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s on Irrigated Soil, El Minia Province, Northern Upper Egypt
1
作者 Rafat Zaki Esam A. Ismail +1 位作者 Wagih S. Mohamed Ali Kamel Ali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5年第17期1467-1472,共6页
Current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and effect on irrigated soil from El Minia Province, north Upper Egypt.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e.g., As, Co, Hg, Ni,... Current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and effect on irrigated soil from El Minia Province, north Upper Egypt.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e.g., As, Co, Hg, Ni, Se, Cd and Cr) in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and irrigated soil samples is mos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eachate of many pollutants as the factories,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urban and natural processes.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s are revealed that some localities are common by micro-organisms, which are unsuitable for drinking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Pollution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Soils EL Minia province north UPPER EGYPT
下载PDF
Diagnostic Analysis on a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被引量:1
2
作者 SUN Zhong-yi ZHANG Zhen LI Ji-hu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Metho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rainfall data of Henan Meteoro...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Metho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rainfall data of Hen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 the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s and dynamics on a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on July 19, 2010 was carrie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and the evolution of weather situation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when the rainstorm happened were studied. [Result]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trengthened to extend westward. The dynamic uplifting of low vortex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the strong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of southwest low-level jet caused the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physical quantity showed that the deep, thick wet layer and the sustained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provided the abundant water vapor for rainstorm generation. The positive vorticity advection center developed and spread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which was 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ertical movement. The structure maintenance of positive vorticity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negative vorticity at the middle and high levels provided the power condition for the regional rainstorm generation. The pumping effect of convergence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divergence at the high layer was favorable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vertical ascending motion at the low layer. The uplifting effect of dew point front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triggered the release of unstable energy. The confrontation of warm and cold air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regional rainstorm. TBB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BB was from -60 to -50 ℃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in the whole strong precipitation time, and the moving speed was equivalent to that of southwest vortex. The low-value belt of TBB corresponded with the rainstorm occurrence zone in Henan, and the minimum-value center of TBB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rongest center of precipitation.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hort-term forecast of rainst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Diagnostic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Changes of groundwater flow field of Luanhe River Delta under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ast 30 years 被引量:7
3
作者 She-ming Chen Fu-tian Liu +2 位作者 Zhuo Zhang Qian Zhang Wei Wang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3期455-462,共8页
The Luanhe River Delta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rcum-Bohai Sea Economic Zone.It enjoy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le suffering relatively water scarcity.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 The Luanhe River Delta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rcum-Bohai Sea Economic Zone.It enjoy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le suffering relatively water scarcity.