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under the Gree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1
作者 Liu Jial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5期47-51,57,共6页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China has been approaching the red alert,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ecological debt needs to be solv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China has been approaching the red alert,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ecological debt needs to be solv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 are inevitable choices. The complexity and the pressure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forc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to change the ecological governance method. The " government-market-society" is taken as the overall framework,to build a diversified body of eco-environ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platform. Through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mong governments,government-marke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society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ecological capital stock is improved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thus contributing to benign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development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下载PDF
How do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ffect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Evidence from Chinese provinces’panel data 被引量:4
2
作者 Kai Liu Yameng Tao +1 位作者 Yi Wu Chengxi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年第2期97-102,共6页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 new concept and trend in the era of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It requires the collaborative propulsion of an ecological economic civilization,ecological social civi...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 new concept and trend in the era of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It requires the collaborative propulsion of an ecological economic civilization,ecological social civilization,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vilization.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he backdrop of global warming.Thus,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In this study,the influences of the three subsystems of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re empirically analyzed using Chines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4 to 2016 and a spatial Durbin model based on the STIRPAT model.First,the Moran's I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Chinese provinces was between 0.425 and 0.473.This indicates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illustrates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China's provinces can influence each other.The reasons behind this correlation include close ties between neighboring provi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natural,economic,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Second,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ecological economic civilization,ecological social civilization,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vilization to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re−4.743139,2.865884,and−0.3246447,respectively.This illustrates that an ecological economic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viliza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while an ecological social civilization can increase it.To reduce tot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the three subsystem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hould have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so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social civiliz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should be changed.Third,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ecological social civilization did not pass the significance test.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to ecological economic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vilization are 2.046531 and−3.238323,respectively.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civilization can increase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periphery provinces,while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vilization can reduce it.Thus,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periphery provinces and establish a trans-provinci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arbon emission green development Spatial Durbin model
下载PDF
Resha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A Theoretical Framework under the Paradigm of Eco-civilization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被引量:2
3
作者 Zhang Yongsh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1期44-72,共29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ioneered by Dixit and Stiglitz^(1) so to open the theoretical “black box” of the unsustainabi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ioneered by Dixit and Stiglitz^(1) so to open the theoretical “black box” of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 and shows how to resha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paradig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finds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s that “perfectly” simulate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 all have the implicit consequence of environmental unsustainability. Nonetheless, this limitation is not due to the problems of the models themselves but is more a result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al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paradigms of the industrial era. Therefore, the consequences of unsustainability cannot simply be avoided through external policies such 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nor can they be prevented by simply adjusting some parameters in these theoretical models. Instead, a shift is required in both the developmental and the economics paradigms formed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era. From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erspective, this study rethinks the basic issues of economics along the two lines of the ends(what) and the means(how) of development;briefly reviews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and us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reorganize the relevant intellectual profundities that are neglected in standar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The study further formalize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in a general form model and shows how a paradigm shift in development could shift the trade-offs from the multiple goals of the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and well-being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era to mutual reinforcement in eco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aradigm shift of development Dixit and Stiglitz model theoretical mod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ory of urbanization
原文传递
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刘志雄 张久玥 陈红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保障。论文深入研究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指标体系,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指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保障。论文深入研究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指标体系,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指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治理保障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治理保障具有中介作用。最后建议各地区加大绿色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各部门注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环境治理保障
