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and the Body Weights of Rats in the Green Tea Added Miner Ingredients
1
作者 Sung-Hee Choi Hye-Jin Hwang 《茶叶》 2013年第4期321-324,共4页
In order to change for the good flavor in green tea of middle or low grade,roast naked barley(miner ingredient) was added to it.To make tea having functional property,mixed roast naked barley-green tea with one medici... In order to change for the good flavor in green tea of middle or low grade,roast naked barley(miner ingredient) was added to it.To make tea having functional property,mixed roast naked barley-green tea with one medicinal herb(MH,miner ingredient).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rinking extracts of naked barley- MH- green tea(A group) and adlay- Angelica gigas Nakai- green tea(B group) on the body weights of rats,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of best effective extract on weight reduction.Forty-eigh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were fed five different green tea extracts for 8 weeks.The result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 of body weights of rats was affected by A group,B group and others.A group showed highest reduction rate of body weights(36.40%).Reduction rate of body weights on the B group(10.10%) was much lower than A group(36.40%).Aroma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by the SDE method.The concentrated aroma extracts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GC and GC-MS.The main aroma components of the green tea blended with naked barley and MH were 12 pyrazines having roasty note,methyl butanals having sweet note,hexanal having briskness greenish note,and nerolidol and β-ionone having floral no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物 挥发性成分 SPRAGUE-DAWLEY 体重 大鼠 矿工 GC-MS分析 挥发性香味成分
下载PDF
高香型绿茶新品种襄茶1号选育报告
2
作者 唐前勇 程一方 +6 位作者 舒庆宁 杨晓娟 杨伟 赵广 许辉 孙成名 曹惠祥 《中国茶叶》 2024年第9期37-40,共4页
襄茶1号是从福鼎大白茶开放授粉有性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的适宜加工襄阳高香茶的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经系统比较试验、加工试验结果表明,襄茶1号属于特早生、中高产茶树品种。制作烘青绿茶外形紧细、有白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 襄茶1号是从福鼎大白茶开放授粉有性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的适宜加工襄阳高香茶的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经系统比较试验、加工试验结果表明,襄茶1号属于特早生、中高产茶树品种。制作烘青绿茶外形紧细、有白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嫩栗香带花香,滋味鲜醇爽口,叶底黄绿明亮。制作工夫红茶乌油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甜香略有花香,滋味甜醇,叶底红匀整。内含物质丰富,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含量50.20%,茶多酚含量20.40%,氨基酸含量4.25%,咖啡碱含量3.45%。品种抗寒性较强,抗旱性中,抗茶炭疽病,中抗小绿叶蝉。襄茶1号于2024年4月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GPD茶树(2024)420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茶1号 新品种 高香型绿茶
下载PDF
矿石浸泡水对绿茶茶汤风味的影响
3
作者 刘钰懿 徐龙杰 +5 位作者 汪芳 雷晶 赵凯 曹青青 陈建新 许勇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6-265,共10页
泡茶用水的离子种类及含量是影响绿茶茶汤风味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开发泡茶专用水及其相应设备,以不同种类矿石(石英石、麦饭石、富锶滤料、弱碱滤料、高总溶解固体(TDS)滤料)为研究对象,探究矿石浸泡水对绿茶茶汤风味品质的影响。矿... 泡茶用水的离子种类及含量是影响绿茶茶汤风味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开发泡茶专用水及其相应设备,以不同种类矿石(石英石、麦饭石、富锶滤料、弱碱滤料、高总溶解固体(TDS)滤料)为研究对象,探究矿石浸泡水对绿茶茶汤风味品质的影响。矿石浸泡水研究结果显示,石水比、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对不同种类矿石浸出规律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高TDS滤料浸泡水所含离子含量最高,石英石的溶出稳定性最佳,矿石浸泡水的最佳处理为室温下石水比1∶50,浸泡时间5 min。矿石浸泡水水质分析结果显示,5种矿石浸泡水煮沸后电导率均增大而变化幅度小于10μs/cm,pH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矿石浸泡水电导率受温度影响小,而pH受温度影响大。矿石浸泡水所含阳离子(K^(+)、Na^(+)、Mg^(2+)、Al^(3+)、Ca^(2+))中Ca^(2+)是引起矿石浸泡水电导率增大的主要阳离子,随着电导率的增加绿茶茶汤涩味显著增强,其中Ca^(2+)含量与茶汤涩味强度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通过主动添加试验表明,Ca^(2+)可以显著增强绿茶茶汤及儿茶素溶液的涩味强度。综上,Ca^(2+)是影响茶汤涩味的关键离子,通过调节泡茶用水中Ca^(2+)含量可有效调控绿茶茶汤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矿石浸泡水 风味品质 涩味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清香型信阳毛尖茶关键呈香成分鉴定
