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Postgenetic Subsidence Doline’s Development Using Model Experiments
1
作者 Szilard Vetesi-Foith 《Journal of Geological Research》 2020年第1期26-36,共11页
The subsidence dolines are the most common surface forms of the concealed karsts.One type of these dolines is the suffosion doline.In this model experiment the influential role of these kind of dolines’development fa... The subsidence dolines are the most common surface forms of the concealed karsts.One type of these dolines is the suffosion doline.In this model experiment the influential role of these kind of dolines’development factors were analyzed.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rameters(cover thickness,secondary porosity of the bedrock,chimney diameter,grain size)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a suffosion doline.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numerous(162)experiments were made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in a manner that during the experiments we changed only one parameter,so the effects of it would be detectable from the final solution.Thes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with the use of a special tool,designed and built for this purpose.According to the data we gained from the model experiments,the development of a suffosion doline is influenced by many parameters.If these parameters are in an optimal connection to each other,a suffosion doline may appear on the surface.Knowing these parameters of the covered karstic depressions lets us estimate other paramete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sidence do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experiment subsidence doline influencing factor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rameters Estimating other parameters
下载PD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FEM Analysis of Ground Subsidence in a Chinese Underground Gold Mine
2
作者 Meifeng Cai Lan Qiao +1 位作者 Bo Yu ChanghongLi Resources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Ground subsidence in a Chinese underground gold mine is remarkable. To find out reasons and regularities of the subsidenc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1) system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 Ground subsidence in a Chinese underground gold mine is remarkable. To find out reasons and regularities of the subsidenc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1) system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in situ stress sta- te, locstion and size of old river beds, ponds and unfilled mined-out areas, (2) in situ monitoring of strata movement by multi-point ex tensometers in 3 vertical boreholes; (3) 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 subsidence and mining excavation, especially to inspect the influence of unfilled mined-out areas at shallow depth on the subsiden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ground subsidence and to prevent buildings from damage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ubsidence mining excavation REGULARITIES influencing factors control measures.
下载PDF
基坑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
3
作者 赵园园 耿欧 范加冬 《江苏建材》 2024年第4期94-97,共4页
通过分析基坑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梳理了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而对不同工况下地表沉降的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研究了Peck曲线法、地层损失法、数值模拟法以及监控量测法的应用特点及适用条件,最后以南京... 通过分析基坑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梳理了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而对不同工况下地表沉降的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研究了Peck曲线法、地层损失法、数值模拟法以及监控量测法的应用特点及适用条件,最后以南京某地铁基坑工程为例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地表沉降 影响因素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新水情背景下北京平原朝阳—通州沉降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影响
4
作者 韩红闪 朱琳 +2 位作者 郭高轩 李炳华 卢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6-1338,共13页
地面沉降是北京地区突出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研究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本文以北京平原朝阳—通州沉降区为研究对象,先基于Sentinel-1 A/B卫星降轨数据,利用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s InS... 地面沉降是北京地区突出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研究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本文以北京平原朝阳—通州沉降区为研究对象,先基于Sentinel-1 A/B卫星降轨数据,利用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s InSAR)技术获取了研究区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地面沉降特征,再采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定量分析了地面沉降与不同层位地下水位之间的响应关系,并进一步量化了不同深度地下水抽取诱发地面沉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2019—2021年朝阳—通州地区地面沉降连片发展,年均沉降速率超过50 mm/a的沉降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朝阳区东部和通州区北部,其中最大沉降速率达到91 mm/a。2)朝阳—通州地区可压缩层厚度区域分布差异,为地面沉降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整体上来看可压缩层厚度大小与地面沉降速率成正比,研究区地面沉降速率大于80 mm/a的永久散射体(PS)点所在位置处的可压缩层厚度均大于180 m,且主要处于可压缩层厚度200~220 m的地区。3)地面沉降与不同层位地下水位时间序列响应不同,埋深为50~180 m的承压含水层水位与地面沉降响应程度相对较高,其中92.00和121.42 m深度下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时序的响应程度最高,反映出该层位的地下水位变化是造成沉降的主要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PS-INSAR DTW 朝阳—通州 地下水位 影响因素 北京
