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
1
作者 卢政 江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美学 生态审美境界 天地大美 人生圆融 社会和谐
下载PDF
文艺之美与天地之心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济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这些美学观念在今天极具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之美 天地之心 自然之道 情感真实
下载PDF
“成于乐”与孔子的人生理想 被引量:4
3
作者 程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4,共6页
"成于乐",真的是指君子道德学问与音乐修养的和谐完美之境吗?通过解读《周礼》、《礼记.乐记》等文献,笔者认为,古代的乐实际上是祭祀行礼的表演形式,祭祀行礼的场面因而被称为"礼乐之文",它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乐官... "成于乐",真的是指君子道德学问与音乐修养的和谐完美之境吗?通过解读《周礼》、《礼记.乐记》等文献,笔者认为,古代的乐实际上是祭祀行礼的表演形式,祭祀行礼的场面因而被称为"礼乐之文",它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乐官系统的指挥、调控。这种指挥、调控正是孔子所说的"节礼乐"。当一个大司乐、大乐正那样的祭祀行礼的主持人,在孔子看来,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或许,这样理解"成于乐",才更能了解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序 礼乐之文 青铜祭器 大司乐 大合乐
下载PDF
地土之象:“天人合一”的本体图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唐代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4,共7页
在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 ,由于“天人合一”概念 ,使其对古代文化的诠释生出了许多的轻率与迷茫。笔者试图从中国远古文化产生的原始意象入手 ,重新清理中国文化的本体图景 :中国文化的原生意象是“地土之象”。在这一本体图景指涉下 ,中... 在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 ,由于“天人合一”概念 ,使其对古代文化的诠释生出了许多的轻率与迷茫。笔者试图从中国远古文化产生的原始意象入手 ,重新清理中国文化的本体图景 :中国文化的原生意象是“地土之象”。在这一本体图景指涉下 ,中国人的生存观是一种“地土观”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种“大地精神”。而“天人合一”观念是后世宗法观念向王权专制思想演化过程中对“地土之象”本体图景的一种虚拟、比附、幻化形态。在中国文化精神构架中 ,“地土之象”是其本体图景 ,“天人理想”是其表现形态 ,“血缘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土之象 地土观 大地精神 天人理想 血缘亲情
下载PDF
从《建筑大师》看易卜生晚期的深层生态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余礼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人学家和颇具灵根睿源的艺术家,易卜生晚期的探索与创作蕴涵着现代深层生态学的诸多思想因子,其中尤以《建筑大师》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最为深刻。该剧让人与神展开潜在的对话,隐含了易卜生关于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意念... 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人学家和颇具灵根睿源的艺术家,易卜生晚期的探索与创作蕴涵着现代深层生态学的诸多思想因子,其中尤以《建筑大师》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最为深刻。该剧让人与神展开潜在的对话,隐含了易卜生关于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意念和人类的幸福家园究竟如何可能的深思。出于对人性人心的深邃洞鉴,易卜生批判了以自我为中心、以他人为工具的主客分裂的世界观人生观,而肯定了敬神爱人、尊重万物的神学世界观,并主张艺术、哲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和新的生命力,从而为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天地神人的和谐整体中暗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建筑大师》 天地神人 深层生态观
下载PDF
美、审美与美学的发生——从哲学、美学与自然科学考察
6
作者 毛崇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3期21-36,共16页
作为客观存在的美与以美为对象的人类活动之审美以及以前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美学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前者为存在的有与无,后两者为命名与言说的有与无。在这个过程中,美经历了宇宙学、地质学到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变化,随着"... 作为客观存在的美与以美为对象的人类活动之审美以及以前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美学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前者为存在的有与无,后两者为命名与言说的有与无。在这个过程中,美经历了宇宙学、地质学到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变化,随着"美"字的语源,"天地大美"从"无名""无言",到各种审美的、美学的命名、命题及话语,从"无名有实,到美名美言之下,其实难副"。从地质成因上以张家界为代表之原生态自然美,或从人类学、社会学以元阳梯田为例之人化自然美,分别表明自然美的自生发与给自然以美的形式之"人化",相应地,在美学话语上不是如生态美学那样认为整个原生态自然"一切皆美",也不是所有"人化自然皆为美",而是不同本体论、本质论与成因论层次上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大美 虚无 知性灰尘 原生态自然 人化
