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single hole heat transfer power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ZHAO Fang-hua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年第1期65-70,共6页
In this paper,the single hole heat transfer power of th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n Hengshui is compared with data gained from thermal response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maximum monitoring data of heat transfe... In this paper,the single hole heat transfer power of th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n Hengshui is compared with data gained from thermal response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maximum monitoring data of heat transfer power per meter in summer is 97.1% of the test data,and the average value accounts for 81.8%.The per meter heat power data through on-site thermal response tes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signing engineering project and optimizing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as these data do not vary greatly from the actual monitorin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Monitoring heat transfer POWER Thermal response test
下载PDF
Soil Nature Effect Investigation on the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 for the Passive Cooling of Rooms
2
作者 Kokou N’wuitcha Yendouban Kolani +2 位作者 Yawovi Nougblega Magolmèèna Banna Belkacem Zeghmati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CAS 2022年第4期321-341,共21页
The building sector consumes much energy either for cooling or heating and is associated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o meet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e use of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s for preheatin... The building sector consumes much energy either for cooling or heating and is associated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o meet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e use of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s for preheating and cooling buildings has recently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hey provide substantial energy saving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rmal comfort in buildings. For these systems, the ground temperature plays the main role. The present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e of soil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 used for building passive cooling. We hav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is work the influence of the soil nature by considering three types of dry soil: clay soil, sandy-clay soil and sandy soil. The mixed convection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heat transfers in the earth-to-air heat exchanger have been presented and discretiz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ith an Alternate Direction Implicit (ADI) scheme. The resulting algebraic equations are then solved using the algorithm of Thomas combined with an iterative Gauss-Seidel proced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is dominated by forced convectio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 to the type of soil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contours of streamlines, isotherms, isovalues of moisture are less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s of the nature of soil through the variation of the diffusivity of the soil. However,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temperature values obtained for the clay soil are higher while the sandy soil shows lower temperature values. The values of the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 efficiency are only slightly influenc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oil. Nevertheless, we note a slightly better efficiency for the sandy soil than for the sandy-clayey silt and clayey soils. This result shows that a sandy soil would be more suitable for geothermal system instal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Temperature Laminar Regime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Geothermal System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层当量物性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模型研究
3
作者 徐若恩 陈金华 +1 位作者 唐茂川 杜龙跃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文章综合考虑了土壤分层与地下水渗流等情况,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地埋管外壁温度计算得出地埋管内部流体温度与不同分层土壤的热物性参数,根据土壤当量物性进行分层,据此建立地埋管换热模型。经过对比验证实验发现,分层换热模型比常规均... 文章综合考虑了土壤分层与地下水渗流等情况,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地埋管外壁温度计算得出地埋管内部流体温度与不同分层土壤的热物性参数,根据土壤当量物性进行分层,据此建立地埋管换热模型。经过对比验证实验发现,分层换热模型比常规均质模型更接近实测值,误差更小;基于土壤分层当量物性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模型模拟出水温度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21℃,模拟进、出口换热温差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4℃,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并作为后续地埋管换热优化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分层换热模型 地源热泵 当量热阻
下载PDF
水平多层spiral型地埋管数值模拟研究及换热特性分析
4
