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idences of rapid erosion driven by climate in the Yarlung Zangbo (Tsangpo) Great Canyon,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被引量:12
1
作者 YU XiangJiang JI JianQing +5 位作者 GONG JunFeng SUN DongXia QING JianChun WANG LiNing ZHONG DaLai ZHANG ZhiC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123-1130,共8页
Climate and tectonism are both particularly intense in the Yarlung Zangbo (Tsangpo) Great Canyon in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ost rapid landscape evolution of anywhere in the world.... Climate and tectonism are both particularly intense in the Yarlung Zangbo (Tsangpo) Great Canyon in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ost rapid landscape evolution of anywhere in the world.Thus,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is one of the best locations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and tectonic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oling ages of the Doxong La-Baibung profile using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dating on 11 bedrock samples at elevations ranging from 4210 to 710 m.There are topographic,climatic,metamorphic,and thermochronological gradients in the profile,providing good conditions to study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and tectonics.AFT ages ranged from 4.6±0.6 Ma to 1.7±0.3 Ma,and the mean fission track lengths ranged from 11.0 to 12.4 μm.It was found that the cooling rates revealed by AFT ages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elevation.However,the tendency of the cooling rates revealed by the 40 Ar-39 Ar ages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dicated by the AFT ages.Moreover,for most districts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the compiled AFT age distribution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indicating the coupling of the cooling and erosion rates of the near-surface rock and precipitation.The geo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 an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cooling and erosion rate between 1.0 and 0.5 Ma.This age is consistent with other research findings for this time,when the vapor channel of the Yarlung Zangbo Great Canyon began to take effect.These evidences suggest that climate,especially precipitation,has acting a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apid cooling and erosion in the Yarlung Zangbo Great Canyon since 1-0.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侵蚀速率 气候 证据 年平均降水量 冷却年龄
原文传递
西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第四纪多次冰川阻江事件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宇平 D. R. Montgomery +3 位作者 B. Hallet 唐文清 张建龙 张选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62,共11页
在第四纪的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期间,位于大峡谷入口处的则隆弄跃动冰川发生多次的快速前进,多次发生阻塞雅鲁藏布江事件,在大峡谷以上河段形成4期(Ⅳ-Ⅰ)的林芝古堰塞湖。^14C测年结果指示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堰塞湖分别发生... 在第四纪的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期间,位于大峡谷入口处的则隆弄跃动冰川发生多次的快速前进,多次发生阻塞雅鲁藏布江事件,在大峡谷以上河段形成4期(Ⅳ-Ⅰ)的林芝古堰塞湖。^14C测年结果指示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堰塞湖分别发生在9760—11300aB.P.,1220±40—1660±40aB.P.和287±93—394±83aB.P.。估计Ⅳ-Ⅱ期堰塞湖库容量约2150km^3,835km^3和81km^3。