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脉冲测角的二维分级主旁瓣干扰联合抑制方法
1
作者 张仁李 朱蕾 +1 位作者 邱爽 盛卫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21,共9页
针对矩形平面阵列天线同时存在主、旁瓣干扰的单脉冲测角问题,该文设计了2维分级自适应单脉冲波束形成算法(TDHJ-ADBF)。TDHJ-ADBF算法将矩形平面阵分为方位维和俯仰维两个正交维度,采用2维分级处理架构:第1级处理在测角维进行,采用低... 针对矩形平面阵列天线同时存在主、旁瓣干扰的单脉冲测角问题,该文设计了2维分级自适应单脉冲波束形成算法(TDHJ-ADBF)。TDHJ-ADBF算法将矩形平面阵分为方位维和俯仰维两个正交维度,采用2维分级处理架构:第1级处理在测角维进行,采用低运算量的压缩多重信号分类法对测角维主瓣干扰进行快速识别与方向估计,构造阻塞矩阵滤除主瓣干扰,获得仅含旁瓣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进而对和、差波束方向图进行指向与鉴角曲线联合约束,完成测角维旁瓣干扰抑制与波束形成处理;第2级在非测角维对残留的测角维主瓣干扰进行抑制。通过2维分级处理实现主、旁瓣干扰联合对抗,并保持单脉冲测角的鉴角曲线线性度。仿真结果表明,TDHJ-ADBF算法实现了对主、旁瓣干扰联合抑制,具有高精度的单脉冲测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单脉冲 2维分级波束形成 压缩多重信号分类 主瓣干扰估计 干扰联合对抗
下载PDF
混合IRS辅助大规模MISO中基于显性信道估计的联合波束成形设计
2
作者 李烨 邬婷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88-3393,共6页
针对智能反射面辅助大规模MISO系统的波束成形设计,当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完全已知,且未考虑基站端主动波束成形矩阵与智能反射面反射系数矩阵存在的耦合关系。智能反射面辅助的信道为级联信道,难以进行估计,且导频开销较... 针对智能反射面辅助大规模MISO系统的波束成形设计,当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完全已知,且未考虑基站端主动波束成形矩阵与智能反射面反射系数矩阵存在的耦合关系。智能反射面辅助的信道为级联信道,难以进行估计,且导频开销较大。鉴于此,采用了一种包含有源和无源元件的混合智能反射面架构,首先基于毫米波信道的稀疏特性,利用压缩感知算法估计信道,并设计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两级卷积网络框架,以最大化和速率为目标,联合优化设计智能面反射系数矩阵和波束成形矩阵。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已有方法,所提方法可以使用更少的导频获得更优的和速率性能,有效减少了导频损耗,降低了计算时间复杂度。且当通信环境发生变化时,网络亦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MISO 智能反射面 波束成形 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误差条件下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自适应波束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斌 沈学勇 蒋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86-2990,共5页
针对有幅相误差的互质阵列,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重构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如果幅相误差存在且无法被忽视,协方差矩阵重构的精度会受到幅相误差的影响。为了消除幅相误差的影响,准... 针对有幅相误差的互质阵列,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重构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如果幅相误差存在且无法被忽视,协方差矩阵重构的精度会受到幅相误差的影响。为了消除幅相误差的影响,准确地重构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TLS)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含有幅相误差的协方差矩阵重构的基本模型。然后,将问题转化为变量误差(EIV)模型。再将幅相误差的校准转换为与幅相误差相关的误差矩阵的估计,再利用估计结果得到信号协方差矩阵的有效估计。为了解决误差矩阵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交替下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存在幅相误差的情况下,该方法仍能提高协方差矩阵的重建精度,并且自适应波束的性能优于现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压缩感知 幅相误差 互质阵列
下载PDF
Beamforming and fronthaul compression design for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aided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被引量:1
4
作者 Yu ZHANG Xuelu WU +2 位作者 Hong PENG Caijun ZHONG Xiaoming CHE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31-46,共16页
Owing to the inherent cent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ability,the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is a promising network structure for an intelligent and simplified sixth-generation(6G)wireless... Owing to the inherent cent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ability,the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is a promising network structure for an intelligent and simplified sixth-generation(6G)wireless network.Nevertheless,to further enhance the capacity and coverage,more radio remote heads(RRHs)as well as high-fidelity and low-latency fronthaul links are required,which may lead to high implementation cost.To address this