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und stability of new surface buildings erected on site above worked-out area
1
作者 ZHANG Jun-ying~(1,2), WANG Jin-zhuang~1 (1.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ampu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Tangshan Branch,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Tangshan 063012,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5年第S1期116-120,共5页
The subsided area caused by mining is expanding gradually in coal mining areas. In order to occupy less or no farmland, many mining areas are constructing or intend to erect new buildings (structures) on the ground si... The subsided area caused by mining is expanding gradually in coal mining areas. In order to occupy less or no farmland, many mining areas are constructing or intend to erect new buildings (structures) on the ground sites above the worked-out areas. The long-term safety of the new building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is matter should be, therefore, handled with great care. Following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worked-out are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il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worked-out areas and their overlying strata, the cause for the occurrence of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above the worked-out area was explained. The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he stability of ground site for erecting new buildings above worked-out area, and the technical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such buildings were proposed. The ground stability evaluation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by reference to specific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ed-out area BUILDinG ground LOAD STABILITY measures
下载PDF
The Building of New Countryside in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 A case of Hongyan Village,Haizijie Township of Bijie City
2
作者 Yechun FU Houming FAN +4 位作者 Yingjun TANG Bin ZHAO Wei ZHAO Yuankuan HE Zhong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The essential drive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li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expound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monstration benefits and roles of new countryside building in po... The essential drive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li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expound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monstration benefits and roles of new countryside building in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the major problems and hardships of new countryside building in poverty-stricken area are analyzed and the new breakthroughs which should be focused on during the building of a new countryside are put forward. These breakthroughs include transforming the philosophy and approach of rural work; highligh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operation mode and r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lab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 New COUNTRYSIDE
下载PDF
Site correction of ground motion in Fujian area 被引量:1
3
作者 Ying Zhang Jinfu Zhang +2 位作者 Zhao Huang Chen Lin Shanxiong W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13年第1期55-66,共12页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shear-wave velocity testing, the site category-zoning ma...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shear-wave velocity testing, the site category-zoning map of FJ area with the scale of 1:200,000 is generated according to the sit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of China (GB50011 2010). By the method of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we obtain bedrock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of five recurrent periods (50, 200, 500, 1000, and 2500 a) of FJ area. By using the 617 typical soil layer structures of the site classifications in FJ area, we build seismic response models of soil layers and mak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then obtain the statistic sample space of site amplification factors, which possess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and sufficient data. Consider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ternary Strata in FJ area,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 zoning (mountains and coastal areas respectively) and site classifications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bedrock importing ground motion, the site magnification-factors of ground motion in FJ area are obtained by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motion - Site amplification factors ~Coastal areas ~ Mountains ~ Site category ~ Fujian area