冰川阻塞湖坝的溃决释放突发性洪水,对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段及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阶地和沉积 则隆弄跃动冰川 雅鲁藏布江冰川阻江事件 林芝古堰塞湖 地质灾害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文星 王国灿 +2 位作者 王岸 曹树钊 曹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为探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区域隆升的特点,通过DEM(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干流和帕隆藏布江的形态特征,引入Hack剖面、SL参数和Amos河宽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雅鲁藏布江干流在大渡卡以下河段的Hack剖面表现为上凸形态,S... 为探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区域隆升的特点,通过DEM(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干流和帕隆藏布江的形态特征,引入Hack剖面、SL参数和Amos河宽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雅鲁藏布江干流在大渡卡以下河段的Hack剖面表现为上凸形态,SL参数升高、河流宽度减小,在藏布巴东瀑布-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段,SL参数达到最大值,河流宽度达到最小值;大拐弯顶端以下河段,SL参数减小,河流渐宽。帕隆藏布江古乡以下河段SL参数梯级增高,河流宽度总体收窄,大拐弯顶端附近达到最大值。综合2条河流的地貌特征和区域地质与地理背景,认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隆升具有不均一性,雅鲁藏布江在大渡卡附近开始进入快速隆升区段,隆升最强烈的区段位于藏布巴东瀑布-大拐弯顶端段,大拐弯顶端之后雅鲁藏布江逐渐远离隆升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Hack剖面 SL参数 河流宽度 隆升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最近两期古堰塞湖事件的年龄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翠平 王萍 +1 位作者 钱达 唐茂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6-1146,共11页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人口河段,分布着多级含湖相沉积的阶地,在河床下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覆盖层。通过对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物的光释光和14C测年,初步建立了河谷E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揭示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人口河段,分布着多级含湖相沉积的阶地,在河床下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覆盖层。通过对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物的光释光和14C测年,初步建立了河谷E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揭示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在末次盛冰期以来至少发育2期古堰塞湖(古堰塞湖Ⅰ,古堰塞湖Ⅱ),其沉积年龄分别为7~9ka、20~30ka,并形成2级连续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906~2956m、3100~3060m的堆积阶地(T1,T2)。古堰塞湖的沉积时间与青藏高原地区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低温事件相对应,推测是南迦巴瓦峰西坡的则隆弄冰川活动形成冰川堰塞坝堵塞河道的结果。古堰塞湖Ⅰ分布范围较小,在大渡卡-米瑞发育湖相沉积,湖尾大致在米林县城附近,沉积厚度5~8m。古堰塞湖Ⅱ发育范围较广,湖相沉积在大渡卡-卧龙均有出露,湖尾大致在朗县附近,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00m。古堰塞湖Ⅱ被后期河流冲刷,可形成1~3级次级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阶地 光释光测年 古堰塞湖 冰川堵江
下载PDF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高登义 邹捍 +1 位作者 周立波 刘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7-590,共24页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的研究,特别是在珠穆朗玛峰、天山托木尔峰和横断山脉山地环境气象、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气象研究等方面进展较快。为监测全球环境气象变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上设立了环境气象监测站。此外,在利用臭氧卫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与臭氧分布、准两年振荡(QBO)信号、ENSO信号的关系方面也颇有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环境气象 大气 自然环境 山地 臭氧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下载PDF
20世纪末的一次重大地理发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之最的论证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逸畴 高登义 李渤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共9页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m)作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连续的深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长达496.3km,最深达5382m,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它的论证和被发现,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m)作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连续的深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长达496.3km,最深达5382m,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它的论证和被发现,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大峡谷是适应板块缝合构造带发育的构造谷,它还是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最大通道,它所造就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以及以生物和水力为主的丰富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世界最大峡谷的地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的系统研究,对大峡谷的开发、规划、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拐弯峡谷 水汽通道 自然地理 区域地理
