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eat Sites:A Case Study of Zhengzhou City
1
作者 Yi ZHOU Lijuan QIAN Jing XIA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3年第4期50-52,55,共4页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eat sites not only are related to the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academic research,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and cultu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eat sites not only are related to the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academic research,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In this paper,five major great sites in Zhengzhou City(Dahe Village Site,Zhengzhou Shangcheng Site,Xiaoshuangqiao Site,the Capital of Zheng and Han States,and Mausoleum of Song Dynasty Tombs of Song Emperors)a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and a set of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eat sites is constructed.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conducted from seven aspects:protection management,research value,site utilization,cultural value dissemination,socio-economic benefits,utilization effects,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perspectiv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eat sites,which helps to better grasp the direction of sit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and develop mor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sit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at sit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Utilization evaluation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Jingzhou Area of National Great Site Prote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2
作者 CAI Tianqing GUO Xiaohua +1 位作者 LU Chuan XIONG Shuny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3期36-42,48,共8页
In the context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the overall coordinated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consensus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and 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trans-regional... In the context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the overall coordinated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consensus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and 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trans-reg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verall protection.Based on the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in Jingzhou area of national great site protection,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were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ArcGIS.The data show that on the whole,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Jingzhou area of national great site protection presented the time series of “a large span,more at two end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one main,two secondary and three cores”.Cultural heritag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ted regional aggregation.The forma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al heritag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Cultural heritage was affected by rivers,terrain,transportation,land,culture and other factors.It was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rivers in areas with little topographic fluctuation and low altitudes.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were weak,and the ecological foundation was poor.However,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was good,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was deep.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uiding the large site protection area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e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great site protec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Influencing factor GIS Cultural heritage Jingzhou
下载PDF
面向保护和利用的大遗址本体与关联数据研究
3
