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Walnut Green Husk against Wheat Aphid
1
作者 梁永锋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of walnut green husk extract on wheat aphid. [Method] Using ultrasonic extraction, 5 kinds of different polarity solvents were used to prep...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of walnut green husk extract on wheat aphid. [Method] Using ultrasonic extraction, 5 kinds of different polarity solvents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extracts from walnut green husk. The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on wheat aphid were determined, [ Result ] Walnut green husk extracts in the solvent of ethanol, acetone, ethyl acetate had higher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on wheat aphi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100 mg/ml, after 24 h, the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of three kinds extracts on wheat aphid were greater than 84.35% and 66.98%, respectively. After 48 h, the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were greater than 85.91% and 79.34%, respectively. Among 5 kinds extracts,ethanol extracts had the highest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on wheat aphid. After 24 h,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rate was 93.64% and the antifeedant rate was 83.61%. After 48 h,the corrected mortality rate was 94.95% and antifeedant rate was 92.21%.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had the smallest toxicity and antifeedant activity on wheat aphid. After 24 h,the corrected mortality rate and antifeedant rate were 19.54% and 34.65%, respectively. After 48 h,the corrected mortality rate and antifeedant rate were 20.13% and 39. 03%, respectively. [ Conclsion] The extracts from walnut green husk with larger polarity solvent had better toxicity and higher antifeedant activity on wheat aph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nut green husk EXTRACTS wheat aphid Biological activity STUDIES
下载PD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igment Extracted from Green-Wheat-Bran 被引量:11
2
作者 TANG Xiao-zhen DONG Yu-xiu +2 位作者 WEI Si-qing ZHANG Xian-sheng YIN Yan-p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25-832,共8页
The anthocyanin pigment extracted from green-wheat-bran was studied to identify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pigment were evaluated by anti-lipid peroxidation,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 The anthocyanin pigment extracted from green-wheat-bran was studied to identify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pigment were evaluated by anti-lipid peroxidation,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TAA),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SARSA),active oxygen scavenging activity (AOSA),and DPPH (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 free radica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igment had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AA,SARSA,AOSA and DPPH.scavenging activities at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than Vc (antiscorbutic vitamin,vitamin C),and the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igment concentration.Its TAA was 51.06 U mL-1,1.73 times of Vc,and SARSA 18 025.21 U mL-1,2.26% higher than Vc,and AOSA 3 776.31 U mL-1,1.24 times of Vc.As to the DPPH.scavenging activity of the pigment,there was a trend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 performed higher activ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the company of Vc.The pigment showed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evaluated by different assays.Results will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een wheat and allow the screening or breeding of green wheat varieties with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for food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ment from green-wheat-bran anti-lipid peroxidation total antioxidant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e oxygen scavenging DPPH.scavenging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D PERSISTENCE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MARKED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IN STERILIZED AND UNSTERILIZED WHEAT RHIZOSPHERIC SOIL