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in recent years has caused the continuous drop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problem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economy,and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and summarizes the change patterns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regime in different aquifers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according to previous water resource assessment data as well as the latest groundwater survey results.Through comparison of major source/sink terms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the study reveals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over the past 30 years from 1990 to 2020.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average annual drop rat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the deep groundwater in the centers of depression cones is 0.4 m and 1.64 m,respectively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in the past 30 years.The depression cones of shallow and deep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cover an area of 545.32 km^(2)and 548.79 km^(2),respectively,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10%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Luanhe River Delta.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has further aggravated land subsidence.As a result,two large-scale subsidence centers have formed,with a maximum subsidence rate of up to 120 mm/a.The drop of groundwater level has induced some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area,such as the zero flow and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of rivers and continuous shrinkage of natural wetlands and water.Meanwhile,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wetland area to the total wetland area has been decreased from 99%to 8%and the water area from 1776 km^(2)to 263 km^(2).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data for groundwater overexploitation control,land subsidence prevention,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plains and provide service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national land space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man activities groundwater flow regime ground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 Land subsidence Hydrogeology survey engineering Luanhe River Delta Hebei province north China
下载PDF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
4
作者 高婷 窦明 +2 位作者 周雨泽 胡浩东 李桂秋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地下水大量压采,需定量评估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征。利用河南省2000—2020年受水区342口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平均埋深、枯水期最大埋深和丰水期最小埋深年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法、水位动态法分析11个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地下水大量压采,需定量评估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征。利用河南省2000—2020年受水区342口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平均埋深、枯水期最大埋深和丰水期最小埋深年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法、水位动态法分析11个地市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征,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地下水埋深关键驱动因素的贡献度。同时,统计用水结构中地下水的占比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空间上,调水压采的成效主要为埋深4~<8 m向0~<4 m转换,集中在淮河流域中南部和长江流域埋深较小的区域。时间上,调水后受水区地下水埋深恢复情况丰水期最小埋深>平均埋深>枯水期最大埋深,同时郑州等7个地市的三个地下水埋深指标均得到恢复。影响因素上,相较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更大。用水结构上,用水总量及四个分类中地下水占比在调水后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地下水埋深 变化特征 径向基函数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
5
作者 陈焕雄 郭林 +3 位作者 李静 林小敏 张涛 张勤军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6,共11页
地下水是豫北平原的重要工农业水源。为调查豫北平原北部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采集了660个地下水样品,利用水化学分析及数学统计方法得出:研究区地下水TDS值为170.02~6970.30 mg/L,78%的地下水样品为淡水,22%的... 地下水是豫北平原的重要工农业水源。为调查豫北平原北部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采集了660个地下水样品,利用水化学分析及数学统计方法得出:研究区地下水TDS值为170.02~6970.30 mg/L,78%的地下水样品为淡水,22%的水样为微咸水、咸水。淡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HCO3·Cl-Ca·Mg为主,微咸水、咸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_(4)-Ca·Mg为主。从西北到东南,地下水盐度逐渐增大,咸水呈条带状沿卫河流向展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地下水水质的5个主成分,代表了含水层中碳酸盐、硅酸盐以及石膏等矿物的溶解,工农业污染,含锰、氟、铁矿物溶解的原生地质污染以及蒸发浓缩作用。依据主成分得分对地下水控制因素进行划分,发现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到水岩作用影响,部分区域存在原生地质污染,而在城市周边地下水主要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受污染的地下水零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子 豫北平原
下载PDF
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热储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启示
6
作者 张萌 秦祥熙 +2 位作者 黄雯 石磊 郑钢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06-114,134,共10页
对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地热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水化学性质为中性水、盐水、极硬水,以Cl-Na型水为主,其化学特征、控制因素、特征系数等与上部明化镇组地热水、第四系地下水及地表水差异明显.馆陶组地热水为陆相含盐岩地层沉积型... 对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地热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水化学性质为中性水、盐水、极硬水,以Cl-Na型水为主,其化学特征、控制因素、特征系数等与上部明化镇组地热水、第四系地下水及地表水差异明显.馆陶组地热水为陆相含盐岩地层沉积型溶滤水,赋存介质为砂岩孔隙,区域发育的断裂、裂隙为其提供导热和运移的通道,在大地热流的传导增温下,不断发生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等,同时热储层封闭性良好,热水运移较停滞,还原性彻底,浓缩程度高.开封断隆内馆陶组地热水的以上特征与开封-兰考断陷相比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馆陶组 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 热储 济源-开封凹陷 河北省
