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石窟八作司洞伎乐雕刻研究
1
作者 吴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龙门石窟八作司洞西、南、北部壁基壸门处雕有十身乐伎舞人的音乐图像。其中舞伎2人,乐伎8人,演奏的乐器有笙、排箫、鼓、阮等,这些乐器是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组合,不仅呈现了唐代多元音乐风貌,也提供佛教伎乐供养的重要考... 龙门石窟八作司洞西、南、北部壁基壸门处雕有十身乐伎舞人的音乐图像。其中舞伎2人,乐伎8人,演奏的乐器有笙、排箫、鼓、阮等,这些乐器是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组合,不仅呈现了唐代多元音乐风貌,也提供佛教伎乐供养的重要考古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八作司洞 伎乐雕刻
下载PDF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Embodied in the Musical Dance Art of Early Dunhuang Grottoes
2
作者 Qiu JIN Jing JIA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2期5-19,共15页
The musical dance art recorded in early Dunhuang Grottoes,though supposed to be created by ancient northern ethnic groups such as the Hun and Xianbei,gives expression to a strong thought of"Chinafication"and... The musical dance art recorded in early Dunhuang Grottoes,though supposed to be created by ancient northern ethnic groups such as the Hun and Xianbei,gives expression to a strong thought of"Chinafication"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By analyzing the essence and content of the musical dance art in the Dunhuang Grottoes created during the Northern Liang(A.D.397-460),Northern Wei(A.D.386-534),Western Wei(A.D.535-556)and Northern Zhou(A.D.557-581)Dynasties,and by explo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ancient ethnic groups such as the Hun and Xianbei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musical dance art in early Dunhuang Grottoes faithfully reflects the community patter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eatured by"unity in diversity"developed since ancient times,and hopes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creation may expand their horizon by incorporating the musical dance art of early Dunhuang Grottoes into th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Dunhuang d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Chinafication Hu-Han integration musical dance art in early Dunhuang grottoes pluralistic unity
原文传递
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中的乐队排列与乐器组合形式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尧轩 孙国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70-74,F0003,共6页
克孜尔石窟保留着大量内容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壁画,几乎占据所有洞窟的一半。石窟伎乐壁画中乐队排列形式主要有中心对称式、零散式和一种特殊的排列形式;壁画中乐器图像使用最多的是弓形箜篌,其次是排箫,再次是五弦琵琶,乐器组合形式主... 克孜尔石窟保留着大量内容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壁画,几乎占据所有洞窟的一半。石窟伎乐壁画中乐队排列形式主要有中心对称式、零散式和一种特殊的排列形式;壁画中乐器图像使用最多的是弓形箜篌,其次是排箫,再次是五弦琵琶,乐器组合形式主要有弹拨乐器与吹奏乐的组合等。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在乐队排列上,强调了欣赏主体所需达到要的艺术魅力;在乐器组合上体现了多偏重于弹弦乐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伎乐壁画 乐队排列 乐器组合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弹拨类乐器及其组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尧轩 刘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73-77,F0003,共6页
