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 recovery in China from solid wastes by the moving grate an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technologies 被引量:1
1
作者 A.C.Bourtsalas Qunxing Huang +1 位作者 Hanwei Zhang Nickolas J.Themelis 《Waste Disposal and Sustainable Energy》 2020年第1期27-36,共10页
In recent years,the Chinese waste-to-energy(WTE)industry is growing at the rate of about thirty new plants each year.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fuel has a low heating value of 4-7 MJ/kg,in comparison to about 11 MJ... In recent years,the Chinese waste-to-energy(WTE)industry is growing at the rate of about thirty new plants each year.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fuel has a low heating value of 4-7 MJ/kg,in comparison to about 11 MJ/kg in U.S.and 8-11 MJ/kg in EU.Combustion of the low heating value fuel on a moving grate(MG),the dominant combustion technology worldwide,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measures have to be taken to remove some moisture prior to combustion.For this and other reasons,an alternative technology,the circulating fluid bed(CFB)has been implemented in China.This paper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technologies and was carried out by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two senior engineers,representing the MG and CFB technologies of China.Data were derived from industrial operating plants and from the literature.The fuel to MG furnaces is as-received MSW,while the MSW to CFB reactors is pre-shredded using high-torque low-speed shredders.The availability of MG plants,over a 1-year period,is 90%+,while that of CFB facilities is 80%+.Also,the in-plant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MG plants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consumption of CFB plants.The MG furnace is less compact,than that of a CFB combustion chamber,with a heat flux range from 0.5 to 0.6 MW/m^(2) of grate surface area,while that of CFB furnace was about 1.7 MW/m^(2) of furnace cross-section.The bottom ash in a MG process is typically wet-discharged and the recovery of metals is less efficient.A drawback of the CFB process is that the fly ash generated is 5-10%of the weight of MSW combusted,as compared to 1-3%for moving grate plant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nicipal solid waste WASTE-TO-ENERGY WT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Moving grate Heat flux Plant availability
原文传递
前馈修正的循环流化床机组脱硝系统多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谭畅 陈竹 +6 位作者 邵宇浩 赵中阳 周灿 李钦武 杨超 郑成航 高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7-1874,共8页
双碳政策的深入推进对燃煤机组负荷灵活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机组负荷大范围变化时会造成烟气NO_(x)浓度的大幅度波动,提升了NO_(x)超低排放控制的难度。针对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难以快速、精准调控喷氨量的难题,以某循环流化床... 双碳政策的深入推进对燃煤机组负荷灵活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机组负荷大范围变化时会造成烟气NO_(x)浓度的大幅度波动,提升了NO_(x)超低排放控制的难度。针对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难以快速、精准调控喷氨量的难题,以某循环流化床机组联合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关键参数前馈修正与多模型预测控制耦合的控制策略,以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为依据划分工况子模型,根据阶跃扰动试验及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各子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并通过隶属度加权方法建立多模型控制器。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前馈修正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平稳负荷工况时波动范围达到±5.8mg/m^(3),变负荷工况时为±8.1mg/m^(3),标准差分别为2.10和2.89mg/m^(3),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预测控制 前馈控制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联合脱硝 超低排放 燃煤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水分对垃圾焚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清海 张衍国 +2 位作者 陈昌和 党文达 蒙爱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64,共7页
