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verall Urban System: Integrating Central Place Theory and Urban Network Idea in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of China
1
作者 Yongzhong Gu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8年第12期1205-1220,共16页
Following a half century of popularity, central place theory experienced 20 years of neglect when the new urban system theory of network modeling gained atten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However, central place ... Following a half century of popularity, central place theory experienced 20 years of neglect when the new urban system theory of network modeling gained atten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However, central place theory remains valid, and it seems there has been a reemergence with it. Using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Greater PRD) as an experimental study reg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esent an empirical study that validates central place theory and shows that i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n overall regional urban system. The study uses the compound Central Place Importance (CPI) to evaluate whether there is a hierarchy among the urban centers with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a hierarchy. Furthermore, empirical observation finds distinct complementarity relationships, rank-size distributions, and co-operative ac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ities, thus substantiating the claim that central place theory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an overall regional urban system. Besides, the presence of the densely distributed modern infrastructure system also appears to constitute a dimension of the overall urban system. There need further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in order to support this pro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PLACE theory network URBAN SYSTEM Overall URBAN SYSTEM CENTRAL PLACE Importance Complementarity RANK-SIZE Distribution Co-Operation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下载PDF
Materializing the “Urban Region” Concept by Integrating Ecological Networks and Central Place Theory
2
作者 Yongzhong Guo Youzhao L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8年第13期1314-1342,共29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grate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by applying and syncretizing the “urban region” concept from landscape ecology and the “city-region” concept from socioeconomics. Fi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grate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by applying and syncretizing the “urban region” concept from landscape ecology and the “city-region” concept from socioeconomics. First, various concepts pertaining to regions are discussed and then,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on a regional scale is introduced. Subsequently,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in China,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area and landscape ecology’s “urban region” concept is applied to produce a landscape spatial arrangement framework for an urban region. This framework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steps: conceiving the study area as a region that consists of two urban regions, arranging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by establishing a regional ecological network within the urban-region rings;and formulating an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using central place theory. The resulting landscape spatial arrangement solution includes natural protection areas that cover half of the study area, several key strategic urbanizing lo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trict protection of certain agricultural land-use areas. We believe that this framework facilitates a feasible exploration of land-use planning on a regional scale, although more in-depth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refine this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Y-REGION URBAN REGION Ecological network Central PLACE theory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下载PDF
An Implicit Coupled 1D/2D Model for Unsteady Subcritical Flow in Channel Networks and Embayment
3
作者 GENG Yan-fen WANG Zhi-l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110-118,共9页
In this study, 1D and 2D shallow-water models were coupled to simulate unsteady flow in channel networks and embayment. The 1D model solved the 1D shallow-water equations (St. Venant) using the Preissmann box method a... In this study, 1D and 2D shallow-water models were coupled to simulate unsteady flow in channel networks and embayment. The 1D model solved the 1D shallow-water equations (St. Venant) using the Preissmann box method and targeted long narrow reaches of the river networks, while the 2D model targeted broad channels and embayment and solved the 2D shallow-water equations using a semi-implicit scheme applied to an unstructured grid of triangular cells. The 1D and 2D models were solved simultaneously by building a matrix for the free surface elevation at every 1D junction and 2D cell center. Velocities were then computed explicitly based on the results at the previous time step and the updated water level. The originality of the scheme arose from a novel coupl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pled 1D/2D model produced identical results as the full 2D model in classical to benchmark problems with considerable savings in computational effort.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n southern China showed that complex patterns of tidal wave propagation could be efficiently mode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D river network model 2D unstructured model full coupling model pearl river delta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的强震台站监测能力分析