issue,we propose to exploit the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as an alternative way to enhance the C-RAN,which is a low-cost and energy-efficient option.Specifically,we consider the uplink transmission where multi-antenna users communicate with the baseband unit(BBU)pool through multi-antenna RRHs and multiple IRSs are deployed between the users and RRHs.RRHs can conduct either point-to-point(P2P)compression or Wyner-Ziv coding to compress the received signals,which are then forwarded to the BBU pool through fronthaul links.We investigate the join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user transmit beamformers,IRS passive beamformers,and fronthaul compression noise covariance matrices to maximize the uplink sum rate subject to fronthaul capacity constraints under P2P compression and Wyner-Ziv coding.By exploiting the Arimoto-Blahut algorithm and 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we propose a 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 approach to solve non-convex problems,and two iterative algorithms corresponding to P2P compression and Wyner-Ziv coding are provided.Numerical results verify the performance gain brought about by deploying IRS in C-RAN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joint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 Transmit beamforming Fronthaul compression
原文传递
逆模型下的高效声源定位算法研究
5
作者 赵达达 齐小刚 冯海林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与波束形成算法相比,广义互相关逆模型宽带声源定位算法提供了空间的高分辨率,但需要更高的计算量。为了提升广义互相关逆模型算法的计算效率,并尽可能保留其分辨率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声源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去除麦克风阵列输... 与波束形成算法相比,广义互相关逆模型宽带声源定位算法提供了空间的高分辨率,但需要更高的计算量。为了提升广义互相关逆模型算法的计算效率,并尽可能保留其分辨率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声源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去除麦克风阵列输出功率较小的网格点来压缩计算网格,其次,在几何因素条件下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进一步压缩网格,最后仅用保留下的点进行计算,从而大大降低了计算规模。真实数据实验证明,本文所提算法能有效提升广义互相关逆模型算法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波束形成 时域波束形成 广义互相关 压缩计算网格 逆模型 声源定位 麦克风阵列 基于密度
下载PDF
压缩感知在超宽带雷达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黄琼 屈乐乐 +1 位作者 吴秉横 方广有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2,202,共7页
利用信号的先验稀疏性,通过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方法可以实现从少量的非适应性随机测量数据重建原始信号。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超宽带雷达高分辨率成像中,提出基于CS理论的二维方位-距离向成像算法,可以显著减少数据采集... 利用信号的先验稀疏性,通过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方法可以实现从少量的非适应性随机测量数据重建原始信号。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超宽带雷达高分辨率成像中,提出基于CS理论的二维方位-距离向成像算法,可以显著减少数据采集时间、数据量、处理时间以及节省信号带宽,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ector Network Analyzer,VNA)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了采用时间和空间减采样数据的CS算法可以实现与传统的延迟-求和波束形成方法(Delay-Sum Beamform-ing,DSBF)相当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超宽带 雷达成像 延迟-求和波束形成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建 盛卫星 +1 位作者 韩玉兵 马晓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8-444,共7页
该文根据目标在空间的稀疏性,提出了接收端的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在阵元稀布的情况下,用压缩感知的压缩采样理论,恢复出缺失通道的回波信息,然后用恢复的信号做数字波束形成。该算法所形成的波束具有波束旁瓣低... 该文根据目标在空间的稀疏性,提出了接收端的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在阵元稀布的情况下,用压缩感知的压缩采样理论,恢复出缺失通道的回波信息,然后用恢复的信号做数字波束形成。该算法所形成的波束具有波束旁瓣低,指向误差小,干扰方向零陷深,而且没有栅瓣等优点,波束性能接近满阵时候的波束性能,而且使用该方法减少的阵元数远远大于其他稀布阵方法减少的阵元数。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性能评估,给出了不同信噪比、不同干噪比、不同快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仿真结果也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数字波束形成 稀布阵 多测量欠定系统正则化聚焦求解算法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单快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洪涛 贺亚鹏 +1 位作者 顾陈 朱晓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5,共5页
