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the endangered Green Peafowl (Pavo muticu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1990s-2017) 被引量:12
1
作者 Dejun Kong Fei Wu +4 位作者 Pengfei Shan Jianyun Gao Dao Yan Weixiong Luo Xiaojun Yang 《Avian Research》 CSCD 2018年第2期102-110,共9页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in population dynamics, including demographics, distribution and threats, is essential for species status assessing. The endangered Green Peafowl(Pavo muticus) has experienced sha...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in population dynamics, including demographics, distribution and threats, is essential for species status assessing. The endangered Green Peafowl(Pavo muticus) has experienced sharp population declines and distribution range diminishing both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Field population surveys have not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since the 1990 s, which hindered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Methods: With interview and line transects methods, we figured out the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Green Peafowl across its historical range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 China during 2014-2017.Results: The Green Peafowl once habituated in 54 counties in China. Nearly 60% of the distribution counties were lost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with the left 22 counties distributed in central, southern and western Yunnan, SW China. Population decrease detected in all distribution areas except for Shuangbai and Xinping county where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located. Only about 30% of the former bird population were recorded with the same interviewing method as 20 years ago. Three birds, 1 carcass, 6 calls and 12 footprints were detected along the 865 km line transects, indic-ating extremely low encounter rate of Green Peafowl in field. Sharp decreases in flock sizes were also detected, from 820 birds per flock in the 1990 s to 3-5 birds at present. Poaching and habitat conversion are two widespread and long-lasting threats, while poisoning caused mortality in the past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affect regional population's survival. Large flocks of 18–27 bird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field, which increases our confidence of population recovery of this endangered pheasant in China.Conclusions: Only interviewed bird number and counts based on line transects we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without further population estimation due to limitation of the data sets. Although the actual population of this cryptic bird must be underestimated, dramatic population declines and distribution concentrations of the endangered Green Peafowl occurre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n China undoubte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变化 鸟类 动物学 种群数量
下载PDF
绿孔雀在中国的现状及保护策略
2
作者 王怡敏 刘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2期89-92,共4页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区现状、种群结构和种群隔离几方面分析中国绿孔雀面临的灭绝风险,在就地保护的前提下,重点探讨易地保护策略。提出人工繁育,建立纯绿孔雀人工种群用于开展野外放归,逐步扩大绿孔雀分布区,增加野生种群数量,降低灭绝风险等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种群数量 灭绝风险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野外放归 人工繁育
下载PDF
绿孔雀在中国的分在现状调查 被引量:29
3
作者 文贤继 杨晓君 +2 位作者 韩联宪 杨岚 王为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6-51,共6页
绿孔雀在中国现仅见于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通过1991年至1993年的调查,绿孔雀现存数量较多的地区有云南省瑞丽县、陇川县、昌宁县、永德县、新平县、普洱县、墨江县、景东县、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过去有分布记录现已绝... 绿孔雀在中国现仅见于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通过1991年至1993年的调查,绿孔雀现存数量较多的地区有云南省瑞丽县、陇川县、昌宁县、永德县、新平县、普洱县、墨江县、景东县、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过去有分布记录现已绝迹或濒临绝迹的地区有盈江县、沪水县、腾冲县、蒙自县、河口县。永仁县的中和、直左为新近发现的分布点,据当地群众反映,在维西县的叶枝,德钦县的拖顶和奔子栏也发现绿孔雀。由于栖息地生境的破坏,导致绿孔雀现存种群形成小家族群点状隔离分布。据估计,中国现存野生种群数量约为800~1100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分布 种群数量 中国 鸟纲
