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四季典型污染过程PM_(2.5)酸度与二次硝酸盐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友峰 景宽 +8 位作者 沈秀娥 王琴 王陈婧 富佳明 张博韬 张健 曹阳 张珂 刘保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67-4178,共12页
基于北京市城区点位2022年观测数据,运用ISORROPIA-Ⅱ模型分析冬季霾、春季沙尘、夏季高臭氧与秋季PM_(2.5)与臭氧复合污染共4次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酸度特征,获得气溶胶pH值与硝酸盐快速增长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气溶胶pH值... 基于北京市城区点位2022年观测数据,运用ISORROPIA-Ⅱ模型分析冬季霾、春季沙尘、夏季高臭氧与秋季PM_(2.5)与臭氧复合污染共4次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酸度特征,获得气溶胶pH值与硝酸盐快速增长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气溶胶pH值为中度酸性,四次污染过程pH值范围分别为3.59~5.07,3.70~7.76,2.44~6.15和2.80~4.69.4次污染过程气溶胶pH值呈正态分布,pH值中位数分别为4.60、4.59、3.91和4.09.冬季霾污染过程气溶胶水含量最高,其气溶胶pH值最大.春季沙尘污染过程气溶胶pH值呈双峰分布,受到人为源与天然源共同影响.夏、秋两次污染过程PM_(2.5)酸性分别为最强和次强,可能与大气氧化性增强促进酸性气体被氧化有关.夏季气温高气溶胶pH值低,HNO_(3)倾向于向气相分配,硝酸盐占比最低(22%);秋季气溶胶pH值昼低夜高,有利于硝酸盐的夜间积累,硝酸盐占比与冬、春两次污染过程相当(27%~28%).北京大气气态NH_(3)充分富余,HNO_(3)与NH_(3)的中和(均相)反应为NO_(3)^(-)的主要生成机制,气溶胶中NH_(4)^(+)也相对富余,气溶胶中(NH_(4))_(2)SO_(4)、NH_(4)NO_(3)和NH_(4)Cl均可以充分耦合.研究显示,较高的气溶胶水含量和气溶胶pH值是污染期间硝酸盐快速增长的原因,针对气态前体物NH_(3)和NO_(x)的进一步减排是控制北京大气细颗粒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典型污染过程 ISORROPIA-Ⅱ模型 气溶胶pH值 二次硝酸盐生成机制
下载PDF
Distribution,enrichment mechanism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fluoride in groundwater:a case study of Mihe-Weihe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Xingyue Qu Peihe Zhai +4 位作者 Longqing Shi Xingwei Qu Ahmer Bilal Jin Han Xiaoge Y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63-83,共21页
Due to the unclea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fluoride in groundwater of Mihe-Weihe River Basin(China),there is a higher risk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Therefore,based o... Due to the unclea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fluoride in groundwater of Mihe-Weihe River Basin(China),there is a higher risk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Therefore,based on the systematic sampling and analysis,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 for fluoride in groundwater were studied by the graphic method,hydrogeochemical modeling,the proportionality factor between conventional ions and factor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orine content in groundwater is generally on the high side,with a large area of medium-fluorine water(0.5–1.0 mg/L),and high-fluorine water is chiefly in the interfluvial lowlands and alluvial-marine plain,which mainly contains HCO_(3)·Cl-Na-and HCO_(3)^(-)Na-type water.The vertical zo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orine content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epth to the water table.The high flouride groundwater during the wet season is chiefly controlled by the weathering and dissolution of fluorine-containing minerals,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rock weathering,evap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The weak alkaline environment that is rich in sodium and poor in calcium during the dry seas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nrichment of fluorine.Finally,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rough set theory and an improved matter element extension model,and the level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caused by fluoride in the Mihe-Weihe River Basin during the wet and dry seasons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is defined to show the necessity for local management measures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risks caused by groundwate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in the Mihe-Weihe River Basi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uorine Factors influencing fluoride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fluorine Hydrogeochemical modeling poll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焦作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37
3
作者 黄平华 陈建生 +1 位作者 宁超 韩素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9-376,共8页
为了研究焦作矿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机制,查明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矿井突水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域地下水系统取样分析。综合应用Piper三角图示法、岩性影响分析、相关性分析、总溶解固体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定量模拟技术... 为了研究焦作矿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机制,查明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矿井突水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域地下水系统取样分析。综合应用Piper三角图示法、岩性影响分析、相关性分析、总溶解固体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定量模拟技术,系统地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建立了地下水质量平衡模型,以提供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机理的定量信息;揭示了Ca2+-Na+、Mg2+-Na+阳离子交换作用、风化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白云石的非全等溶解是地下水质演化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为推断矿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形成机制 焦作矿区