作者 高英 谷峰 +2 位作者 张越 崔景云 蒋时馨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本文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水平spiral型多层地埋管群传热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其换热性能和温度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水平spiral多层并联管群来说,远离注入端的地埋管管内温度相对较低。地埋管群周围地层温度有所升高,远离注... 本文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水平spiral型多层地埋管群传热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其换热性能和温度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水平spiral多层并联管群来说,远离注入端的地埋管管内温度相对较低。地埋管群周围地层温度有所升高,远离注入端的地层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地埋管群的换热量随循环流体的流速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降低。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应合理控制循环水的流速。3层螺旋地埋管群的换热量略高,但层间干扰明显,建议选用2层并联螺旋管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多层 地埋管群
下载PDF
能量桩换热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5
作者 贾永英 赵雅仙 +2 位作者 刘晓燕 方志文 张川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随着供暖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地热能的更好方式。与中深层地源热泵相比,浅层地源热泵中的能量桩在良好换热效率的基础上,忽略了钻井过程,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地下空间,可以与地下工程结构配合,解决了地源热泵系统在城市中占... 随着供暖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地热能的更好方式。与中深层地源热泵相比,浅层地源热泵中的能量桩在良好换热效率的基础上,忽略了钻井过程,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地下空间,可以与地下工程结构配合,解决了地源热泵系统在城市中占地广、造价高的两大主要问题。综述了能量桩换热影响因素(管型、循环介质流速、桩间距、地下水渗流、间歇运行方式以及土壤类型)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螺旋型管型的换热面积最大,换热效率最佳;循环介质的流速一般只需确保其流动状态为湍流;桩间距越大换热效果越好;比热容小的土壤,热干扰明显,传热效率降低;间歇循环较持续运行模式换热效率值相对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量桩下一步的研究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 能量桩 传热性能
下载PDF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基于某体育训练基地场馆供暖工况
6
作者 张华梁 高培 +1 位作者 张晓晶 张文超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8期75-81,88,共8页
为研究同轴式地埋管换热器和U形地埋管换热器这2种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利用Fluent结合某体育训练基地场馆实际情况建立数值模型。模拟研究10年运行时间内,间歇运行模式、岩土导热系数和地温梯度等因素对这2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 为研究同轴式地埋管换热器和U形地埋管换热器这2种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利用Fluent结合某体育训练基地场馆实际情况建立数值模型。模拟研究10年运行时间内,间歇运行模式、岩土导热系数和地温梯度等因素对这2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5年这2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衰减较大,均下降6.6%左右,随后逐渐平稳;岩土物性参数一致时,2种换热器10年内换热能力衰减相差不大。4种间歇运行工况下,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均略优于同轴式地埋管换热器;在高岩土导热系数和高地温梯度时,运行10年后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优于同轴式地埋管换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同轴式 U形 换热量
下载PDF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of single U-tube and double U-tube heat exchangers in Chongqing area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勇 郭凯生 +3 位作者 田荣 韩传璞 赖道新 徐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44-248,共5页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projects in Chongqing,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heat exchangers (single U-tube type and double U-tube type) of the ground-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 in the hot summer was obtained and an...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projects in Chongqing,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heat exchangers (single U-tube type and double U-tube type) of the ground-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 in the hot summer was obtain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est could match with the result deduced from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From the test results,the cooling capacity of double U-tube is 1.6 times that of single U-tube. Taking cost per depth per watt Clq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Clq of single U-tube is 4.69 RMB$/W,and Clq of double U-tube is 3.14 RMB$/W. The double U-tube heat exchangers usage should be priorit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source heat pump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SINGLE U-TUBE DOUBLE U-TUBE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下载PDF
Freezing on demand: A new concept for mine safety and energy savings in wet underground mines 被引量:4
8
作者 Mahmoud A.Alzoubi Ahmad Zueter +1 位作者 Aurelien Nie-Rouquette Agus P.Sasmit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621-627,共7页
The 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AGF)systems are designed to operate continuously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to control the groundwater seepage and to strengthen the groundwater structure surrounding excavation area... The 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AGF)systems are designed to operate continuously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to control the groundwater seepage and to strengthen the groundwater structure surrounding excavation areas.This mode of operation requires a massive amount of energy to sustain the thickness of the frozen body.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propose new concept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providing sufficient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safe oper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of the freezing on demand(FoD)by means of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model.A lab-scale rig that mimics the AGF process is conceived and developed.The setup is equipped with more than 80 thermocouples,flow-meters,and advanced instrumentation system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GF process under the FoD concept.A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rived,validated,and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transient FoD concept.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verall energy saving notably depends on the coolant’s temperature;the energy saving increases while decreasing the coolant inlet temperature.Moreover,applying the FoD concept in an AGF system leads to a significant drop in energy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 FREEZING on DEMAND Energy SAVING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Porous media