4
作者 丁莉莎 谢剑波 +5 位作者 吴华灯 廖一帆 叶世山 卢子晋 马洁美 吕仲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55,共17页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粤东密集台网的强震日常记录数据为基础,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密度函数,研究强震动台站背景噪声频谱的统计规律,建立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平均模型、最小模型以及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通...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粤东密集台网的强震日常记录数据为基础,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密度函数,研究强震动台站背景噪声频谱的统计规律,建立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平均模型、最小模型以及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通过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与区域地震事件的频率-加速度幅值分布曲线互比的强震台站监测能力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台站每日背景噪声加速度有效值,并估算了强震台站记录不同震级区域地震事件的概率,来评价台站的监测能力。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分析方法是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密度分布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工程地震学中频率域去噪低端截止频率的讨论。由于仪器自噪声和环境噪声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导致台站的噪声下限不同,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最小模型可以作为该台最优监测能力的估计,是强震仪及观测环境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强震台站 背景噪声 监测能力
下载PDF
基于企业组织关系的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研究
5
作者 谷斌 吴坤彦 +2 位作者 汤晟 周天怡 王岩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9,共15页
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构建网络,分析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结果显示:1) 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数量增长迅猛,企业跨城市联系增强,深圳、... 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构建网络,分析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结果显示:1) 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数量增长迅猛,企业跨城市联系增强,深圳、广州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关联网络的控制中心。2)城市群整体关联结构从2005年的广-珠-深及连线城市组成的单三角形转变为2020年的广-佛-深和广-珠-深及连线城市组成的双三角形,网络密度提升,不对称性减弱,由单区域中心向多区域中心转变。3)分行业看,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间差距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网络联系最强,金融业最弱,制造业居中,深圳、广州双核心地位凸显,肇庆、江门位于网络边缘。4)推动城市群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进一步增强城市间数字经济合作,更好地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边缘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和基础设施;在细分行业上统筹规划行业布局,促进各行业均衡发展,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网络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数字经济 上市企业 珠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极端水位事件风险传递规律
6
作者 范敏韬 佘贞燕 +2 位作者 余龙飞 陈晓宏 刘智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为研究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极端水位事件的风险传递规律,基于13个水位站点1957—2016年的月水位资料,利用pair-copula结构构建珠三角河网区水位的风险传递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极端水位在空间上的风险传递机制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为研究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极端水位事件的风险传递规律,基于13个水位站点1957—2016年的月水位资料,利用pair-copula结构构建珠三角河网区水位的风险传递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极端水位在空间上的风险传递机制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降水量条件下,珠三角河网区低水位风险顺向(上游至下游)和逆向(下游至上游)传递的概率均显著增大;高降水量条件下夏季丰水期的高水位顺向传递风险更高,低降水量条件下冬季枯水期的低水位顺向和逆向传递风险均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在高降水量条件下,1987—2016年夏季丰水期的高水位顺向传递风险比1957—1986年显著增强;在低降水量条件下,1987—2016年冬季枯水期低水位的顺向和逆向传递风险比1957—1986年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水位 风险传递模型 pair-copula结构 珠江三角洲河网区
下载PDF
珠三角河网区典型生境植物群落构成特征及生态修复 被引量:2
7
作者 江海燕 黄晓彤 +3 位作者 马源 陆剑 关志烨 袁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73-3285,共13页
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三生空间高度混杂地区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是珠三角河网区新时期面对的重要难题。以2018—2021年间积累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针对广佛地区20处样地202个样点,综合生态学数量分析与风景园林学空间分析方法,研... 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三生空间高度混杂地区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是珠三角河网区新时期面对的重要难题。以2018—2021年间积累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针对广佛地区20处样地202个样点,综合生态学数量分析与风景园林学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河网区典型生境的植物群落构成特征及应用。结果表明:(1)珠三角河网区植物物种丰富,维管束植物共122科382属551种;植物群落“乔、灌、草、藤本”垂直结构完整,但乡土植物占比较低、外来入侵较严重;(2)动物友好植物种类丰富,共有鸟类友好植物88种、昆虫类友好植物90种、鱼类两栖类友好植物34种,但缺乏针对动物友好生境的科学配置;(3)河网区包括滨水、坑塘、农田、聚落四类典型生境以及9个稳定的植物群系,但在长期人为干扰下其生态功能和水乡风貌特征被严重削弱。最后,以佛山大美公园为例,探讨了以恢复河网区生物多样性和特色景观风貌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实践。研究为珠三角河网区地域性景观恢复和三生空间混杂区域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的规划设计蓝本和实践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河网区 典型生境 植物群落 生态修复 水乡景观恢复