下载PDF
《易传》与中国传统美感之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必桂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易传》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上的重要意义日渐发现。《易传》的"天人合一"不单是政治—伦理性的,它还具有显明的审美之维。萌发于殷周之际的"人文"精神为后来的《易传》"三才观"和"天人合一"... 《易传》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上的重要意义日渐发现。《易传》的"天人合一"不单是政治—伦理性的,它还具有显明的审美之维。萌发于殷周之际的"人文"精神为后来的《易传》"三才观"和"天人合一"准备了理论条件。《咸》卦描述的男女阴阳感应是天人感应的基本模式,阴阳两两相感,最终上升到"天人合一"。以感通论为主要内容的"天人合一"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所推崇的生生之美、太和之美构筑了哲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通 天人合一 生生之美 太和之美
下载PDF
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以蒙山茶的生态美景为例论自然的复魅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文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自然的祛魅使活的神秘的自然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自然的意义一个个地丧失了,人感到了孤独;本文以蒙山茶的生态和传说为例论述自然的复魅带来的生态美景,可见一定程度地恢复大自然的神奇性、神圣性和潜在的审美性,在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中,... 自然的祛魅使活的神秘的自然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自然的意义一个个地丧失了,人感到了孤独;本文以蒙山茶的生态和传说为例论述自然的复魅带来的生态美景,可见一定程度地恢复大自然的神奇性、神圣性和潜在的审美性,在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中,宇宙、大地、人类与存在处于无所束缚、交互融合与自由自在的和谐协调关系,人类由此能建造自己的美好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获得审美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魅 蒙山茶 生态 天地神人
下载PDF
试析庄子的“原天地之美”
9
作者 姚瑶 何锦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原天地之美"是庄子美学的重要原则。"原天地之美",归根结底,就是合乎自然之美,一切合乎自然本性(或叫做天性)的都是美的。经过采用系统、分类、实例方法进行初步研讨,认为"原天地之美"的内涵既有对"... "原天地之美"是庄子美学的重要原则。"原天地之美",归根结底,就是合乎自然之美,一切合乎自然本性(或叫做天性)的都是美的。经过采用系统、分类、实例方法进行初步研讨,认为"原天地之美"的内涵既有对"自然"与"道"的强调,也有对自然天性的坚持,更有对生与死的超越。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下,理解领会这一重要原则,可以促使我们审视自身的存在状态,向着回归自然,回归到自身天性的方向去努力,守护住自身的心灵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原天地之美 自然天性 超越生死
下载PDF
五行医学流变述要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超产 孙鸿昌 《河南中医》 2019年第6期821-828,共8页
五行医学的发展分为天地五行阶段、三才五行阶段、四时五行阶段、大论五行阶段、易水学派阶段等五个阶段。由《黄帝内经》朴素的分类五行医学体系,到《难经》的生克五行,再到《中藏经》的五行虚实体系,至易水学派对五行医学进行总结,其... 五行医学的发展分为天地五行阶段、三才五行阶段、四时五行阶段、大论五行阶段、易水学派阶段等五个阶段。由《黄帝内经》朴素的分类五行医学体系,到《难经》的生克五行,再到《中藏经》的五行虚实体系,至易水学派对五行医学进行总结,其间发展及应用从未中断,且历来为众医家所重视。相对于阴阳医学,五行医学有其独特的特点,以五脏为基础,善治内伤,在疾病预防、整体调理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五行医学涉及内容较多,且不同五行思维指导下的五行体系相互混杂、互相矛盾,给解读增加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历来为医家重视而难有突破。宋以前,五行医学相较于阴阳医学为胜,宋以后,由于仲景伤寒之学应用广泛,阴阳医学应用渐广,五行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少,但五行医学的价值是不容否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医学 天地五行 三才五行 四时五行 大论五行 易水学派
下载PDF
浅谈《周易》中的美学思想
11