4
作者 尹鹏 卫艺炜 +7 位作者 王静 王晓 张向娜 苏丹 王晶晶 孙慕芳 郭桂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22-228,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清香型信阳毛尖的关键呈香成分。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结果表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和顶空固相微萃取共计从信阳毛尖茶汤中得到48个呈香物质。风味稀释(flavor dilution,... 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清香型信阳毛尖的关键呈香成分。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结果表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和顶空固相微萃取共计从信阳毛尖茶汤中得到48个呈香物质。风味稀释(flavor dilution,FD)因子≥27的呈香物质有22个,其中二氢猕猴桃内酯的FD因子最高(6561),其次是香草醛(2187)、香豆素(729)、2-苯乙醇(729)、己醛(243)、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243)和δ-癸内酯(243)。定量分析结合OAV结果表明,OAV>1的关键香气成分有17个,包括(E,Z)-2,6-壬二烯醛、二甲硫、3-甲基丁醛、香叶醇、反-β-紫罗酮、芳樟醇、6-甲基-5-庚烯-2-酮、(E,E)-2,4-庚二烯醛、己醛、2-甲基丁醛、茉莉酮、壬醛、δ-癸内酯、γ-己内酯、香豆素、δ-茉莉内酯和吲哚,表明这些成分对清香型信阳毛尖茶香气品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茶 清香 风味稀释因子 香气活性值 关键呈香成分
下载PDF
绿茶酱香大曲的生产工艺研究
5
作者 吴煜樟 王相勇 +2 位作者 邹东东 赵晶晶 朱治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5期90-94,101,共6页
为探究0%、10%、20%、30%4种不同比例绿茶添加量对酱香大曲发酵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曲醅发酵过程温度、酸度、糖化力的变化情况及成曲风味物质种类等重要因素进行检测分析,明确了最佳的绿茶添加比例,为绿茶酱香大曲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 为探究0%、10%、20%、30%4种不同比例绿茶添加量对酱香大曲发酵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曲醅发酵过程温度、酸度、糖化力的变化情况及成曲风味物质种类等重要因素进行检测分析,明确了最佳的绿茶添加比例,为绿茶酱香大曲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绿茶和酱香大曲均属于贵州特色食品,二者有机结合制成茶曲的工艺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本研究的开展也为下步采用绿茶酱香大曲发酵酿酒做了必要的铺垫,旨在为贵州传统特色食品小型创新化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酱香大曲 风味 理化
下载PDF
乌龙茶做青工艺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宝贵 梁光志 +3 位作者 李子平 杨晶晶 王云仙 赵云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不同茶类加工中,其所带来的品质特征基本表现为花香型,滋味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综述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在五大茶类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实质,以期为夏秋茶资源利用、加工工艺改进及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做青工艺 茶叶加工 花果香型
下载PDF
风味蛋白酶对绿茶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钟晓雪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159,共8页
杀青叶在不同浓度风味蛋白酶液中浸润后,经过揉捻、干燥制作成绿茶,探讨风味蛋白酶对绿茶风味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0~20.0 g/L的风味蛋白酶处理绿茶,茶叶中具有苦涩滋味的EGC、EGCG和ECG等酯型儿茶素分别下降3... 杀青叶在不同浓度风味蛋白酶液中浸润后,经过揉捻、干燥制作成绿茶,探讨风味蛋白酶对绿茶风味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0~20.0 g/L的风味蛋白酶处理绿茶,茶叶中具有苦涩滋味的EGC、EGCG和ECG等酯型儿茶素分别下降3.35%~31.42%、4.11%~18.67%、1.05%~9.27%,具有醇和滋味的D,L-C含量增加54.51%~141.72%,儿茶素总量下降3.24%~19.03%,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降低率分别为2.99%~5.34%、1.57%~10.58%。鲜味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下降2.33%~7.76%和2.58%~6.89%。当风味蛋白酶浓度小于10.0 g/L时,茶汤苦涩滋味明显降低,且具有一定的鲜爽度。该研究结果为利用风味蛋白酶改善夏秋季绿茶品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蛋白酶 绿茶 风味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炒青绿茶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
8