下载PDF
中国城市健康指数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8
作者 李建军 王祥川 +4 位作者 李珊 田静 龚丽 马晶 郑颖生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9-23,共15页
近年来,关注城市健康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科学评估城市的健康指数及其空间特征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的基础。现阶段学界对城市健康评价的相关理论发展起步不久,已有研究侧重对城市健康进行单一维度评估,缺乏综合多维度融... 近年来,关注城市健康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科学评估城市的健康指数及其空间特征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的基础。现阶段学界对城市健康评价的相关理论发展起步不久,已有研究侧重对城市健康进行单一维度评估,缺乏综合多维度融合的评判,整体尚未形成统一的系统评价体系。另外,已有研究更多是将城市作为独立个体考量其健康特征,忽视了对城市间健康关联度的评估,不利于城市间通过相互学习效应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因此,文章尝试从五大维度优化中国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结合复杂网络方法科学评估了各空间单元及其邻近单元的健康水平与组团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健康城市指数最高的第一梯队是广州市与深圳市,第二梯队是东莞市、佛山市与珠海市,第三梯队是中山市与外围的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它们在不同维度的健康指标上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珠三角健康空间网络可划分为单一型健康型、双重型健康型与混合型健康型共五大组团,这为科学识别出各地区健康发展短板及寻求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对标学习地区提供了思路。文章旨在为中国城市健康指数的评估提供系统性研究框架,为城市健康发展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健康 评价体系 复杂网络 空间特征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我国城市绿道体育休闲区域特色及其空间转向
9
作者 符壮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9期53-56,共4页
城市绿道体育是指在城市绿道空间,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实现生态、和谐、共享的公共服务。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空间显得弥足珍贵。该文系统分析我国中西部、东部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的区域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地理等特征,... 城市绿道体育是指在城市绿道空间,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实现生态、和谐、共享的公共服务。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空间显得弥足珍贵。该文系统分析我国中西部、东部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的区域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地理等特征,进而从区域、社会发展等角度出发,以珠三角为例,讨论我国城市绿道体育休闲助推空间分配向公平正义转向,以期促进我国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道体育 休闲 区域特色 空间转向 珠三角
下载PDF
基于中心性与作用力的城市网络节点地位评价——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10
作者 刘伟 吴洁琳 《城乡规划》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文章将扎克瑞·尼尔无方向、无加权的城市网络计算模型改进为有向、加权的计算模型,创新性地提出递归集聚中心性、递归扩散中心性、递归集聚作用力和递归扩散作用力四个评价指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百度指数数据对各城市节点... 文章将扎克瑞·尼尔无方向、无加权的城市网络计算模型改进为有向、加权的计算模型,创新性地提出递归集聚中心性、递归扩散中心性、递归集聚作用力和递归扩散作用力四个评价指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百度指数数据对各城市节点地位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广州市的网络作用力相对于中心性优势明显,在城市群中发挥了更多结构性作用,而深圳市则在网络中心性方面更具优势;从方向性特征来看,广州市、佛山市、江门市和中山市属于外向型城市,深圳市、东莞市、珠海市、茂名市和惠州市属内向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 作用力 珠三角城市群 城市网络 节点地位
下载PDF
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段杰 王炜 《新经济》 2023年第9期14-31,183,共19页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2000年至2019年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构建四阶段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从网络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化视角分析集群创新网络演化历程,深入探讨电子...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2000年至2019年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构建四阶段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从网络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化视角分析集群创新网络演化历程,深入探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多尺度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整体规模扩大,但网络紧密度不足,网络发展呈现“小世界”特征。(2)网络核心节点由外资企业向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转变。(3)珠三角内部空间创新联系不断增强,网络空间格局由“核心—边缘”结构向多核心发展转变。(4)国家层面形成从东向西创新合作联系层级逐步递减的网络空间合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时空演化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多维邻近视角下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机理分析
12
作者 段杰 王炜 《华南地理学报》 2023年第2期27-38,共12页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以创新合作关系为基础构建的创新网络,可以有效推动知识溢出和要素流动,实现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是目前创新主体间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模式。本文以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采集珠三角地区联合申请发明专...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以创新合作关系为基础构建的创新网络,可以有效推动知识溢出和要素流动,实现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是目前创新主体间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模式。本文以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采集珠三角地区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集群创新网络,深入探究网络空间格局的演化历程,同时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出发,进一步探讨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结果表明:(1)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空间格局由“核心-边缘”结构向多中心发展转变,东莞和佛山在网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及技术邻近性对于驱动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演化发挥显著作用;(3)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不同阶段来看,邻近性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异;(4)地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存在相互替代效应,组织邻近性和技术邻近性存在互补效应;(5)个体及网络结构属性对珠三角集群创新网络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多维邻近性 演化机理
下载PDF
新一轮贸易保护如何改变珠三角电子通信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进而影响创新绩效?
