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tle Puppet,Great Art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Little Puppet great art
下载PDF
Ding Cong's Life in Black and White── A Great Master of Cartoon Art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1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A great Master of Cartoon art Ding Cong’s Life in Black and White
下载PDF
THE GREAT TANGKA OF TIBETAN ART AND CULTURE OF CHINA SHOWN IN BEJING
3
《China's Tibet》 2000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art THE great TANGKA OF TIBETAN art AND CULTURE OF CHINA SHOWN IN BEJING
下载PDF
交叉与融合: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
4
作者 高明 漆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遗址美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通过对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遗址”研究者提供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丰富大遗址保护理论,进一步推进中国遗址美术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将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分为遗址美术一般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本体研究方法、遗址美术保护和利用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四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遗址美术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脱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遗址美术 研究方法论 文化遗产
下载PDF
现代立体漆艺创作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性
5
作者 陈思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漆艺艺术也称大漆艺术,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最早大漆艺术多以工具性特征为主,凭借漆的防腐、耐酸等特性被广泛用于涂饰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运用到大漆艺术中,大漆艺术也渐... 漆艺艺术也称大漆艺术,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最早大漆艺术多以工具性特征为主,凭借漆的防腐、耐酸等特性被广泛用于涂饰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运用到大漆艺术中,大漆艺术也渐渐由工艺而进化成了一门具有别样美感的艺术形式。随着更多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现代大漆艺术已完全蜕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当代的立体漆艺艺术。以现代立体漆艺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立体漆艺创作的造型思路和装饰技法,探讨现代立体漆艺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漆艺术 现代立体漆艺 表现形式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大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祖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特色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优势,秉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特色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优势,秉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把地方优秀传统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陶文化特色“大思政课”教学新路径。依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三堂融陶”育人大课堂;发挥工艺大师的育人示范作用,构建“多元主体”育人大师资;以非遗传承创新基地为支撑点,搭建“非遗资源库”育人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院校 “大思政课”教学 陶文化 三堂融陶
下载PDF
把“四个共同”融入边疆高校“大思政新文科”的育人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宇舟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65,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四个共同”理论奠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大思政”视域下新文科育人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必须融入“四个共同”历史文化教育。从高校传统文史哲的学科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四个共同”理论奠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大思政”视域下新文科育人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必须融入“四个共同”历史文化教育。从高校传统文史哲的学科内涵、思想起源入手,对“四个共同”与新文科的思想源流和教育理念进行剖析与建构,是“大思政新文科”育人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的前提和基础。打破传统文史哲之间的学科壁垒,把“四个共同”融入“大思政新文科”教改研究当中,为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出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新文科 “四个共同” 育人模式
下载PDF
艺术类高职“大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8
作者 胡芊 《职业技术》 2024年第5期81-88,共8页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建设面临着定位不够精准、机制不够创新、路径不够清晰等问题。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艺术类高职应该注重从顶层把握学校特点,开展常态化理论和价值教育,形成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的育人格局。同时,应...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建设面临着定位不够精准、机制不够创新、路径不够清晰等问题。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艺术类高职应该注重从顶层把握学校特点,开展常态化理论和价值教育,形成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的育人格局。同时,应深挖社会资源的育人元素,进一步推进构建思政小课与社会大课相结合、思政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衔接的教学体系。这些措施将有效解决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问题,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艺术类高职 思政课教学体系 高校思政
下载PDF
人道援助:北京民间筹赈日灾义演
9