3
作者 SINGH R KUMAR V +3 位作者 SHARMA S BEHL RK SINGH BP NARULA N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1-755,共5页
The persistence and performance (growth promoting potential)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marked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strain ABR 4G were studied in sterilized and unsterilized wheat rhizospheric soil. The gfp... The persistence and performance (growth promoting potential)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marked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strain ABR 4G were studied in sterilized and unsterilized wheat rhizospheric soil. The gfp was integrated via Tn 5 transposition into A. chroococcum chromosome and the resultant gfp marked colonies were identified by green fluorescent emission under UV light. The gfp was stably maintained in A. chroococcum and the gfp insertion had no apparent adverse effect on the growth promoting properties of the marked soil isolate ABR 4G. The growth promoting properties (nitrogen fixation, ammonia excretion,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and IAA production) of the parent soil isolate and the gfp marked strain were found to be almost the same. All the quantitative wheat plant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noculation of A. chroococcum ABR 4G strain in sterilized and unsterilized soil. Inoculated bacterial counts increased gradually in wheat rhizosphere, reached maximum on 60 th d and declined on 80 th d. Fertility levels also affected survival of marked strain and the survival was comparable in sterilized and unsterilized soil. The growth promoting properties were also determined from the marked strain reisolated from wheat rhizosphere in both types of soil. Fig 1, Tab 2, 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固氮菌 消毒方法 小麦
下载PDF
河西灌区减氮条件下小麦复种绿肥的水分利用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
4
作者 麻碧娇 陈桂平 +5 位作者 苟志文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0-754,共15页
【目的】针对河西绿洲灌区作物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探讨麦后复种绿肥及适量减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农田耗水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裂区试验,主区设置麦... 【目的】针对河西绿洲灌区作物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探讨麦后复种绿肥及适量减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农田耗水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裂区试验,主区设置麦后复种绿肥(W-G)和单作小麦(W)两种种植模式;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不施氮肥(N_(0))、常规施氮(180 kg·hm^(-2),N_(4))、减施45%氮肥(N_(1))、减施30%氮肥(N_(2))和减施15%氮肥(N_(3))。测定不同处理下小麦绿肥体系产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麦后复种绿肥以及适量减施化学氮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系统生物热能产,2019和2020年,W-G较W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0.8%和12.4%,系统生物热能产分别提高37.8%和40.3%;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氮15%(W-G-N_(3))较单作小麦结合减氮15%(W-N_(3))和单作小麦传统施氮(W-N_(4))处理小麦分别增产6.9%—16.7%和7.9%—13.6%,生物热能产提高52.0%—62.2%和27.1%—58.9%。W-G较W小麦生育阶段耗水量降低6.3%—16.0%,W-G-N_(3)较W-N_(3)和W-N_(4)小麦季耗水量分别降低13.4%—20.5%和20.8%—29.0%,W-G由于绿肥生长季消耗水分,总耗水量显著高于W。W-G较W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9%和19.2%;2019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5%和5.1%,差异显著。W-G-N_(3)可有效提高系统单位耗水生物热能产,较W-N_(3)和W-N_(4)分别提高2.7%—14.5%和9.3%—17.5%。W-G较W增加了成本投入,总产值也随之提高;2019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纯收益分别提高9.8%和9.5%,2020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纯收益则分别降低了15.6%和15.7%;2019和2020年W-G较W产投比分别降低20.7%和23.1%,W-G-N_(3)较W-N_(3)和W-N_(4)产投比降低比例均为14.8%—23.1%,W-G因较多的资源投入降低了系统单方水效益。