下载PDF
体育文化生态发展模型研究
5
作者 方程 安珠鑫 《体育教育学刊》 2024年第4期72-81,共10页
建设“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美丽中国”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探讨生态文明视域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问题,为促进体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体育文化生... 建设“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美丽中国”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探讨生态文明视域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问题,为促进体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体育文化生态发展模型。研究发现,体育文化生态发展模型由深层结构的“生态体育理念与交流”、中层结构的“生态体育制度与机制”和表层结构的“生态体育科技与创新”3个主要因子构成。“生态体育理念与交流”因子在模型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在完善生态体育制度、优化生态体育工作机制,以及生态体育科技创新行为与活动中,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理念。25岁以下居民以大、中学生为主,对生态体育文化的认可度较低,家庭、学校、社会应更加关注针对这类群体的宣传、教育、引导,为其创造更多参与生态体育文化实践活动的机会;学历越高对生态体育文化的认可越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学历人群的重点关注与科学引导;中共党员对生态体育文化的认可显著高于非中共党员,应充分发挥其模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生态文明 发展模型 绿色发展 体育强国
下载PDF
基于全局时序因子分析的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
6
作者 姜翔程 储梦圆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3,42,共7页
为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及其提升路径,基于201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从区域层面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全局时序因子分析法识别其中实际起作用的主要维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进行评分,并用蝴蝶模型... 为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及其提升路径,基于201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从区域层面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全局时序因子分析法识别其中实际起作用的主要维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进行评分,并用蝴蝶模型对比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发展、政策效率、资源供给与绿色生活是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4个主要维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整体差异大,资源供给与绿色生活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最显著。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扩大开放等措施实现资源跨区域流动,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全局时序因子分析 创新环境评价 区域发展 蝴蝶模型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研究
7
作者 董彬 史舒琪 +1 位作者 张鑫 王亦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214-219,226,共7页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4个...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4个层面构建了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1-2021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层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中,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整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可分为稳定上升阶段(2001-2004年)、波动式上升阶段(2005-2015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以后)。在21年间,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提高了3.06倍,达到了较高发展水平。分层评价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最高,其次是绿色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水平,循环发展水平最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迅速提升,增长幅度最大;绿色发展水平和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低碳发展水平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构建低碳发展新格局、提高循环利用能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熵权TOPSIS 生态保护 山东省
下载PDF
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永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企业相关研究数据,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企业相关研究数据,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人才资源集聚、政府治理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均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非中心城市、初期创立阶段、强竞争力行业与高技术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受金融生态环境的驱动效应更强。据此,可以通过打造金融生态产业集聚地、推动多主体金融生态服务落地、发挥企业绿色标杆引领作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政府治理水平 金融发展程度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及其特征研究
9
作者 黄纤玉 郝新 +3 位作者 陈静 欧阳威 ANARMAA Sharkhuu SOYOL-ERDENE Tseren-Ochir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蒙古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及中蒙边境生态屏障薄弱是2国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但目前全国尺度下综合性、多要素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特征及驱动因素等尚缺乏定量评估,影响了中蒙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的统筹推... 蒙古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及中蒙边境生态屏障薄弱是2国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但目前全国尺度下综合性、多要素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特征及驱动因素等尚缺乏定量评估,影响了中蒙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的统筹推进.本文总结了蒙古国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现状,采用AHP-CRITIC-博弈论法计算指标要素主客观组合权重,综合评价了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5−2021年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类型始终属于严重失调类型,生态环境发展滞后是目前发展阶段的特征.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禀赋是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域面积和森林资源减少、水质恶化以及沙尘天气等灾害/事故响应增加与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该特征形成且耦合协调度始终较低的原因.为推动双边绿色发展战略深化对接,中蒙2国应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交流的同时,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以恢复生态环境禀赋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博弈论 蒙古国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下载PDF
西北地区绿色金融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丁宁 王贵荣 +2 位作者 夏咏 王福红 赵兰兰 《林业经济》 2024年第1期77-96,共20页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西北地区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算区域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西北...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西北地区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算区域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西北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就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西北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2010-2016年下降、2016-2022年上升的“V”型趋势,其中2016年为拐点,最低值0.0128;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缓变化趋势,2011年为最高值0.0186,2018年为最低值0.0124。(2)绿色金融对经济生态化发展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正向作用,且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滞后一期对经济生态化发展也存在影响。(3)控制变量中,财政支出占比对经济生态化发展呈现正向作用,外贸依存度与公路通达强度对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呈现负向作用。文章基于外部性理论、资本信号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式,评价了西北地区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变化趋势与影响机理,并在实践层面丰富了绿色金融对西北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产生的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西北地区应在完善金融市场规范、建设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发挥绿色金融与财税政策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绿色生态产业,助力实现经济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生态化发展 面板数据模型 西北地区
下载PDF
绿色矿山中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11
作者 赵威 左乐 +1 位作者 张天佑 钟万鑫 《吉林地质》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绿色矿山”是指在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我们旨在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就目前的国际大形势而言,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不仅是实现应对气候变... “绿色矿山”是指在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我们旨在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就目前的国际大形势而言,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不仅是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必要手段,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同样的对于矿业发展而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迫在眉睫。针对矿产开发的污染形式,依据矿产企业的环境治理出发点,提出矿产企业绿色矿山建设新技术、新方案,为实现矿业企业绿色、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环境治理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ISM-MICMAC模型的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研究
12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188,共8页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ISM-MICMAC模型 京津冀协同发展 隐性障碍