下载PDF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常弘 柯亚永 +2 位作者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分别是 0 .0 5 5 5和 0 .135 5 ,两种群间的为 0 .16 35 ;两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是 0 .434 8和 1.0 16 3,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都显示野生绿孔雀的遗传多样性很低。用UPGMA法聚类显示两个种群都是分别来源于两个家系 ,可据此进行繁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绿孔雀 随机扩增多态DNA 野生绿孔雀 基因组DNA 种群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笼养绿孔雀行为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3
5
作者 杨晓君 杨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06-111,共6页
通过对笼养条件下绿孔雀(pavo muticus)时间分配的初步观察表明;笼养绿孔雀的行为活动 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和日节律性变化,其各种行为活动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静栖(59.53%)、理羽 (18.11%)、游走(15.... 通过对笼养条件下绿孔雀(pavo muticus)时间分配的初步观察表明;笼养绿孔雀的行为活动 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和日节律性变化,其各种行为活动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静栖(59.53%)、理羽 (18.11%)、游走(15.11%)、取食(3.28%)、求偶(3.63%)和其它(包括攻击、饮水、鸣叫、 沙浴、排泄等)(0.35%)。绿孔雀的时间分配除具有年周期和日节律性变化外,不同的季节和性别 其时间分配也有一定的差异,时间分配是影响动物活动的全部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笼养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云南元江上游石羊江河谷绿孔雀不同季节觅食地选择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钊 周伟 +3 位作者 张仁功 谢以昌 黄庆文 文云燕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9-546,共8页
我们于2007年3-4月和10-11月在云南元江上游石羊江河谷绿孔雀(Pavo muticus imperator)的分布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调查了绿孔雀的觅食生境,测定了21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春季的觅食地利用样方距小路距离、乔木种类和藤本密度与对... 我们于2007年3-4月和10-11月在云南元江上游石羊江河谷绿孔雀(Pavo muticus imperator)的分布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调查了绿孔雀的觅食生境,测定了21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春季的觅食地利用样方距小路距离、乔木种类和藤本密度与对照样方存在显著差异,而秋季的则不显著。生态因子比较和逻辑斯谛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绿孔雀均选择落果多、接近水源、坡度小、乔木的盖度和胸径大的地区作为觅食地。乔木和草本盖度,距小路、居民点和林缘距离等是影响判别春、秋季觅食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概率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绿孔雀在研究区内的概率分布呈明显的斑块状,不同季节觅食活动位点均趋向于聚集分布,分布区存在分离,但有部分重叠。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绿孔雀的影响大于安全和食物需求对它们自身的影响。隐蔽条件、食物和水源等关键性生态因子的配置和可获得性决定了绿孔雀的觅食地选择行为,它对觅食地利用的不均匀是由于可利用资源分布不均匀所致,而人为干扰压缩了可利用的适宜生境,降低了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觅食行为 栖息地选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绿孔雀心电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光 陈振昆 +1 位作者 李治滢 李世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报道7例绿孔雀(Pauomuticus)心电图的初步研究。绿孔雀取仰卧位,描记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单极胞导联和A—B导联。结果表明:被检绿孔雀皆为窦性心律。心率♂平均301.6±23.75次/min、♀平... 报道7例绿孔雀(Pauomuticus)心电图的初步研究。绿孔雀取仰卧位,描记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单极胞导联和A—B导联。结果表明:被检绿孔雀皆为窦性心律。心率♂平均301.6±23.75次/min、♀平均325.6±36.11次/min。心电轴显著左偏,在—71.5°~—107°之间。描述了不同导联不同波的形态和振幅.Q、R、S各波部分导联的振幅和Q—T间期存在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心电图 鸟类
下载PDF
基于绿孔雀潜在生境的楚雄哀牢山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角媛梅 刘歆 +1 位作者 李绒 高璇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4,共10页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并整合当前保护地体系的碎片化和多头管理问题,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实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与公众游憩利用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拟建设的楚雄哀牢山国家公园鄂嘉片区(即双柏县鄂嘉镇)为对象,依据世界自...