作者 郭常英 屈霁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1,37,共7页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强烈地震及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日本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援日行动开始后,知名艺人梅兰芳很快倡导全国同人义演筹赈。梅兰芳的号召得到北京各界民众的积极响应,梨园艺人、学界及票友等民间人士...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强烈地震及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日本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援日行动开始后,知名艺人梅兰芳很快倡导全国同人义演筹赈。梅兰芳的号召得到北京各界民众的积极响应,梨园艺人、学界及票友等民间人士纷纷发起义演筹款行动,将募捐款项转交日本灾民、在日留学生和华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日本遭受严重灾害时,中国人民搁置仇恨、施以援手,日本人民应记住这份恩情。中日和平交往,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国人民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援助 日本关东大地震 北京艺界 民间筹赈 慈善义演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艺术类高校思政育人路径研究——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宁 艾书舟 《绿色包装》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本文以艺术类高校思政育人路径研究为主题,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为例进行深入探讨,梳理“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政育人模式,分析艺术类高校思政育人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对艺术类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研,揭示思政育人在该课程中的... 本文以艺术类高校思政育人路径研究为主题,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为例进行深入探讨,梳理“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政育人模式,分析艺术类高校思政育人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对艺术类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研,揭示思政育人在该课程中的融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包装设计课程的思政育人路径,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思政育人活动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艺术类高校 包装设计 思政育人
下载PDF
丰子恺“大艺术观”的思想之源、直接抒写与间接影射
11
作者 刘亚龙 齐悦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从丰子恺的生平与经历切入,探讨了丰子恺“大艺术观”的思想之源:受到竹久梦二与中国本土佛教思想及儒释精神的直接启蒙,同时,借鉴了康德、利普斯及闵斯特伯格等人的西方美学理论。从直接与间接两个维度,以“绝缘说”“情趣说”等观点为... 从丰子恺的生平与经历切入,探讨了丰子恺“大艺术观”的思想之源:受到竹久梦二与中国本土佛教思想及儒释精神的直接启蒙,同时,借鉴了康德、利普斯及闵斯特伯格等人的西方美学理论。从直接与间接两个维度,以“绝缘说”“情趣说”等观点为例,结合观看态度、观看旨趣、观看目的分析“大艺术观”的直接抒写,并从思想呈现与现实批判的角度,言明“大艺术观”对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新貌和丰子恺反战思想的间接影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大艺术观 竹久梦二 绝缘说 情趣说 西方美学理论
下载PDF
司汤达综合征:关于伟大艺术之“伟大”
12
作者 刘旭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61,共14页
司汤达综合征,指在欣赏伟大艺术时由于过于激动而惊悸失神的症状。伟大艺术作为“美的艺术”的一部分,强制欣赏者产生狂喜的能力是它最直接的外显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与“崇高”审美类似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有四个来源:其一,... 司汤达综合征,指在欣赏伟大艺术时由于过于激动而惊悸失神的症状。伟大艺术作为“美的艺术”的一部分,强制欣赏者产生狂喜的能力是它最直接的外显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与“崇高”审美类似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有四个来源:其一,来源于伟大艺术所呈现的超乎寻常的“技艺”,指向经历技能、经验磨炼之后,在自由生产中所达到的突破与统一;其二,来源于伟大艺术中所包含的异于日常的、与形而上理念相结合的情感;其三,来源于伟大艺术生产时基于自由意志的想象力的创造性发挥;其四,来源于伟大艺术所传达的伟大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价值将艺术作品与人类永恒的价值信念紧密结合。以上四点共同构成伟大艺术的超越性,是它们使人在对伟大艺术的审美中获得提升,并让理性对伟大艺术产生深深的敬重,而这种“超越性”也最终成为评判伟大艺术的根本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艺术 审美 超越 精神价值
下载PDF
学校美育如何立德树人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澍 刘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学校美育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美育立德树人面临以下实践困境:审美无利害论遮蔽美育的育人价值、美育学科的自我参照性导致美育内容零散、艺术技巧化导致美育途径去生活化。艺术自律论是造成这些... 学校美育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美育立德树人面临以下实践困境:审美无利害论遮蔽美育的育人价值、美育学科的自我参照性导致美育内容零散、艺术技巧化导致美育途径去生活化。艺术自律论是造成这些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美育在理论上需要树立大美育观,发扬美育的教育性、系统性、生活化原则;在实践中需要以价值伦理引领学校美育全过程,建构多元整体美感的系统认知和生活化的学校美育实践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立德树人 艺术自律论 以美育人 大美育观
下载PDF
从教化到解放:艺术自律论的华夏旅行纪略
14
作者 冯黎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3,共12页
艺术自律论这一现代信念是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一系列的历史和文化事件以及形而上学的知识学传统等综合作用的产物。“美的艺术”观念是艺术自律论形成的关键机制。中国古典文化中也出现过审美伦理和形式自主意识,但是中国古代艺术... 艺术自律论这一现代信念是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一系列的历史和文化事件以及形而上学的知识学传统等综合作用的产物。“美的艺术”观念是艺术自律论形成的关键机制。中国古典文化中也出现过审美伦理和形式自主意识,但是中国古代艺术哲学并不以“审美”为规定性制定艺术本体论,因此也就没有形成自足、自洽和自律性的艺术观念。大一统的社会结构模型阻止了社会实践场域的结构性分解,“二元对应式类比联想”的汉语思维方式抑制了形而上学的形式本体论,这些因素抑制了艺术自律论的生长。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使得艺术自律论在五四时代蔓延于审美文化场,但是“救亡压倒启蒙”的悲情历史让自律性艺术始终未能取得主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自律论 美的艺术 汉语思维 大一统
下载PDF
美术视域下长城文化的形象塑造与应用传播
15
作者 赵杨 《丝网印刷》 202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从美术视域探讨长城文化的形象塑造与传播,指出长城形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美学特征及传播意义,并与美术教育紧密关联,提出丰富塑造手法、拓展应用领域和传播渠道、促进与当代美术创作融合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 长城文化 美术创作 融合应用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培养——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实践
16
作者 徐子涵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等院校课程全面实现思政化改革。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主要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思想的启迪与审美的浸润,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提供正确的方法、路径。在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案例剖析、沉浸式欣...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等院校课程全面实现思政化改革。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主要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思想的启迪与审美的浸润,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提供正确的方法、路径。在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案例剖析、沉浸式欣赏与解析等方式,让学生在传统艺术作品中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境,在传统文化精神中领悟勤于钻研、追求卓越的优秀品格。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其深层的作用在于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为学生的高质量培养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格局 价值观 艺术类课程 艺术设计史
