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6两次大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模拟
1
作者 王宏伟 强生银 +1 位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0-3003,共14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地震动空间分布、速度脉冲的产生及观测台站方位相关的地震动总残差的影响,采用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给出了基于数值模拟记录的仪器地震烈度图,得到以下结论:(1)两次地震中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浅地壳地震的平均震源效应,M_(w)7.8地震对中长周期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比M_(w)7.6地震更强烈;(2)两次地震中远场地震动的非弹性衰减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的平均水平;(3)M_(w)7.8地震中最强烈的地震动主要集中于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的狭长区域内,该区域观测记录普遍具有双向速度脉冲特征,地震动总残差与台站方位角有明显相关性,推断M_(w)7.8地震沿北东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向北东向破裂传播,同时沿南南西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段向南南西方向破裂传播;(4)模拟记录能大致反映近断层地震动强度及距离衰减特征,M_(w)7.8和M_(w)7.6地震中破裂面附近地震烈度分别达到Ⅸ和Ⅷ度,烈度分布主要受破裂断层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大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特征 震源破裂特征 地震动模拟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麓阿荣旗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分布特征及成因
2
作者 李瑞红 李明军 +4 位作者 刘航 杨永 赵凯明 王学文 公为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5-306,共2页
地表基质可以看作是地球的“皮肤”,它是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资源综合体在立体空间的基本纽带,其物质组成涵盖了地表自然资源产生、发育、演化和利用的全过程,因此是孕育和支撑了森林、草原、水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侯红星等,2022)... 地表基质可以看作是地球的“皮肤”,它是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资源综合体在立体空间的基本纽带,其物质组成涵盖了地表自然资源产生、发育、演化和利用的全过程,因此是孕育和支撑了森林、草原、水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侯红星等,2022)。地表基质是自然作用的产物,同时与人类活动也息息相关。当前,按照地表基础物质的肉眼可见的物质形态,将地表基质划分为岩石、砾质、土质、泥质4个一级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阿荣旗 地表基质 成因
下载PDF
吐鲁番发现的“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图” 研究
3
作者 侯明明 胡兴军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国内目前发现唐宋时期“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图”二十余件,主要根据《大随求陀罗尼经咒》绘制而成。该经现存两个汉译本,不空译本和宝思惟译本,吐鲁番发现的“大随求图”在时代和内容上更加接近宝思惟译本,但“吐鲁番图”也表现出如出土位... 国内目前发现唐宋时期“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图”二十余件,主要根据《大随求陀罗尼经咒》绘制而成。该经现存两个汉译本,不空译本和宝思惟译本,吐鲁番发现的“大随求图”在时代和内容上更加接近宝思惟译本,但“吐鲁番图”也表现出如出土位置是覆盖在死者身上、护法天人和神器分别置于方框内、图像中出现有胡人特征的天王形象等特性,与这两个译本内容及其他地区所出“大随求图”图像均不相同,这在一方面说明吐鲁番发现的“大随求图”所依据的或为目前已经佚失的梵文原版或其他汉译本,另一方面则是因持明密教传入吐鲁番后被本土化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随求 持明密教 阿斯纳塔那墓地
下载PDF
岩石流变扰动效应试验及其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高延法 肖华强 +1 位作者 王波 章延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180-3185,共6页
深井软岩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流变变形较大,且对扰动作用十分敏感,由扰动作用引起的变形不可忽略。提出岩石强度极限邻域、岩石流变扰动效应等岩石力学新概念,得出岩石处于强度极限邻域范围内时,扰动效应具有显著作用。研制岩石流变扰动效... 深井软岩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流变变形较大,且对扰动作用十分敏感,由扰动作用引起的变形不可忽略。提出岩石强度极限邻域、岩石流变扰动效应等岩石力学新概念,得出岩石处于强度极限邻域范围内时,扰动效应具有显著作用。研制岩石流变扰动效应试验仪,进行岩石流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试验测试岩石在其强度极限邻域内的恒定轴向荷载作用下,对岩石试件进行扰动荷载冲击扰动,得出不同蠕变阶段具有的扰动效应,绘制不同蠕变阶段的扰动次数–累积变形曲线。根据试验成果,分析岩石蠕变扰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建立蠕变不同阶段扰动作用条件下在的岩石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井地压 岩石流变 扰动效应
下载PDF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问题的合理控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世径 黄雪峰 +2 位作者 朱彦鹏 杨校辉 姚志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44-350,共7页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与剩余湿陷量的合理控制关键技术难题,对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挤密地基进行了大面积深层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采用挤密地基处理在6~12 m深度以下进行深层浸水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基...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与剩余湿陷量的合理控制关键技术难题,对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挤密地基进行了大面积深层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采用挤密地基处理在6~12 m深度以下进行深层浸水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基湿陷下沉,而地基处理在15 m深度时(剩余湿陷量远大于200 mm)地基整体实际下沉量相对较小,说明现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对乙、丙类建筑地基关于最小处理深度的规定过于严格,不符合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建议在采取一定措施的情况下将12~15 m作为乙、丙类建筑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合理深度。并针对现行规范中对乙、丙类建筑剩余湿陷量控制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剩余湿陷量折减系数'这个概念,并提出了该折减系数的建议值,可为同类工程建设和规范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挤密地基 深层浸水 剩余湿陷量 合理处理深度 剩余湿陷量折减系数