作者 王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周易》是一部用于占筮,同时又包含着博大、深邃、丰富思想的文化典籍。其内容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传"是以经为依据,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周易》的... 《周易》是一部用于占筮,同时又包含着博大、深邃、丰富思想的文化典籍。其内容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传"是以经为依据,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周易》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在"传"中。其所记载的阴阳之美、天地之美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之美 天地之美
下载PDF
大衍之数非“五十”乃“五十有五”新证
12
作者 任浩 姚春鹏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5-90,共6页
自陈久金等学者发现了彝族地区使用的一种叫十月历的历法后,大衍之数是"五十"还是"五十五"之谜才得以解决。十月历是彝族使用的一种历法,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十个月,共三百六十天,剩余的五或六天作为过年日,不算在... 自陈久金等学者发现了彝族地区使用的一种叫十月历的历法后,大衍之数是"五十"还是"五十五"之谜才得以解决。十月历是彝族使用的一种历法,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十个月,共三百六十天,剩余的五或六天作为过年日,不算在十个月内。《周易·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这十个数即为十月历的十个月的月名,"天数五,地数五,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和为五十五,即十个月的月序名相加和为五十五。"大衍之数"即是这种历法推演的始基数,故"大衍之数"为五十五,减去六天的过年日,余四十九,经过一系列的推演变化,得到"三百有六十",刚好为一年的天数(不含五或六天的过年日)。"大衍之数"即是"天地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衍之数 天地之数 五十 五十五 十月太阳历
下载PDF
庄子生态美学探微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阮慧玲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3-17,共5页
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独”超脱物质的修养方法,“天地有大美”的生态审美观... 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独”超脱物质的修养方法,“天地有大美”的生态审美观念。这些道家生态智慧精粹,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放之今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万物齐一 心斋养气 撄宁坐忘 朝彻见独 天地有大美
下载PDF
理解之同情的具象——铁穆尔的非虚构写作批评
14
作者 王明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作为“裕固族的人民作家”,铁穆尔的非虚构写作囊括了从孩童时的游牧者到长大成人后的书写者位移的踪迹。其中既充盈着基于百转千回的族群历史和自我生命成长记忆的在地意识,也体验着自我的纪实和虚构的抒情抑或文体的跨越和越界中所直... 作为“裕固族的人民作家”,铁穆尔的非虚构写作囊括了从孩童时的游牧者到长大成人后的书写者位移的踪迹。其中既充盈着基于百转千回的族群历史和自我生命成长记忆的在地意识,也体验着自我的纪实和虚构的抒情抑或文体的跨越和越界中所直观到的天地之美。生命激情—文化表征—意指实践作为连贯的行为,将“书写”这一动作中孕育的社会实践力量以草根的话语为之赋形,这是以书写的实践性力量寻绎历史事实的意义链和问题链,唤出背景,向未来提问。以言行事的书写行动在“共在”的国家视域中才能得以表达时间空间化的自然的崇高,将“草根”被命名的弱势、低劣和边远翻转为含蕴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建构的审美智性的自然。铁穆尔不是束缚于大地的游牧者,也不是执著于族群历史的寻根者,而是返回自身处所、追寻我们自己的现代性的行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穆尔 非虚构写作 在地意识 天地之美 现代性
下载PDF
韩国画中所体现的“生生”思想--以《金刚全图》、《仁王霁色图》、《岁寒图》为例
15
作者 严震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43-50,共8页
东方艺术把人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形象化。东方艺术的精髓表现在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天人合一等方面。谦斋郑敾和秋史金正喜的绘画表现出了天地之心和《周易》所倡扬的"生生"思想。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 东方艺术把人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形象化。东方艺术的精髓表现在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天人合一等方面。谦斋郑敾和秋史金正喜的绘画表现出了天地之心和《周易》所倡扬的"生生"思想。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纯粹的艺术手法上,而是为画界开辟了新天地,并且把天人合一思想通过画与诗来表达出对祖国安宁和发展的企盼。他们的作品被视作国宝并对现世大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画 天地之心 硕果不食 天人合一 生生
下载PDF
华希闵《正蒙辑释》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16
作者 张瑞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1-47,共7页