下载PDF
尼格高地温隧道地热成因及地温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冬 胡政 +1 位作者 黄锋 刘星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6-2339,共14页
隧道高地温带来诸多工程难题,如施工环境恶劣、衬砌耐久性降低、通风效果不佳等。以中国最高温公路隧道尼格隧道为研究对象,兼具干热岩和湿热岩特征,开挖掌子面围岩温度88.8℃,涌水温度63.4℃。通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地热储分析、... 隧道高地温带来诸多工程难题,如施工环境恶劣、衬砌耐久性降低、通风效果不佳等。以中国最高温公路隧道尼格隧道为研究对象,兼具干热岩和湿热岩特征,开挖掌子面围岩温度88.8℃,涌水温度63.4℃。通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地热储分析、放射性元素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隧道的地热地质构造特征、地热热源、传热通道及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隧址区位于红河断裂等4组断裂地块内,地表温泉水温高达53.8~87.9℃,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穿越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_(2g))灰岩和燕山期侵入(γ^( 3(a))_(5))花岗岩。隧道灰岩段地下水主要源自大气降水和浅表水下渗,裂隙水深循环与硅酸盐岩、表层与白云岩发生水-岩作用。运用SiO_(2),Na+K,K+Mg和Na+K+Ca地热温标,推测隧址区的热储温度为122.47℃,热储埋深2457 m。热源为地壳深部热异常体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排除个旧燕山期花岗岩岩浆余热为热源的可能。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率10.01μW/m^(3),是滇东南燕山期花岗岩生热率的1.7~8.2倍。热源通过岩体向地表传递,断层Fn1,Fn2,fn1,接触带L_(J),构造优势裂隙L_(G),溶蚀及岩溶通道LR构成传热通道。现场实测岩体温度随埋深增大而增加,灰岩段为湿热岩,水温>岩温>气温;花岗岩段为干热岩,岩温>气温。在相同埋深下,灰岩段水温(岩温)明显低于花岗岩段岩温。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地热成因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隧道 热源 传热通道 现场实测 地温场分布
下载PDF
镀锌钢管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谢毅伟 胡平放 +1 位作者 朱娜 雷飞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以武汉地区为例,使用TRNSYS软件中PID控制器使镀锌钢管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进出水平均温度维持在冬季7.5℃、夏季32.5℃的设定温度,模拟研究钻孔深度、钻孔间距及内管流体流速对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得到钻孔... 以武汉地区为例,使用TRNSYS软件中PID控制器使镀锌钢管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进出水平均温度维持在冬季7.5℃、夏季32.5℃的设定温度,模拟研究钻孔深度、钻孔间距及内管流体流速对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得到钻孔深度从80 m变化至120 m时,换热器的冬季延米平均换热量变化较小;夏季延米平均换热量呈上升趋势,最高可上升6.6%。当钻孔间距从3 m增加至6 m,冬、夏季平均延米换热量分别升高2.5%和1.6%。管内流速从0.03 m/s变化至0.7 m/s时,换热量逐渐上升并趋于平缓。将镀锌钢管套管式换热器与两种常规埋管换热器(单U-PE管和双U-PE管)对比,得到镀锌钢管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果最好,其冬季延米平均换热量分别高出常规换热器32.6%和28.5%;夏季延米平均换热量高出常规换热器29.6%和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钢管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 TRNSYS模拟 延米换热量
下载PDF
单井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与热渗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媛媛 耿直 +3 位作者 张元峰 张良 韩昭 张斌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4期81-88,共8页
在“双碳”目标下,浅层地热能供暖(冷)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利用形式得到广泛使用。为提高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效率,以我国北方某综合能源供暖(冷)项目土壤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单井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并利用Flu... 在“双碳”目标下,浅层地热能供暖(冷)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利用形式得到广泛使用。为提高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效率,以我国北方某综合能源供暖(冷)项目土壤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单井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分析其传热特性与热渗耦合特性。选取4.0,4.5,5.0 m等3个不同埋管间距和106.0,113.0,120.0 m等3种不同埋管深度,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总量及单位井深换热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埋管间距为4.0 m、埋管深度为106.0 m时,单井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最佳。对无渗流和有渗流及不同渗流速度下地埋管换热器温度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会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率带来正向影响,并且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换热效果更好。上述分析为实际工程的地埋管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土壤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特性 热渗耦合 清洁能源 双碳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的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传热分析
12
作者 王昌龙 王鑫 +3 位作者 鲁进利 王栋 张朋远 孙彦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310,共7页
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基于移动线热源模型提出一种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半解析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对已知进口流体温度和已知总热输入功率两种边界条件下的数值模型、半解析模型和忽略渗流的半解析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发... 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基于移动线热源模型提出一种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半解析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对已知进口流体温度和已知总热输入功率两种边界条件下的数值模型、半解析模型和忽略渗流的半解析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半解析模型在前期均具有较大误差,而在中后期均与数值模型吻合得较好,其精度高于忽略渗流的半解析模型,尤其是在地下水渗流速度较大的时候。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半解析模型可用于分析渗流作用下的中深层地埋管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移动线热源模型 传热模型
下载PDF
中心支持向量机的改进及其在地源热泵系统提高防冻剂传热能力的应用
13
作者 任海秀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3-45,共3页
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源热泵系统中防冻剂传热能力的问题,对现有中心支持向量机进行了改进研究,构建了加权中心支持向量机模型。并通过对地源热泵系统常用防冻剂传热能力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应用加权中心支持向量机对地源热泵系统混合防冻... 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源热泵系统中防冻剂传热能力的问题,对现有中心支持向量机进行了改进研究,构建了加权中心支持向量机模型。并通过对地源热泵系统常用防冻剂传热能力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应用加权中心支持向量机对地源热泵系统混合防冻剂传热能力分类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传热能力 中心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西安地区GSHP地埋管换热关键影响因素测试