下载PDF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新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文敬 高登义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99-103,共5页
介绍了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活动观察到的新资料和新发现
关键词 峡谷 雅鲁藏布峡谷 科学考察 冰川形态
下载PDF
怒江峡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彭永岸 朱彤 沈靖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0年第2期88-94,共7页
怒江大峡谷集世界稀有的自然奇观、原始人文景观和古老粗犷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是著名的三江并流区核心部份。高山峡谷、悬崖陡壁、高山湖泊、飞流瀑布、江心松、石月亮组成壮丽的峡谷奇观。上刀山、过火海、溜索飞越怒江天堑、剽牛仪式... 怒江大峡谷集世界稀有的自然奇观、原始人文景观和古老粗犷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是著名的三江并流区核心部份。高山峡谷、悬崖陡壁、高山湖泊、飞流瀑布、江心松、石月亮组成壮丽的峡谷奇观。上刀山、过火海、溜索飞越怒江天堑、剽牛仪式、原始共产主义的平均分配制度 ,竹、木、石器的原始生产工具、结绳记事的原始文化、千脚落地的房子、石板烤饼和野菜的原始佳肴等都是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 ,开发加以建设可形成垄断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地。塑造鲜明的旅游整体新形象 ,从投资少、简易、现成方便开始 ,发展以科考、探险、峡谷观光和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起步 ,逐步形成峡谷大旅游产业 ,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软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峡谷 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云南
下载PDF
“空中调水”设想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登义 蹇咏啸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1-1318,共8页
"空中调水"设想是改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形来改善向北水汽输送。根据气候资料和新建立的南亚季风指数,选择历史上最强的季风年,通过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案来讨论这个设想在气象学上的可行性。初步诊断分析表明,在制约印... "空中调水"设想是改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形来改善向北水汽输送。根据气候资料和新建立的南亚季风指数,选择历史上最强的季风年,通过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案来讨论这个设想在气象学上的可行性。初步诊断分析表明,在制约印度洋暖湿水汽通过雅鲁藏布大峡谷通道继续向北输送的因素中,地形阻碍固然重要,但与青藏高原地形有关的大尺度环流的辐合作用更为重要;而要改变大尺度环流则比改变局地地形更为困难。从气象学条件来看,即使改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区的地形,也很难实现"空中调水"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调水 雅鲁藏布大峡谷 南亚季风指数
下载PDF
从文化传播视角看晋系乡土建筑的区域关联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浈 颜炳亮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2期12-21,共10页
文章将黄河干支流、长城防御线、晋商线路等视为晋系区域文化和乡土建筑的主要传播途径,得到三个结论:一是将汾、渭河入黄河口的地带视为“中原”文化及其乡土建筑的核心区域,其建筑以窄院、单坡厢房为特征,并随着汾、渭河流域至上游逐... 文章将黄河干支流、长城防御线、晋商线路等视为晋系区域文化和乡土建筑的主要传播途径,得到三个结论:一是将汾、渭河入黄河口的地带视为“中原”文化及其乡土建筑的核心区域,其建筑以窄院、单坡厢房为特征,并随着汾、渭河流域至上游逐渐传播演化,影响渐弱;二是将黄河大峡谷两岸的晋西(乃至晋北大部分区域)与陕北黄土分布区域关联,指出两岸在语言、风土环境和建筑形制上的相似性;三是认识到长城防御线特殊的文化传播能力及其历史影响,并关注到其沿线的语言风俗、军事聚落等都有相当的关联。以此跳出山西省域的范围和限制,尝试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更宏观的范围内进一步探析晋系乡土建筑的类型与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晋系 汾河 渭河 黄河峡谷 长城
下载PDF
云南怒江地区地学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前景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畅 《云南地质》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云南怒江大峡谷是云南旅游开发中仅剩的秘境和处女地,发展旅游业对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地学和生态旅游资源构成怒江旅游资源的核心,开展地学生态旅游是怒江旅游业发展最理想的选择;应加... 云南怒江大峡谷是云南旅游开发中仅剩的秘境和处女地,发展旅游业对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地学和生态旅游资源构成怒江旅游资源的核心,开展地学生态旅游是怒江旅游业发展最理想的选择;应加强对怒江地学生态旅游资源地学价值、生态价值、市场开发价值的研究,科学规划、审慎开发、追求特色、兼顾效益,推动怒江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峡谷 地学旅游 开发前景 云南怒江