下载PDF
河北平原深层碱性淡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以保定、沧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永海 沈照理 钟佐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揭示河北平原深层碱性淡水化学形成机制为主要研究目的 ,选择河北平原深层碱性淡水发育的保定、沧州地区为典型研究区 ,应用水文地球综合分析方法和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技术 ,探讨了深层碱性淡水水化学性质、分布规律及形成的自然环境 ... 以揭示河北平原深层碱性淡水化学形成机制为主要研究目的 ,选择河北平原深层碱性淡水发育的保定、沧州地区为典型研究区 ,应用水文地球综合分析方法和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技术 ,探讨了深层碱性淡水水化学性质、分布规律及形成的自然环境 ;依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深层地下水质量平衡反应模型 ,研究了从山前至滨海整个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及水、岩间的质量交换 ,从而揭示了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的内涵及深层碱性淡水水化学形成机制 .主要结论是深碱性淡水是由山前补给区HCO3 -Ca·Mg水逐步演化而来 ,从山前至中部平原 ,在地下水环境由开放转为封闭的过程中 ,方解石、白云石溶解和沉淀 ,钠长石、石膏、岩盐和菱铁矿的溶解 ,Ca -Na阳离子交换是控制其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碱性淡水 形成机制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保定地区 沧州地区 地下水化学
下载PDF
水电站坝址渗流微观动态研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汉周 霍吉祥 +1 位作者 王建平 朱旭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2-479,共8页
从水电站坝址地下水水质与渗水析出物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等方面对运行工况下水电站坝址渗流微观动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包括:水质异常变化... 从水电站坝址地下水水质与渗水析出物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等方面对运行工况下水电站坝址渗流微观动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包括:水质异常变化所具有的化学损伤效应;渗水析出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及其指示意义;考虑细观结构改变的液-固相间多组分反应-运移多尺度模型及其应用;水-岩(还包括工程材料)间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不确定性及其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址水-岩相互作用 地下水水质 渗水析出物 形成机制 试验模拟 数值模拟 综述
下载PDF
安图县玄武岩区偏硅酸型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6
6
作者 朱洲洋 肖长来 +2 位作者 梁秀娟 杨伟飞 贾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6-156,共11页
针对长白山玄武岩区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加的现状,为进一步保护及合理开发安图县矿泉水资源,根据野外实际调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水化学模拟等多种方法开展对安图县矿泉水形成机理的研究。首先绘制Piper三线图和离子浓度... 针对长白山玄武岩区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加的现状,为进一步保护及合理开发安图县矿泉水资源,根据野外实际调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水化学模拟等多种方法开展对安图县矿泉水形成机理的研究。首先绘制Piper三线图和离子浓度箱型图分析安图县矿泉水水化学特征;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特征组分偏硅酸展开相关性分析;运用离子比值分析法初步判定离子主要来源;再利用Phreeqc软件反向模拟研究区地下水三条路径的水岩交互作用;最后根据模拟结果综合分析安图县玄武岩区矿泉水的形成机理。结果显示,安图县玄武岩区天然矿泉水属弱碱性偏硅酸型矿泉水,偏硅酸含量介于28.8~62.4 mg/L之间,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和HCO_(3)-Na·Ca型为主。地下水发生了溶滤作用和Ca-Na离子交换作用。偏硅酸主要来源于长石和辉石的溶解,且偏硅酸含量沿径流途径增大。K^(+)、Na^(+)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钾长石、钠长石)和岩盐,Ca^(2+)、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区 矿泉水 水化学特征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形成机理 地下水 水环境 水质
下载PDF
矿井闭坑后地下水污染机理及防治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小林 王沙沙 +2 位作者 章玥 戴慧珍 孙文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35期137-140,144,共5页
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开采,老矿区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同时,近些年国家颁布相关政策,促使部分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和关闭,因而废弃矿井逐渐增多,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归纳闭坑矿井产生的水文地质效应,将地下水污染... 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开采,老矿区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同时,近些年国家颁布相关政策,促使部分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和关闭,因而废弃矿井逐渐增多,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归纳闭坑矿井产生的水文地质效应,将地下水污染模式分成2类,阐述闭坑矿井地下水污染形成的模式与机理,并结合国内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针对闭坑矿井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坑矿井 地下水污染模式 形成机理 地下水污染防治 水文地质效应
下载PDF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被引量:110
8
作者 贺泓 王新明 +3 位作者 王跃思 王自发 刘建国 陈运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3期344-352,共9页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通过可控实验、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确定致霾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阐明区域灰霾形成的关键物理化学机制,识别关键污染物和污染源,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灰霾监测技术以及预测预警及控制决策模型,研发致霾关键污染物的源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复合污染 灰霾 细颗粒物 致霾机制 源解析 数值模式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