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并整合当前保护地体系的碎片化和多头管理问题,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实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与公众游憩利用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拟建设的楚雄哀牢山国家公园鄂嘉片区(即双柏县鄂嘉镇)为对象,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绿孔雀的潜在生境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楚雄哀牢山国家公园鄂嘉片区的建设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河谷季雨林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其旗舰物种尤其是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保护区和保护对象的空间整合;(2)依据海拔、坡度、坡向和植被类型提取的绿孔雀潜在生境和不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0.32%和79.68%,因潜在生境斑块面积小且破碎,所以将间距小于500 m的潜在生境斑块进行连接,根据连接线的密度提取出潜在生境核心区;(3)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濒危物种适宜生境、整合原有保护区、兼顾社区发展和游憩利用的划分原则下,将鄂嘉片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游憩展示区与人类活动区,各区分别占总面积的66.90%、16.80%、7.01%、0.24%和9.02%,各功能区的保护利用要求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国家公园 功能分区 绿孔雀 潜在生境
下载PDF
北京动物园圈养绿孔雀新城疫免疫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金鹏 崔多英 +2 位作者 尚铭 张成林 张金国 《野生动物》 2011年第3期129-131,共3页
通过圈养绿孔雀新城疫免疫实验研究,对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估。单苗实验组结果:低毒活苗LASOTA可以使抗体水平在4LOG2以上的时间持续6个月;灭活油苗可以使抗体水平保持在4LOG2以上8个月。联苗实验组接种LASOTA疫苗同时肌... 通过圈养绿孔雀新城疫免疫实验研究,对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估。单苗实验组结果:低毒活苗LASOTA可以使抗体水平在4LOG2以上的时间持续6个月;灭活油苗可以使抗体水平保持在4LOG2以上8个月。联苗实验组接种LASOTA疫苗同时肌肉注射灭活油苗后,抗体水平保持4LOG2以上15个月,表明圈养绿孔雀宜采用联合疫苗免疫方法。联合疫苗的应用不仅表现在较高抗体水平维持时间较长,低毒活疫苗还有产生黏膜免疫的重要意义。滴鼻或点眼接种LASOTA疫苗,要保证疫苗能够作用于哈氏腺,以激发动物机体产生黏膜免疫。此外免疫接种时机很重要,对该病的预防工作不应在动物机体较高抗体水平的时候进行免疫接种,也不应在动物机体已经失去保护力或隐性感染后盲目接种,应选择绿孔雀在健康无病情况下进行。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新城疫,必须加强禽群免疫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绿孔雀 新城疫 免疫 联合疫苗
下载PDF
人工驯养条件下绿孔雀腿部“船桨状”畸形成功矫正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松 吴晓云 刘文荣 《野生动物》 2012年第1期32-33,共2页
人工驯养条件下绿孔雀常常因种源、饲养环境、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导致其腿部畸形的发生。2003~2010年,我们共繁殖绿孔雀120余只,蓝孔雀800余只,其中有19只绿孔雀,100余只蓝孔雀出现"船桨状"畸形,畸形率达到了12%~16%。此类... 人工驯养条件下绿孔雀常常因种源、饲养环境、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导致其腿部畸形的发生。2003~2010年,我们共繁殖绿孔雀120余只,蓝孔雀800余只,其中有19只绿孔雀,100余只蓝孔雀出现"船桨状"畸形,畸形率达到了12%~16%。此类畸形一旦发生,如不及时矫正,1~2 d便会死亡。为此我们对出现该类畸形的个体进行了矫正试验,通过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较为简单、有效的应对方法——用毛线在其跗蹠最下端进行简单的捆绑固定进行牵引矫正,畸形个体一般3~10 min内可行走,10 d左右便可康复。最终有17只绿孔雀,96只蓝孔雀获得康复,康复率达到了90%以上。同时我们还对出现此类情况的野鸭、斑头雁、非洲冠鹤等进行了该项矫正操作,均获得了康复。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方法的应用对早成鸟幼雏"船桨状"畸形的矫正是非常可行和有效的,其适用范围是普遍的,可以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畸形 矫正
下载PDF
绿孔雀的人工孵化和育雏
11
作者 张丽霞 卫泽珍 +1 位作者 吴菲 王开朗 《饲料博览》 2015年第7期41-44,共4页
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绿孔雀,并进行人工育雏。孵化温度为37.0∽37.8℃,孵化湿度为50%∽60%,第1∽3天育雏温度为33℃,第4∽6天为31∽32℃,之后每周降低2℃直至室温。试验显示,每对绿孔雀1个繁殖期共产卵36枚,受精率为37.5%,受精卵孵化率为... 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绿孔雀,并进行人工育雏。孵化温度为37.0∽37.8℃,孵化湿度为50%∽60%,第1∽3天育雏温度为33℃,第4∽6天为31∽32℃,之后每周降低2℃直至室温。试验显示,每对绿孔雀1个繁殖期共产卵36枚,受精率为37.5%,受精卵孵化率为58%,雏雀成活率为85.9%。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绿孔雀孵化和育雏成功的首要因素;湿度对孵化和育雏也极其重要;地理位置可能会影响绿孔雀发情时间;产蛋后期卵均不受精,可能是雄鸟个体的原因,也可能是物种的生理特性。因此,采用机器孵化和人工育雏以增加绿孔雀数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下载PDF
中国绿孔雀种群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12
作者 滑荣 崔多英 +4 位作者 刘佳 张敬 黄松 郭光 罗爱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1-684,共4页
绿孔雀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2015~2017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结合调查访问,进行了绿孔雀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235~280只,种群数量比20多年前800~1100只(文贤继等,1995... 绿孔雀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2015~2017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结合调查访问,进行了绿孔雀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235~280只,种群数量比20多年前800~1100只(文贤继等,1995)的调查结果明显减少。分布地区由1995年云南省的32个县,急剧缩减至现在的13个县。在我国云南,绿孔雀主要生活在沿河谷两岸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林型较为开阔的低密度思茅松林,由于栖息地生境的破坏,导致绿孔雀现存种群呈小家族群点状隔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分布 现状 种群数量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绿孔雀种群现状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淑红 崔多英 +10 位作者 滑荣 John CORDER 张敬 刘佳 黄松 郭光 罗爱东 常江 普天春 张成林 李晓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0-1084,共5页