13
作者 王翔宇 叶玉瑶 +5 位作者 巫细波 张智颖 程风雨 邹小华 赵蓓蕾 张虹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74-2287,共14页
主要基于2014—2021年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以及珠三角电子通信产业发明专利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以及建立QAP(QuadraticAssignmentProcedure,二次指派程序)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新一轮贸易保护对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及二者共同对合作创... 主要基于2014—2021年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以及珠三角电子通信产业发明专利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以及建立QAP(QuadraticAssignmentProcedure,二次指派程序)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新一轮贸易保护对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及二者共同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珠三角电子通信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关系的结构逐渐去中心化,其异质性增长趋于停滞,新一轮贸易保护没有促进产学研合作关系异质性的增加;新一轮贸易保护显著调节地理邻近性,造成合作创新的地理尺度下降。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在贸易保护的冲击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异质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由正转负,倒U型关系已达显著;贸易保护使其他维度的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此消彼长,其调节效应突出体现在其强化地理邻近对产学研合作关系及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上述发现提醒产学研创新支持政策还需进一步细化优化。文章由此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即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化创新交易成本制定相适应的创新支持政策,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跨地区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中国的区域战略性产业摆脱国际技术贸易封锁、实现高质量自主创新与技术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保护 产学研合作 创新网络 创新绩效 关系异质性 电子通信 多维邻近性 珠三角
下载PDF
基于pair-copula结构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位空间依赖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敏韬 谢宇莹 +3 位作者 佘贞燕 余龙飞 林凯荣 刘智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28,共7页
基于1957—2016年珠江三角洲河网区15个水文站月平均水位资料,利用pair-copula结构构建水位空间依赖性模型生成样本数据,并采用F-madogram方法定量评估不同时期、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距离范围内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的水位空间依赖性。结果表... 基于1957—2016年珠江三角洲河网区15个水文站月平均水位资料,利用pair-copula结构构建水位空间依赖性模型生成样本数据,并采用F-madogram方法定量评估不同时期、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距离范围内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的水位空间依赖性。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横向发育区域比东南45°方向发育区域水位空间依赖性弱;夏季丰水期水位空间依赖性比冬季枯水期水位空间依赖性显著增强,且季节尺度下水位空间依赖性比全年尺度下水位空间依赖性弱;受人类活动影响,在远距离情况下夏季丰水期1987—2016年的水位空间依赖性比1957—1986年显著增强;在较小距离范围内年极小月水位1987—2016年的空间依赖性比1957—1986年显著减弱,在远距离情况下年极大月水位1987—2016年的空间依赖性比1957—1986年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依赖性 pair-copula结构 F-madogram函数 水位 珠江三角洲河网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 Oli影像的珠三角森林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康杰 胡中岳 +1 位作者 刘萍 徐正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1,共9页
【目的】森林生物量是评价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碳循环的重要基础,准确估测珠三角森林生物量对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高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为研究区,通过Landsat-8 Oli影像、DEM影像和... 【目的】森林生物量是评价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碳循环的重要基础,准确估测珠三角森林生物量对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高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为研究区,通过Landsat-8 Oli影像、DEM影像和201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分别提取单波段因子、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和地形因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构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1)针对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不同森林类型,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都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用BP神经网络预测的决定系数R2相比于多元逐步回归有了一定的提高,阔叶林提高了0.10,针叶林提高了0.14,针阔混交林的R2提高的最为明显,提高了0.29。相对于多元逐步回归,BP神经网络的RMSE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阔叶林降低了5.32 t/hm^(2),针叶林降低了10.57 t/hm^(2),针阔混交林降低了0.28 t/hm^(2)。2)利用BP神经网络反演珠三角样地生物量,阔叶林为66.18 t/hm^(2),针叶林为61.88 t/hm^(2)、针阔混交林58.29 t/hm^(2),珠三角的乔木林平均生物量为64.46 t/hm^(2),总的生物量为1435.99 t,大部分地区森林生物量为40~80 t/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地上生物量较高的地区分别分布在肇庆北部、广州北部、惠州西北部和东莞等地区。【结论】Landsat-8 OLI可以很好地用于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算,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精度要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森林地上生物量与龄组和树种有关,生物量高的地区以近熟林和成熟林为主,木荷、马尾松、栎类和针阔混交林等树种的生物量较高,桉树的生物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多元逐步回归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
下载PDF
A novel method for approximating intercity networks: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for validating the city networks in two Chinese city-regions 被引量:9
16
作者 ZHAO Miaoxi WU Kang +1 位作者 LIU Xingjian BEN Derudder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337-354,共18页
