间的互作效应中起基础作用,今后在鱼肉贮藏保鲜技术开发中应注重对S.putrefaciens的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腐败菌 致腐能力 微生物互作 鱼类贮藏保鲜 水产品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草鱼内脏鱼油品质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正云 李婷 +3 位作者 刘子潇 袁智 蒋慧亮 展跃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2-368,共7页
为探究草鱼内脏鱼油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以草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鱼油,将草鱼内脏鱼油分别置于冷藏(4℃)、常温(25℃)和37℃条件下贮藏60 d,定期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并运用指纹特征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 为探究草鱼内脏鱼油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以草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鱼油,将草鱼内脏鱼油分别置于冷藏(4℃)、常温(25℃)和37℃条件下贮藏60 d,定期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并运用指纹特征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载荷分析等电子鼻技术定期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低温贮藏时(4℃)的草鱼内脏粗鱼油酸价、过氧化值和挥发性气味成分变化均不明显;在常温(25℃)及37℃贮藏温度下草鱼内脏粗鱼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均明显升高,挥发性气味成分变化较大,尤其37℃时变化显著;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作为鱼油是否变质的评判标准,4℃时保质期约为55 d,25℃时保质期约为40 d,37℃时保质期约为30 d;鱼油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氮氧化合物、硫化物和芳香成分等物质。本研究为草鱼内脏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内脏鱼油 电子鼻 酸价 过氧化值 品质变化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Water, Sediment and Fish during a Complete Breeding Cycle in the Pond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4
作者 Benjian Mao Zhiwei Huang +5 位作者 Fantang Zeng Hongwei Du Huaiyang Fang Shu Lin Yuyu Zhang Lei Sh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0年第6期509-530,共22页
The paper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and evaluate the bioaccumulation as well as the health risk of Cr, Ni, Cu, Zn, As, Cd and Pb in the aquaculture pond ecosystem during a complete breeding cyc... The paper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and evaluate the bioaccumulation as well as the health risk of Cr, Ni, Cu, Zn, As, Cd and Pb in the aquaculture pond ecosystem during a complete breeding cycle. The samples of water, sediment and aquatic organism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ond of gull islan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In the breeding cycl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metal concentration in the water increased, while the sediment metal concentra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were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s (December 2017) which related to the input of feeds. Sediment metal concentrations (Cr, Ni, Cu, Zn, As and Cd) in the sediment were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indicating these metal pollutions came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Pb was comparable to the background value, implying that the Pb was mainly from the earth crust. In addition, various metals showed different affinity to fish organs (muscle, skin, bladder, gill, heart, kidney and liver). Zinc was abundant in skin, while As and Cd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st in kidneys;Cu was accumulated highest in liver;Cr concentrations was highest in hearts;and Ni was mainly found in bladders, and the Pb was most commonly found in gills.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tissues organs was in the sequence of: Zn > Cu > Cr > Ni > Pb > As > Cd. As the fish ages, the Cu and Zn concentration in tissue organs declined, while the Cr, Ni, As, Cd and Pb increased slightly. Estimations of health risks showed no evidence of potential threats to consu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Risk Assessment Breeding Cycle grass carp fish Organs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草鱼内脏鱼油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正云 刘子潇 展跃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0-195,共6页