以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为研究背景,利用实验方法,从垃圾干燥、层燃、流化燃烧3个方面研究了水分对垃圾焚烧过程的影响。垃圾中的过多水分导致垃圾的干燥过程延长,阻碍了垃圾的起燃,吸水性强的垃圾携带较多水分比吸水性弱的垃圾更能... 以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为研究背景,利用实验方法,从垃圾干燥、层燃、流化燃烧3个方面研究了水分对垃圾焚烧过程的影响。垃圾中的过多水分导致垃圾的干燥过程延长,阻碍了垃圾的起燃,吸水性强的垃圾携带较多水分比吸水性弱的垃圾更能阻碍燃烧。在低温层燃状态下,因水煤气反应等作用,CO生成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高温下由于H2O能促进CO的氧化反应,CO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高挥发分PVC、PS、木屑等燃料在层燃状态下可产生较高的CO。随着H2O的增加,N向NO、H向CH4的转化率多呈增加的趋势。而在流化燃烧状态下,随着水分的增加,CO降低,NO降低,表明H2O分子在流化床内对燃烧在机理上有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水分 燃烧 层燃-流化复合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蔡毅 程乐鸣 +2 位作者 许霖杰 王勤辉 方梦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与尾部烟气湿法脱硫相结合的组合式脱硫方式,燃煤电站SO2排放可以达到新的国家标准。基于燃煤SO2产生及脱除过程中系统平准化运行成本最低的原则,提出了一种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状态选择策略模型。对某300MW循... 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与尾部烟气湿法脱硫相结合的组合式脱硫方式,燃煤电站SO2排放可以达到新的国家标准。基于燃煤SO2产生及脱除过程中系统平准化运行成本最低的原则,提出了一种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状态选择策略模型。对某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组合脱硫系统计算表明:采用w(Szs)表征电站燃煤的含硫量,基于w(Szs)高低将燃煤分为6类。I类煤种,系统宜仅运行CFB炉内脱硫;III类、V类煤种,系统宜仅运行FGD湿法脱硫;II类、IV类、VI类煤种,系统宜采用CFB和FGD同时运行的组合脱硫方式。石灰石单价、脱硫石膏单价、以及上网电价对系统运行状态影响较大,工业水单价影响较小。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上网电价对平准化运行成本影响程度最大;石灰石单价远高于工业水单价的影响程度;而脱硫石膏售价增加有利于降低平准化运行成本。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状态需要根据实际运行参数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湿法脱硫 组合脱硫系统 运行成本 运行状态
下载PDF
多流型新型提升管冷模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甘洁清 赵辉 +2 位作者 李春义 杨朝合 山红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在高8.1m、扩径段直径120mm和等径段直径50mm的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对一种底部变径结构和设置有内部导流筒的新型提升管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其轴向和径向固含率与颗粒速度的影响,以及导流筒及环隙内的固含率和颗粒速度的分布... 在高8.1m、扩径段直径120mm和等径段直径50mm的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对一种底部变径结构和设置有内部导流筒的新型提升管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其轴向和径向固含率与颗粒速度的影响,以及导流筒及环隙内的固含率和颗粒速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与传统提升管相比,该新型提升管内可同时存在多种流型,提升管底部扩径段内为径向较为均匀的密相床,上部等径段为稀相床;导流筒的存在对从斜管下来的固体颗粒产生重新分配的作用;导流筒和环隙内存在较大的固含率和颗粒速度差;由于导流筒的抽吸作用,在提升管底部扩径段内,管中心处催化剂颗粒向上运动,边壁处催化剂颗粒向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产乙烯丙烯(MPE) 组合进料 导流筒 循环流化床 冷模
下载PDF
燃煤发电技术发展展望 被引量:101
6
作者 蒋敏华 黄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1-8,I0001,共9页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燃煤发电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发电方式,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对燃煤发电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型高参数机组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控制和技术推广容易,经济性和可靠性高等特点,是未来一段时间煤电技术发展的主...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燃煤发电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发电方式,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对燃煤发电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型高参数机组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控制和技术推广容易,经济性和可靠性高等特点,是未来一段时间煤电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大型IGCC发电技术系统复杂、造价昂贵,但其在高效和环保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是煤电领域值得探索的方向;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能使用劣质煤种的清洁燃烧技术,是未来我国燃煤发电技术重要的补充;在新的环保标准下,烟气除尘、脱硫、脱硝以及脱汞等技术需要新的发展,以适应更为严格的标准;燃煤电厂CCUS技术是未来大规模减排CO2重要的技术选择之一,但是能耗高和长期安全封存的难测性是该技术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US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循环流化床(CFB) 污染物控制
下载PDF
