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政府“编外扩张”何以治理:一个政府职责的视角——基于江苏省C镇的个案分析
1
作者 邱实 杨爽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6,共13页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的扩张会引发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基层政府“编外扩张”的形式主要呈现为社会化用工规制下的“转移性”扩张、编外人员流动下的“储备性”扩张和治理权限不足下的“自主性”扩张。在政府职责的视角下,基层政府“编...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的扩张会引发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基层政府“编外扩张”的形式主要呈现为社会化用工规制下的“转移性”扩张、编外人员流动下的“储备性”扩张和治理权限不足下的“自主性”扩张。在政府职责的视角下,基层政府“编外扩张”的发生逻辑可被概括为职责过载、职责脱节和职责外溢。基于基层政府“编外扩张”的发生逻辑,应建构“厘定职责—依职定岗—循责定额—双规并行”的治理路径,并通过建立清晰规范的政府职责清单、划定编外人员的岗位范畴、动态化的编外人员额度核定、构建职责明确的编内编外规范化的双线管理模式等具体方式实现对“编外扩张”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编外扩张 政府职责 治理效能
下载PDF
草根体育组织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华锋 李井海 赖齐花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6,共4页
草根体育组织是专门致力于全民健身的公益性的非正式的社会组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草根体育组织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而总结出存在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和推动我国草根体育组织的... 草根体育组织是专门致力于全民健身的公益性的非正式的社会组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草根体育组织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而总结出存在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和推动我国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 民间体育组织 困境 培育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动员与基层互动——基于广西钦州的个案调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9,共8页
当前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配套,推动基层政府通过"试点—扩围"方式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钦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调研发现,自上而下的政策宣传、基层政党组织的责任包干意识以及... 当前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配套,推动基层政府通过"试点—扩围"方式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钦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调研发现,自上而下的政策宣传、基层政党组织的责任包干意识以及对宣传载体的依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特征。其困境在于村规民约的局限性、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和第三方治理的缺失,通过内外动员互补与财政支出优化为导向的政府动员和以服务下沉与多元协同治理为导向的基层互动,才能突破困境,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政府动员 基层互动
下载PDF
新时代政府购买服务视域下基层体育组织参与研究——基于K村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艳 郑国华 刘志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0,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研究和逻辑分析法,以基层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构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政府购买服务为研究切入点,采用逆推顺述的研究方式,剖析K村体育组织百余年发展和政府购买服务视域下基层体育组织的意义和价值,探究...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研究和逻辑分析法,以基层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构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政府购买服务为研究切入点,采用逆推顺述的研究方式,剖析K村体育组织百余年发展和政府购买服务视域下基层体育组织的意义和价值,探究其在新时代的参与实践。研究认为基层体育组织对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和认知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基层体育组织与政府的互动缺失,呈现出政府和基层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两头找、两头难、两头空”的发展困境。基层体育组织的主体性不足、消费经济社会下公益性公共服务供给难及其合理性但非合法性存在等成为新时代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桎梏。延伸政府购买服务,给予优秀基层体育组织以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提升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构建人民主体性体育,既保证政府购买服务“转得出”,也保障基层体育组织真正“接得住”,是新时代政府购买服务视域下基层体育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公共服务 新时代 政府购买服务 基层体育组织 人民主体性
下载PDF
Farmland Capitalization an Urgen issue in Institutional Reform
5
作者 张晓山 《China Economist》 2011年第1期49-57,共9页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Chintz has adopted a new, highly compatible, multipronged approach. Judgingfrom curren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policies, factors lik...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Chintz has adopted a new, highly compatible, multipronged approach. Judgingfrom curren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policies, factors like capital, labor and land will continue to interact and revol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rural land tenure system is at a critical posifion in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ile rural economy. However, rural institutional reform will inevitably be constrained by the path and pattern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ake. Creating a new pattern of urban and rural socioeconomic integration requires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intera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of the factors have again become intertwined with the superstructure of rural society and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direction and pace of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structural reJbrm. Protecting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farmers while respecting their democratic rights will always be at the hear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eform of rural land tenure system structure of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下载PDF
Adaptive Social Mobilization in Grassroots Policy Implementation:Administrative Control and Multiple Participation
6
作者 Wang Shizong Yang Fan Kang Xiaon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0年第4期85-104,共20页
Grassroots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hina’s governance practice.Previous studies hav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divergence from policy goals or distorted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 Grassroots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hina’s governance practice.Previous studies hav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divergence from policy goals or distorted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control,or explored the impact of informal institutions on policy proce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mobilization.However,both perspectives incline to static or fragmentary analysis and tend to be confined within the bureaucracy,ignoring the government’s mobilization of society.Our case study analysis of County T in Province Z shows that people engaged in implementing grassroots policy can develop varying mobilization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administrative control and social mobilization capacity.In the cours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the boundari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erarchical control and social mobilization and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grassroots society can evolv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olicy performance.Thi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generally expressed as“adaptive social mobilization.”Our findings could lead to a rethinking of the nature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explain the paradox of the simultaneous strengthening of administrative control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roots governance administrative control social mobiliz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原文传递