14
作者 杨永健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10期58-62,共5页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换热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能。西安地区以地表深厚黄土为显著特点,其地埋管换热量与其他地方具有明显差异。平均地温、换热器管径、连管方式、换热器型式、媒介...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换热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能。西安地区以地表深厚黄土为显著特点,其地埋管换热量与其他地方具有明显差异。平均地温、换热器管径、连管方式、换热器型式、媒介流速是影响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换热器换热量、影响地源热泵系统效率的最大因素。为了准确评判西安地区以上各因素对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测试共施工了不同管径、不同型式的6口地源热泵换热井,经多次反复测试,测定各种组合形式的换热量,研究成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管径 连管方式 换热性能
下载PDF
地热换热器的传热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方肇洪 刁乃仁 曾和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5-687,共3页
本文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在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分析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的传热过程的准三维模型,考虑流体工质在深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给出钻孔内热阻的解析表达式;求得有限长线热源在半无限大介质中的瞬态温度响应... 本文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在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分析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的传热过程的准三维模型,考虑流体工质在深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给出钻孔内热阻的解析表达式;求得有限长线热源在半无限大介质中的瞬态温度响应解析解;导得了有渗流时无限大介质中线热源温度响应的解析解。以上工作改进和深化了国际上现有的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并已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热换热器 传热 地下水渗流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1):综述 被引量:49
16
作者 袁艳平 雷波 +2 位作者 余南阳 曹晓玲 张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2,共8页
综述了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问题分析解、数值解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埋管之间的热干扰、管井回填材料、土壤含水量以及埋管内循环流体流量对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 分析解 数值解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2):传热过程的完全数学描述 被引量:15
17
作者 袁艳平 雷波 +2 位作者 余南阳 曹晓玲 张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2,共4页
建立了管内流体换热和土壤换热的耦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地面热泵模型耦合的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计算参数包括:流体与管内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大气温度、不同埋深... 建立了管内流体换热和土壤换热的耦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地面热泵模型耦合的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计算参数包括:流体与管内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大气温度、不同埋深土壤温度、多孔介质土壤有效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热交换性能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召田 赵艳林 +2 位作者 吕海波 徐云山 张研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744,共8页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的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对桂林地区地源热泵制冷工况下3种运行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及管壁温度变化特性,分析运行模式对地埋管热交换性能的影响...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的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对桂林地区地源热泵制冷工况下3种运行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及管壁温度变化特性,分析运行模式对地埋管热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运行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分别为4.30,4.03,3.48,竖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为14.4~32.8 W/m,水平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为14.8~17.9W/m;地埋管的管壁温度随着地源热泵的运行发生变化,其恢复程度与停机时间的长短有关;间歇运行模式有利于土壤温度场的恢复,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停运比Ps-o由0变化到1时,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增加了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运行模式 地埋管换热器 热交换性能 性能系数
下载PDF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准三维模型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俊惠 时晓燕 唐志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4,共4页
为了模拟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运行工况 ,通过耦合不同方向的低维模型 ,在换热器进水口的边界处引入换热功率函数作为边界条件 ,求和平均管壁各点到区域中心的距离来计算线热源到区域中心的距离 ,从而建立一准三维传热模型 ,并运... 为了模拟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运行工况 ,通过耦合不同方向的低维模型 ,在换热器进水口的边界处引入换热功率函数作为边界条件 ,求和平均管壁各点到区域中心的距离来计算线热源到区域中心的距离 ,从而建立一准三维传热模型 ,并运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3 4 8% ,平均相对误差 1 33% ,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 ,相对误差呈减小趋势。运用该模型模拟得到的U型管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情况表明 ,钻孔深度为 4 0m时 ,进水支管与出水支管的温升比为 1 34;钻孔深度为 80和 12 0m时该比值分别为 1 90和 2 77,而出水支管的温升几乎相同 :说明增加钻孔深度会加剧U型管 2支管之间的热短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换热器 数值模拟 传热模型
下载PDF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20
作者 宋小飞 温治 司俊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9-333,共5页
为了给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CFD数值软件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的增加... 为了给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CFD数值软件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支管间距和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对换热器效率的影响是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钻孔深度超过80m时,两支管的温升比急剧增加,支管间的热损失加剧,建议在实际操作中钻孔深度不要太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换热器 CFD数值模拟 传热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