作者 司莉 周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大遗址与所在地的居民生活生产、城乡发展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存在紧密关联,在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面临巨大压力。对大遗址知识的有效组织是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前提。本体和关联数据技术为大遗址知识组织提... 大遗址与所在地的居民生活生产、城乡发展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存在紧密关联,在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面临巨大压力。对大遗址知识的有效组织是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前提。本体和关联数据技术为大遗址知识组织提供了新的方法及实现路径。文章首先结合文献调研,复用CIDOC-CRM和OWL-Time本体构建上位本体;然后通过构建顶层框架和抽取概念实例,获取大遗址知识概念和实例,并将其转化为大遗址本体的实体、对象属性和数据属性;最后基于关联数据技术,以西安片区大遗址为例,利用D2RQ发布大遗址知识的关联数据集。文章通过构建本体和发布关联数据实现了大遗址知识的语义关联和开放共享,为提升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知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本体 关联数据 知识组织
下载PDF
交叉与融合: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
4
作者 高明 漆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遗址美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通过对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遗址”研究者提供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丰富大遗址保护理论,进一步推进中国遗址美术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将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分为遗址美术一般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本体研究方法、遗址美术保护和利用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四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遗址美术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脱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遗址美术 研究方法论 文化遗产
下载PDF
金代长城屯兵堡的选址空间逻辑诠释
5
作者 解丹 汪萌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73-76,87,共5页
屯兵堡是金代长城军事聚落中规模中等的军堡,因其凸显女真民族特征的复合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异同。结果表明:东北路屯兵堡扼守山谷、控制交通,平原腹地、河堡相依;临潢路... 屯兵堡是金代长城军事聚落中规模中等的军堡,因其凸显女真民族特征的复合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异同。结果表明:东北路屯兵堡扼守山谷、控制交通,平原腹地、河堡相依;临潢路屯兵堡以谷中盆地、倚山临水,沙漠荒原、城壕相互为主要选址特征;西北路居于山谷、控制交通,沙漠丘陵、据守河口;西南路以丘陵盆地、堡立河边,平原腹地,双向防守为特色。受自然环境、民族分布、防御重心的影响,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与布局空间表现出相似性与异质性。通过诠释金代长城屯兵堡的选址空间逻辑,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制,进而为金代长城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长城 屯兵堡 选址空间 逻辑诠释
下载PDF
基于活态保护理论的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
6
作者 吴琛 张淼 陈帅卿 《设计》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如何延续遗址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是建设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考证与现场踏勘,基于长城遗址保护中存在着遗址本体与当今社会发展、与遗址辐射区关联破碎化的问题,将活态保护理论引入其中,形成了关于长城遗址文... 如何延续遗址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是建设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考证与现场踏勘,基于长城遗址保护中存在着遗址本体与当今社会发展、与遗址辐射区关联破碎化的问题,将活态保护理论引入其中,形成了关于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并将其应用到石峡长城民居博物馆的具体设计实践中,使其兼具互动休闲性、文化科普性与社会经济性,激发长城遗址在当代的生命力,以期为其他遗址保护与同类型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保护理论 长城遗址 设计体系 石峡长城民居博物馆 设计实践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建构理路
7
作者 吴娜 晁阿玲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大思政课”建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坚持现实生活导向、社会实践导向和素养导向,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现场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手段。与传统课堂教... “大思政课”建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坚持现实生活导向、社会实践导向和素养导向,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现场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现场教学能够延展教学场域,拓展教学目标,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主体,具有实践性强、互动性好、体验感优等显著优势。在当前“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开发,聚焦课程内容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主体协同能力,构建更加深入、立体和多层次的现场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现场教学 价值意蕴 建构理路
下载PDF
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现状——以陕西榆林地区为例
8
作者 马小宁 同杨阳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在中国长城整体保护管理的布局下,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差异历来是长城工作的关注重点。随着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支撑的长城事业快速发展,厘清各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现状成为现实中的紧迫需求。通过梳理榆林长城资源保护利... 在中国长城整体保护管理的布局下,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差异历来是长城工作的关注重点。随着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支撑的长城事业快速发展,厘清各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现状成为现实中的紧迫需求。通过梳理榆林长城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的现实困难与突破创新之举,探寻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的目标、定位与发力点,以期推动中国长城文化遗产地工作扎实开展,并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新时代长城保护利用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地方单位 长城工作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叙事的大遗址展示弹性规划策略研究