作者 苏小琴 孔俊豪 +4 位作者 杜颖颖 刁春华 左小博 邹新武 杨秀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8-195,共8页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分析不同包装炒青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结果表明:用GC-IMS共检出86种VOCs,其中明确定性59种,包括醛类28种,酮类7种,醇类9种,酯类9种,杂环类4种,酸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随着贮藏时...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分析不同包装炒青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结果表明:用GC-IMS共检出86种VOCs,其中明确定性59种,包括醛类28种,酮类7种,醇类9种,酯类9种,杂环类4种,酸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炒青绿茶的VOCs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单一铝箔包装相比,采用铝箔协同脱氧剂包装的炒青绿茶VOCs保留更稳定,其中带清香的(E, E)-2,4-庚二烯醛、庚醛,带栗香的苯甲醛、苯乙醛,带花香的壬醛、6-甲基-5-庚烯-2-酮和带奶酪香的2-庚酮等VOCs含量高。二维谱图显示,不同包装炒青绿茶贮藏中VOCs可实现较好的分离。初步建立了不同包装炒青绿茶贮藏的GC-IMS指纹图谱,为炒青绿茶贮藏中品质的快速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青绿茶 贮藏 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
下载PDF
绿茶腌制液对鸭肉脱脂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白玉荣 魏玲 +2 位作者 李婷婷 张宏蕊 王武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2期14-17,21,共5页
以鸭肉为原料,采用GC-MS考查了不同浓度的绿茶腌制液和不同腌制时间对鸭肉脱脂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质量浓度为75 mg/mL的绿茶腌制液对鸭肉腌制90 min后再加热脱脂,既能防止过氧化,又能最大程度地优化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键词 绿茶腌制液 鸭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绿茶饮料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霞 杨恒明 陈荣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0-974,共15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对12种绿茶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电子舌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绿茶饮料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利用HS-SPME/GC-MS在12种绿茶饮料中共检测出135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40种,醇类21种,醛酮类27种,萜烯类31种,烃类8种,酚类4种,酸类1种,其他物质3种。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组分是柠檬烯、α-松油醇和芳樟醇,根据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芳樟醇是绿茶饮料的特征香气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赋予绿茶饮料独特的风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区分12种绿茶饮料,第一主成分(PC1)与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之和分别达91.08%和92.58%。茶氨酸是绿茶饮料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与绿茶饮料整体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种类绿茶饮料的气味和滋味特征存在差异,通过HS-SPME/GC-MS、电子鼻、电子舌和氨基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可以较好地分析12种绿茶饮料中的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挥发性成分 滋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主成分分析 氨基酸
下载PDF
冲泡茶汤对食品风味品质和蛋白质结构及升糖指数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望舒 沈燕波 +5 位作者 吴焕 谢昕雅 袁嘉仪 郭青 徐晴晴 蔡淑娴 《茶叶学报》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目的】茶元素食品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具有显著的健康功效。利用茶汤制备鸡蛋羹和米饭,探究茶元素食品的风味品质、蛋白质结构与升糖指数,为茶元素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冲泡法制备绿茶和红茶茶汤,再用茶汤替代纯水... 【目的】茶元素食品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具有显著的健康功效。利用茶汤制备鸡蛋羹和米饭,探究茶元素食品的风味品质、蛋白质结构与升糖指数,为茶元素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冲泡法制备绿茶和红茶茶汤,再用茶汤替代纯水制备鸡蛋羹和米饭,分别以纯水制备的鸡蛋羹和米饭为对照,采用感官审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茶鸡蛋羹和茶米饭的风味品质和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体外消化模拟试验测定茶米饭的升糖指数。【结果】与对照相比,茶汤制备的鸡蛋羹口感鲜醇细腻,香气宜人,其中红茶鸡蛋羹口感最为嫩滑;SEM和FTIR结果显示,红茶鸡蛋羹颗粒粒径最小,表面更为均匀;绿茶和红茶鸡蛋羹的蛋白质酰胺Ⅰ带吸收峰显著增加,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升高,α-螺旋的相对含量降低,且红茶鸡蛋羹的无规则卷曲上升和α-螺旋下降的趋势高于绿茶鸡蛋羹。绿茶米饭口感清甜有嚼劲,且具有绿茶的清香和栗香香气;SEM和FTIR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绿茶米饭横切面的微观结构中孔洞数量减少,表面较平滑紧实;绿茶米饭在1022~1000 cm^(-1)峰位置向低波段偏移,表明绿茶可提高淀粉的有序性,从而有效降低米饭的消化率;绿茶和红茶米饭在1080 cm^(-1)处的波峰向低波段移动,并且带宽更宽,表明其淀粉中形成了更多的氢键。绿茶和红茶茶汤均能显著降低米饭血糖生成指数(GI)。【结论】红茶在提高鸡蛋羹风味品质和减少蛋白质过敏结构的形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绿茶和红茶均可用于制备较低血糖指数米饭,且绿茶米饭风味品质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鸡蛋羹 米饭 风味品质 蛋白质过敏结构 血糖生成指数 茶元素食品