目的:优化草鱼内脏鱼油提取工艺。方法:以草鱼内脏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鱼油,考察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以及超声波处理功率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 目的:优化草鱼内脏鱼油提取工艺。方法:以草鱼内脏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鱼油,考察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以及超声波处理功率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5℃、超声波处理功率50 W、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此时鱼油提取率为68.4%。采用气质联用法共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0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1.12%,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4.68%,主要为油酸、棕榈油酸和二十碳一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0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20%,主要为亚油酸。结论:与单独酶法提取相比,超声波辅助酶提取草鱼内脏鱼油,鱼油提取得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内脏 鱼油 超声波辅助酶解 提取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复合新型保鲜膜的制备及对低温草鱼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攀平 仲梦园 +5 位作者 徐进 徐江南 陈飞 朱少辉 赵立 卢河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目的 开发一种具有优良理化性能和保鲜效果的新型生物保鲜膜。方法 以普鲁兰多糖和魔芋胶为基材,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鱼胶原蛋白制备新型复合生物保鲜膜,结合其水溶性、透光性和质构性等指标,研究鱼胶原蛋白对复合膜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以T... 目的 开发一种具有优良理化性能和保鲜效果的新型生物保鲜膜。方法 以普鲁兰多糖和魔芋胶为基材,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鱼胶原蛋白制备新型复合生物保鲜膜,结合其水溶性、透光性和质构性等指标,研究鱼胶原蛋白对复合膜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以TVB-N值、pH值、细菌总数和丙二醛含量及汁液流失率为指标,探讨在低温下复合生物膜对草鱼的保鲜效果。结果 鱼胶原蛋白能改善多糖保鲜膜的理化性能,且在其质量分数为3%时的性能最佳;将经不同涂膜处理的草鱼置于4℃下储藏12 d,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3%的鱼胶原蛋白涂膜处理可延缓鱼肉的腐败、肉制品中食源性病原菌的滋生及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有效延缓了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变质进程。结论 采用质量分数为3%的鱼胶原蛋白能改善多糖基生物保鲜膜的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显著保持其质构性能,可将草鱼的货架期从4 d延长至9~10 d,该新型复合保鲜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涂膜保鲜 鱼胶原蛋白 魔芋胶 普鲁兰多糖
下载PDF
低盐腌制草鱼肉各分割部位蒸制过程品质变化规律
7
作者 李鸣泽 李晴 +2 位作者 谭雨青 洪惠 罗永康 《肉类研究》 2023年第11期1-7,共7页
目的:揭示不同蒸制时间对添加1.5%食盐腌制草鱼肉(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分割部位食用品质的影响,并评价其加工适宜性。方法:将草鱼肉分割为4个部分,包括背部、腹部、腩部和尾部,并用1.5%食盐湿腌30 min,通过得率、色泽、感官... 目的:揭示不同蒸制时间对添加1.5%食盐腌制草鱼肉(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分割部位食用品质的影响,并评价其加工适宜性。方法:将草鱼肉分割为4个部分,包括背部、腹部、腩部和尾部,并用1.5%食盐湿腌30 min,通过得率、色泽、感官评分、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关联产物、蛋白质消化率和分子质量分布对2 100 W下蒸制6、9、12 min的各部位鱼肉进行研究。结果:与蒸制6、12 min相比,蒸制9 min的背部和腹部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最高(P<0.05)。与蒸制12 min相比,尾部肉在蒸制6 min时感官总评分和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含量均显著较高(P<0.05)。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尾部肉的感官总评分显著降低、色泽显著劣变,表现为过红、过黄(P<0.05),食用品质明显下降。蒸制12 min时腹部和腩部肉的红度值(a^(*))和黄度值(b^(*))显著高于相同蒸制时间下的背部和尾部(P<0.05),食用品质严重降低;此外蒸制9 min时,相比于蒸制6 min的腩部蛋白质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综合来说腩部肉在蒸制9 min时色泽较好,蛋白质消化率较高。结论:不同低盐湿腌草鱼分割部位的最佳蒸制时间不同,但都应避免长时间的蒸制防止色泽劣变、蛋白质消化率降低和IMP水溶性鲜味物质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蒸制 鱼体分割 食用品质
下载PDF
冷藏期间草鱼鱼片脂肪氧化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建辉 刘永乐 +4 位作者 刘冬敏 王发祥 李向红 俞健 成媛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3-246,共4页