9
作者 王新文 刘晴 杜婷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9-36,共8页
当前大遗址展示存在空间记忆感流失、展示空间缺乏联系性、观众体验感差等问题,亟待寻求新的理论体系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基于空间叙事理论逻辑性、整体性和弹性规划方法动态性、灵活性的内涵特征,探讨空间叙事视角下大遗址展... 当前大遗址展示存在空间记忆感流失、展示空间缺乏联系性、观众体验感差等问题,亟待寻求新的理论体系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基于空间叙事理论逻辑性、整体性和弹性规划方法动态性、灵活性的内涵特征,探讨空间叙事视角下大遗址展示的弹性规划策略,架构以“展示问题识别-解决方法研究-弹性策略提出”为逻辑主线的研究框架。以统万城遗址展示为具体案例,将理论策略应用于实践,从叙事载体确定、叙事主题与线索梳理、叙事结构搭建、叙事体验设计四个方面探索空间叙事弹性展示方法,以期为我国大遗址展示规划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展示 空间叙事 弹性策略 统万城
下载PDF
汉敦煌郡之昆仑障、昆仑塞新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银洲 孙治 +1 位作者 刘央 秦世华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昆仑障、昆仑塞是研究敦煌历史地理的重要坐标之一,其位置现有多种说法。本研究团队在野外考察发现瓜州县西荒漠中存在一段双线汉长城,修筑格局十分特殊。结合该区域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址空间分布和历史文献进一步分析,本文确定昆仑障... 昆仑障、昆仑塞是研究敦煌历史地理的重要坐标之一,其位置现有多种说法。本研究团队在野外考察发现瓜州县西荒漠中存在一段双线汉长城,修筑格局十分特殊。结合该区域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址空间分布和历史文献进一步分析,本文确定昆仑障即为该长城段南侧的巴州二号古城,昆仑候官所居可能为巴州二号古城东北2.2km长城上的城堡。该发现为我们认识该区汉长城的建设形式、汉代敦煌郡的行政区划以及交通地理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郡 昆仑障 昆仑塞 双线长城 巴州二号古城
下载PDF
大遗址保护下的村落街巷空间评价——以西安市讲武殿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丹 冯艳 +2 位作者 张凌 王冬梦 孔德政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12-117,152,共7页
以西安市讲武殿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遗址保护政策及相关规划,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将矫正后的轴线导入Depthmap X软件中,对连接值、整合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讲武殿村房屋布局集中,村民注重整体生活和交通,导致空... 以西安市讲武殿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遗址保护政策及相关规划,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将矫正后的轴线导入Depthmap X软件中,对连接值、整合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讲武殿村房屋布局集中,村民注重整体生活和交通,导致空间渗透性较弱;由于受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村民日常出行受限,总体整合度较差,局部整合度较高;村庄整体选择度偏低,对村庄的对外接待潜力影响较大;村庄可理解度较低,外来人员难以对村落的结构进行感知与理解。村落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强化村庄空间节点功能,结合大遗址保护背景,打造舒适宜人的地方性绿色空间,提升村庄的可达性和交通保障功能,为村庄未来发展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汉长安城遗址 村落 保护与发展 讲武殿村 西安市
下载PDF
共生理论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曼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期170-173,共4页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大遗址生存空间逐渐被蚕食,大遗址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借助“共生”理念的引入,探讨共生体系的形成途径,即在宏观层面形成遗址发展依托西安市的寄生模式,在中...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大遗址生存空间逐渐被蚕食,大遗址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借助“共生”理念的引入,探讨共生体系的形成途径,即在宏观层面形成遗址发展依托西安市的寄生模式,在中观层面形成遗址区和村落非对称均衡发展的偏利共生模式,在微观层面形成遗址点和周边环境的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同时加强各个层级之间的空间联动,营造多元化的共生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正向的共生体系,进而激发汉长安城遗址的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 共生理论 多层级分析
下载PDF
大跨软岩隧道近接下穿古长城遗址施工技术研究
13
作者 林哲宇 《青海交通科技》 2023年第5期145-149,共5页
依托大跨软岩尕沟隧道近接下穿国家级文物明长城遗址工程,研究解决了在保证明长城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隧道顺利下穿的问题。通过采取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调整开挖方法、严控洞内变形、加强明长城本体监测等措施,最终达到隧道施工... 依托大跨软岩尕沟隧道近接下穿国家级文物明长城遗址工程,研究解决了在保证明长城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隧道顺利下穿的问题。通过采取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调整开挖方法、严控洞内变形、加强明长城本体监测等措施,最终达到隧道施工过程中及下穿后明长城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的技术目标,保护了明长城的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软岩隧道 明长城遗址 超前预加固 水平旋喷桩 开挖方法 监控量测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大遗址保护区政府与居民搬迁行为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育林 唐远志 张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分析政府和大遗址保护区域居民之间的博弈关系,确定达到纳什均衡状态的策略。方法运用博弈论,建立大遗址保护区居民搬迁行为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在理性人假设前提下,政府和保护区居民之间的博弈将最终达到纳什均衡状态。结论在... 目的分析政府和大遗址保护区域居民之间的博弈关系,确定达到纳什均衡状态的策略。方法运用博弈论,建立大遗址保护区居民搬迁行为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在理性人假设前提下,政府和保护区居民之间的博弈将最终达到纳什均衡状态。结论在既定搬迁目标下,政府可以通过补偿安置和就地安置等措施,促使居民自愿、积极配合搬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区 居民搬迁行为 博弈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大遗址保护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探索--以洛阳玻璃厂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鲍茜 徐刚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90,共7页