下载PDF
百年地理大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
12
作者 杨逸畴 高登义 李渤生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8-354,I0001,I0002,共9页
通过考察、测量、论证和对比,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是青藏高原最大水汽通道。它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峡谷河床有四大瀑布群,山地发育的是季风型海洋性冰川,尤以生物和水力资源为最,是中国中兴发展的储备性资源。
关键词 大峡谷 水汽通道 河床瀑布 环境独特 资源丰富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环境地球化学与地方病
13
作者 张振海 戴学富 +5 位作者 王春松 胡永华 刘占华 岳国利 赵凤勇 王志坤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424-1430,共7页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地方性群发性骨骼生育疾病严重影响区域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腹地部署了波密幅墨脱县幅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大峡谷地区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是生命元素Fe、P、Ca、Mg、Mn...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地方性群发性骨骼生育疾病严重影响区域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腹地部署了波密幅墨脱县幅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大峡谷地区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是生命元素Fe、P、Ca、Mg、Mn、Co、Zn偏低,Cu、Mo、Cr、V、Ni明显偏低,毒性元素Ba、Be、Sr、Li偏高,U、Th明显偏高,P/F、Sr/Ca、Ba/Ca比例失调。地方病的发生与环境地球化学质量低下有密切关系。大峡谷地区板块运动造成的大规模物质交换和特殊的地球化学景观是环境地球化学质量低下和地方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环境地球化学 地方病
下载PDF
论大峡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14
作者 杨逸畴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9年第2期1-8,共8页
分析了大峡谷的基本特点, 把它看作是内外作用营力的现阶段表现。提出了内营力的地质基础是破碎的、不良的、不稳定的; 外营力的水汽通道带来强大水热作用的负面影响, 它们结合在一起, 组成了生态环境本质极为脆弱的基础。并把历史... 分析了大峡谷的基本特点, 把它看作是内外作用营力的现阶段表现。提出了内营力的地质基础是破碎的、不良的、不稳定的; 外营力的水汽通道带来强大水热作用的负面影响, 它们结合在一起, 组成了生态环境本质极为脆弱的基础。并把历史上的重大山地灾害当作是一面镜子; 而把现实看到的破坏作为人类参与下正在长鸣的警钟, 提醒人们要建立大峡谷生态环境是极为脆弱的基本概念, 一切要以环保为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峡谷 生态环境 脆弱性 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
下载PDF
特殊气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探析——以雅鲁藏布大拐弯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珺 文华翎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6-19,共4页
雅鲁藏布大拐弯大峡谷地区由于特殊气候和地理位置形成的神奇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工布文化为西藏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特殊气候对雅鲁藏布大拐弯大峡谷地区的旅游影响,提出一些旅游深度开发建议,以期促使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拐弯大峡谷地区由于特殊气候和地理位置形成的神奇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工布文化为西藏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特殊气候对雅鲁藏布大拐弯大峡谷地区的旅游影响,提出一些旅游深度开发建议,以期促使雅鲁藏布大峡谷拐弯处的旅游开发,成为西藏淡季旅游的突破点,推进西藏旅游向深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气候 旅游资源 雅鲁藏布大拐弯地区 西藏旅游发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种晓晓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0-46,共7页
通过搜集旅游网站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网络评论,利用软件ROST CM6对其进行词频、情感和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游客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形象感知基本满意。将负面评论筛选,对高频词进行编码,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形象感知的负面... 通过搜集旅游网站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网络评论,利用软件ROST CM6对其进行词频、情感和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游客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形象感知基本满意。将负面评论筛选,对高频词进行编码,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形象感知的负面因素,对生态旅游目的地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形象感知 内容分析
下载PDF
湟中县发现的明代修筑长城题记考释
17