濒危物种绿孔雀目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2015—2018年,采用信访和野外调查对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的绿孔雀种群现状和分布进行了调查。野外调查包括样线法、样点法和访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较20多年前800—110... 濒危物种绿孔雀目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2015—2018年,采用信访和野外调查对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的绿孔雀种群现状和分布进行了调查。野外调查包括样线法、样点法和访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较20多年前800—1100只大幅度减少,约为235—280只。在云南的分布范围较1995年的32个县缩减至13个县。绿孔雀栖息环境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林型较为开阔的低密度思茅松林。由于栖息地碎片化严重,绿孔雀现存种群呈小家族群点状隔离分布。通过重建圈养种群和重引入生物学研究将有助于野生绿孔雀种群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种群数量 分布 栖息地 中国
下载PDF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分析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柯亚永 常弘 张国萍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3-206,共4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14个和笼养18个绿孔雀(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随机引物对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基因组DNA扩增,分别获得161和166个扩增片段。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14个和笼养18个绿孔雀(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随机引物对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基因组DNA扩增,分别获得161和166个扩增片段。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分别是0.0555和0.1355,两种群间的平均相对遗传距离为0.1635;野生绿孔雀和笼养绿孔雀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是0.4348和1.0163,表明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都显示野生绿孔雀的遗传多样性很低。利用UPGMA法聚类显示两个种群都是分别来源于两个家系,可据此进行绿孔雀的繁育管理。图1表3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DNA 绿孔雀 遗传多样性 野生种群 笼养种群
下载PDF
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伴生鸟兽多样性及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方 蒋桂莲 +5 位作者 张志中 汤永晶 姚冲学 张宏雨 刘德军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2-819,共8页
2017年1~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统计,33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3836个工作日,捕获独立有效照片和视频1853组,其中鸟类1473组,兽类380组;经鉴定,拍摄到的鸟类有13种,隶属5目8科13属;兽类有8种,隶属5目8科... 2017年1~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统计,33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3836个工作日,捕获独立有效照片和视频1853组,其中鸟类1473组,兽类380组;经鉴定,拍摄到的鸟类有13种,隶属5目8科13属;兽类有8种,隶属5目8科8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2种,分别为绿孔雀(Pavo muticus)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5种,分别为原鸡(Gallus gal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猕猴(Macaca mulatta)、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IUCN红色名录濒危种有绿孔雀。采用G-F指数计算鸟兽多样性指数,定量分析红外相机拍摄的鸟兽科间、属间的多样性,鸟类的GF指数高于兽类,这表明在该地区的鸟类多样性比兽类多样性高。鸟类相对丰富度较高的3个种是绿孔雀、原鸡和白鹇;兽类相对丰富度较高的3类是鼠类、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绿孔雀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关联性分析 新平县
下载PDF
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方 汤永晶 +4 位作者 张巧关 姚冲学 张志中 蒋桂莲 陈明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29-133,144,共6页
2017年1—12月,采用访查法、样线法及红外线自动相机陷阱法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Pavo muticus)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于者竜乡、老厂乡、新化乡、桂山街道、扬武镇5个乡镇的6个片区,种群数量为126~163只... 2017年1—12月,采用访查法、样线法及红外线自动相机陷阱法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Pavo muticus)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于者竜乡、老厂乡、新化乡、桂山街道、扬武镇5个乡镇的6个片区,种群数量为126~163只,新平县现存野生绿孔雀栖息地总面积为14511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Pavo muticus) 种群数量 分布 云南省新平县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爱东 董永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10,共5页