克孜尔壁画中的弹拨乐器,主要有箜篌、琵琶和阮咸等种类。它们在乐队组合中的构成、功能也是多样的,有的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有的以独奏的形式为舞蹈伴奏,有的与吹奏乐器组合,还有的与吹奏乐器、打击乐器组合为舞蹈伴奏。它们的出现几... 克孜尔壁画中的弹拨乐器,主要有箜篌、琵琶和阮咸等种类。它们在乐队组合中的构成、功能也是多样的,有的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有的以独奏的形式为舞蹈伴奏,有的与吹奏乐器组合,还有的与吹奏乐器、打击乐器组合为舞蹈伴奏。它们的出现几乎都伴有吹奏乐器。在大、中型乐队中,与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比例均衡,它们共同构成了左右对称式乐队。这样在音响上有较平衡的听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音乐壁画 弹拨类乐器 组合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之音乐信息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尧轩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所反映的古代龟兹乐的演奏形式,充分发挥出乐器的性能,升华为边奏边舞、边奏边跳的形式,较大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渲染力。这表明龟兹地区的乐器演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已考虑到音响、音色、音域、演奏等的需要。在乐队排... 克孜尔石窟壁画所反映的古代龟兹乐的演奏形式,充分发挥出乐器的性能,升华为边奏边舞、边奏边跳的形式,较大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渲染力。这表明龟兹地区的乐器演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已考虑到音响、音色、音域、演奏等的需要。在乐队排列上,也强调了欣赏主体所需的艺术魅力。当今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音舞形象,以及与龟兹乐队组合形式等的相似性,表明了其中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伎乐壁画 龟兹乐舞 维吾尔木卡姆
下载PDF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背光乐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12,共3页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背光乐伎,包含有腰鼓、横笛、箜篌、阮、排箫、筚篥、笙、琵琶8件乐器。这些乐器既有中原传统乐器,也有西域外来乐器,它们同时出现在卢舍那佛背光中,反映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这组乐队是以吹...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背光乐伎,包含有腰鼓、横笛、箜篌、阮、排箫、筚篥、笙、琵琶8件乐器。这些乐器既有中原传统乐器,也有西域外来乐器,它们同时出现在卢舍那佛背光中,反映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这组乐队是以吹奏乐器为主的吹、弹、打三类乐器的组合,蕴含了佛与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是唐代美学观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背光乐伎 乐器
下载PDF
龙门石窟万佛洞乐舞图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9,共5页
龙门石窟万佛洞南北壁基各有乐伎5人、舞伎1人,出现竖箜篌、铜钹、细腰鼓、横笛、筝、琵琶、笙等7种乐器。这些乐器既有中原传统乐器,也有西域外来乐器,还有佛教法器。它们同时出现在万佛洞壁基处,是中西音乐与佛教音乐文化交流的体现,... 龙门石窟万佛洞南北壁基各有乐伎5人、舞伎1人,出现竖箜篌、铜钹、细腰鼓、横笛、筝、琵琶、笙等7种乐器。这些乐器既有中原传统乐器,也有西域外来乐器,还有佛教法器。它们同时出现在万佛洞壁基处,是中西音乐与佛教音乐文化交流的体现,也是唐代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万佛洞 乐器 舞蹈
下载PDF
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述略
8
作者 朱晓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8,共13页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莫高窟 经变画 乐舞图像
下载PDF
莫高窟隋唐壁画“葫芦琴”乐器的真实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文荣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0-23,共4页
莫高窟中所见"葫芦琴"为仅有出现在该窟中的乐器,在全国其他石窟中不见。笔者曾在《交响》《音乐研究》中从其形制、源流、经变表现及相关问题展开了详细深入的论述与探讨。然"葫芦琴"为壁画中的图像乐器,在壁画的... 莫高窟中所见"葫芦琴"为仅有出现在该窟中的乐器,在全国其他石窟中不见。笔者曾在《交响》《音乐研究》中从其形制、源流、经变表现及相关问题展开了详细深入的论述与探讨。然"葫芦琴"为壁画中的图像乐器,在壁画的绘制过程中,是否存在艺术想象的成分?笔者试图从音乐的礼佛供养、乐器的绘制缘由、画工的音乐修养、佛教本土化过程中借用民间乐器等情况,对敦煌壁画"葫芦琴"乐器的真实性问题进行辩考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壁画 隋唐 葫芦琴 礼佛 真实性
下载PDF
龙门石窟造像中的“外来”乐器
10
作者 郑聪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78-81,共4页
北魏至唐代的龙门石窟音乐造像中先后出现了四弦琵琶、五弦琵琶、箜篌、筚篥、贝、铜钹、细腰鼓、粗腰鼓、杖鼓和鸡娄鼓等10种“外来”乐器.这些“外来”乐器所占比例和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大,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 北魏至唐代的龙门石窟音乐造像中先后出现了四弦琵琶、五弦琵琶、箜篌、筚篥、贝、铜钹、细腰鼓、粗腰鼓、杖鼓和鸡娄鼓等10种“外来”乐器.这些“外来”乐器所占比例和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大,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图像 “外来” 乐器
下载PDF