下载PDF
基于联合时序InSAR技术的矿区沉降隐患区识别
4
作者 彭一桂 艾东 +1 位作者 曾斌 刘诗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201,共11页
针对目前单一InSAR解译技术方法在复杂地表形变解译中精度及可靠性有限的难点,提出了利用PS-InSAR(persist scatterers InSAR)、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SAR)这2种时序InSAR技术联合进行山地矿区地面沉降隐患区圈划的方... 针对目前单一InSAR解译技术方法在复杂地表形变解译中精度及可靠性有限的难点,提出了利用PS-InSAR(persist scatterers InSAR)、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SAR)这2种时序InSAR技术联合进行山地矿区地面沉降隐患区圈划的方法。以湖北省宜都市松宜矿区为例,基于大样本理论,利用矿区内高精度的PS点形变结果,校正具有高空间覆盖率的SBAS-InSAR处理结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地表形变监测精度并增加形变靶区范围圈划的准确度。通过对比使用单一PS-InSAR技术和经过PS-SBAS联合方法处理后得到的典型形变点时序曲线及野外实地调查,验证了解译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联合时序InSAR技术可以提高地表沉降监测精度并增加地表变形靶区范围圈划的准确度,为类似山地矿区的地面沉降隐患监测与分析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山地 矿区地面沉降 形变监测 联合时间序列inSAR技术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and liquefaction at a volcanic area characterized by residual soils 被引量:1
5
作者 Luca MATASSONI Andrea FIASCH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740-752,共13页
A seismic hazard was assessed related to site effects at Abbadia San Salvatore, central Italy, on the Mt. Amiata slopes, an ancient volcanic area characterized by residual soils(thick layers of loose to dense sands or... A seismic hazard was assessed related to site effects at Abbadia San Salvatore, central Italy, on the Mt. Amiata slopes, an ancient volcanic area characterized by residual soils(thick layers of loose to dense sands originated from weathering of the trachydacitic lavas). The seismic ground amplification and soil liquefaction related to these layers were recognized as the major seismic hazards for the area.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geotechnical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volcanic rocks. The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 analysis of 252 noise measurements and 29 shear-wave velocity models of the subsoil allowed a seismic microzonation of the studied area, distinguished by thick weathered volcanic sands and shear-wave impedance contrast with respect to the seismic bedrock(volcanic bedrock).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lassified zones allowed recognition of areas characterized by residual(almost undisturbed) soils from those with soils probably affected by flowing water. The analysis of hazards revealed that peak acceleration by seismic amplification of ground motion exceeded the value set by the national rules(0.175 g) in a restricted area of the zone characterized by the most perturbed soils(Zone D);the potential occurrence of soil liquefaction was also greater in this zone. Finally, the study showed potential high hazards due to site effects of the volcanic mountainous area characterized by residual soils as opposed to an alluvial plain formed by volcanic debris where these effects have generally been more recogn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 effects Residual SOILS VOLCANIC MOUNTAin area SEISMIC ground AMPLIFICATION Soil LIQUEFACTION Shear wave velocity
下载PDF
铁路地质灾害勘察识别与监测预警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祥连 李兴龙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地质灾害对铁路建设、安全运营构成了极大威胁,“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技术有效解决了地质灾害勘察识别难题。“天”基多源立体卫星遥感技术实现艰险复杂山区地质灾害的大范围精准判识,长时序InSAR与高精度GPS实现高陡岸坡的稳定性监... 地质灾害对铁路建设、安全运营构成了极大威胁,“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技术有效解决了地质灾害勘察识别难题。“天”基多源立体卫星遥感技术实现艰险复杂山区地质灾害的大范围精准判识,长时序InSAR与高精度GPS实现高陡岸坡的稳定性监测分析;“空”基真实感大场景、机载倾斜摄影和机载LiDAR扫描技术实现高植被覆盖区隐蔽性地质灾害判识;“地”基三维立体勘探技术获取岩土体结构、属性、参数;共同构建沟谷山地灾害链风险评价方案,为建设工程合理选址和工程设置提供依据。介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方法、内容、技术和预警模型,对监测预警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艰险山区 地质灾害 “天空地”综合勘察 山地灾害链 监测预警
下载PDF