【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结合适量减施化学氮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其中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量15%施氮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作为提高水资源利用及农民收益的理想种植模式及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小麦 复种 减量施氮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绿肥还田结合减氮对麦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学慧 于爱忠 +6 位作者 柴健 李悦 王凤 王鹏飞 吕汉强 王玉珑 尚永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研究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麦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农田碳减排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以常规施氮无绿肥还田(N100)为对照,设施用15000 kg∙hm^(−2)绿肥+85%氮肥... 研究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麦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农田碳减排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以常规施氮无绿肥还田(N100)为对照,设施用15000 kg∙hm^(−2)绿肥+85%氮肥(G_(1)N_(85))、22500 kg∙hm^(−2)绿肥+85%氮肥(G_(2)N_(85))、30000 kg∙hm^(−2)绿肥+85%氮肥(G_(3)N_(85))、15000 kg∙hm^(−2)绿肥+70%氮肥(G_(1)N_(70))、22500 kg∙hm^(−2)绿肥+70%氮肥(G_(2)N_(70))和30000 kg∙hm^(−2)绿肥+70%氮肥(G_(3)N_(70))共7个处理。探讨小麦生育期的土壤呼吸速率、碳排放量、产量及碳排放效率,分析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趋势,全生育期内变化范围为0.8~6.2μmol∙m^(−2)∙s−1。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显著提高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碳排放总量,与N100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7.2%~19.8%和5.7%~18.8%;其中G_(3)N_(85)和G_(3)N_(70)较其他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2.3%~16.0%和3.3%~19.8%,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2.9%~15.2%和3.1%~18.8%;与G_(3)N_(85)相比,G_(3)N_(70)处理两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3.3%和3.1%(P<0.05)。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与N100相比,Q10值降幅为10.4%~18.1%(P<0.05)。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土壤碳排放效率,其中G_(3)N_(85)处理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2%~45.6%和0.3%~26.4%(P<0.05)。可见,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在增强麦田土壤呼吸的同时,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提高小麦产量和碳排放效率,其中翻压绿肥30000 kg∙hm^(−2)配合氮肥减量15%处理(G_(3)N_(85))是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田节氮减排和提高农田土壤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小麦 减氮 土壤呼吸 土壤碳排放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农户数字信息选择对绿色生产风险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分析
6
作者 李嫣资 熊晓轶 +3 位作者 胥佳慧 刘富强 张新仕 陶佩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3,310,共10页
农户绿色生产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是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河北与河南省912份小麦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农户数字信息选择对绿色生产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3.42%... 农户绿色生产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是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河北与河南省912份小麦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农户数字信息选择对绿色生产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3.42%的小麦种植户面临较高的绿色生产风险;数字信息选择能显著降低小麦种植户绿色生产风险,选择数字信息的农户若未选择数字信息,其高绿色生产风险的概率会增加22.48%;数字信息的选择通过信息获取、生产监测、市场分析三个中介路径显著降低农户绿色生产风险。因此,政府应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信息供给的精准性;提高种粮大户的政策性补贴力度,促进小麦种植户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息 绿色生产风险 小麦种植户 内生转换Probit模型
下载PDF
水旱条件下小麦持绿相关性状QTL定位
7
作者 陈晨 程宇坤 +4 位作者 王伟 任毅 张海燕 陈慧波 耿洪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84-2698,共15页
干旱是影响小麦生产中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延长叶片持绿周期,进而增加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对小麦在旱胁迫下保证有机物积累,最终达到小麦产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小麦旗叶持绿性保持的发育和遗传特征,并探索与小麦持绿基因... 干旱是影响小麦生产中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延长叶片持绿周期,进而增加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对小麦在旱胁迫下保证有机物积累,最终达到小麦产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小麦旗叶持绿性保持的发育和遗传特征,并探索与小麦持绿基因密切相关且不受环境影响的稳定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可大大缩短抗旱育种周期。本研究以扬麦16和中麦895衍生的174个家系的DH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正常滴灌(NI)和干旱胁迫(DS)处理,对2年2个水分处理下花后10 d、14 d、18 d、22 d、26 d和30 d旗叶绿色叶面积百分率(GLA)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进行表型测定,运用Gompertz模型模拟出GLA(%)变化趋势。