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友谊 罗新飞 +3 位作者 阳永学 刘波 李洪发 冀志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4,共5页
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杜仲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有利于减少活性成分的损失;2)低温短时杀青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杀青条件以100℃、3min最佳。
关键词 杀青工艺 杜仲绿茶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杜仲绿茶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友谊 刘波 +3 位作者 罗新飞 阳永学 李洪发 戴凯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07,共4页
对杜仲绿茶干燥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炒的干燥方式以叶量150 g、干燥温度80℃的条件干燥和高温提香有利于杜仲绿茶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杜仲绿茶 干燥工艺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下载PDF
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友谊 冀志霞 +3 位作者 徐国平 余宝军 罗新飞 李洪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以不同的杀青方式,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绿茶以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的感官品质最佳;杀青条件以125℃、3min的处理形成的杜仲绿茶感官品质最好。
关键词 杜仲绿茶 杀青工艺 感官品质 复干机杀青
下载PDF
杜仲茶风味化学的研究 Ⅱ.复火对杜仲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尚胜 翁蔚 +1 位作者 韩颖生 童启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3-96,共4页
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80、100、120℃)和复火时间(1、2、3h)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对杜仲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脱镁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80、100、120℃)和复火时间(1、2、3h)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对杜仲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脱镁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120℃时尤为明显,且叶绿素、氨基酸的减少分别快于脱镁叶绿素和蛋白质;糖胺化合物在复火处理的前1h内有所增加,增幅以100、120℃明显大于80℃,但以后均持续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判断,100℃复火1~2h或80℃复火2~3h有利于杜仲绿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茶 复火 品质成分 加工工艺 风味化学 绿茶
下载PDF
柿叶茶、杜仲雄花茶、绿茶和红茶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韩卫娟 张嘉嘉 +3 位作者 杜改改 孙鹏 刁松锋 傅建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4-148,155,共6页
为了解柿叶茶、杜仲雄花茶、绿茶和红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性,采用AlCl_3-(HAc-NaAc)、Folin-Ciocalteu和HPLC法对黄酮、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分析,通过DPPH·,ABTS+·,还原能力(Fe^(3+)和Cu^(2+)),金属络合能力(Fe^(2+)和Cu^(2+... 为了解柿叶茶、杜仲雄花茶、绿茶和红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性,采用AlCl_3-(HAc-NaAc)、Folin-Ciocalteu和HPLC法对黄酮、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分析,通过DPPH·,ABTS+·,还原能力(Fe^(3+)和Cu^(2+)),金属络合能力(Fe^(2+)和Cu^(2+))6种方法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柿叶茶富含维生素C,杜仲雄花茶黄酮含量最高,绿茶和红茶中活性成分主要是茶多酚;4种茶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除络合能力外,绿茶、红茶均强于柿叶茶和杜仲雄花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黄酮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因此,4种茶富含黄酮、多酚、维生素C等天然抗氧化成分,且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茶 杜仲雄花茶 绿茶 红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杀青和初炒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廉小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6,142,共6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杀青方式、不同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后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沸水烫漂使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烘青和蒸汽杀青,微波杀...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杀青方式、不同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后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沸水烫漂使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烘青和蒸汽杀青,微波杀青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表明,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有明显影响。初炒后绿原酸含量下降,总黄酮含量升高,超过200℃后总黄酮含量降低。当初炒时间为9 min,初炒温度为130℃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达到最高,分别为1.54%和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绿茶 杀青 初炒 绿原酸 总黄酮
下载PDF
杜仲绿茶杀青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继荣 秦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55-4157,共3页