下载PDF
2019年湖南攸县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
5
作者 张志卫 焦伟之 +1 位作者 罗翰 张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2019年7月15日,湖南株洲市攸县樟井村发生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地下水监测、水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岩溶... 2019年7月15日,湖南株洲市攸县樟井村发生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地下水监测、水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岩溶地面塌陷区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及致灾因素。结果表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是由降雨主导,在地表覆盖层软化减强、岩溶气爆和渗流潜蚀效应等多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自然塌陷;地面塌陷位于断层、褶皱等构造密集发育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区域,区内岩溶强烈,广泛发育的溶洞、落水洞、泉、地下暗河等岩溶形迹为地面塌陷的形成提供了条件;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演化可分为降雨诱发的地表覆盖层土体软化减强和封盖增荷、降雨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引发的岩溶气爆、地下水渗流潜蚀加速顶板垮塌形成土洞、土洞扩大及顶板失稳4个阶段。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面塌陷 分布规律 致灾因素 形成机理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煤矿开采地面沉陷灾害危险性评价
6
作者 杨中辉 李培现 +2 位作者 郝登程 王毅斌 张芷祺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为有效开展沉陷灾害防治措施,确保煤矿安全有序生产,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沉陷灾害评价中,构建了黄土沟壑区沉陷灾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终根据最大... 为有效开展沉陷灾害防治措施,确保煤矿安全有序生产,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沉陷灾害评价中,构建了黄土沟壑区沉陷灾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矿区沉陷灾害进行整体综合评价,获得合理可靠的评价结果。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以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合理的隶属度函数,综合考虑多因素、多层次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内蒙古某井工煤矿工作面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和矿区实际危险性情况吻合。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考虑了断裂活动、开采高度和地裂缝宽度等因素,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评价因子进行定量化处理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类似黄土沟壑煤矿区开采地表沉陷灾害评价研究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灾害评价 黄土沟壑区
下载PDF
我国采煤沉陷地土壤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黎炜 陈龙乾 +2 位作者 周天建 张奎 李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128,共4页
煤炭开采引起地表沉陷,使地表变形、坡度加大,土壤侵蚀加重,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基于此,分析了采煤沉陷对土地破坏的特征,对有关采煤沉陷地土壤质量变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化学性质变... 煤炭开采引起地表沉陷,使地表变形、坡度加大,土壤侵蚀加重,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基于此,分析了采煤沉陷对土地破坏的特征,对有关采煤沉陷地土壤质量变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化学性质变化以及生物性质变化的研究,总结了其变化规律;探讨了采煤沉陷地土壤质量研究中的不足。最后综合目前研究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煤沉陷地土壤质量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 沉陷地 土壤质量 地表变形 破坏特征
下载PDF
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王若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076,共6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980—2005年大地水准点测量数据为基础,对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沉降速率逐渐降低,并由海向陆递增。影响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因素是地下水超采,主要自然因素是软土层...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980—2005年大地水准点测量数据为基础,对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沉降速率逐渐降低,并由海向陆递增。影响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因素是地下水超采,主要自然因素是软土层次固结。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仍是未来一段时期控制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影响因素 沿海地区 天津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后路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磊 刘国臻 +4 位作者 张绍东 洪鑫 谢鑫荟 吴小涛 王运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程度沉降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 目的:探讨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程度沉降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及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单侧/双侧减压、传统/皮质骨螺钉(CBT)置钉、手术节段等],收集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影像学资料,评估腰椎骨密度(BMD)、融合器沉降度、腰椎退变等级、终板改变Modic分型,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节段性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等,并依据融合器沉降度分为轻度沉降组(沉降≤1mm)、中度沉降组(1mm<沉降<3mm)和重度沉降组(沉降≥3mm),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统计分析融合器沉降度相关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6例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其中1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21.9±4.8个月),融合器重度、中度、轻度沉降分别为46例、64例、52例,三组术后腰椎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38±18.20)%vs (63.74±22.76)%vs (59.90±25.0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BMD T值、Modic分型、椎间隙高度矫正值、手术节段前凸角矫正值、CBT置钉法为影响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因素(P<0.05),其余因素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矫正值(OR=1.902,95%CI=1.323~2.509)、节段性前凸角矫正值(OR=1.605,95%CI=1.207~2.367)为融合器沉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与融合器沉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354,P=0.435);腰痛VAS评分与融合器沉降度呈弱相关(r=0.434,P<0.05)。结论: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融合术后易发生融合器沉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矫正值和前凸角矫正值是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过度撑开椎间隙、过度矫正节段性前凸会增加融合器沉降程度,融合器沉降程度与术后腰痛程度呈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土壤的垂向入渗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邵芳 王培俊 +3 位作者 胡振琪 曾纪勇 陈亚凯 李恩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8,67,共6页