下载PDF
利用单宁酶改善绿茶滋味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苏祝成 钱利生 +1 位作者 冯云 黄韩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5-307,共3页
为了利用外源单宁酶改善夏茶滋味品质成分和组成,实验设计了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的揉捻工序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单宁酶,比较不同处理的成品茶在多酚类物质、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方面的差异,分析单宁酶提高夏季绿茶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 为了利用外源单宁酶改善夏茶滋味品质成分和组成,实验设计了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的揉捻工序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单宁酶,比较不同处理的成品茶在多酚类物质、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方面的差异,分析单宁酶提高夏季绿茶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单宁酶处理和对照相比,茶叶中茶多酚总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儿茶素的组成变化很大,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明显下降;氨基酸总量有所增加,其中谷氨酸等一些低阈值氨基酸含量增加更为明显。这些成分变化对改善夏季绿茶滋味有积极意义,在夏茶加工中添加外源单宁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苦涩味,从而提高茶汤的鲜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单宁酶 绿茶 滋味 酯型儿茶素 氨基酸
下载PDF
3种名优绿茶的特征滋味成分研究及种类判别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淑慧 龙立梅 +1 位作者 宋沙沙 曹学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3种名优绿茶茶汤中的共有特征滋味成分进行研究,并据此进行种类判别分析。通过研究,确定了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3种名优绿茶茶汤中的共有特征滋味成分进行研究,并据此进行种类判别分析。通过研究,确定了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等为主的15种共有特征滋味成分,并建立了其相应的特征指纹图谱。利用15种共有特征成分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了多元化典型判别函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技术对31个绿茶样品进行了很好的种类判别,判别正确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高分辨质谱 绿茶 滋味成分 指纹图谱 种类判别
下载PDF
辉锅温度对炒青绿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胡建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4-99,共6页
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分析了炒青绿茶不同温度辉锅过程中茶叶香气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辉锅温度能明显增加芳香醇和萜烯醇类含量,而具青气的脂肪醇、醛保留较少,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发展。用高效液相... 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分析了炒青绿茶不同温度辉锅过程中茶叶香气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辉锅温度能明显增加芳香醇和萜烯醇类含量,而具青气的脂肪醇、醛保留较少,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发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辉锅过程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辉锅温度有利于2类物质向香气成分转化。根据茶叶外形和香气品质要求,提出了辉锅前期低温长炒,后期逐渐升温干燥的分段干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青 绿茶 辉锅 温度 香气 茶叶加工
下载PDF
绿茶酒发酵工艺优化及主要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赵小月 徐怀德 杨荣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目的:研究绿茶发酵酒工艺优化及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绿茶酒发酵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儿茶素和香气成分变化。结果:绿茶酒发酵工艺参数为:绿茶用量4 g/L、蔗... 目的:研究绿茶发酵酒工艺优化及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绿茶酒发酵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儿茶素和香气成分变化。结果:绿茶酒发酵工艺参数为:绿茶用量4 g/L、蔗糖20%、蜂蜜50 g/L、葡萄酒酵母接种量5 g/L,发酵温度28℃,发酵10 d后过滤陈酿得绿茶酒;绿茶酒发酵过程中6种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所增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增加较为缓慢,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增加迅速,分别增加了10.88倍和17.33倍;发酵初始、发酵结束及陈酿的绿茶酒分别检测出香气成分87、88种和94种,各占检测出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92.93%、98.26%和91.87%;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变化明显,体现绿茶酒由茶香到酒香的变化。结论:绿茶可以发酵茶酒,发酵后绿茶酒的保健成分儿茶素含量增加,酒体醇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酒 发酵 儿茶素 香气成分 变化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法对名优绿茶香气成分差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96,共6页