下载PDF
海南省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符诗雨 安明梅 +2 位作者 翁洁畅 刘宏霞 韩金妮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基于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的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海南省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综合发展状态有向好趋势,逐步稳定在良好状态,但海洋生态子系统发展的速度尚未跟上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子系统... 基于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的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海南省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综合发展状态有向好趋势,逐步稳定在良好状态,但海洋生态子系统发展的速度尚未跟上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子系统。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2021—2025年,海南省海洋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综合发展状态均处于良好,但建设自由贸易港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风险,导致年平均增长率有所回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评价 灰色VERHULST模型 海南省
下载PDF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杰 王吉坤 +5 位作者 崔文瑞 高帅 王淑民 国华奇 赵小五 杜松 《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23-27,32,共6页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在绿色矿山开采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分析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成果,结合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生产运行情况,总结出适宜我国绿色矿山建设...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在绿色矿山开采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分析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成果,结合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生产运行情况,总结出适宜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模式。其中,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模式注重采用先进绿色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管理模式注重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绿色生态模式注重边生产边治理,对塌陷区、尾矿石、土壤等开展修复,实现矿区生态原貌;绿色和谐模式注重矿区、社区和谐共生。先进的绿色矿山发展模式阐释了绿色矿山的内涵,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发展模式 绿色管理 绿色生态 绿色和谐
下载PDF
我国煤矿固、液、气“三废”地质封存研究现状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关系
15
作者 赵康 伍俊 +3 位作者 马超 朱开成 聂晶磊 胡华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85-2798,共14页
我国是世界上受煤矿“三废”(固、液、气)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在“三废”利用处理上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但依然存在标准规范不完善、处理规模小和技术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我国煤矿大规模“三废”低成本地质封存与生... 我国是世界上受煤矿“三废”(固、液、气)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在“三废”利用处理上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但依然存在标准规范不完善、处理规模小和技术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我国煤矿大规模“三废”低成本地质封存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问题,在国外关于地质封存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封存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分析了“三废”地质封存研究进展和现状;梳理了国内外“三废”地质封存相关文献和专利发表情况;提出了我国开展“三废”地质封存面临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指出了我国“三废”地质封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领域的标准规范不健全,尤其是废液深井灌注方面的标准广泛缺失。通过系统研究表明:国内研究机构对“三废”地质封存领域的研究日益重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占比较高;我国煤矿“三废”地质封存及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意识和体系正在形成,但针对大规模“三废”地质封存、煤矿开采全周期“三废”地质封存循环系统、CO_(2)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支撑不足,严重制约地质封存的理念、技术和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应用。我国应尽快加强煤矿“三废”地质封存技术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方面的科技研发,通过建立完善标准规范、加大技术研发和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推动我国煤矿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尽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三废(固、液、气) 地质封存 生态环境 协同发展 绿色矿山
下载PDF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弱激励的制度补足研究
16
作者 李玲玲 陈伟奇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4年第4期83-93,共11页
有效的激励是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之举。以文本检视与类案分析作为切入点,激励机制在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功能弱化样态,表现为期望激励、信息激励、靶向激励、公平激励的弱化。立足于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当前生态环... 有效的激励是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之举。以文本检视与类案分析作为切入点,激励机制在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功能弱化样态,表现为期望激励、信息激励、靶向激励、公平激励的弱化。立足于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当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未能及时回应绿色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为传统工业生产观下科技成果类型法律表达的过度限定、绿色产品认证的制度成本与预期效益倒挂、地方政府建设公共中试基地面临激励机制的结构性缺失、专利制度生态化的司法空转问题。深入行为选择的决策内部,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进行针对性制度补足,通过绿色产品标识范围、地方政府建设公共中试基地的正向激励等激励措施内部的协调,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框架,形成激励内容的联动效应,以期发挥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科技成果转化 绿色发展理念 弱激励 制度补足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基于6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
17
作者 马宇 吴夏辉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0,共20页
基于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环境和绿色金融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强烈且有效的助推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 基于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环境和绿色金融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强烈且有效的助推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产业高级化、技术创新和环保意识是绿色金融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渠道;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空间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门槛模型
下载PDF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云南矿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18
作者 王建英 崔吉林 袁宏涛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云南省目前正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但云南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明显,存在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历史欠账过多、恢复治理任务繁重,绿色发展理念贯彻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矿业... 云南省目前正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但云南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明显,存在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历史欠账过多、恢复治理任务繁重,绿色发展理念贯彻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矿业绿色发展重在源头控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多部门协同和多主体参与,积极探索成功运作模式并推广应用,促进矿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发展 云南
下载PDF
城市发展建设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相关研究
19
作者 王海燕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8期127-129,共3页
本文从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视角出发,研究土地资源使用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阐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现阶段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土地资源使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最后根据各类问... 本文从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视角出发,研究土地资源使用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阐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现阶段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土地资源使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最后根据各类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方案,多方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质量,构建良好的绿色城市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绿色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 利用率
下载PDF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
20
作者 陆燕君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成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尤其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张,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成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尤其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张,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论文深入研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现阶段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 绿化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