下载PDF
9个水果萝卜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昊 雷晓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140-144,148,共6页
为了筛选适宜当地秋播利用的高产优质绿皮水果萝卜品种,选择9个不同类型特点的品种进行了随机区组、重复3次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水果萝卜品种在黄淮地区均能正常生长,产量为3598.47~4533.38 kg/667 m 2,植株高度32.37~47.49 cm... 为了筛选适宜当地秋播利用的高产优质绿皮水果萝卜品种,选择9个不同类型特点的品种进行了随机区组、重复3次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水果萝卜品种在黄淮地区均能正常生长,产量为3598.47~4533.38 kg/667 m 2,植株高度32.37~47.49 cm,单株肉质根长度16.5~33.4 cm,肉质根直径粗度6.4~11.7 cm,单株肉质根重量475.83~818.88 g,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指出了9个品种均能在中早期上市,秋后播种(移栽)能正常采收,对下茬越冬蔬菜适期播种(或移栽)夺取高产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其中‘露头青’‘翘头青’‘西安大青皮’产量较高,‘卫青萝卜’‘沙窝萝卜’‘潍县萝卜’次之。还能提供大量副产品(萝卜叶子)作优质饲草供猪、鸡、牛、羊、兔、鹅等养殖业利用或作绿肥原料、能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皮水果萝卜 品种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豫北地区
下载PDF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和Livin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闫二帅 王忠民 +2 位作者 陈志军 甘绍印 尚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Livin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豫北地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400例食管癌术后组织标本和400例...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Livin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豫北地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400例食管癌术后组织标本和40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3、Livin蛋白、VEGF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AT3、Livin、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293/400)、66.75%(267/400)、76.67%(306/400);STAT3、Livin蛋白、VE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3%(174/400)、43.33%(174/400)、43.33%(174/400)。食管癌组织中STAT3、Livin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2.849、43.704、90.750,P<0.05)。食管癌组织中STAT3、Livin蛋白、VEGF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STAT3、Livin蛋白、VEGF表达增高,且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豫北地区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LIVin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河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绩效评估实践
9
作者 王宗志 白莹 +3 位作者 杜慧华 王宇 韩磊 王瑞芳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6期47-51,共5页
河南省自2018年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后续稳步推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的保障。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河南省... 河南省自2018年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后续稳步推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的保障。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分析了地下水压采综合成效,总结了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建议,以期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综合治理 绩效评价 河南省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城市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尚钰 王富强 +1 位作者 王雪彦 马鑫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4-1212,共9页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城市为典型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和等效替代法等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城市2008—2019年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11个受水城市中,地下水生态系统服...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城市为典型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和等效替代法等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城市2008—2019年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11个受水城市中,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是郑州市,变化较为稳定的是平顶山市、漯河市和许昌市,变化最剧烈的是鹤壁市。郑州市2019年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13.17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最高,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价值次之,社会服务价值最低;在各指标中水源涵养指标占总价值比例最高,预防地面沉降指标次之,科研教育指标占比最小。河南省受水城市2008—2019年多年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30.37亿元,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原因是地下水压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置换地下水、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增加了地下水资源量。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城市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及地下水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地下水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河南省受水城市
下载PDF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鹏州 李爱勤 +2 位作者 张晓偲 王鹏飞 刘勇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7期50-56,共7页
为了解并掌握河南省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以浅层地下水中常见的铁、锰等10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采集421组浅层地下水样品,对河南省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浅层地下水中铁、锰、铝、砷... 为了解并掌握河南省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以浅层地下水中常见的铁、锰等10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采集421组浅层地下水样品,对河南省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浅层地下水中铁、锰、铝、砷4项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超标率分别为20.90%、56.53%、12.59%和11.88%,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9.67、31、14.70和2.50;全省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豫北的安阳、濮阳、新乡等区域以及商丘、三门峡等部分区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点区域,南阳、信阳、周口等区域则存在部分重金属超标情形。区域内地下水重金属本底含量高、部分涉重企业周边重金属入渗进入地下水系统、地下水水位上升与受污染的土壤发生溶滤作用、大气污染与沉降等是河南省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未来浅层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浅层地下水 重金属污染 克里金插值法