A network perspectiv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organizational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s. Based on a critical overview of existing empirical models for estimating intercity networks based... A network perspectiv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organizational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s. Based on a critical overview of existing empirical models for estimating intercity networks based on firm linkages, this study extends the re- 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corporate city model algorithm by proposing a new method for ap- proximating urban networks based on the Iocational strategies of firms. The new method considers both regional and hierarchical network features and avoids the information los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version from two-mode firm-city networks to one-mode city-city networks. In addition, network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proposed herein are suitable when employ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inally, this method is empirically validated by ex- amining intercity firm networks formed by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 firms in China's two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 namel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The pre- sented empirical analysis suggests two main findings. First, in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methods (e.g., the interlocking city network model), our new method produces regional and hierarchical urban networks that more closely resemble reality. Second, the new method al- lows us to us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assess betweenness and closeness centralities. However, regardless of the model applied, the validity of any method that measures urban networks depends on the soundness of its underlying assumptions about how network actors (firms, in our case) inte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y network network measurement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delta
原文传递
MIKE11模型在珠三角河网区水质改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青峰 郭珊 +2 位作者 张茹玉 闫晓满 张学林 《人民珠江》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珠三角地区河网水质改善是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水质改善措施的达标性进行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佛山市南海区北村水系为例,基于MIKE11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COD、NH_(3)-N、TP为特征指标,研究不同工程方案下河涌水动力及水质... 珠三角地区河网水质改善是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水质改善措施的达标性进行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佛山市南海区北村水系为例,基于MIKE11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COD、NH_(3)-N、TP为特征指标,研究不同工程方案下河涌水动力及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截污、清淤、引水等措施对研究河段的整体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可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随着截污、活水工程的实施,北村水系主要河涌典型断面处的水质基本可以达到Ⅴ类水质的要求,引水调水及CSO调蓄池实施后污染严重河涌观测断面污染物浓度下降超过70%,可为珠三角河网水质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11 水环境模拟 水质改善 珠三角河网 佛山市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区城市网络变化特征——基于百度信息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6
18
作者 熊丽芳 甄峰 +2 位作者 席广亮 朱晓清 王波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了了解城市网络的变化特征,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各个经济区内两两城市的百度指数之用户关注度数据,模拟计算了百度信息流,分别构建了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城市网络,并对其2009―2012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 为了了解城市网络的变化特征,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各个经济区内两两城市的百度指数之用户关注度数据,模拟计算了百度信息流,分别构建了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城市网络,并对其2009―2012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主要结论:1)基于百度信息流的城市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并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及变化;2)在城市网络的时空演进方面,城市彼此之间的信息联系日益紧密,但城市网络空间发展的均衡化与极化等级现象并存;3)由于百度信息流有着更强的跨越属性,为发展中的新兴城市提供更多的机遇,且这种正效应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 信息流 城市网络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下载PDF
珠三角河网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超 李新辉 +4 位作者 赖子尼 曾艳艺 高原 刘乾甫 杨婉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35-5847,共13页
珠三角河网水域是珠江之水流入南海的必经之地,对2012年该水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阐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383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硅藻和绿藻是最主要类群,其次是裸藻和蓝藻。颗粒直链藻原变种... 珠三角河网水域是珠江之水流入南海的必经之地,对2012年该水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阐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383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硅藻和绿藻是最主要类群,其次是裸藻和蓝藻。颗粒直链藻原变种是调查水域的本底物种,也是最优势种;而变异直链藻和网球藻分别是枯水季节和丰水季节的指示物种。从季节变动看,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呈现枯水季节高、丰水季节低的特征,主要与径流导致的稀释作用和透明度升高引发的沉降损失有关。从空间分布看,总生物量呈现自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主要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关,而且空间分布格局无季节差异。从不同类群的相对组成上看,硅藻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绿藻和裸藻次之,这与20世纪80年度初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硅藻在枯水季节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在丰水季节由于绿藻和裸藻优势的明显增大,导致硅藻的优势下降,这与流域中一些死水区域如水库、浅滩中的蓝绿藻和裸藻在丰水期涌入干流有关,PCA分析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不同站位在相对组成上的季节变动还受盐度的影响。综上,物理因子包括与径流相关的稀释作用和与透明度相关的沉降损失不仅影响总生物量的季节变动,也影响不同类群的相对组成;而化学因素如营养盐含量是决定总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与河口潮汐作用相关的盐度变化对类群相对组成的空间分布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河网 浮游植物 生物量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河道采沙对珠江三角洲水情及水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韩龙喜 计红 +1 位作者 陆永军 莫诗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5-690,共6页
珠江三角洲水系属于典型的潮汐河网,水流同时受到地表径流及沿海潮位的双重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水系大规模的人工挖沙导致了水文条件、河床演变自然进程的较大变化。根据潮汐河网的水力特性,建立了用于模拟水位、流量时空变化... 珠江三角洲水系属于典型的潮汐河网,水流同时受到地表径流及沿海潮位的双重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水系大规模的人工挖沙导致了水文条件、河床演变自然进程的较大变化。根据潮汐河网的水力特性,建立了用于模拟水位、流量时空变化的一维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并根据由灰色模型预测的因挖沙引起的未来年份的河床演变情况,分别预测分析了不同水平年在丰水期、枯水期两种代表水情下的水系水位、流量变化情况。并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河网 采沙 珠江三角洲 水情 水环境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