从“职责同构”到政府职责体系:基层负担过重现象的生成与破解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光磊 黄雅卓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5,共10页
“基层负担过重”是指一些基层党政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体制内企事业单位出现的以“职责超载”和“问责泛滥”为内核的诸种现象。它们虽形式各异,但有着内在联系,均主要来源于“职责同构”体制及其衍生的问题。在这一体制下,府际... “基层负担过重”是指一些基层党政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体制内企事业单位出现的以“职责超载”和“问责泛滥”为内核的诸种现象。它们虽形式各异,但有着内在联系,均主要来源于“职责同构”体制及其衍生的问题。在这一体制下,府际关系层面“逐级下压--层级分工”的张力,导致职责“长驱直下”,基层“兜底”被强化;条块关系层面“属事管理--属地管理”的张力,导致权力“层层截留”,权责失衡被加剧;政社关系层面“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管理”的张力,导致自治组织“被行政化”,基层责任被压实。体制意图与运行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内在张力,是基层承受了其无法承受之重的基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调整思路,也即合理确认各级党政机关的职责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任务,构建科学的政府职责体系并培育和谐的政府间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负担 职责同构 府际关系 条块关系 政社关系
原文传递
When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encounters Confucian moral governance:Rethinking consultative politics in rural China
8
作者 Rongxin Li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24年第3期267-284,共18页
The last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e flourishing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xieshang minzhu,a concept similar to deliberative democracy)in China,with ambitions for implementing consultative politics and governance.In th... The last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e flourishing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xieshang minzhu,a concept similar to deliberative democracy)in China,with ambitions for implementing consultative politics and governance.In the West,mainstream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tudies largely overlook the fact that deliberation is an elusive and polysemic notion,which develops into various practices in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Therefore,a non-Western-centred approach needs to be adopt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deliberative experimentation in rural China.Based on the four months of fieldwork conducted in several villages in rural China,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rural villages have inherited a strong Confucianism-based idea of deliberation and consultation.With case studies from the sociological-political perspective,this paper also aims to shed some new light on the compatibilities between modern democratic governance approaches and the informal,hierarchical and highly moralised forms of public order in the rural Chinese acquaintance society.Incorporating these empirical observations could bridge the gap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iberative democracy grassroots deliberative governance rural China consultative politics CONFUCIANISM
原文传递
府际关系视角下基层形式主义的本质与逻辑重思 被引量:51
9
作者 文宏 李慧龙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110,M0005,共10页
基层形式主义是一个由来已久、对政府运作影响深远的顽疾。在纷繁多变的外在表现背后,基层形式主义的本质不简单是基层官员的思想作风、动力或能力问题,而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上下博弈”中,基层政府对上级考核任务“形式上符合、... 基层形式主义是一个由来已久、对政府运作影响深远的顽疾。在纷繁多变的外在表现背后,基层形式主义的本质不简单是基层官员的思想作风、动力或能力问题,而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上下博弈”中,基层政府对上级考核任务“形式上符合、实质上违背”的变相执行。其中,务虚性落实、虚假性呈现、选择性达标等构成了理解基层形式主义本质的基本向度;而上层政府的考核失当,下层政府自身的动力错位,以及上下层政府间的共谋与妥协等,则构成了决定这一基层形式主义本质的底层逻辑。鉴于此,对基层形式主义的管控需要走出“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的怪圈,从府际关系博弈下的系统性困局入手并另辟蹊径地探索有效治理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形式主义 府际关系 考核 信息不对称 上下博弈
原文传递
基层治理中的属地管理:守土有责还是甩锅推责? 被引量:66
10
作者 颜昌武 许丹敏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属地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旨在以守土有责的方式消弭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张力。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由于条块关系的复杂性,属地管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演化为"责任属地&quo... 属地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旨在以守土有责的方式消弭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张力。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由于条块关系的复杂性,属地管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演化为"责任属地""基层兜底",凸显了基层政府权责失衡的困境。要使属地管理回归守土有责的设计初衷,就要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落实责任属地、权力属地和财权属地。属地管理不仅是一种调节纵向政府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其内在的多重蕴涵本身也构成了一种审视纵向政府间关系的分析框架,是对"行政发包制"的一种理论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属地管理 权责关系 政府间关系 行政发包制
原文传递
基层政府政绩目标设置博弈与压力型体制异化——基于北方七个地市的实地调研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文翠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5,171,共13页
中国基层政府行为多由政绩目标引导,倘若所设目标偏离实际,往往酿成巨大施政压力,从而将压力型体制异化。对此,本文针对政绩目标设置,通过府际博弈分析框架,说明政绩目标最终为何偏离实际。基于北方某省七个地市的田野调研,本文分析基... 中国基层政府行为多由政绩目标引导,倘若所设目标偏离实际,往往酿成巨大施政压力,从而将压力型体制异化。对此,本文针对政绩目标设置,通过府际博弈分析框架,说明政绩目标最终为何偏离实际。基于北方某省七个地市的田野调研,本文分析基层政府上下级间的目标设置博弈,并藉此提炼出目标设置失当的信息汲取、评比标准、约束程度、诉求表达、对标绩效五项构成条件;进而利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系统考察上述条件的作用方式,分析基层政绩重压的生成机理。研究发现,各博弈条件相互耦合推高基层政绩压力,并依据条件的不同耦合程度,识别出了上下挤压型、总体控制型、信号传递失常型与风险规避型四种博弈失灵组态,同时发现博弈格局由激励相容的内部驱动力和信息沟通的外部驱动力共同塑造。本文厘清了压力型体制异化所孕育的博弈过程与条件组合,对改进考核目标设定、减轻基层负担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政绩考核 目标设置 上下博弈 压力型体制
原文传递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的制约因素及提升对策——基于广东8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12
作者 曾小军 刘紫燕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28-35,共8页
基于对广东8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的实证调查后发现,制约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党建工作创新能力不足、党建理论知识不够丰富、与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不足、激励方式单一以及党建工作资历尚浅等。对此,... 基于对广东8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的实证调查后发现,制约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党建工作创新能力不足、党建理论知识不够丰富、与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不足、激励方式单一以及党建工作资历尚浅等。对此,建议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注重提升自身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不断拓展自身的党建理论知识面,成为党建领域的专家;经常与师生交流对话,加强彼此间的情感沟通;正确运用激励方式,提高师生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上述举措,可增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影响力,从而有效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影响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