西南山区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底鼓病害变形监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燕 邓波 +3 位作者 王波 刘上春 王君瑞 邓非凡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6期86-91,共6页
西南山区铁路客运专线具有高桥隧比、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恶劣等特征,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易出现各类工程病害。文章基于某隧道底鼓变形病害,设计并开展包含围岩变形、仰拱受力和道床板沉降变形3个监测指标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案。通过对监测... 西南山区铁路客运专线具有高桥隧比、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恶劣等特征,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易出现各类工程病害。文章基于某隧道底鼓变形病害,设计并开展包含围岩变形、仰拱受力和道床板沉降变形3个监测指标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案。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取隧道和围岩受力变形的演化规律,据此提出后续加密轨道几何形位静态、动态检测和衬砌结构贯通裂缝观测、实施列车降速运行等处理措施。相关研究可为该客运专线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类似工程隧道病害的监测和整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西南山区 客运专线 地应力 隧道变形 监测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煤矿修复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怡琳 杨竟艺 +4 位作者 王永珍 赵文智 辛未冬 袁虹 刘继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5-1587,共13页
高寒山区煤矿覆土回填和种植草本植物能够快速改善环境,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还会因海拔及放牧扰动强度的变化而异。选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中部西营河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 高寒山区煤矿覆土回填和种植草本植物能够快速改善环境,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还会因海拔及放牧扰动强度的变化而异。选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中部西营河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毗邻草地(对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调查煤矿修复区及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解析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及关键类群对煤矿修复的响应模式,确定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煤矿修复缩小了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差异,但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并存在地域差异。西营河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导致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略有降低,地表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与活动密度相反。主要地表节肢动物科对煤矿矿区修复的响应模式不同并存在区域差异,西营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平腹蛛科、微蛛亚科和隐翅虫科的活动密度,但显著降低了硬体盲蛛科和象甲科的活动密度;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步甲科活动密度,但降低了蚁科和狼蛛科的活动密度。p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全氮含量解释了西营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20.8%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异;草本地上生物量和海拔高度解释了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24.3%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异。总之,高寒山区人工覆土和植被建设引起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可以指示和评估煤矿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煤矿矿区 生态修复 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指示种
下载PDF
某山坡脚建筑地基基础及基坑支护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俊刚 张娇 +2 位作者 王晨 邓尤贵 闫虹瑞 《山西建筑》 2024年第3期78-81,171,共5页
以北京冬奥会技术运行中心及附属通信枢纽工程为例,对其地基基础和基坑支护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经对比分析,得出设计方案,即南区采用地基处理+独立基础,北区采用筏板基础;为节省投资,北区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基坑支护方案;针对南北区分... 以北京冬奥会技术运行中心及附属通信枢纽工程为例,对其地基基础和基坑支护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经对比分析,得出设计方案,即南区采用地基处理+独立基础,北区采用筏板基础;为节省投资,北区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基坑支护方案;针对南北区分界部位,施工空间狭小,基坑采用无肥槽施工,防水采用外防内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 地基基础 地基处理 基坑支护 无肥槽
下载PDF
边远山区开展航空医疗救护的实践探索
10
作者 陈兰 王平 +1 位作者 黎凤明 吕文杰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山区航空医疗救护具有快速、高效等优势,对于山区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攀钢集团总医院航空医疗救护案例的数据和特点,探讨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开展航空医疗救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难点。根据攀枝花市... 山区航空医疗救护具有快速、高效等优势,对于山区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攀钢集团总医院航空医疗救护案例的数据和特点,探讨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开展航空医疗救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难点。根据攀枝花市及周边山区院前急救现状,实现跨区域协同、跨部门联动的空地一体化航空医疗应急救护体系建设,为合理配置航空医疗救护资源提供依据,使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居民真正享受到基本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山区 航空医疗救护 急救医疗 空地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1974—2020年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积雪变化及其与地面、空气温度的关系
11