将达到最大衰老速度的时间(TMRS)、绿色叶面积持续期(GLAD)、平均衰老速率(ARS)、旗叶快速衰老开始的时间(T1)、旗叶快速衰老结束的时间(T2)和旗叶动态SPAD值等11个持绿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水旱条件下,DH群体和亲本不同日龄下的GLA,衰老特征参数和旗叶动态SPAD值均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并表现出一定差异。各家系和亲本不同日龄下的GLA均呈缓慢-快速-缓慢的动态下降趋势,快速衰老主要集中在18 d、22 d和26 d。除ARS和GLA-10D呈负相关,其余性状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各性状遗传力范围在0.50~0.81之间。连锁分析在2个及以上环境中共鉴定到27个与小麦持绿相关的稳定位点,其中11个与小麦衰老特征参数相关,16个与旗叶动态SPAD值相关,分布在1A、1B、4B、4D、5D、7B和7D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3.86%~14.11%和2.99%~17.45%。在4B、4D和7B染色体上有1个调控T1和5个调控SPAD值的QTL在3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别解释8.97%~14.11%和6.85%~17.45%的表型变异。QTL聚合效应分析发现,含有Rht-D1b和AA基因型的位点对SPAD-10D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累加效应,含有GG和TT基因型的位点对SPAD-18D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累加效应。在4B、4D、7B和7D染色体上发现了4个效应明显的QTL簇,位于4D染色体的QTL簇中存在不受水分环境影响的区段(18.80~28.58 Mb),该区段内包含Rht-D1基因,调控SPAD-0D和SPAD-10D的位点可能受到该基因的多效应影响。候选基因分析发现TraesCS4D01G054000、TraesCS1B01G434300和TraesCS7B01G010200等8个影响持绿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上研究结果为小麦持绿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持绿相关性状 QTL定位 聚合效应 候选基因
下载PDF
部分有机肥代替化肥对中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刘立伟 易媛 +8 位作者 刘静 王静 张娜 朱雪成 赵娜 张会云 马红勃 刘东涛 冯国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17-20,共4页
为探索淮北麦区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在保持产量和品质情况下的绿色施肥方式。以中强筋小麦‘徐麦44’为材料,研究设计3种施肥方式:单施化肥(T_(1))、1/3有机肥+2/3化肥配施(T_(2))、单施有机肥(T_(3)),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粉质质量... 为探索淮北麦区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在保持产量和品质情况下的绿色施肥方式。以中强筋小麦‘徐麦44’为材料,研究设计3种施肥方式:单施化肥(T_(1))、1/3有机肥+2/3化肥配施(T_(2))、单施有机肥(T_(3)),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粉质质量指数、面粉吸水率、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等粉质参数、淀粉含量、淀粉糊化特性、籽粒容重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施肥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_(2)处理的产量及其三因素、籽粒容重、沉降值、吸水率、淀粉含量、糊化特性与T_(1)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T_(1)处理,弱化度显著低于T_(1)处理;与T_(1)、T_(2)处理相比,T_(3)处理显著降低了中强筋小麦的产量及其三因素、蛋白质含量、容重、沉降值以及粉质参数,但是增加了籽粒的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相关参数。T_(2)处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小麦产量与品质,甚至在有些品质参数上有所提升,提高了中强筋小麦的面筋强度及加工品质,这在淮北麦区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绿色施肥方式的探索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有机无机肥配施 淮北麦区 中强筋小麦 绿色施肥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长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模拟
9
作者 肖玉涛 李正鹏 +2 位作者 宋明丹 段豆豆 韩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闲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G)和不种绿肥不还田(CK),副区为后茬春小麦化肥用量,设置100%常规施肥(F_(100),225 kg·hm^(-2)N、112.5 kg·hm^(-2)P_(2)O_(5))、70%常规施肥(F_(70),157.5 kg·hm^(-2)N、78.75 kg·hm^(-2)P_(2)O_(5))和不施化肥(F_(0)),共6个处理,基于2019-2022年的田间试验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用验证过的模型对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率定和验证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MSE值介于0.017-0.295,R^(2)介于0.763-0.924,小麦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SME值范围为0.160-0.280,R^(2)均大于0.75,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一致性,可以用校准验证过的模型模拟0-50 cm土层土壤SOC和小麦产量;未来3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绿肥翻压还田可以增加土壤SOC,具体表现为F_(70)+G>F_(100)+G>F_(0)+G>F_(100)> F_(70)> F_(0);0-50 cm土层土壤SOC储量30年变化依次为172.82、136.91、65.21、-35.61、-46.70和-143.95kg·hm^(-2),产量趋势为F_(70)+G>F_(100)+>G>F_(100)>F_(70)>F_(0)+G>F_(0),绿肥翻压还田配施化肥增产效果较好,F_(0)+G、F_(70)+G和F_(100)+G比无绿肥处理(F_(0)、F_(70)、F_(100))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85.7%、87.5%和20.0%;模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来看,长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配施70%的化肥的固碳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绿肥还田 春小麦 模型评价 模拟预测 施氮量 有机碳
下载PDF