针对空间干扰信号在空域内稀疏的特性,提出一种单快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首先建立一种压缩感知阵列模型,并验证其感知矩阵满足约束等容条件,然后采用丹茨格估计算法在单快拍下重构干扰信号矩阵,最后利用干扰预处理技术形成有效波束。... 针对空间干扰信号在空域内稀疏的特性,提出一种单快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首先建立一种压缩感知阵列模型,并验证其感知矩阵满足约束等容条件,然后采用丹茨格估计算法在单快拍下重构干扰信号矩阵,最后利用干扰预处理技术形成有效波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少量的前端通道数和单快拍下对任意相干性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抑制,且无需估计干扰个数,并提高了波束形成输出的信干噪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波束形成 单快拍 自适应
下载PDF
压缩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晋源 杨洋 褚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199,共5页
凭借空间分辨率高、旁瓣衰减能力强等优势,压缩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算法备受关注。传统方法直接最小化声源分布向量的l_1范数,重构声源分布与真实声源分布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声源无法被直接准确量化。为改善该问题,给出迭代重加权l_1范数最... 凭借空间分辨率高、旁瓣衰减能力强等优势,压缩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算法备受关注。传统方法直接最小化声源分布向量的l_1范数,重构声源分布与真实声源分布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声源无法被直接准确量化。为改善该问题,给出迭代重加权l_1范数最小化方法,其迭代求解声源分布,且每次迭代中对声源分布向量进行加权。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证明:所给方法能有效降低传统方法的重构偏差,能直接用主瓣峰值准确量化声源强度,且空间分辨率更高、旁瓣衰减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识别 压缩波束形成 改进 迭代重加权l1范数最小化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圆阵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 盛卫星 +1 位作者 韩玉兵 马晓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461,共7页
根据目标在空间的稀疏性,在圆形面阵的接收端,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在不改变波束性能与天线口径的前提下,可以大大减少实际的阵元数目,是一种新的稀布阵方法.在阵元稀布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感知的压缩... 根据目标在空间的稀疏性,在圆形面阵的接收端,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在不改变波束性能与天线口径的前提下,可以大大减少实际的阵元数目,是一种新的稀布阵方法.在阵元稀布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感知的压缩采样理论,先用重构算法恢复缺失通道的回波信息,然后利用恢复得到的信号计算自适应权系数,得到理想的自适应数字波束方向图.不同信噪比和干噪比情况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数字波束形成 稀布阵 圆阵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下载PDF
基于时分MIMO的地基雷达高分辨率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留兵 杨涛 车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5-1063,共9页
基于时分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地基雷达成像有许多很好的应用价值,比如替代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在山体滑坡监测方面的应用。针对基于时分MIMO的地基雷达高效高分辨率成像,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逆傅里叶变换脉冲压缩和波束形成的成像算法。雷达... 基于时分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地基雷达成像有许多很好的应用价值,比如替代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在山体滑坡监测方面的应用。针对基于时分MIMO的地基雷达高效高分辨率成像,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逆傅里叶变换脉冲压缩和波束形成的成像算法。雷达通过步进频连续波技术获得高距离向分辨率,利用MIMO技术获得高方位向分辨率。通过逆傅里叶变换法实现雷达数据距离向压缩,采用波束形成算法实现雷达数据方位向压缩。同时该算法还针对MIMO天线阵列所引起的回波信号相位不连续问题进行了适当的校正,在保持算法高效性的同时提高了成像质量。根据真实的山体滑坡监测成像场景参数,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成像算法的可行性,应用在山体滑坡监测上理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成像 时分MIMO雷达 高分辨率 波束形成 逆傅里叶变换脉冲压缩
下载PDF
能量获取传感网络图像压缩传输的波束成形节点选择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包学才 李院民 贺勋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70-75,共6页