贾汪15MW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中试机组PFB锅炉投入满负荷运行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平 赵长遂 +5 位作者 段钰锋 章名耀 蔡宁生 李正义 吴履琛 迟永凤 《黑龙江电力》 CAS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中国第一套容量为 15MW的中试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于 1998年在徐州贾汪发电厂建成 ,经过两年多的调试、改造和试运行 ,已具备正常运行条件。至 2 0 0 0年底 ,该锅炉已顺利通过 72h连续试运行考核 ,并于 2 0 0 1年 4月初通过了... 中国第一套容量为 15MW的中试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于 1998年在徐州贾汪发电厂建成 ,经过两年多的调试、改造和试运行 ,已具备正常运行条件。至 2 0 0 0年底 ,该锅炉已顺利通过 72h连续试运行考核 ,并于 2 0 0 1年 4月初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简要介绍贾汪发电厂的增压流化床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总体布置型式、负荷调节方式、主要受热面的结构型式等。对试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 ,主要包括试运行过程中的炉膛温度分布、底渣及飞灰的含碳量、锅炉燃烧效率、脱硫效率及锅炉负荷变化特性等 ,并与设计参数及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流化床锅炉 负荷运行 负荷调节 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中试机组
下载PDF
载热气化燃煤联合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向东 钊丽 朱为民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7-342,共6页
本文对新型燃煤联合循环方案——载热部分气化燃煤联合循环方案的性能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为选择合理的系统配置,利用已有部件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各种配置下的系统参数,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从中选择了较优化的方案,为今后该系统的研制... 本文对新型燃煤联合循环方案——载热部分气化燃煤联合循环方案的性能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为选择合理的系统配置,利用已有部件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各种配置下的系统参数,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从中选择了较优化的方案,为今后该系统的研制与实现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热气化 联合循环
下载PDF
炉排-循环床复合垃圾焚烧炉污染物生成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衍国 李清海 +1 位作者 陈昌和 蒙爱红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建立了炉排-循环床复合垃圾焚烧炉燃烧与污染物(CO、NOx、SO2、HCl)生成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包括焚烧炉内的物料分布模型、碳和挥发分燃烧模型、NOx的氧化和还原模型、SO2、HCl与CaO反应模型等。并且利用150t/d和260t/d垃圾焚烧炉的运行... 建立了炉排-循环床复合垃圾焚烧炉燃烧与污染物(CO、NOx、SO2、HCl)生成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包括焚烧炉内的物料分布模型、碳和挥发分燃烧模型、NOx的氧化和还原模型、SO2、HCl与CaO反应模型等。并且利用150t/d和260t/d垃圾焚烧炉的运行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适用性检验。模型分析了过量空气系数、一次风率、掺煤比、分离器分离效率等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本模型可帮助分析和指导焚烧炉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排-循环床 垃圾焚烧 燃烧 污染 模型
下载PDF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中流化床气化炉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巨辉 孟诚 +1 位作者 李九如 黎嘉豪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6,共5页
针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总的热效率没有得到充分提高这一问题。为了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发展了先进的IGCC技术,而此种技术是基于回收概念基础之上的。从IGCC整体系统与设备结构看来,这种技术将发电先进技术合为一体化,综合利用当... 针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总的热效率没有得到充分提高这一问题。为了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发展了先进的IGCC技术,而此种技术是基于回收概念基础之上的。从IGCC整体系统与设备结构看来,这种技术将发电先进技术合为一体化,综合利用当前的发电技术,并通过蒸汽在气化炉内的吸热反应,回收燃气轮机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排气热。据估计,这种回收利用具有易于使用、分离、收集固定CO_2的效果使其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可以提高总效率的10%甚至更高。研究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的流化床气化炉的特征性能,以及它对整个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循环流化床 气化炉 发电技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FB锅炉冷渣器及渣的热量回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姜孝国 张缦 杜守国 《锅炉制造》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CFB锅炉的冷渣器,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流化床式的冷渣器,就CFB锅炉底渣的热量回收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CFB 锅炉 冷渣器 热量回收 循环流化床 除渣
下载PDF
垃圾焚烧技术和产品及其在垃圾分类条件下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别如山 《工业锅炉》 2020年第3期1-10,共10页
介绍了垃圾焚烧技术和产品(包括炉排炉、流化床及循环流化床焚烧炉),飞灰等离子熔融及旋风炉高温熔融技术,探讨在垃圾分类条件下第二代垃圾气化熔融炉及第三代垃圾超高温热解气化熔融炉的发展。
关键词 垃圾焚烧 炉排炉 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 等离子炉 旋风炉 气化熔融炉