下载PDF
陇南山区局部地形对地震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崇绍 闵祥仪 周民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1-335,共5页
利用汶川大震后在文县县城附近架设在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三个流动台获取的7次强余震的记录,通过对原始记录做零线调整并计算记录时程均方根值,研究了局部地形高差对强震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孤突地形对地震动加速度有明显的放大... 利用汶川大震后在文县县城附近架设在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三个流动台获取的7次强余震的记录,通过对原始记录做零线调整并计算记录时程均方根值,研究了局部地形高差对强震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孤突地形对地震动加速度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进行山区建筑选场和城镇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局部地形的放大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动 流动台 局部孤突地形 峰值加速度 均方根值
下载PDF
深软场地大地震远场地震动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战吉艳 陈国兴 刘建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07-514,共8页
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利用一维波动模型分析了深软场地的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输入苏州人工地震波时的计算结果相比,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时,深软场地的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明显增大,规准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值显... 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利用一维波动模型分析了深软场地的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输入苏州人工地震波时的计算结果相比,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时,深软场地的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明显增大,规准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值显著增大,地表设计地震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明显增大,且两者的差异随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异性由+10%变化到-10%时,地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平台值有降低的趋势,规准反应谱的特征周期略有增大,且-10%的变异性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要比+10%的变异性的影响显著;土体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均有变异时对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较大,且土的阻尼比由-2δ到+2δ变异时,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影响系数平台值有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软场地 大地震远场地震动 土动力参数的变异性 设计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抗大地震”与低超越概率水准地震动关系的讨论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鲲 高孟潭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本文阐明"大地震"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以龙门山地震带中段的北川-映秀潜在震源区为例,揭示"大地震作用"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联系。指出了当前抗震设防体系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抗大... 本文阐明"大地震"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以龙门山地震带中段的北川-映秀潜在震源区为例,揭示"大地震作用"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联系。指出了当前抗震设防体系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抗大地震作用"应该考虑极罕遇地震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震 罕遇地震动 极罕遇地震动 超越概率
下载PDF
利用汶川余震流动观测资料探讨地形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姚凯 卢大伟 +2 位作者 刘旭宙 周民都 闵祥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使用相同仪器在甘肃文县县城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架设数字流动强震仪,获得12次近场强余震记录。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对于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山顶的加速度峰值在相同地质条件下较山脚的观测值大1.5倍左右...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使用相同仪器在甘肃文县县城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架设数字流动强震仪,获得12次近场强余震记录。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对于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山顶的加速度峰值在相同地质条件下较山脚的观测值大1.5倍左右,在记录值较大时优势频率也偏低。在强震动作用下同一地区的地形条件不同造成了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卓越频率的差异,致使山顶建筑物所受损坏程度普遍较重。初步分析结果提示对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强震动 峰值加速度 汶川大地震 甘肃文县