下载PDF
深刻理解和把握大时代观之“大”
17
作者 高长武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32-38,I0002,I0003,共9页
深刻理解和把握大时代观之“大”,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树立大时代观并自觉在大时代观视野下推进工作、担当使命的必然要求。大时代观之“大”,从时间维度看,主要就在于思接千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连接昨天今天明... 深刻理解和把握大时代观之“大”,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树立大时代观并自觉在大时代观视野下推进工作、担当使命的必然要求。大时代观之“大”,从时间维度看,主要就在于思接千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连接昨天今天明天;从空间维度看,主要就在于视通万里,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从历史主体维度看,主要就在于以文化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世事演进维度看,主要就在于以文弘道,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具体察规律。这四个维度分别从时间之长、空间之广、主体之众、察事之深的侧面共同诠释了大时代观之“大”,也对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时代观 新时代文艺工作 “两个大局”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工作重要论述论析
18
作者 苗贵山 孟聪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文艺理论的同时,着眼于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形成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使命、任务、导向、灵魂、保证等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具有时代性与理论性、人...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文艺理论的同时,着眼于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形成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使命、任务、导向、灵魂、保证等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具有时代性与理论性、人民性与实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特征,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发展发挥重大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艺工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领导
下载PDF
《孙子兵法·作战篇》主旨考论
19
作者 齐泽强 《滨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关于《孙子兵法·作战篇》,自三国时曹操注其篇题始,后世注家多以“算其费”的战备问题为其主旨。但孙子此篇主旨实为对“兵贵胜,不贵久”的战略方针的阐释与确立。通过对篇题“作战”二字进行考释与训诂,钩沉出其具有“制作战策”... 关于《孙子兵法·作战篇》,自三国时曹操注其篇题始,后世注家多以“算其费”的战备问题为其主旨。但孙子此篇主旨实为对“兵贵胜,不贵久”的战略方针的阐释与确立。通过对篇题“作战”二字进行考释与训诂,钩沉出其具有“制作战策”或“制定战略”的原始义涵。因循在逻辑理径上探寻其篇旨,厘清了其上论“不贵久”、中言“知利害”、下述“兵贵胜”的主旨思想。在准确诠释孙子“兵贵胜,不贵久”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与毛泽东为抗日战争提出的“抗日战争是持久作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的战略方针相互印照,证明了《孙子兵法·作战篇》所创立的战争方略的全局性与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作战篇》 战略方针 兵贵胜 不贵久
下载PDF
Prizes for Modernity in the Provinces: The Arts Council Is 1950-1951 Regional Playwriting Competition
20
作者 Graham Saunders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6期391-397,共7页
As part of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1951 Festival of Britain, the Arts Council ran what can be seen in retrospect to be an important playwriting competition. Disregarding the London stage entirely, it invited regional ... As part of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1951 Festival of Britain, the Arts Council ran what can be seen in retrospect to be an important playwriting competition. Disregarding the London stage entirely, it invited regional theatres throughout the UK to put forward nominations for new plays within their repertoire for 1950-1951. Each of the five winning plays would receive, what was then, the substantial sum of ~100. Originality and innovation featured highly amongs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with 40 per cent of the judges' marks being awarded for "interest of subject matter and inventiveness of treatment". This article will assess some of the surprising outcomes of the competition and argue that it served as an important nexus point in British theatrical historiography between two key moments in post-war Britain: the first being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Festival of Britain in 1951, the other being the debut of John Osborne's Look Back in Anger in May 1956. The article will also argue that the Arts Council's play competition was significant for two other reasons. By circumventing the London stage, it provides a useful tool by which to reassess the state of new writing in regional theat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50s and to question how far received views of parochialism and conservatism held true. The paper will also put forward a case for the competition significantly anticipating the work of George Devine at the English Stage Company, which during its early years established a reputation for itself by heavily exploiting the repertoire of new plays originally commissioned by regional theatres. This article forms part of a five year funded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AHRC) project, 'Giving Voice to the Nation: The 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in Britain 1945-1994'. Details of the Arts Council's archvie, which is housed at the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in London can be found at htto://www.vam.ac.uk/vastatic/wid/ead/acgb/acgbf.ht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 regional theatre playwriting Festival of Britain English Stage Company(Royal Court) Yvonne Mitchel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