下载PDF
洁净煤技术应用的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东垠 马玉峰 李中树 《电站辅机》 2007年第2期19-22,25,共5页
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煤发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物控制等新技术。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洁净煤技术均是比较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其中,循... 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煤发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物控制等新技术。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洁净煤技术均是比较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其中,循环流化床技术在我国发展较快,现已有大型化的运行实例(1025T/H),目前正开发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商业运行刚刚起步,华能绿色煤电天津IGCC电站工程250MW机组已经开始启动,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技术还有待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 流化床 增压 煤气化 联合循环 发电技术
下载PDF
大连台山PFBC-CC热电联供系统方案的计算分析
14
作者 张志伦 崔国圣 +2 位作者 张秀兰 方锐 李文杰 《黑龙江电力》 CAS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对大连台山热电厂拟采用的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PFBC-CC)热电联供系统方案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影响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参数如辅助过程空气、过量空气、PFB床温、脱硫效率、Ca/S摩尔比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增压流化床 联合循环 计算 性能分析 过剩空气系统
下载PDF
石煤与烟煤的混燃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俊琪 方梦祥 《能源工程》 2016年第4期74-78,共5页
利用1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进行了石煤和烟煤的混燃试验,对燃烧过程中炉膛温度、燃烧效率、成灰特性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煤与烟煤混燃稳定,燃烧效率较高,灰渣的粒度特性有利于灰渣的综合应用,可为石煤的综合利用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 石煤 燃烧 循环流化床 混燃
下载PDF
浅谈节能型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锅炉的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军 《太原科技》 2009年第11期69-71,共3页
将炉排式垃圾焚烧锅炉与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进行比较,指出设计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提出新一代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设计的关键点。
关键词 垃圾发电 炉排式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热电气“三联产”新技术在冶金企业中的应用前景
17
作者 陶红卫 蒋学军 胡国安 《冶金动力》 2002年第4期54-56,64,共4页
热电气“三联产”技术是将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和干馏煤气发生炉紧密结合,实现在一套系统中电力、热、煤气的联合生产,本文介绍了热电气“三联产”技术的工艺路线和技术关键,并对该技术应用于冶金企业特别是杭钢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该... 热电气“三联产”技术是将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和干馏煤气发生炉紧密结合,实现在一套系统中电力、热、煤气的联合生产,本文介绍了热电气“三联产”技术的工艺路线和技术关键,并对该技术应用于冶金企业特别是杭钢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技术投资省、成本低、技术风险小,是满足杭钢不断增长的对煤气、热、电力需求的最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气 “三联产” 冶金企业 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 气化炉
下载PDF
膜式壁炉膛的中部支撑和柔性密封结构在链条炉改造中的应用
18
作者 于海 刘国波 卢东山 《发电设备》 2004年第4期212-213,共2页
该文介绍了在链条炉改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中,采用膜式壁炉膛的上中部支撑与柔性密封相结合的新结构,从而降低了热损失。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链条锅炉 膜式壁支撑 柔性密封
下载PDF
炉排-循环床复合燃烧垃圾焚烧炉研究报告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培锋 张衍国 +4 位作者 王兆军 姚忠建 王连声 周义斌 李清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2期1756-1759,共4页
介绍了清华大学自主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炉排-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该焚烧炉可实现原始垃圾直接入炉焚烧,并且其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掺煤比符合国家要求。其260t/d的示范工程已经运行近一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垃圾焚烧 对排循环流化床 150t/d 260t/d
下载PDF
煤泥、煤矸石混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殷庆勇 于海 +1 位作者 蔡祥义 郑峰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20,共3页
分析煤泥、煤矸石的特点,结合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特性,指出混烧煤泥、煤矸石的可行性,及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结构特点。
关键词 煤泥 煤矸石 循环流化床锅炉 混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