作者 闫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文章以湟中县新发现的修筑长城题记为线索,对题记涉及的修筑长城的工程管理、修筑长城的基本情况、修筑长城的民族族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释,为研究我省明代修筑长城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湟中县 贵德峡 长城 题记 民族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地貌差异演化的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东霞 季建清 +4 位作者 张志诚 龚俊峰 陈建军 庆建春 钟大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738-3747,共10页
以西藏米林派为分界点,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河流特性,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马蹄形大拐弯,与中游的宽谷河道显著不同.分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游米林河段和大峡谷下游地东河段的河... 以西藏米林派为分界点,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河流特性,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马蹄形大拐弯,与中游的宽谷河道显著不同.分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游米林河段和大峡谷下游地东河段的河床砂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数据结果.分析显示,米林河段AFT年龄集中在10.7和26.8Ma,地东河段AFT显示年龄集中在2.5,7.1和12.6Ma.由于河床砂岩屑是上游方向裂点向下到岩屑沉积点之间流域地质体经剥蚀和水流分选平均后的产物,据此可以推定,米林上游到加查河段流域的地质体和大峡谷下游地东以上到直白河段流域的地质体经历了不同的冷却历史.从统计的结果上看,米林以上到加查的中游河段地质体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的冷却,分别为10.7和26.8Ma前后,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在流域地质体的冷却主要发生于2.5Ma前后,这一结果证实,以南迦巴瓦峰为核心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在2.5Ma以来经历了快速和独特的构造地貌演化过程.雅鲁藏布大峡谷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的流域属于相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即冈底斯岩带、雅鲁藏布缝合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但是,二者热史演化的迥然差异显示,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段流域地质体在2.5Ma以来的冷却过程似乎不是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显示其可能与气候因素引起的强烈剥蚀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砂岩屑 裂变径迹 稚鲁藏布大峡谷 流域地貌
原文传递
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量化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沛全 高明星 +1 位作者 雷永良 刘小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5-603,共9页
以数字高程分析、实地地貌调查及沉积物年代学为手段,开展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采用SRTM-DEM数据对地貌进行了量化分析.区域地貌总体特征为高海拔、高起伏、平山顶(北区).在ArcGIS平台中运用条带法获得该区... 以数字高程分析、实地地貌调查及沉积物年代学为手段,开展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采用SRTM-DEM数据对地貌进行了量化分析.区域地貌总体特征为高海拔、高起伏、平山顶(北区).在ArcGIS平台中运用条带法获得该区的最大高程-平均高程-最小高程剖面,剖面特征显示最大高程控制平均高程;利用最大和最小高程剖面定量计算各地质单元的水系下切深度.实地调查及年代学研究发现该地区河谷沉积物以晚更新世以来的冰碛物和冰湖相沉积物为主.结果表明,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貌演化过程中,高山冰雪作用是地貌'削高'、'去顶'的重要外动力因素,也是有助于'修平'山顶并形成齐一峰顶面的参与因素;流水'切割'和'搬运'作用是形成地表高起伏的重要原因;外流水系大大削弱了地貌'填低'作用,也是导致河谷山谷沉积物年轻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剖面 水系下切 冰川作用 地貌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原文传递
中美非虚构绘本中的自然景观与意蕴表达——以《一条大河》和《大峡谷》为例
20
作者 程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6-169,238,239,共16页
非虚构绘本在儿童文学中有重要地位,却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在界定“非虚构绘本”概念内涵、观察其发展动向的基础上,以中国作家于大武《一条大河》和美国华裔作家陈振盼《大峡谷》为中心,从内容择取、表现形式、艺术设计和意识形态等方... 非虚构绘本在儿童文学中有重要地位,却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在界定“非虚构绘本”概念内涵、观察其发展动向的基础上,以中国作家于大武《一条大河》和美国华裔作家陈振盼《大峡谷》为中心,从内容择取、表现形式、艺术设计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照解析可知,它们通过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内化了对国家、历史和理想的热爱,成为事实、想象与文化的交汇处。当代非虚构绘本不再只是提供事实的工具,往往在“客观”的表象下注重人文元素,搭建国家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些绘本中,历史事件、文化记忆、科学事实和想象力跨越图文界限进行互动,创生出具有强烈情感倾向的、多视角的复杂叙事。中国原创非虚构绘本除丰沛的文化情感之外,应该格外重视绘本叙事、语言、趣味性、设计形式等各种“术”层面的问题,努力提升非虚构绘本的形式魅力,从而使儿童更有效地接受其中的知识体系和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非虚构绘本 《一条大河》 《大峡谷》 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