作者 宝乐尔其木格 张秋良 郝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5个气象站1974—2020年逐日气温、地面温度、积雪深度资料,利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积雪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积雪物候变化及积雪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呈单峰型,积雪深...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5个气象站1974—2020年逐日气温、地面温度、积雪深度资料,利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积雪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积雪物候变化及积雪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呈单峰型,积雪深度最大出现在2月,平均17.9 cm,年积雪日数为161.5 d,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最大月份不重合。年均积雪深度为10.6 cm,最大积雪深度平均为22.6 cm,近47 a年均积雪深度呈弱的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终日显著提前,使得积雪持续日数明显缩短。研究区年均积雪深度和冷季地面−雪面温差呈较好的正相关,年最大积雪深度和冷季地面−雪面温差亦呈较好的正相关,积雪深度越大其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年均积雪深度每增加1 cm,地面−雪面温差升高0.4211℃,年最大积雪深度每增加1 cm,地面−雪面温差升高0.2889℃,年均积雪深度对冷季地面−雪面温差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多年冻土区 积雪物候 地面−雪面温差
下载PDF
FY-4A辐射产品在贵州山区的检验与订正
12
作者 杨帆 罗敬 +3 位作者 张东海 何东坡 曾莉萍 吴古会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利用2018年3月12日—2019年2月28日贵州山区(从江、三穗、桐梓、贵阳、紫云、兴仁、威宁7站)地面太阳辐照度观测资料对FY-4A反演辐照度进行检验与订正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反演辐照度取值范围比地面观测小,整体上反演辐照度偏高,晴空... 利用2018年3月12日—2019年2月28日贵州山区(从江、三穗、桐梓、贵阳、紫云、兴仁、威宁7站)地面太阳辐照度观测资料对FY-4A反演辐照度进行检验与订正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反演辐照度取值范围比地面观测小,整体上反演辐照度偏高,晴空条件下反演精度远高于云条件下,正午偏差最小,下午偏差最大。(2)卫星反演辐照度与地面观测辐照度具有较为一致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3)平均偏差往往随着地面观测的增大而减小,当地面观测辐照度>800 W·m^(-2)时,反演辐照度往往偏小。(4)对地面观测辐照度进行阈值化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反演辐照度订正,订正后的产品在贵州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入射太阳辐照度 贵州山区 检验 FY-4A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地区零碳农宅技术研究
13
作者 田诗园 田斌守 王昱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7期2076-2079,共4页
我国西北祁连山高寒区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导致采暖期长、采暖能耗高、碳排放量大。该地区农宅主要消耗能源为煤炭、生物质、电力,户均碳排放量约11.8 tCO_(2)。在该地区建设低碳或零碳农宅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等... 我国西北祁连山高寒区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导致采暖期长、采暖能耗高、碳排放量大。该地区农宅主要消耗能源为煤炭、生物质、电力,户均碳排放量约11.8 tCO_(2)。在该地区建设低碳或零碳农宅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等节能技术实现低能耗建筑,二是结合当地丰富太阳能资源的低碳能源供给系统。研究表明,在对门窗和墙体的建筑本体节能的基础上,采取分布式光伏+光热+空气源热泵能源供给系统,可以实现农宅的零碳排放;单位投资年减排量为5480 kgCO_(2)/万元,系统寿命期单位投资减排量为137.2 tCO_(2)/万元。在我国西北祁连山高寒区构建零碳农宅具有可行性,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高寒区 零碳技术 农村住宅 太阳能 建筑节能
下载PDF
基于装配式结构的山地地区小型重钢民居民宿设计与优化
14
作者 李悦鹏 《广东建材》 2024年第3期66-68,共3页
作为山地地区的建筑需求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近年来,重庆市政府提出了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通过开展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等工作,推动农房建设品质提升。对山地地区小型重钢民居民宿的需求逐渐增加。在设计这类建筑时,装配式结构... 作为山地地区的建筑需求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近年来,重庆市政府提出了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通过开展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等工作,推动农房建设品质提升。对山地地区小型重钢民居民宿的需求逐渐增加。在设计这类建筑时,装配式结构经常被广泛采用,因为它具有生产制造简便、施工快速、经济实惠等优势。通过对重庆山地的结构建筑分析,总结出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并从结构设计、建筑空间分布等层面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山地地区 民居名宿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无人机仿地飞行在山区测绘中的应用
15
作者 戴永洪 吴昊 张晓萌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403-408,共6页
为提升水文信息化水平,全面高质量服务水利工作,本文针对两个典型山区开展了基于无人机仿地飞行的测绘技术的研究,针对测区地形起伏较大的现状,设计了仿地航线。分别对测区一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对测区二进行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实验结果表... 为提升水文信息化水平,全面高质量服务水利工作,本文针对两个典型山区开展了基于无人机仿地飞行的测绘技术的研究,针对测区地形起伏较大的现状,设计了仿地航线。分别对测区一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对测区二进行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仿地飞行的测区一模型纹理清晰精细,无大范围空洞、扭曲变形、结构漏洞等,场景整体色彩、光照效果协调一致,未见明显拉花现象,三维模型距离中误差为±0.027m,高程中误差为±0.037m,基于仿地飞行的测区二激光点云的高程中误差为±0.051m,均满足实际生产的精度需求,可实现高效率、高精度获取山区的数字测绘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地飞行 山区测绘 摄影测量 激光雷达
下载PDF
山地滨水建筑“山水编织”营造策略研究
16
作者 蔡晨帆 孟浩伟 《重庆建筑》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山地滨水环境具有天然的景观优势,但山地地形复杂,水体水位多变,使得山地滨水建筑在融合环境、营造建筑空间和塑造建筑立面等方面存在困难。结合重庆多山多水的环境与高湿高热的气候特征,该文提出基于重庆在地性“山水编织”的营造策略... 山地滨水环境具有天然的景观优势,但山地地形复杂,水体水位多变,使得山地滨水建筑在融合环境、营造建筑空间和塑造建筑立面等方面存在困难。结合重庆多山多水的环境与高湿高热的气候特征,该文提出基于重庆在地性“山水编织”的营造策略,包含三个具体方法:建筑空间布局的“山水相接”、建筑形态的“山水相融”和建筑细部设计的“山水相亲”,探索山地滨水建筑融合山水资源的设计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编织 山地滨水建筑 山水融合 重庆建筑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若干技术问题分析与讨论