宋代杂剧南传形式的文物遗存——四川大足石窟“六师外道谤佛不孝”群像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修海林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通过文物与文献的互证,对大足石窟中留存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群像的文化含义作了音乐的考察,认为这组群像是宋代南方杂剧活动在佛教石窟中“世俗化”的物态遗存,可以视作宋代杂剧“五花爨弄”的表演形式及鼓、板、笛乐器伴奏形式... 本文通过文物与文献的互证,对大足石窟中留存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群像的文化含义作了音乐的考察,认为这组群像是宋代南方杂剧活动在佛教石窟中“世俗化”的物态遗存,可以视作宋代杂剧“五花爨弄”的表演形式及鼓、板、笛乐器伴奏形式,通过对佛经故事的表演而得到了别种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杂剧 大足石窟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艺术论略
12
作者 马晓婕 马晓婵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1-103,112,共4页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但也正因为动荡战乱,才带来了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从客观上分析,这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及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从魏晋南北朝的歌舞乐《清商乐》、《神弦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但也正因为动荡战乱,才带来了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从客观上分析,这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及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从魏晋南北朝的歌舞乐《清商乐》、《神弦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文人画出发,来分析阐释当时艺术发展的动力及特征。这些古代作品表达了创作者以及欣赏者的情感及心理,也表现了当时中国艺术哲学中宁静致远、平淡天真的文人审美情怀。经济的不断繁荣、文化的交流融合、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佛教艺术的迅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推动着艺术向前发展,使这一时期的艺术延续了长达1600多年的历史,并有着质的变化,成为中国艺术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歌舞艺术 清商乐 佛教 石窟 顾恺之
下载PDF
敦煌石窟乐伎及其音乐形态释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应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4期14-17,共4页
敦煌石窟特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复杂的历史进程,充满着传奇的色彩,莫高窟丰富的音乐艺术形态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壁画中的古音乐人——乐伎更是婀娜多姿,她们折射出当时音乐艺术中的智慧交融、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这个... 敦煌石窟特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复杂的历史进程,充满着传奇的色彩,莫高窟丰富的音乐艺术形态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壁画中的古音乐人——乐伎更是婀娜多姿,她们折射出当时音乐艺术中的智慧交融、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这个极为壮观的音乐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音乐文化上的光辉历程和先民们卓越的音乐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音乐 乐伎 乐舞 艺术形态
下载PDF
北魏平城时代的佛呗文化
14
作者 郭静娜 杜斗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5-27,48,共4页
北魏平城时代所开凿的云冈石窟及同时期的墓葬中表现出的乐器元素,反映着北魏平城时代佛呗文化的异域特色,这一风格对隋唐音乐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北魏平城时代 佛呗文化 云冈石窟
下载PDF
从云冈石窟造像看北魏时期的文化交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洋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6-60,共5页
云冈石窟是北魏统治者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创造的文化传奇。早期的石窟造像既吸收了古印度佛教的造像艺术,又体现了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是中西方的文化交融;中期在孝文帝汉化改革背景下,石窟造像呈现出了汉化的特点,是鲜卑族与汉族... 云冈石窟是北魏统治者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创造的文化传奇。早期的石窟造像既吸收了古印度佛教的造像艺术,又体现了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是中西方的文化交融;中期在孝文帝汉化改革背景下,石窟造像呈现出了汉化的特点,是鲜卑族与汉族间的文化交融;晚期,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石窟主要由中下层官吏及百姓修建、补刻,加之徐州僧匠北上,他们更多的是从民间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是南北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造像 乐舞石刻 北魏时期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敦煌飞天及古代音乐审美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应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4期17-22,共6页