下载PDF
豫北斑竹笋用林改造技术
12
作者 许国营 张玲 冯云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斑竹为豫北地区主要栽培竹种,曾经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竹材价格逐年走低,竹林从材用林向笋用林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封园清杂、林地垦复、水肥管理、结构调整... 斑竹为豫北地区主要栽培竹种,曾经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竹材价格逐年走低,竹林从材用林向笋用林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封园清杂、林地垦复、水肥管理、结构调整、合理采笋等将斑竹林改造为笋用林的关键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斑竹林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技术可在豫北地区推广应用,为豫北地区竹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竹 笋用林 低产林改造 豫北
下载PDF
灌水次数对豫北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方保停 邵运辉 +7 位作者 岳俊芹 李向东 王汉芳 秦峰 张德奇 吕凤荣 马富举 杨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0-284,共5页
为明确小麦水分利用特征,提高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视,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18为供试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拔节期1水、拔节期+开花期2水、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4水4个处理,研究了灌水次数对小麦水分利用、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 为明确小麦水分利用特征,提高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视,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18为供试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拔节期1水、拔节期+开花期2水、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4水4个处理,研究了灌水次数对小麦水分利用、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耗水量与灌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水消耗量与灌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增加而增加灌水过量而降低、水分边际效应随灌水增加而降低;减少灌水增加了对下层土壤水利用,过量灌水不利用对上层土壤水利用。适当增加灌水提高灌浆后期SPAD值和光合速率,产量随灌水的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拔节+开花2水处理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豫北 灌水 水分利用 产量
下载PDF
豫北露地直播棉田杂草的发生及其与棉花的竞争作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马小艳 马艳 +3 位作者 奚建平 姜伟丽 马亚杰 李希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明确棉田自然混生杂草对棉花的危害程度及其关键防除时期,通过田间杂草共生期试验,研究了豫北露地直播棉田杂草的发生及其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豫北地区露地直播棉田的优势杂草为牛筋草、马齿苋、藜和鳢肠,杂草出土高峰期... 为了明确棉田自然混生杂草对棉花的危害程度及其关键防除时期,通过田间杂草共生期试验,研究了豫北露地直播棉田杂草的发生及其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豫北地区露地直播棉田的优势杂草为牛筋草、马齿苋、藜和鳢肠,杂草出土高峰期集中在棉花苗期和花蕾期,且存在3个出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当杂草与棉花竞争持续时间少于4周时,由于杂草与棉花植株均较小,且土壤中养分相对充足,因此杂草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大;当杂草与棉花竞争期达8周以上时,杂草对棉花的竞争作用明显增强,棉花的株数减少,茎秆变细,形成瘦高植株,且单株结铃数、铃重等产量指标明显降低。因此,豫北棉田自然混生杂草群落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为棉花出苗后4~8周,在此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田间无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豫北 混生杂草 优势种 竞争作用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龙王(石+童)碱性花岗岩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8
15
作者 陆松年 李怀坤 +4 位作者 李惠民 宋彪 王世炎 周红英 陈志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62-768,共7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系列碱性岩体,前人曾划出3个碱性岩带,龙王碱性岩位于中带,对该岩体形成的确切时代仍有较大争议。一些学者将该岩体作为晋宁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碱性岩,并认为这期岩浆活动与扬子北缘同时代的裂解型岩浆活动可以对...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系列碱性岩体,前人曾划出3个碱性岩带,龙王碱性岩位于中带,对该岩体形成的确切时代仍有较大争议。一些学者将该岩体作为晋宁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碱性岩,并认为这期岩浆活动与扬子北缘同时代的裂解型岩浆活动可以对应。作者等进行了TIMS和SHRIMP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样品(T26)采自河南省栾川县庙子镇之北的卢氏管村西的钠铁闪石正长花岗岩。TIMS法U-Pb上交点年龄为1637Ma±33Ma,SHRIMP法206Pb/238U和207Pb/206Pb表面年龄平均值分别为1611Ma±19Ma和1625Ma±16Ma,3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我们选择SHRIMP法207Pb/206Pb表面年龄平均值1625Ma±16Ma作为龙王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因此,龙王碱性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1.8~1.6Ga裂解过程中最晚期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河南 栾川县 龙王Chuang碱性花岗岩 U—Pb年龄 中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豫北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卢洋洋 张影全 +6 位作者 刘锐 赵酒林 杨春玲 盛坤 董昀 侯军红 魏益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为探索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给小麦收贮和加工企业提供区域小麦籽粒质量信息,筛选可用于优质小麦生态区域划分的参考性状,以2008-2012年豫北地区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9个县(区)27个乡镇定点采集的405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 为探索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给小麦收贮和加工企业提供区域小麦籽粒质量信息,筛选可用于优质小麦生态区域划分的参考性状,以2008-2012年豫北地区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9个县(区)27个乡镇定点采集的405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采用GS+9.0软件分析小麦籽粒质量性状半方差函数,以ArcGis9.3软件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研究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豫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较低。小麦千粒重、容重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增趋势。小麦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年际间表现为强或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容重和面粉湿面筋含量空间相关性年际间变化较大。由以上分析可知,豫北地区具有生产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新乡市的小麦籽粒质量优于鹤壁市和安阳市。面团稳定时间、千粒重和沉淀值可以作为优质强筋小麦生态区划的重要参考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质量性状 空间变异 豫北