17
作者 郁国卿 《现代建筑电气》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在防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长期以来从事的建设项目的机电顾问、建筑防雷施工图设计和防雷技术审查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超高层... 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在防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长期以来从事的建设项目的机电顾问、建筑防雷施工图设计和防雷技术审查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中关于地闪密度值取值、等效面积计算、防侧击与均压环设计、接地干线与接地端子位置选择等问题处理的技术意见,对超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防雷 地闪密度 等效面积
下载PDF
芦山6.1级地震山区典型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毅 范元青 +3 位作者 任宇 杨兵 侯江荣 熊耀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8,共14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引发了地质灾害,并造成了建筑物的破坏。为掌握此次地震中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情况,对芦山县、宝兴县等地区进行震害调查,分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特征和成...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引发了地质灾害,并造成了建筑物的破坏。为掌握此次地震中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情况,对芦山县、宝兴县等地区进行震害调查,分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特征和成因,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地质灾害防治设施的破坏数量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诱发滑坡、崩塌,导致道路中断、河道阻塞和被动柔性防护网损坏,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为143处。各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中,木结构和隔震结构表现良好,无明显震害;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破坏、屋盖破坏、楼面破坏和楼梯间破坏;混凝土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填充墙、门窗和吊顶等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破坏数量分别占14.2%、23.9%、0%。相比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此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仅为2013年的2.78%,房屋破坏数量显著下降,严重破坏占比仅20.7%,且无房屋倒塌。根据山区震害特征及原因,对地质灾害防治、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隔震结构的构造措施及管理维护提出建议,以期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建筑抗震防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害调查 山区 地质灾害 建筑震害
下载PDF
西部山区泥石流灾害下建筑物破坏特征与破坏等级划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碧雄 赵开鹏 王甜恬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近年来我国西部山区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各类损失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泥石流的致灾机理和泥石流灾害下建筑的破坏特征不仅是正确评价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基础,也是科学构建泥石流下房... 近年来我国西部山区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各类损失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泥石流的致灾机理和泥石流灾害下建筑的破坏特征不仅是正确评价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基础,也是科学构建泥石流下房屋建筑易损性模型的依据。基于文献查阅、新闻资料和现场调研,首先对西部山区泥石流灾害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阐述,其次梳理了近年来发生泥石流灾害中建筑物的破坏特征,最后结合泥石流的动力学特性和建筑结构情况剖析了建筑结构的受损机理。基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与泥石流强度的时空耦合变化特征,对泥石流强度表征方式给出方向性建议;基于建筑的受损机理,参考地震作用下建筑的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初步提出了泥石流下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方式,旨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区 泥石流 建筑物 受损机理 易损性分析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党建引领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社区治理——基于云南省兰坪县永福社区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艳 陈思颖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27-36,共10页
实现安置居民可持续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有效治理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应有之义。基于嵌入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云南省兰坪县永福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结构、功能、关系以及认知四个维度的嵌... 实现安置居民可持续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有效治理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应有之义。基于嵌入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云南省兰坪县永福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结构、功能、关系以及认知四个维度的嵌入路径,并通过其归纳出党建引领嵌入安置社区的现实经验: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以建设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功能以整合社区治理的要素资源,联结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情感以构建友好信任的场域关系和培育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以激活社区治理的内生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嵌入理论 扎根理论 民族地区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