以田间试验为手段,研究济宁地区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和对照农田的土壤入渗特征。在充填农田和对照农田两类样地的表层分别均匀布设了5个试验点。采用单圈入渗对各个试验点进行现场入渗试验,并对每个试验点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 以田间试验为手段,研究济宁地区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和对照农田的土壤入渗特征。在充填农田和对照农田两类样地的表层分别均匀布设了5个试验点。采用单圈入渗对各个试验点进行现场入渗试验,并对每个试验点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其对于入渗的影响。选用经常用于野外入渗模拟的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对两类样地的入渗过程进行模拟,发现两者均能较好地描述此次充填农田和对照农田试验点表层土壤的入渗特性,然而Kostiakov模型更适合描述此次充填农田和对照农田试验点表层土壤的入渗特性;除了CK3点的初始入渗率外,其余对照农田试验点的表层土壤入渗率均比充填农田大,主导影响因素是完整的毛管孔隙结构、大孔隙流和生物性大孔等;提出了深耕、加强充填泥沙层的保水保肥性、合理的灌溉方式以及科学的土壤剖面重构等改良充填农田的措施,以提高采煤沉陷地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的农业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采煤沉陷地 充填复垦 土壤入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地面沉降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东 刘宏伟 +5 位作者 周佳慧 张竞 苗晋杰 李云良 曹鑫宇 叶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2-725,共14页
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不少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案例,基于2014~2018年43景Sentinel-1A/B降轨数据,利用PS-InSAR技术,结合高精度GPS... 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不少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案例,基于2014~2018年43景Sentinel-1A/B降轨数据,利用PS-InSAR技术,结合高精度GPS数据,开展了通州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InSAR与GPS结果的相关系数高达0.98。应用水文地质和道路密度等综合数据集,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平均地表位移速率为-101.5~+16.7 mm/a,其中沉降速率超过50 mm/a的城市面积为86.6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8%。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典型断面永顺镇-永乐店镇(A—A’)和马驹桥镇-宋庄镇东(B—B’)上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曲线的梯度在副中心规划区内变化较大,最大达到41.4 mm/(a·km),不均匀沉降现象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深层地下水系统的水位变化相比,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没有显著影响。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区域可压缩层厚度都在100 m以上且处于不同厚度过渡带。路网密度的大小与地面沉降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总的来说,影响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为深层地下水位变化。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通州地区地面沉降防控与机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entinel-1A/B INSAR 地下水水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锦界煤矿开采沉陷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创业 曾祥柱 栾春雪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以神东矿区锦界煤矿为背景,在正交试验基础上借助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开采沉陷主控因素(松散层厚度、采厚和覆岩综合硬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下沉系数和水平移动系数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松散... 以神东矿区锦界煤矿为背景,在正交试验基础上借助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开采沉陷主控因素(松散层厚度、采厚和覆岩综合硬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下沉系数和水平移动系数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松散层厚度、采厚、覆岩综合硬度。最后,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地表开采沉陷预测模型,回归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开采沉陷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矿区岩溶地表塌陷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管佳林 罗周全 +1 位作者 杨彪 王雪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8-33,共6页
针对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存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为更准确预测岩溶地质矿区地表塌陷区域分布,在分析研究某矿区岩溶地表塌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确定矿区地表塌陷的影响因素,构建矿区岩溶地表塌陷BP神经网络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采... 针对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存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为更准确预测岩溶地质矿区地表塌陷区域分布,在分析研究某矿区岩溶地表塌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确定矿区地表塌陷的影响因素,构建矿区岩溶地表塌陷BP神经网络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采集并分析某岩溶矿区大量岩溶地表塌陷历史数据,应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采用构建的矿区岩溶地表塌陷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上述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区域分布情况进行非线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训练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对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危险性的合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岩溶 地表塌陷 影响因素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
下载PDF
黄土震陷初判指标的界定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舜华 王兰民 袁中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通过对宝鸡和兰州地震小区划中所获得黄土震陷数据的统计,对黄土震陷的影响因素如含水量、孔隙比、干密度、初始弹性模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震陷初判更实用、更为具体的多项指标标准,并对弹性模量应用于黄土震陷的判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震小区划 黄土震陷 影响因素 初判指标
下载PDF
基于现场试验研究的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晔 黄鑫磊 占光辉 《上海国土资源》 2015年第3期75-77,82,共4页
近年来上海工程性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在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中的应用已受到关注。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对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中影响回灌量的各因素,包括... 近年来上海工程性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在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中的应用已受到关注。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对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中影响回灌量的各因素,包括回灌井结构、回灌井压力以及回灌井使用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性地面沉降 沉降防治 浅层地下水 人工回灌 试验研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为例 被引量:64