下载PDF
兰州观象台存放台阵汶川M_S8.0强震动记录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大伟 姚凯 +1 位作者 闵祥仪 王东彬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兰州观象台存放台阵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获取了10组三分量数字强震动加速度记录。本文依据这些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黄土场地在地震发生后的自由场地面运动加速度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在震源、场地和震中距相同情况下,场地上不同测点记录... 兰州观象台存放台阵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获取了10组三分量数字强震动加速度记录。本文依据这些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黄土场地在地震发生后的自由场地面运动加速度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在震源、场地和震中距相同情况下,场地上不同测点记录的加速度峰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较明显地反映了场地地形对EW分向地面自由场加速度的影响。10个测点的峰值加速度(PGA)均显示EW向大于NS向,而垂直向最小;各测点的傅里叶谱值,尤其是在小于1Hz频段范围内,差异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动 兰州观象台存放台阵 强震动记录
下载PDF
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安全岩柱厚度与加强支护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卫东 刘家敦 魏立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0-586,共7页
为保障大采高工作面跨石门巷道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安全,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大采高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力学模型,并定义了工作面与石门巷道之间的安全岩柱厚度;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石门巷道的支护方式和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进度安排,同时对开... 为保障大采高工作面跨石门巷道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安全,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大采高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力学模型,并定义了工作面与石门巷道之间的安全岩柱厚度;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石门巷道的支护方式和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进度安排,同时对开采过程进行了矿山压力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安全岩柱厚度由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石门巷道顶板破坏高度和承载岩柱厚度3部分组成,石门巷道的分区段加固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支护成本,大采高工作面跨巷道开采过程中的支架工作阻力没有发生异常变化,表明石门巷道加固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大采高工作面跨石门巷道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岩柱厚度 大采高工作面 石门巷道 矿山压力监测
下载PDF
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对河西杨根系影响甘肃高台明长城遗址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瑞红 武发思 +2 位作者 贺东鹏 邱飞 汪万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腐烂对土遗址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影响其长久保存。为确定明代长城土遗址本体内树木根系的生长分布情况,本研究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对甘肃高台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内生长的河西杨根系进行了探测研究。结果表明:河西...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腐烂对土遗址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影响其长久保存。为确定明代长城土遗址本体内树木根系的生长分布情况,本研究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对甘肃高台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内生长的河西杨根系进行了探测研究。结果表明:河西杨根系主要分布于探测区域北侧,并由北向南延伸,周围分布有侧根,根系主要分布在深度为35~85cm范围内,主根直径约为12cm。400MHz天线的探测深度可达2m,而900MHz天线具有较高的探测精度,二者结合使用可更好地判断地下根系的生长情况。本研究首次获得遗址内根系三维图像,并在不破坏土遗址结构的前提下,确定了树木根系的分布状况。该技术为长城遗址保护方案的制定和加固修复措施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土遗址 树木根系 河西杨 无损探测 探地雷达
下载PDF
1515年云南永胜7^(3)/4级大地震遗迹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祖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176-178,共3页
1515年6月17日永胜7^(3)/4级地震是史料记载的滇西北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据记载:"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死者数千,伤者倍之";"地震城倾西北,民居圮者千五百余家,近屯西山下田陷成湖者百余顷"。
关键词 永胜大地震 地震遗迹 地裂缝 断层陡坎 地震滑坡
下载PDF
探地雷达技术在长城墙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国辉 董茂干 张建南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本文结合长城墙体的结构特点,阐述了探地雷达无损检测长城墙体内不良隐患的应用原理与可行性,该方法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河北省山海关市区内的罗城、望洋楼等多处城台和城墙的检测研究,获取了墙体不同介质的有关参数... 本文结合长城墙体的结构特点,阐述了探地雷达无损检测长城墙体内不良隐患的应用原理与可行性,该方法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河北省山海关市区内的罗城、望洋楼等多处城台和城墙的检测研究,获取了墙体不同介质的有关参数,提出了一整套现场检测方案和资料解释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精度高,速度快,是适合长城墙体检测的物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长城墙体 不良隐患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过渡房安置点场地选择中的地震问题