绿洲灌区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健 于爱忠 +4 位作者 王玉珑 苏向向 李悦 王鹏飞 吕汉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7,共11页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小麦长期连作、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探讨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小麦施氮制度优化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2020至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绿肥还田...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小麦长期连作、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探讨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小麦施氮制度优化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2020至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绿肥还田量和施氮水平的不同组合,即G1N1、G2N1、G3N1、G4N1、G1N2、G2N2、G3N2、G4N2,其中G1、G2、G3、G4分别代表绿肥还田7500 kg/hm^(2)、15000 kg/hm^(2)、22500 kg/hm^(2)、30000 kg/hm^(2),N1、N2分别代表传统施氮减量15%(153 kg/hm^(2))、减量30%(126 kg/hm^(2)),以传统施氮不复种绿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绿肥还田量结合化学氮肥减量条件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绿肥还田量及减氮水平对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效应显著。N1较N2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8.9%、9.7%;G4较G3、G2、G1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7.4%~23.5%、10.6%~27.4%。绿肥还田量及减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N1较N2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8.7%、5.6%,G4较G3、G2、G1分别提高6.5%~23.8%、8.6%~20.6%。就绿肥还田量和减氮水平结合来看,G4N1处理有效提高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 max)并延缓了其出现的时间(t 50),V max较其他处理平均提高12.4%~26.8%,t 50较其他处理平均推迟了8~13 d;与传统施氮不复种绿肥(CK)相比,G4N1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两年分别平均提高36.4%、32.7%,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推迟了13 d;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增加是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综上说明,绿肥还田30000 kg/hm^(2)(G4)配合化学氮肥减量15%(N1)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可作为干旱绿洲灌区小麦生产中适宜推广的施氮及绿肥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绿肥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孔雀石绿吸附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宋朝霞 刘永康 +1 位作者 郭耀坤 王腾飞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35,共8页
为实现小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小麦秸秆生物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脱附实验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生物炭表面的官能团、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其对孔雀石绿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实验... 为实现小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小麦秸秆生物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脱附实验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生物炭表面的官能团、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其对孔雀石绿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更彻底,芳香化增强;生物炭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平均孔径减小,微孔孔容增大。采用300℃下制备的生物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孔雀石绿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当生物炭投加量为3 g/L时,在40℃时的吸附速率最快,2.5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去除率最高可达84.92%。吸附-脱附再生实验结果显示,经过3次循环后,生物炭的再生率达到92.70%,再生效果良好。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的方法简单,生物炭对孔雀石绿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且可重复利用,这为小麦秸秆生物炭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炭 孔雀石绿 吸附
下载PDF
绿洲灌区绿肥还田对减量灌水小麦产量的补偿机制
12
作者 毛守发 韦金贵 +4 位作者 柴强 樊志龙 胡发龙 殷文 王琦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18-2830,共13页
探讨绿肥对减量灌水春小麦产量构成及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特征的响应和机制,可为构建新型小麦节水型种植制度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依托2017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始的小麦复种绿肥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研究了不同绿肥处理方式下减... 探讨绿肥对减量灌水春小麦产量构成及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特征的响应和机制,可为构建新型小麦节水型种植制度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依托2017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始的小麦复种绿肥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研究了不同绿肥处理方式下减量灌水小麦的群体生长动态、光合产物累积、转运分配和产量特性。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420 mm(I3,地方常规灌水量)、370 mm(I2,减量50 mm)和320 mm(I1,减量100 mm)3个灌水水平,绿肥全量翻压还田(WG)、绿肥仅根茬还田(WGR)和不种绿肥(W)3种绿肥处理方式,组成9个处理。结果表明,减量灌水降低了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绿肥还田可补偿因减量灌水造成的产量负效应。