16
作者 刘招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始新统双阳组发育典型的湖泊水下扇体。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 ,并结合粒度分析等方法 ,将其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及某干微相。影响水下扇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同生断裂的活动造就了陡坡地形 ,其幕式活...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始新统双阳组发育典型的湖泊水下扇体。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 ,并结合粒度分析等方法 ,将其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及某干微相。影响水下扇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同生断裂的活动造就了陡坡地形 ,其幕式活动成为水下扇形成的触发机制 ;阵发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陡坡带 ,稳定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的前端 ,气候因素也为稳定型水下扇形成创造了物源条件 ;基准面升降影响着水下扇的相序特征 ,低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易形成推进型水下扇 ,水进体系域易形成退缩型水下扇 ;半深湖 -深湖的滞水条件是水下扇得以保存的前提。统计结果表明本区获工业油气流的井主要集中在中扇 ,其中辫状水道微相最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伊通盆地 莫里青断陷 双阳组 湖泊水下扇 识别标志 地震资料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震陷物理力学机制与主导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军杰 王强 王兰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71-76,共6页
通过分析黄土震陷的物理过程及其力学机制,指出非饱和黄土震陷实质上是土体广义固相介质响应外部动荷载作用的再固结过程。将影响黄土震陷的主导因素归纳为两方面,即土体广义固相介质的强度、体积特征和外部动荷载特征。介质的强度特征... 通过分析黄土震陷的物理过程及其力学机制,指出非饱和黄土震陷实质上是土体广义固相介质响应外部动荷载作用的再固结过程。将影响黄土震陷的主导因素归纳为两方面,即土体广义固相介质的强度、体积特征和外部动荷载特征。介质的强度特征可通过引入土工试验获取的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来宏观表征;体积特征可由能够反映土体欠压密程度的孔隙比描述。与非饱和黄土震陷的宏观物理力学机制相适应,粘聚力与内摩擦角主要反映土体的结构性强度(黄土强度特征),孔隙比则反映了土体再固结的潜在性态(黄土沉降量值特征);黄土强度特征对应土体抵御外部载荷的能力,黄土沉降量值特征对应外部载荷作用下的土体沉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广义固相介质 动荷载 震陷 物理力学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被引量:41
18
作者 赖生华 李晓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3-670,共8页
单因素分析法与沉积体制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沉积动力学,主要强调与搬运和沉积过程有关的作用,采取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思路。这在复杂的断陷盆地中不利于确定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格局。... 单因素分析法与沉积体制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沉积动力学,主要强调与搬运和沉积过程有关的作用,采取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思路。这在复杂的断陷盆地中不利于确定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格局。后者则是基于地貌学、现代沉积考察和基准面升降,采取从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逐渐深入的研究思路,易于控制断陷盆地中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规律。沉积体制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丰富、反射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其关键技术包括古地貌恢复、地震反射结构和波形特征识别。通过古地貌恢复,结合现代沉积观察、水体深浅和岩性变化特征,可以确定沉积相客观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某一点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波形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结构、构造、韵律变化,可以确定该点的沉积微相类型。利用沉积体制方法研究了沾化凹陷孤南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中部沉积体系平面分布规律。自南而北前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在该区发育前缘亚相,分布于孤南洼陷南部斜坡区域。盆底扇主要分布于洼陷北部,位于孤南断裂坡脚部位。此外,浅湖近岸滩坝滑塌也可形成盆底扇复合体。该时期湖泊较浅,主要发育浅湖亚相,近岸滩坝及席状砂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沉积体系 单因素分析法 沉积体制研究方法 古地貌恢复 水体深度 波形特征
下载PDF
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致险因素识别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娟 景恒青 何仁志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5,56,共9页
随着我国隧道施工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成为重要课题。其中盾构法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风险是施工作业中常见风险之一,如何实时识别地表沉降的关键致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警,是降低沉降风险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提出... 随着我国隧道施工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成为重要课题。其中盾构法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风险是施工作业中常见风险之一,如何实时识别地表沉降的关键致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警,是降低沉降风险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提出基于层次聚类的地下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致险因素聚类机制:即利用故障树识别致险因素,通过聚类划分风险类别,再结合偏相关系数法得出风险指数,从而准确识别关键致险因素;并将该机制运用于隧道工程项目中,根据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实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此外,基于Shiny和Shinyapp.io开发地表沉降致险因素类风险评级平台,实现聚类分析及风险核算的自动化,提高风险管理控制的应用性与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地表沉降 层次聚类法 致险因素 故障树
下载PDF
地表移动土体受力规律及其对土体强度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立波 于广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45-448,共4页
地表移动分为初始移动过程和土体固结过程,用有限元分析了厚松散土层初始移动过程中地表土体的孔隙水压和横向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有效应力路径和横向有效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对比了初始移动结束时和土体固结后横向有效应力随沉降量和下... 地表移动分为初始移动过程和土体固结过程,用有限元分析了厚松散土层初始移动过程中地表土体的孔隙水压和横向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有效应力路径和横向有效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对比了初始移动结束时和土体固结后横向有效应力随沉降量和下沉影响半径的变化规律,基于横向有效应力和土体强度的关系分析了土体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 有限元 横向有效应力 沉降量 下沉影响半径 土体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