[目的]为杜仲茶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炒青、蒸青、烫青和微波杀青4种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杜仲绿茶的综合得分最高(90.0),在干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明显优于采... [目的]为杜仲茶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炒青、蒸青、烫青和微波杀青4种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杜仲绿茶的综合得分最高(90.0),在干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其他杀青方式的杜仲绿茶;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杜仲绿茶干茶和茶汤的亮度(L*)值最高,而炒青杜仲绿茶最低;4种杀青技术的干茶色相角(Ha*b*)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炒青>蒸青>烫青;而茶汤色相角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烫青>蒸青>炒青。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叶绿素b外,不同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的绿原酸、黄酮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微波杀青效果较好,炒青和蒸青次之,烫青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茶 杀青 品质
下载PDF
杜仲雄花茶加工中护绿工艺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付卓锐 董娟娥 马希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50,共6页
针对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易变色的问题,通过利用盐离子、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杀青等处理抑制杜仲雄花的褐变以实现护绿的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SAS数据统计软件对影响杜仲雄花茶汤色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护绿效应... 针对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易变色的问题,通过利用盐离子、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杀青等处理抑制杜仲雄花的褐变以实现护绿的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SAS数据统计软件对影响杜仲雄花茶汤色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护绿效应的3个因素,即Zn^(2+)、柠檬酸和蒸汽法杀青。利用Design-Expert数据分析软件中响应面分析法的中心组合设计建立了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护绿工艺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适宜的护绿工艺为:先用料液比为10 g/mL、质量分数0.04%的Zn^(2+)水溶液和0.4%的柠檬酸水溶液喷洒杜仲雄花蕾,然后在蒸汽中蒸40 s,经过处理后的材料制成杜仲雄花茶,可避免加工过程中变色和品质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茶 护绿 响应面 工艺
下载PDF
杜仲茶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玲 卢友庆 +2 位作者 杜莹芳 刘臻 耿敬章 《饮料工业》 2009年第8期7-9,共3页
用杜仲叶及绿茶为原料生产杜仲茶饮料。以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指标确定杜仲汁的提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杜仲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该饮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了饮料市场。
关键词 杜仲 绿茶 黄酮类化合物 饮料
下载PDF
杜仲叶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威 耿敬章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0,共3页
以汉中杜仲和绿茶为主要原料,研究杜仲叶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优化条件。结果表明:以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叶绿原酸的最佳工艺为低频超声、杜仲叶粉碎粒度80目、料液比1︰20、温度60℃、时间40 min;饮料调配配方为杜仲叶提取液... 以汉中杜仲和绿茶为主要原料,研究杜仲叶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优化条件。结果表明:以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叶绿原酸的最佳工艺为低频超声、杜仲叶粉碎粒度80目、料液比1︰20、温度60℃、时间40 min;饮料调配配方为杜仲叶提取液10%、绿茶提取液30%、白砂糖4%、柠檬酸0.04%、蜂蜜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绿茶 复合饮料 绿原酸
原文传递
基于“谱-效”相关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杜仲黑茶的抗氧化活性
11
作者 郝婧 易子漾 +7 位作者 周卿意骏 李玲 何丹 陈林 黄建华 黄克阳 蔡萍 董春阳 《湖南中医杂志》 2021年第9期183-190,共8页
目的:构建20批杜仲黑茶指纹图谱,联合其抗氧化活性建立"谱-效"相关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其潜在抗氧化活性成分及生物通路和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杜仲黑茶中主要成分含量;以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主... 目的:构建20批杜仲黑茶指纹图谱,联合其抗氧化活性建立"谱-效"相关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其潜在抗氧化活性成分及生物通路和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杜仲黑茶中主要成分含量;以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BATMAN-TCM等数据库获得杜仲黑茶高"谱-效"相关成分及靶点,通过PPI和KEGG分析对杜仲黑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靶向预测,进一步筛选潜在活性标志物。结果:基于杜仲黑茶指纹图谱对其9种主要成分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7种潜在活性标志物,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新绿原酸、绿原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和槲皮素-3-0-桑布双糖苷。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了杜仲黑茶-特征成分-靶点网络,其中MAPK3、TNF、IL-6、CXCL8、VEGFA、JUN等为关键靶点,而杜仲黑茶抗氧化活性主要涉及氮代谢、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结论:采用"谱-效"相关和网络药理学方法进行杜仲黑茶抗氧化活性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黑茶 “谱-效”相关 网络药理学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