与I3相比,I1处理小麦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降低11.5%、3.8%和8.1%,I2籽粒产量降低了3.4%;与W相比,WG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0.9%、3.7%和8.0%,WGR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提高了4.8%和3.4%;与WI3相比,WGI2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7.2%和5.3%,WGI1和WGRI2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即麦后复种绿肥并全量还田可补偿减量灌水100 mm产生的产量负效应,可超量补偿在减量灌水50 mm的负效应。绿肥还田补偿减量灌水对小麦产量负效应的主要原因是:(1)绿肥还田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生长率(CGR)和净同化率(NAR),增大了小麦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与WI3相比,WGI2拔节至孕穗、孕穗至开花、开花至灌浆期CGR分别提高10.4%、10.5%和7.9%,WGRI2拔节至孕穗、孕穗至灌浆期CGR分别提高6.7%和5.7%,WGI1无显著变化;WGI2较WI3孕穗至开花、开花至灌浆期NAR分别提高4.5%、4.8%,穗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5.7%和6.9%,WGI1、WGRI2较WI3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差异不显著。(2)绿肥还田提高了减量灌水小麦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I2、I1较I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降低8.8%、5.3%和23.1%、13.7%;WG、WGR较W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提高19.6%、8.9%和14.0%、9.3%;与WI3相比,WGI2、WGRI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在干旱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是实现小麦生育期减量灌水的可行措施,绿肥可通过优化小麦光合产物的累积和分配补偿由于减量灌水造成的小麦减产,绿肥全量还田的节水潜力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减量灌水 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补偿效应
下载PDF
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与减量控害技术研究——以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庆国 于海霞 张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小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粮食安全,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积极开展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增效融合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阐述塔城市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与减量控害技术,以期为粮食安全战略提供... 小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粮食安全,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积极开展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增效融合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阐述塔城市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与减量控害技术,以期为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防治 绿色防控技术
下载PDF
绿肥填闲种植和施氮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氮组分的影响
14
作者 杨蕊嘉 温萌萌 +2 位作者 刘洋 杨彩迪 王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9-1649,共11页
【目的】研究绿肥填闲种植和施氮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氮组分的影响,探讨旱地绿肥填闲种植系统提升土壤供氮能力的途径。【方法】冬小麦−夏季绿肥田间定位试验开始于2017年,采用绿肥填闲作物和施氮双因素设计,其中绿肥填闲作物包括苏丹... 【目的】研究绿肥填闲种植和施氮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氮组分的影响,探讨旱地绿肥填闲种植系统提升土壤供氮能力的途径。【方法】冬小麦−夏季绿肥田间定位试验开始于2017年,采用绿肥填闲作物和施氮双因素设计,其中绿肥填闲作物包括苏丹草单播(SG)、长武怀豆单播(SB)、苏丹草与怀豆混播(MIX)和裸地休闲(CK)4个处理,冬小麦施氮量包括0、60、120 kg/hm^(2)3个水平。2023年6月小麦收获后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STN)、颗粒有机氮(PON)、潜在矿化氮(PMN)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结果】与CK处理相比,种植绿肥并未显著影响各土层STN含量,但提高了0—10 cm土层PON含量(增幅为25.8%~54.8%)、0—10和10—20 cm土层PMN含量(增幅分别为9.7%~14.1%和11.2%~13.7%)以及0—10、10—20和20—40 cm土层MBN含量(增幅分别为15.1%~24.1%、18.2%~28.8%和22.3%~32.5%)。不同绿肥处理间比较,SB和MIX处理较SG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PON含量(增幅均为23.1%),SB处理各土层MBN含量均显著高于SG处理(增幅为7.79%~8.93%),而各土层PMN含量在不同绿肥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供试土壤氮组分相对含量大小排序为PON>MBN>PMN,绿肥处理较CK均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PON、PMN、MBN相对含量、10—20 cm土层PMN和MBN相对含量以及20—40 cm土层PON和MBN相对含量。施氮提高了0—20 cm土层氮组分及其相对含量,但对20—40 cm土层没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STN外,PON、PMN和MBN含量均与系统年均氮输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TN、PON、PMN、MBN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PON较其它活性组分更能指示土壤供氮能力变化。【结论】夏季绿肥填闲种植和施氮均能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单作系统0—20 cm土层氮组分含量及其相对含量,其中长武怀豆与氮肥120 kg/hm^(2)联合施用更有助于提高农田土壤供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施氮量 旱作冬小麦 土壤氮组分
下载PDF
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7期172-174,共3页