图像监测与传输的高能耗直接影响着传感网络持续监测性能,提高传感网络的传输能效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为有效提升图像监测与传输的性能,研究面向图像压缩传输的能量获取传感网络的波束成形节点选择方法。首先根据能量获取的能量预... 图像监测与传输的高能耗直接影响着传感网络持续监测性能,提高传感网络的传输能效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为有效提升图像监测与传输的性能,研究面向图像压缩传输的能量获取传感网络的波束成形节点选择方法。首先根据能量获取的能量预测模型、波束成形的传感网络传输以及图像压缩传输模型,以最小化非目标接收基站的平均旁瓣幅值为优化目标,以节点选择数量为约束条件,建立面向图像传输的波束成形节点选择优化模型。然后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IACO)的图像压缩传输波束成形节点选择算法,提出方法中的启发函数不仅考虑能量获取能量和图像压缩与传输能量,而且在信息素更新公式中也结合剩余能量和非目标接收基站的平均旁瓣性能。通过实验仿真分析,在非目标接收节点的平均旁瓣性能和能量利用率方面,提出的IACO算法都优于标准蚁群算法(ACO)及随机节点算法,有效验证了提出IACO算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获取传感网络 图像压缩传输 波束成形 节点选择方法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虚拟暗室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耀文 陈少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4期59-62,共4页
为了在现场电磁发射测试中有效滤除背景噪声,针对存在相关信号的环境中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失效的问题,提出基于压缩感知(CS)的虚拟暗室测试方法。通过CS理论获得受试设备的辐射信号和环境中其他干扰信号的来波方向,并采取最小方差... 为了在现场电磁发射测试中有效滤除背景噪声,针对存在相关信号的环境中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失效的问题,提出基于压缩感知(CS)的虚拟暗室测试方法。通过CS理论获得受试设备的辐射信号和环境中其他干扰信号的来波方向,并采取最小方差无畸变波束形成算法进行波束形成,从而对干扰信号实现有效抑制。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存在相干信号的情况下,而且不受阵列结构限制,应用更加灵活。通过仿真验证:方法在保证受试设备特性不失真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干扰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暗室 压缩感知 波束形成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可重构智能反射面辅助无线信道估计算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嵘 杭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150,共9页
针对上行链路车联网环境下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IS)辅助多用户的信道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辅助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算法。首先,基于通信设备位置信息,搭建单RIS辅助单用户通信模型,根据波束出发角(AOD)与到达角(AOA)的逻辑关系... 针对上行链路车联网环境下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IS)辅助多用户的信道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辅助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算法。首先,基于通信设备位置信息,搭建单RIS辅助单用户通信模型,根据波束出发角(AOD)与到达角(AOA)的逻辑关系推导了最优相移矩阵,然后根据获得的相移矩阵,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构建了感知矩阵并进行信道估计,最后扩展到多用户场景下迭代求解。基于车联网技术获得的位置信息求解最优RIS相移矩阵,减少了信道额外的训练开销,进一步降低了信道估计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信道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反射面 车联网 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算法 波束成形
下载PDF
压缩感知波束形成算法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娟 孙健 +2 位作者 邵丁 闫豪 李争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4期81-84,124,共5页
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计算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因为其“主瓣”过宽造成空间定位精度低,“旁瓣”既高又多导致出现许多“鬼影”声源,从而限制其得到进一步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利用压缩感知理论中贪婪算法对信号... 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计算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因为其“主瓣”过宽造成空间定位精度低,“旁瓣”既高又多导致出现许多“鬼影”声源,从而限制其得到进一步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利用压缩感知理论中贪婪算法对信号的重建方法,改进常规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一种压缩感知波束形成方法。对单极子声源和相干声源进行声源识别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与函数波束形成方法相比,压缩感知波束形成方法在识别单极子声源和相干声源时,定位精度更高,更能使旁瓣得到有效衰减,分辨率提升更大,并能够大幅缩短识别时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波束形成 压缩感知 贪婪算法 阵列 分辨率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FDA-MIMO雷达波束形成算法
16
作者 陈浩 马建朝 +2 位作者 吕明久 谢谠 刘亚娜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61-265,共5页