绿孔雀(Pavomuticus)在世界共3个亚种,其中P.muticusimperator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缅甸东部、泰国和印度等地[1~3]。三十多年前,在西双版纳的大部分地区均有该种的分布,是有名的“孔雀之乡”... 绿孔雀(Pavomuticus)在世界共3个亚种,其中P.muticusimperator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缅甸东部、泰国和印度等地[1~3]。三十多年前,在西双版纳的大部分地区均有该种的分布,是有名的“孔雀之乡”[4]。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绿孔雀 种群数量 分布
下载PDF
中国绿孔雀濒危现状及其保护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昌健 邱焕璐 宇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239,共7页
绿孔雀曾广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包括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区,现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区,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逐渐分散、衰退,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数量仅剩约235~280只,已被云南省列为极危(... 绿孔雀曾广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包括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区,现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区,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逐渐分散、衰退,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数量仅剩约235~280只,已被云南省列为极危(CR)物种。绿孔雀数量及分布区急剧缩减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的干扰和猎杀、栖息地侵占,破坏和斑块化等因素。科研人员及保护工作者在保护区的建设、绿孔雀人工繁育等方面保护绿孔雀野生种群,扩大人工种群。目前,涉及绿孔雀保护工作的保护区达十余个,已全面覆盖绿孔雀栖息地。本文概述了绿孔雀的形态、生态习性、繁殖行为、亚种分化及地理分布等生物学特征,分析绿孔雀濒危现状及致危因素,整合目前立法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保护措施,为将来的保护及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濒危物种 保护 中国
下载PDF
云南玉溪绿孔雀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圈养种群的比较
19
作者 刘思霞 张馨元 +6 位作者 晏鸣霄 杜焓瑜 杨金城 李广龙 官文渊 杨守庄 徐艳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3-954,共12页
绿孔雀(Pavo muticus)是备受关注的濒危物种。我国南方曾广泛分布的云南亚种(P.m.imperator)目前收缩到中部、南部和西部的局部地区,近年来陆续开展了野外种群调查,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估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从玉溪市新平和峨山交... 绿孔雀(Pavo muticus)是备受关注的濒危物种。我国南方曾广泛分布的云南亚种(P.m.imperator)目前收缩到中部、南部和西部的局部地区,近年来陆续开展了野外种群调查,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估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从玉溪市新平和峨山交界处采集的野外绿孔雀自然脱落的羽毛,采用11对微卫星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并与国内主要圈养种群(建群者来自瑞丽地区和其他未确定的地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受到近交的影响,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丢失的风险较高。遗传结构上,该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的个体被划分为3个亚群,野生种群作为独立的1个亚群,在遗传上有别于圈养种群所含的2个遗传谱系,说明云南省分布的绿孔雀有着显著而复杂的地理分化。当前需要开展系统的谱系地理学研究,以加强族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为目标,通过生态廊道或个体转移等方式增加遗传交流的机会,扭转遗传多样性随近交的深化而不断丢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近交
下载PDF
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20
作者 胡昌平 王有兵 +5 位作者 杨建军 姜健发 杨淑娇 崔茂欢 茶志强 杨家韦 《林业建设》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为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特征,于2021~2022年对保护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植物种类调查,从植物科、属、种组成,植物区系、保护植物及入侵植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616... 为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特征,于2021~2022年对保护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植物种类调查,从植物科、属、种组成,植物区系、保护植物及入侵植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616种,隶属于126科431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含属数较多,松科、壳斗科、楝科、叶下珠科等科的属数和种数均较少,但这些科的植物是保护区植被的主要建群种;(2)保护区植物属和种的区系特征均呈现为以热带性质为主,温带性质占比次之;(3)保护区记录到5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云南省Ⅱ级保护野生植物,20种近危级IUCN收录种,9种CITES附录II收录种,27种外来入侵植物。保护区面积虽小,但植物多样性较高,应加强对现有植物资源的保护,并对外来入侵植物开展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区系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入侵植物 绿孔雀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