小麦是小甸镇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原料作物,也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经济作物,所以保障小麦生产安全非常关键。传统栽培技术模式下,小麦产量低、品质差,而且生产环节易污染环境,影响粮食安全稳定。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加快推动小麦绿色... 小麦是小甸镇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原料作物,也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经济作物,所以保障小麦生产安全非常关键。传统栽培技术模式下,小麦产量低、品质差,而且生产环节易污染环境,影响粮食安全稳定。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加快推动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小甸镇为例,分析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小甸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青麦仁秋葵饼干加工工艺的研究
16
作者 王倩 闻玉婷 +4 位作者 高天辰 王文婷 刘慧 邢霂蕾 周欣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5期37-40,46,共5页
以秋葵粉、青麦仁粉、异麦芽酮糖醇等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青麦仁秋葵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100 g低筋面粉的基础上,秋葵粉添加量7%,青麦仁粉添加量14%,异麦芽酮糖醇用量24.8 g,黄油用量30.0 g,制... 以秋葵粉、青麦仁粉、异麦芽酮糖醇等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青麦仁秋葵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100 g低筋面粉的基础上,秋葵粉添加量7%,青麦仁粉添加量14%,异麦芽酮糖醇用量24.8 g,黄油用量30.0 g,制备的青麦仁秋葵饼干口感酥脆、甜度适中,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葵粉 青麦仁粉 饼干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17
作者 戚柳 蔡洪梅 +4 位作者 刘倩倩 陈甜甜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4,共4页
本文基于皖西大别山区小麦生产现状,总结分析了该区域小麦生产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包括优质品种、机械化程度、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及小麦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结合这些环节提出加强品种自主选育、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推广丰产... 本文基于皖西大别山区小麦生产现状,总结分析了该区域小麦生产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包括优质品种、机械化程度、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及小麦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结合这些环节提出加强品种自主选育、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推广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和发展绿色农业品牌等对策,为研究区小麦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效栽培技术 机械化程度 绿色农业
下载PDF
灵台县小麦高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8
作者 李彩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148-150,共3页
灵台县是农业产出大县,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栽培时,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有助于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推动当地绿色农业发展。对小麦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灵台县是农业产出大县,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栽培时,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有助于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推动当地绿色农业发展。对小麦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要点
下载PDF
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魏群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传统栽培技术模式下,小麦产量与质量并不理想,导致种植效益较差,影响粮食安全稳定性,不利于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创新应用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连云区为例,重点对小麦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展... 传统栽培技术模式下,小麦产量与质量并不理想,导致种植效益较差,影响粮食安全稳定性,不利于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创新应用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连云区为例,重点对小麦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展开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 高产 栽培技术 连云区
下载PDF
小麦绿色栽培及智能精准管理技术分析
20
作者 刘家伸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0-13,共4页
本文总结分析了小麦绿色栽培和智能精准管理技术在促进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为实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该技术是利用传感器、遥感和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对小麦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通过栽植管... 本文总结分析了小麦绿色栽培和智能精准管理技术在促进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为实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该技术是利用传感器、遥感和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对小麦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通过栽植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仓储一体化等多种手段,提高小麦生产效益及产品质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合理规划栽培方案,精准调控作物生长全过程和环境。目的在于推广绿色栽培和智能精准管理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栽培 智能精准管理 精准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