用气相色谱(GC)、GC/质谱(MS)法分析了主要类型名优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相同的鲜叶加工成8种名茶,香气差异较大。揉捻对茶叶香气形成有较大影响,未揉捻型名茶加工过程较揉捻型名茶有利于香气的形成... 用气相色谱(GC)、GC/质谱(MS)法分析了主要类型名优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相同的鲜叶加工成8种名茶,香气差异较大。揉捻对茶叶香气形成有较大影响,未揉捻型名茶加工过程较揉捻型名茶有利于香气的形成。茶叶香气香型相似率的计算表明,揉捻改变了茶叶的香型,揉捻型与未揉捻型名茶香型不相同,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差异较大,这与其加工工艺有关。结合有关研究,提出了在保证外形品质的前提下,揉捻工序以轻压、短时为主,适当缩短做形时间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香气 茶叶加工
下载PDF
“无锡毫茶”香气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汤坚 袁身淑 +3 位作者 王林祥 刘杨岷 蔡加强 杨壮波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1-30,共10页
首次应用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了“无锡毫茶”的香气成分。经色谱/质谱(GCMS)分离并鉴定了106种组分,包括25种醇和酚、14个酮,5个醛,10个酯和内酯,39个饱和、不饱和烃与萜烯,还有十余种含氮或含氧的环状化合物。我们认为芳樟醇、苯乙醇... 首次应用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了“无锡毫茶”的香气成分。经色谱/质谱(GCMS)分离并鉴定了106种组分,包括25种醇和酚、14个酮,5个醛,10个酯和内酯,39个饱和、不饱和烃与萜烯,还有十余种含氮或含氧的环状化合物。我们认为芳樟醇、苯乙醇、香叶醇、橙花叔醇、金合欢醇、顺与反-青叶醇,紫罗兰酮二氢海葵内酯,已烯醇的乙酸酯,丁酸酯和己酸酯,萜烯等为主共同组成了颇具特色的“毫茶”香味。检出的组分中有近半数未见有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毫茶 香气分析 绿茶
下载PDF
不同香型绿茶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玉琼 宋培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5-67,共3页
对同一鲜叶制成的清香型、栗香型、高火香型以及焦香型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茶叶由清香、栗香、高火香到焦香 ,随火功逐渐加重 ,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逐渐下降 ,且差异显著 ;感官品质的外... 对同一鲜叶制成的清香型、栗香型、高火香型以及焦香型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茶叶由清香、栗香、高火香到焦香 ,随火功逐渐加重 ,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逐渐下降 ,且差异显著 ;感官品质的外形和叶底色泽逐渐黄变 ,滋味由鲜醇变为焦苦 ,品质逐渐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绿茶 品质 感官品质 叶底色泽 外形特征
下载PDF
绿茶茶水放置过程中主要呈味物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霞 许云霞 杨朝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7期50-54,58,共6页
以宜昌地区4种绿茶(宜昌绿茶、特级珍眉、邓村芽毛尖、邓村毛尖)为材料,分别对放置5min、1h、2h、3h、4h、5h、6h、7h、8h、9h、10h的茶汤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含量及色泽(亮度)、浑浊度、颜色(黄度、绿度)进行... 以宜昌地区4种绿茶(宜昌绿茶、特级珍眉、邓村芽毛尖、邓村毛尖)为材料,分别对放置5min、1h、2h、3h、4h、5h、6h、7h、8h、9h、10h的茶汤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含量及色泽(亮度)、浑浊度、颜色(黄度、绿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的含量均表现为5min^1h内急剧增加,在1h处达到最大值,1h后又急剧下降,2~8h下降趋势减缓,8h后基本稳定。水浸出物在1h内急剧增加,1~2h之内缓慢增加,2h后趋于稳定。色泽(亮度)的变化表现为:在5min^1h内亮度增加,1h后亮度逐渐下降。茶汤的浑浊度表现为:5min^2h浑浊度快速下降,2h后浑浊度增加。茶汤绿色度在5min^1h内增加,1h之后开始下降;茶汤黄色度在5min^3h内增加,3h后减少。综合认为绿茶在冲泡1h内呈味物质含量是增加的,以1h内饮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呈味物质 放置时间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淑娟 何郁菲 +2 位作者 黄怀生 周琳 周凌云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1,共5页
为分析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特征,试验选用5个栗香型毛尖绿茶为实验材料,对供试茶样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含量丰富,酚氨比适度(4.87~6.79);检出的香气物质以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28.81%~39.20%)、其次... 为分析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特征,试验选用5个栗香型毛尖绿茶为实验材料,对供试茶样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含量丰富,酚氨比适度(4.87~6.79);检出的香气物质以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28.81%~39.20%)、其次是碳氢类(16.38%~21.75%)和酯类(17.66%~29.56%),通过对供试茶样8大类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栗香型绿茶的香气预测模型,为栗香型毛尖绿茶的香气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香型 毛尖绿茶 香气 品质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