下载PDF
播种时间对豫北地区小麦农学指标、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焕军 郁红艳 +1 位作者 项剑 丁维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0-1036,共7页
作物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为解析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利用原位盆栽试验,研究了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小麦产量与关键农学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关系。试验包括4个播种时间处理:10月... 作物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为解析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利用原位盆栽试验,研究了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小麦产量与关键农学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关系。试验包括4个播种时间处理:10月5日(T1)、10月10日(T2)、10月15日(T3)和10月20日(T4)。结果表明:在豫北地区,T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T2处理的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分别为38.00穗.盆-1和37.67粒.穗-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播种时间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农学指标影响小麦产量。早播提高了小麦根系活力,但其他生理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分蘖期各处理中小麦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拔节期后,T2处理的小麦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T1和T2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小麦生长不断增加,T3和T4处理则在整个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水平,开花期,T2处理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高达57.12 g·g-1(FW)·h-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植株硝态氮含量随小麦生长呈下降态势,拔节期T2处理小麦硝态氮含量最高,开花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明显。分蘖和拔节期各处理小麦植株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到开花期T2处理达到最大值,为0.34mg·g-1(FW)·h-1,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1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小麦产量与拔节期植株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开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播种时间可能通过改变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终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时间 农学指标 生理指标 小麦产量 豫北地区
下载PDF
豫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魏婷婷 张龙冲 +1 位作者 朵海瑞 吴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1-475,共5页
通过对2006年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基地中豫北5县的土壤重金属监测,采用污染指数法和Hǒ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豫北5县土壤的Cu,Zn,Cd,Cr,Hg,As,N i,Pb等8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 通过对2006年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基地中豫北5县的土壤重金属监测,采用污染指数法和Hǒ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豫北5县土壤的Cu,Zn,Cd,Cr,Hg,As,N i,Pb等8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在安全级内,土壤处于清洁水平;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Hg潜在生态污染处于高风险状态,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风险除武陟外其它均处于一般风险.滑县土壤处于潜在生态高风险,安阳,武陟,新乡3县土壤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接近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地区 土壤 重金属 污染现状 生态风险
下载PDF
豫北地区屠宰生猪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小军 闫文朝 +4 位作者 钱伟锋 王天奇 韩利方 袁林 黄腾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掌握肉孢子虫病在河南屠宰生猪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压片镜检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豫北某大型屠宰场2011年112月份屠宰生猪进行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豫北地区屠宰生猪肉孢子虫包囊平均检出率为2.38‰,低于国内其他... 目的掌握肉孢子虫病在河南屠宰生猪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压片镜检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豫北某大型屠宰场2011年112月份屠宰生猪进行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豫北地区屠宰生猪肉孢子虫包囊平均检出率为2.38‰,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并且大多数生猪为轻度感染。寄生于膈肌、颈背侧肌、腰肌、肋间肌和股内侧肌等部位肌纤维内的包囊呈梭形、柳叶状和棒状,大小为(499-2259)μm×(163-260)μm,包囊壁有呈栅栏状的厚壁型和光滑的薄壁型两类,其中厚壁型包囊特征与米氏肉孢子虫相似。寄生于肌纤维内的包囊引起肌纤维变性、坏死、横纹消失和萎缩等病变。结论在豫北地区屠宰生猪肉孢子虫感染普遍,包囊阶段对猪有明显的致病性。说明兽医界和生猪屠宰检疫中应重视该病对人和猪的危害性,并加强检疫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生猪 豫北地区 肉孢子虫 检出率 肌肉萎缩
下载PDF
皖北典型区高氟深层地下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娜 刘九夫 +4 位作者 廖爱民 王文种 郑皓 林锦 顾慰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1,共9页
选取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的氟作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的基础上,获取了81个深层地下水及71个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测试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图示法,分析深层水氟的分布特征... 选取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的氟作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的基础上,获取了81个深层地下水及71个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测试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图示法,分析深层水氟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北典型区的深层地下水氟含量具有四周低、中部高的特点;高氟水多呈弱碱性,依据水化学类型特征可将该研究区划分为三个系统:亳州系统、阜阳系统和蒙城系统。亳州系统多为Cl—Na型水,阜阳系统多为HCO_3—Na型水,蒙城系统较复杂,包括Cl—Na型、HCO_3·SO_4·Cl—Na型、HCO_3—Ca·Mg型及HCO_3—Na·Mg·Ca型水;深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的溶解;弱碱性水、溶解/沉淀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影响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典型区 深层地下水 高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