通过对脂肪氧化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结合感官评分,探讨草鱼鱼片冷藏期间脂肪氧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冷藏期间,鱼片总脂肪和水分含量、过氧化值(POV)在前4d变化不大,自第5、6天开始显著变化;鱼片羰基价(COV)的变化相对滞后... 通过对脂肪氧化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结合感官评分,探讨草鱼鱼片冷藏期间脂肪氧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冷藏期间,鱼片总脂肪和水分含量、过氧化值(POV)在前4d变化不大,自第5、6天开始显著变化;鱼片羰基价(COV)的变化相对滞后,从第6天开始迅速增加;由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值的动态变化可知,第8天起鱼片脂肪严重氧化,TBARS值大于1mg/kg,此时鱼片完全不可食;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鱼片总脂肪和水分含量与感官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POV、COV和TBARS值与感官评分间呈显著负相关,从而,彰显淡水鱼保鲜过程中保水和脂肪氧化抑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片 冷藏 脂肪氧化
下载PDF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凝胶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汪海波 汪海婴 +2 位作者 梁艳萍 张寒俊 刘良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3-437,441,共6页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分别提取鱼鳞中的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利用动态流变仪和物性分析仪开展胶原凝胶形成和凝胶性能的相关研究,并与哺乳动物来源的猪皮胶原(PC)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3种胶原蛋白均为典...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分别提取鱼鳞中的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利用动态流变仪和物性分析仪开展胶原凝胶形成和凝胶性能的相关研究,并与哺乳动物来源的猪皮胶原(PC)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3种胶原蛋白均为典型的Ⅰ型胶原并具有完整的3螺旋结构;蛋白浓度和体系pH值是影响胶原凝胶形成的重要因素。ASC形成凝胶的临界pH值为4.5,而PSC和PC为5,3种胶原蛋白凝胶形成的临界蛋白浓度均为0.5mg/mL。粘弹性分析和质构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ASC容易形成一种硬度高但脆性大的凝胶,升高温度可导致其凝胶结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而PSC和PC更容易形成一种硬度小但韧性好的凝胶,在低于蛋白变性温度的条件下升高温度可以有效提高凝胶硬度;胶原蛋白凝胶质构受蛋白浓度、体系pH值和蛋白的3螺旋结构影响。蛋白浓度越高,体系pH值越接近中性,形成的凝胶硬度越大,但脆性也随之增加;当胶原蛋白因受热而导致其三螺旋结构破坏后,其凝胶形成能力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鳞 胶原蛋白 凝胶 性能
下载PDF
应用Dot-ELISA技术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1 位作者 李亚南 毛树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2,共7页
报道了斑点免疫吸附ELISA(Dot-ELISA)快速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方法以及对提纯病毒、染毒细胞内病毒和病鱼组织的检测结果,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与SPA-CoA和常规ELISA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 报道了斑点免疫吸附ELISA(Dot-ELISA)快速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方法以及对提纯病毒、染毒细胞内病毒和病鱼组织的检测结果,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与SPA-CoA和常规ELISA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Dot-ELISA检出GCHV的最低含量为3pg,该灵敏度比SPA-CoA和常规ELISA法分别提高10倍和20倍,而且快速易行,是目前检测GCHV最为有效的方法,并可在草鱼出血病临床诊断和病毒疫苗质量鉴定等方面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出血病 病毒 诊断 DOT-ELISA
下载PDF
草鱼出血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郑德崇 黄琪琰 +1 位作者 蔡完其 陆宏达 《水产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51-159,共9页
草鱼出血病提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鱼全身出血,鱼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都明显地低于健康鱼。病毒侵袭草鱼后,小血管的内皮广泛受损,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大量消耗了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引起广泛性出血。由于... 草鱼出血病提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鱼全身出血,鱼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都明显地低于健康鱼。病毒侵袭草鱼后,小血管的内皮广泛受损,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大量消耗了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引起广泛性出血。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和小血管阻塞,导致大多数组织和器官缺氧而变性和坏死;尤其是造血组织的坏死,更加速病鱼死亡。此外,还在草鱼血液申首次发现嗜碱粒细胞,查明了草鱼出血病同草鱼肠炎病的肠道组织病变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出血病 组织病理变化 呼肠孤病毒 症状
下载PDF