为保证FDA-MIMO雷达具有较高的距离维分辨率,充分利用信号在空间的稀疏特性,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FDA-MIMO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只需对少量阵元接收通道的信号在角度-距离二维上进行压缩采样,就可以精确地恢复出满阵接收的原... 为保证FDA-MIMO雷达具有较高的距离维分辨率,充分利用信号在空间的稀疏特性,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FDA-MIMO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只需对少量阵元接收通道的信号在角度-距离二维上进行压缩采样,就可以精确地恢复出满阵接收的原始信号,然后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对主瓣干扰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与稀疏阵相比,该算法不仅形成了高角度和高距离分辨率的点状单峰值波束,提高了目标回波能量,去除了栅瓣,并且干扰零陷更深,主瓣干扰抑制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分集多输入多输出 压缩感知 波束形成 主瓣干扰抑制 栅瓣
下载PDF
基于虚拟阵列的压缩波束形成方位估计方法
17
作者 宋海岩 唐弢 秦进平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32-36,共5页
压缩感知又称为压缩采样技术,是一种新的信号感知或采样方法,已经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中崭露头角,尤其在空间目标方位估计(Direction Of Arrival,DOA)领域中引起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阐述压缩感知技术应用于目标方位估计的基本原... 压缩感知又称为压缩采样技术,是一种新的信号感知或采样方法,已经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中崭露头角,尤其在空间目标方位估计(Direction Of Arrival,DOA)领域中引起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阐述压缩感知技术应用于目标方位估计的基本原理,并采用高效稳定的凸优化问题解算工具箱CVX进行目标方位的有效求解,在此基础之上,将压缩波束形成技术与虚拟阵列孔径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阵列的压缩波束形成技术,以期获得更高的空间目标方位分辨能力。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尤其在低信噪比、相干源和小快拍数条件下,该方法能够分辨相近的空间目标,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波束形成 方位估计 虚拟阵列 稀疏恢复
下载PDF
结合压缩感知模型的稀疏阵列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力恒 马晓川 +1 位作者 李璇 宋其岩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85,共11页
本文从稀疏阵列入手,将稀疏阵列接收数据模型转化为更高自由度下的单快拍接收数据模型,并将压缩感知模型引入稀疏阵列信号处理问题中,从理论上证明了其可行性。在等效单快拍数据下,利用稀疏重构算法准确估计信源方位和功率,进而对传统M... 本文从稀疏阵列入手,将稀疏阵列接收数据模型转化为更高自由度下的单快拍接收数据模型,并将压缩感知模型引入稀疏阵列信号处理问题中,从理论上证明了其可行性。在等效单快拍数据下,利用稀疏重构算法准确估计信源方位和功率,进而对传统MVDR波束形成器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感知模型实现稀疏阵列的波束形成,能够将稀疏阵列和压缩感知算法两者的优势结合,在阵列阵元数较少的条件下达到更高的自由度,同时具备良好的波束形成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阵列 压缩感知模型 稀疏重构 波束形成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波束空间广义旁瓣相消算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浩洋 向建军 +2 位作者 彭芳 王帅 李志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7-3045,共9页
针对广义旁瓣相消(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er,GSC)算法运算量大,在波束形成中存在旁瓣较高、稳健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波束空间GSC算法。首先,建立一种优化自适应转换矩阵将信... 针对广义旁瓣相消(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er,GSC)算法运算量大,在波束形成中存在旁瓣较高、稳健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波束空间GSC算法。首先,建立一种优化自适应转换矩阵将信号处理过程由阵元空间转换到波束空间,通过减小自由度来降低算法的运算量。其次,构建最小均方误差适应度函数,在波束空间中利用压缩因子PSO算法充分利用接收数据的相关性,缩减与期望信号误差并降低波束旁瓣。所提算法在降低算法运算量的同时,解决了波束旁瓣过高的问题,并在低快拍、强干扰条件下具有较好波束形成能力,算法稳健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 自适应转换矩阵 粒子群优化 压缩因子 稳健性
下载PDF
非凸稀疏约束的多快拍压缩波束形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飞龙 迟骋 +1 位作者 李宇 黄海宁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71-2079,共9页
基于极小极大凹惩罚函数约束的压缩感知波束形成,相对于传统l1范数的压缩波束形成来说,可以增强信号的稀疏性,获得更精确的波达方向估计。然而,该算法在强噪声背景下,方位估计结果不稳定。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极小极大凹惩罚... 基于极小极大凹惩罚函数约束的压缩感知波束形成,相对于传统l1范数的压缩波束形成来说,可以增强信号的稀疏性,获得更精确的波达方向估计。然而,该算法在强噪声背景下,方位估计结果不稳定。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极小极大凹惩罚函数约束的多快拍压缩感知波束形成(MCP-MCSBF)算法。通过多个快拍的联合处理,提供更好的抗噪性能和更精准的波达方向估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多快拍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相比,该文算法提供了更优的精确性和更高的角度分辨率,湖试结果则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压缩波束形成 极小极大凹惩罚函数 多快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