15
作者 刘建达 李丽梅 +1 位作者 王宏超 张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529-535,共7页
大地震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灾区选择比较安全的过渡房安置点建设场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以四川省汶川8.0级大地震后灾区群众快速安置为背景,论述了选择过渡房安置点场地必须考虑的地震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地震断层、地表... 大地震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灾区选择比较安全的过渡房安置点建设场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以四川省汶川8.0级大地震后灾区群众快速安置为背景,论述了选择过渡房安置点场地必须考虑的地震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地震断层、地表裂缝、砂土液化、坍塌等实际问题的方案;利用强余震的预测结果,分析了这些灾害对场地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对可能潜在的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供安置点规划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过渡房 建设场地 地表破裂 避让距离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地土之象:“天人合一”的本体图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新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代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4,共7页
在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 ,由于“天人合一”概念 ,使其对古代文化的诠释生出了许多的轻率与迷茫。笔者试图从中国远古文化产生的原始意象入手 ,重新清理中国文化的本体图景 :中国文化的原生意象是“地土之象”。在这一本体图景指涉下 ,中... 在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 ,由于“天人合一”概念 ,使其对古代文化的诠释生出了许多的轻率与迷茫。笔者试图从中国远古文化产生的原始意象入手 ,重新清理中国文化的本体图景 :中国文化的原生意象是“地土之象”。在这一本体图景指涉下 ,中国人的生存观是一种“地土观”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种“大地精神”。而“天人合一”观念是后世宗法观念向王权专制思想演化过程中对“地土之象”本体图景的一种虚拟、比附、幻化形态。在中国文化精神构架中 ,“地土之象”是其本体图景 ,“天人理想”是其表现形态 ,“血缘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土之象 地土观 大地精神 天人理想 血缘亲情
下载PDF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有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8-486,共9页
根据多年科研工作体会并参考《巨系统》理论,首次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中科院下属的植物园应是新兴的、综合性的“植物系统与工程学”或“新植物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基地的论点,讨论了院属植物园近期的战略任务,结合华南植物园现况讨论... 根据多年科研工作体会并参考《巨系统》理论,首次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中科院下属的植物园应是新兴的、综合性的“植物系统与工程学”或“新植物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基地的论点,讨论了院属植物园近期的战略任务,结合华南植物园现况讨论了近期工作的设想。此外,作者还结合个人科研工作的体会,阐述从“巨系统”中吸收新的能量、物质与信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园 植物系统 实验基地 巨系统
下载PDF
双圆盾构泡沫剂砂性土改良施工地面沉降分析
18
作者 刘鹏 张庆贺 张峰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2期329-330,共2页
通过对上海轨道10号线邮电新村路站—大连路站区间隧道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与经验解析公式计算结果对比,总结得出了添加泡沫剂对双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改善规律。
关键词 双圆盾构 泡沫剂 地面沉降 等效大圆模型
下载PDF
河南买地券语词考略——以对《汉语大词典》补正的语词为例
19
作者 褚红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河南地区出土两汉买地券共计17件,这些买地券真实地记录了两汉时期的语言,尤其是口语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对这些买地券中適负、亭部、袁田、土著、丈尺、毛物等语词进行诠释、举证,既便于弄清这些词语的源流,又对古籍整理... 河南地区出土两汉买地券共计17件,这些买地券真实地记录了两汉时期的语言,尤其是口语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对这些买地券中適负、亭部、袁田、土著、丈尺、毛物等语词进行诠释、举证,既便于弄清这些词语的源流,又对古籍整理及大型辞书的修订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买地券 语词 《汉语大词典》 补正
下载PDF
大地震地震动破坏效应研究
20
作者 王子 赵伯明 +1 位作者 夏晨 孙风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42-146,共5页
本文基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的近断层48组加速度强震观测记录,推导了所在地区的强地震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通过高密度的观测数据直接得到具有建筑结构倒塌率数据的20个不同地区的强地震动特性参数。归纳了汶川地震的建筑倒塌... 本文基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的近断层48组加速度强震观测记录,推导了所在地区的强地震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通过高密度的观测数据直接得到具有建筑结构倒塌率数据的20个不同地区的强地震动特性参数。归纳了汶川地震的建筑倒塌率与地震动参数之间的易损性关系法则,提出了一种有效评估结构损伤等级的方法。针对地震前及其震后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比较分析了研究地区的结构倒塌率变化情况,假设按照提高后的基本加速度指标设防,该20个研究地区的结构预测倒塌率都呈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震 强地震动 结构易损性 抗震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