洛阳玻璃厂遗址面临地面工业遗产保护与地下隋唐洛阳宫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困境。文章首先从大遗址保护专题研究出发,寻求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关注工业遗产再利用... 洛阳玻璃厂遗址面临地面工业遗产保护与地下隋唐洛阳宫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困境。文章首先从大遗址保护专题研究出发,寻求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关注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的集约发展相适应。继而将"洛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置于大遗址保护的大背景下,并提出两者须相互依存,共同体现最大的综合价值。为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工业遗产应"谨慎多保"。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设立一套互成角度的格网体系,使得大遗址保护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自成体系又能相互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工业遗产 城市发展 多赢 模式
下载PDF
大遗址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探讨——以汉甘泉宫遗址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颖 王琼 刘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7-118,共2页
以汉甘泉宫遗址为例,分析了大遗址保护中自然破坏与人为破坏的两大因素,提出了绿化在遗址地保护中的作用.遗址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利用,利用遗址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是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大遗址 开发利用 生态 生态旅游
下载PDF
中国大遗址问题研究评析与展望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吕琳 吕仁义 周庆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7-522,540,共7页
通过简要回顾近10年来我国大遗址问题的研究状况,对目前该领域4个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遗址价值认知与评价、大遗址展示技术与手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进行问题评析与趋势展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 通过简要回顾近10年来我国大遗址问题的研究状况,对目前该领域4个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遗址价值认知与评价、大遗址展示技术与手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进行问题评析与趋势展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以期促进大遗址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遗址保护与利用 遗址公园 研究趋势
下载PDF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管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本文从多学科角度研究了城市化内涵及测度指标和大遗址保护的特质内涵,总结出了城市化测度的五个维度及其常用主要指标,从八个方面概括出了大遗址保护特质内涵。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每个维度城市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作者... 本文从多学科角度研究了城市化内涵及测度指标和大遗址保护的特质内涵,总结出了城市化测度的五个维度及其常用主要指标,从八个方面概括出了大遗址保护特质内涵。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每个维度城市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作者赴英国学习考察的实践经验与启示,提出了现代大遗址保护区域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和面对城市化挑战的主要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大遗址保护 区域发展 挑战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甘肃境内长城遗址主要病害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赵海英 李最雄 +2 位作者 韩文峰 孙满利 王旭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甘肃境内长城遗址受自然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及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作用,破坏严重,急待抢救性保护。为此调查了各时代长城的分布、保存现状。经分析表明其发育主要病害有表面严重风化、基础掏蚀凹进、多种类型裂隙、崩塌和坍塌及人为破坏,... 甘肃境内长城遗址受自然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及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作用,破坏严重,急待抢救性保护。为此调查了各时代长城的分布、保存现状。经分析表明其发育主要病害有表面严重风化、基础掏蚀凹进、多种类型裂隙、崩塌和坍塌及人为破坏,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土坯砌筑托换加固地基、静压注浆加固地基、锚杆锚固、裂隙注浆、表面渗透注浆、小锚钉锚固注浆工程等长城遗址的保护加固技术。以汉长城广昌燧和战国秦长城马家山段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遗址的保护加固。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对土建筑长城加固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土遗址 病害 保护
下载PDF
战国秦时期夯土长城加固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海英 汪稔 +2 位作者 李最雄 韩文峰 谌文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79-84,共6页
对已风化而频临危险的文物进行渗透加固保护以提高土的胶结强度,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科学加固方法。通过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渗透试验研究发现,抗压强度随浓度及加固次数增加而提高,材料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但加固剂的浓度增加不... 对已风化而频临危险的文物进行渗透加固保护以提高土的胶结强度,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科学加固方法。通过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渗透试验研究发现,抗压强度随浓度及加固次数增加而提高,材料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但加固剂的浓度增加不宜超过7%;φ值随加固剂浓度和加固次数有明显增加趋势,c值有所提高但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土经固化后的渗透系数略有降低,但变化在同一数量级内,不影响土的渗透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对于密度为1.3~1.50g·cm-3风化墙面,以浓度5%~7%的PS材料多次加固为宜;密度为1.5~1.7g·cm-3的风化墙面适宜以3%~5%浓度的PS材料多次加固。加固后强度和渗透性满足文物保护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长城 夯土 加固 PS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