病毒诱导草鱼产生干扰素活性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邵健忠 钱凯先 +2 位作者 项黎新 李亚南 毛树坚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6-351,共6页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了病毒诱导前后草鱼外周血中干扰素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病毒诱导的草鱼血清中出现明显的干扰素抗病毒活性,25℃水温下诱导3天,其活性达到高峰,在草鱼细胞中的效价(Log2CPEI50/0.1ml...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了病毒诱导前后草鱼外周血中干扰素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病毒诱导的草鱼血清中出现明显的干扰素抗病毒活性,25℃水温下诱导3天,其活性达到高峰,在草鱼细胞中的效价(Log2CPEI50/0.1ml)可达11.08±0.58以上。草鱼血清干扰素具有100000g离心不沉降,耐热,在pH2.0-10.0范围内活性稳定,抗DNase和RNase,对胰蛋白酶、糖苷酶和NaIO4敏感等性质,其抗病毒作用依赖于细胞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在鱼类细胞中具有抑制不同病毒的能力,但在人、哺乳类、鸟类和贝类等细胞中无抗病毒作用,表现出抗病毒的广谱性和相对的种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病毒诱导 草鱼出血病 鱼类免疫
下载PDF
可食性膜降低油炸鱼块含油量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凌俊杰 王志耕 +2 位作者 程华平 余龙梅 刘同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5,共4页
通过研究3种可食性膜对降低油炸鱼块含油量的影响,探讨不同可食性膜、可食性膜在挂糊时的添加次序、可食性膜的质量分数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可食性膜复配后对油炸鱼块含油量的影响及其抑油效果。研究表明:3种可食性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 通过研究3种可食性膜对降低油炸鱼块含油量的影响,探讨不同可食性膜、可食性膜在挂糊时的添加次序、可食性膜的质量分数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可食性膜复配后对油炸鱼块含油量的影响及其抑油效果。研究表明:3种可食性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抑油效果(P<0.05),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效果最好,海藻酸钠次之,阿拉伯胶最小,其质量分数2%的抑油率分别达到21.33%、16.97%和9.99%;3种可食性膜均在挂糊中添加的抑油效果最好;复配后按照CMC-Na:海藻酸钠=1:2的比例配制的挂糊液抑油效果最好,其1%质量分数的抑油率达到3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油炸 草鱼 含油量
下载PDF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酸酶分步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铁壁 刘冬敏 +4 位作者 鹿康 王建辉 周强 邓胜国 李梦群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3-166,219,共5页
为实现鱼鳞胶原蛋白的高效提取,在优化脱钙、混酸法和酶法提取工艺基础上,对鱼鳞胶原蛋白的酸酶进行分步提取。研究发现,鱼鳞最佳脱钙工艺为料液比8:100(g/mL),盐酸浓度1.0 mol/L,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20℃;混合酸法提取鱼鳞胶原蛋白... 为实现鱼鳞胶原蛋白的高效提取,在优化脱钙、混酸法和酶法提取工艺基础上,对鱼鳞胶原蛋白的酸酶进行分步提取。研究发现,鱼鳞最佳脱钙工艺为料液比8:100(g/mL),盐酸浓度1.0 mol/L,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20℃;混合酸法提取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条件为醋酸料液比1:12(g/mL),柠檬酸料液比1:10(g/mL),乳酸料液比1:12(g/mL),即混合酸料液比为1:34(g/mL),其中,0.8 mol/L柠檬酸、1 mol/L乳酸、0.8 mol/L醋酸的体积比为6:5:6,提取时间2 d,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48.14%;最佳酶法提取条件为胃蛋白酶用量450 U/g,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72 h,该条件下提取率为45.26%。酸酶耦合法优于单一方法或同种方法两次提取的效果,可实现酸溶性和酶溶性胶原蛋白的连续提取,先酸后酶法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达84.61%,SDS-PAGE凝胶电泳发现其为Ⅰ型胶原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鳞 酸提 酶提 胶原蛋白
下载PDF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体外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艳萍 王艳 +3 位作者 汪海波 张寒俊 周坚 刘良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5-20,共6页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分别提取鱼鳞中的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胃蛋白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在对胶原蛋白分子结构表征的基础上,开展鱼鳞胶原蛋白体外自组装行为的研究,并与哺乳动物来源的猪皮胶原(PC)相比较。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3种胶原蛋...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分别提取鱼鳞中的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胃蛋白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在对胶原蛋白分子结构表征的基础上,开展鱼鳞胶原蛋白体外自组装行为的研究,并与哺乳动物来源的猪皮胶原(PC)相比较。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3种胶原蛋白均为典型的Ⅰ型胶原,3种胶原蛋白的分子质量和二级结构较为相似,但氨基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异。采用浊度实验的方法观察胶原蛋白的体外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3种胶原蛋白均可产生体外自组装行为,其自组装进程可划分为迟滞段、快速上升段和平稳段3个阶段,其出现时间受溶液pH值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PC的体外自组装程度最高,其次为鱼鳞PSC和ASC;环境温度、胶原蛋白质量浓度以及蛋白的热变性处理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胶原蛋白的体外自组装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鳞 胶原蛋白 自组装