清初江南无锡儒者华希闵所撰的《正蒙辑释》,是站在朱子哲学的立场上,对张载《正蒙》一书的注释。从该书可见华希闵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张载关学在清初江南地区的跨地域影响。在本体论上,华希闵主张"气有聚散,而太虚... 清初江南无锡儒者华希闵所撰的《正蒙辑释》,是站在朱子哲学的立场上,对张载《正蒙》一书的注释。从该书可见华希闵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张载关学在清初江南地区的跨地域影响。在本体论上,华希闵主张"气有聚散,而太虚之体无聚散",清晰地区分了太虚与气这两个概念。在人性论上,主张通过变化气质的工夫,使纯善的天地之性在人身上彰显出来。在工夫论上,认为自我反省和去除恶念是培养德性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希闵 张载 《正蒙辑释》 太虚 天地之性
下载PDF
“赞天地之化育”与生态美的实现
17
作者 魏裕玲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8-61,41,共5页
通过分析《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内容,并结合生态美学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基本问题,从天、人、物三方面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生态美是如何实现的。论文以"至诚"作为生态逻辑的基点,到"尽其性、... 通过分析《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内容,并结合生态美学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基本问题,从天、人、物三方面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生态美是如何实现的。论文以"至诚"作为生态逻辑的基点,到"尽其性、尽人性、尽物性"生态逻辑的展开,最后实现"与天地参"的生态逻辑的旨归。《中庸》第二十二章的生态逻辑展开从"尽其性"的人自己的生态平衡开始,在此基础上推动到"尽人之性"的社会生态平衡,再以此为基础推动到"尽物之性"的自然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诚 尽性 赞天地之化育 与天地参 生态美
下载PDF
“域中有四大”——从“四大”的不同排序看《老子》文本的演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6,共9页
《老子》有"域中有四大"之说,但是"四大"的排序却有两种:以"道大"打头;以"天大"打头。本文认为"天大"打头的排序不是抄写之误,而是《老子》文本曾经具有的一种形态,两种排序在《老... 《老子》有"域中有四大"之说,但是"四大"的排序却有两种:以"道大"打头;以"天大"打头。本文认为"天大"打头的排序不是抄写之误,而是《老子》文本曾经具有的一种形态,两种排序在《老子》中都有思想根据。但是,传世本都以"道大"打头,说明"道大"的排序最终胜出,取消了"天大"打头的排序。本文考察了汉代的《老子》注本,指出汉代宇宙生成论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四大”排序 道生天地
原文传递
从日本美秀美术馆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19
作者 赵婵娟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2年第11X期96-98,共3页
文章探讨的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的个性化、本土化、地方化势在必行。如何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利用现代的工艺技术,设计出根植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作品,通过对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的文化内涵的重点分析,来探寻其... 文章探讨的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的个性化、本土化、地方化势在必行。如何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利用现代的工艺技术,设计出根植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作品,通过对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的文化内涵的重点分析,来探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贝聿铭 桃花源 地上天国
原文传递
天地之美与文艺书写西晋成公绥文艺思想研究
20
作者 袁济喜 《中国美学》 2022年第1期5-22,共18页
成公绥是西晋著名文士,他对于文艺思想有着独特的见解,主要表现在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论述,他通过自己的赋作、书法与音乐创作实践,对文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天地赋》讴歌天地自然之美,《啸赋》则针对自然与人文的争论提出了自... 成公绥是西晋著名文士,他对于文艺思想有着独特的见解,主要表现在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论述,他通过自己的赋作、书法与音乐创作实践,对文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天地赋》讴歌天地自然之美,《啸赋》则针对自然与人文的争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的书学极有见地,而咏物赋则充满蕴意。他在天地书写与文艺思想关系方面的建树,远未受到应有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拟对此加以申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公绥 天地之美 文艺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