敦煌莫高窟,其"飞天"艺术是丝绸之路上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与当时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汇合、融溶、拓展的结果。"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她的内容包含了宗教、世俗生活、历史事件等,透过形体的夸张、... 敦煌莫高窟,其"飞天"艺术是丝绸之路上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与当时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汇合、融溶、拓展的结果。"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她的内容包含了宗教、世俗生活、历史事件等,透过形体的夸张、姿态的变化,以音乐的动感来引发人们关于人性的思考和艺术的联想及审美的情趣,她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飞天艺术 古代音乐 审美意识
下载PDF
敦煌壁画“乘象入胎”中的音声研究
17
作者 杨瑞静 韦亦珺 《甘肃高师学报》 2021年第6期133-138,共6页
“乘象入胎”是根据释迦牟尼传记所描绘的佛传故事画,佛经对此多有记载。文章通过图文对照,对莫高窟现存十余幅“乘象入胎”壁画之伎乐音声进行了系统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敦煌壁画“乘象入胎”不论从整体还是局部都刻画了一幅具有气韵之... “乘象入胎”是根据释迦牟尼传记所描绘的佛传故事画,佛经对此多有记载。文章通过图文对照,对莫高窟现存十余幅“乘象入胎”壁画之伎乐音声进行了系统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敦煌壁画“乘象入胎”不论从整体还是局部都刻画了一幅具有气韵之质的音声景观,其以高度艺术化的方式完美诠释了佛教音乐美学的微妙、和雅、正直、深远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象入胎 莫高窟 伎乐天 音声 佛教音乐美学
下载PDF
敦煌古代乐舞探究(文二)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古代乐舞艺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应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3期24-29,37,共7页
敦煌石窟壁画留下的绚丽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闪耀着瑰丽的艺术光华。石窟中的音乐、舞蹈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联系和交流。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印度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西音乐的结合,使隋唐时代的各民族乐舞获得了历史性的兴盛与... 敦煌石窟壁画留下的绚丽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闪耀着瑰丽的艺术光华。石窟中的音乐、舞蹈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联系和交流。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印度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西音乐的结合,使隋唐时代的各民族乐舞获得了历史性的兴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乐舞形象 印度佛教传入 影响
下载PDF
龟兹壁画艺术形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娜 《上海视觉》 2018年第2期28-32,共5页
龟兹壁画艺术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显得活泼自由,与同时期石窟壁画艺术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从历史、文化、民俗、外来艺术借鉴等方面,对龟兹壁画艺术形成过程展开深入探究和剖... 龟兹壁画艺术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显得活泼自由,与同时期石窟壁画艺术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从历史、文化、民俗、外来艺术借鉴等方面,对龟兹壁画艺术形成过程展开深入探究和剖析,从而证实龟兹壁画艺术不仅仅只是印度、中亚诸国艺术大综汇的产物,而是具有独特艺术语言与审美观的文化瑰宝,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分期 多元文化 民俗与乐舞 犍陀罗
下载PDF
《梁高僧传·经师论》解读——西域与中原佛教音乐关系之考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霍旭初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8,共10页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有《经师论》,该论涉及了佛教音乐的功能、佛教音乐的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和中国佛教音乐起源等问题。《经师论》中有的内容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艺术造型相证。本文还对中国佛教音乐起源问题,做全新解读,对沿袭之...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有《经师论》,该论涉及了佛教音乐的功能、佛教音乐的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和中国佛教音乐起源等问题。《经师论》中有的内容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艺术造型相证。本文还对中国佛教音乐起源问题,做全新解读,对沿袭之说提出辨析。通过解读与考析,表明西域佛教音乐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最主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高僧传》 《经师论》 西域佛教音乐 龟兹石窟壁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