下载PDF
反复冻融对草鱼和鲤鱼冷冻鱼糜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晓 孙卫青 +1 位作者 杨华 马俪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23-327,共5页
为了解反复冻融对淡水冷冻鱼糜品质变化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和鲤鱼冷冻鱼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二者在反复冷冻-解冻后的色泽、蒸煮损失、持水性、剪切力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等指标,分析冷冻鱼糜冷冻贮存4个月过程中,期间反复冻融4次后其... 为了解反复冻融对淡水冷冻鱼糜品质变化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和鲤鱼冷冻鱼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二者在反复冷冻-解冻后的色泽、蒸煮损失、持水性、剪切力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等指标,分析冷冻鱼糜冷冻贮存4个月过程中,期间反复冻融4次后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两种鱼糜的蒸煮损失均显著增加(P<0.05),持水性显著降低(P<0.05),而两种鱼之间差异不显著。草鱼冷冻鱼糜的剪切力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直线式下降;第1次冻融,鲤鱼鱼糜蛋白变性收缩,剪切力提高,之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剪切力下降。反复冻融促进了两种冷冻鱼糜的脂肪氧化,TBARS值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差异也显著(P<0.05)。两种冷冻鱼糜反复冻融4次后失去了新鲜鱼糜的表观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冻融 鱼糜 草鱼 鲤鱼 品质
下载PDF
干扰素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效果初探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方钧 王铁辉 +2 位作者 张义兵 俞小牧 李戈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对人工诱导的鲫鱼干扰素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人工诱导的鲫鱼干扰素确能有效防治草鱼出血病 ,腹腔注射和药浴浸泡两种途径均有一定效果。在病毒感染前使用干扰素处理的效果好于在病毒感染后使用干扰素处理。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干扰素 鱼病 防治 给药途径
下载PDF
草鱼和鳗鱼内脏发酵鱼露的理化成分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丽丽 袁美兰 +3 位作者 张树峰 赵利 白春清 江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8,22,共4页
以草鱼鱼露和鳗鱼鱼露为研究对象,研究鱼露发酵过程中理化成分(TVB-N、AA-N、pH、NaCl、脂肪、总糖等)含量的变化。在发酵的过程中,pH呈现下降趋势,鳗鱼鱼露略高于草鱼鱼露;AA-N呈先上升后略微下降的趋势,鳗鱼鱼露的含量高于草鱼鱼露;TV... 以草鱼鱼露和鳗鱼鱼露为研究对象,研究鱼露发酵过程中理化成分(TVB-N、AA-N、pH、NaCl、脂肪、总糖等)含量的变化。在发酵的过程中,pH呈现下降趋势,鳗鱼鱼露略高于草鱼鱼露;AA-N呈先上升后略微下降的趋势,鳗鱼鱼露的含量高于草鱼鱼露;TVB-N呈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鳗鱼鱼露的含量略高于草鱼鱼露;NaCl略微有所上升,草鱼鱼露和鳗鱼鱼露相差不大;脂肪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草鱼鱼露和鳗鱼鱼露相差不大;总糖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草鱼鱼露的含量高于鳗鱼鱼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鳗鱼 鱼露 总糖
下载PDF
鱼鳞冻水法制备工艺及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杨娟 李杰 +1 位作者 李富威 包建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2-316,345,共6页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研究了鱼鳞冻水法制备工艺及其性质。以提胶温度、提胶时间、提胶用水pH、料水比为考察因素,以胶原蛋白提取率、冻力、灰分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得到鱼鳞冻最佳工艺条件为:提胶料水比1∶4,提胶用水pH为6,在10...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研究了鱼鳞冻水法制备工艺及其性质。以提胶温度、提胶时间、提胶用水pH、料水比为考察因素,以胶原蛋白提取率、冻力、灰分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得到鱼鳞冻最佳工艺条件为:提胶料水比1∶4,提胶用水pH为6,在100℃水浴中提胶2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鱼鳞冻,胶原蛋白提取率为54.06%±2.38%,灰分提取率为0.76%±0.05%,冻力为(48.98±2.45)g,黏度为(1.87±0.05)mPa·s,胶凝温度为(14.73±0.31)℃,熔化温度为(23.33±0.30)℃,质构特性表明鱼鳞冻比普通果冻软且弹性更佳。综上,鱼鳞冻是一种有潜力的健康休闲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 鱼鳞冻 草鱼 胶原蛋白 冻力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刘玮 徐萍 +1 位作者 任本根 龚纲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2-365,共4页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刘玮,徐萍,任本根,龚纲明(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南昌330029)关键词草鱼,鱼饲料,必采脂肪酸EFFECTSOFDIETSCONTAININGDIFFERENTLIPIDS...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刘玮,徐萍,任本根,龚纲明(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南昌330029)关键词草鱼,鱼饲料,必采脂肪酸EFFECTSOFDIETSCONTAININGDIFFERENTLIPIDSONGROWTHOFJUVEN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饲料 必需脂肪酸 稚鱼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