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xed surfactant washing of petroleum contaminants from the soils and sediment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1
作者 Xia, Xing-Hui Lin, Li Xu, Jia-L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0-116,共7页
A lab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a mixed surfactant for washing oil from soil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The commercial surfactant used for making mixed surfactant were alcohol polyethoxy... A lab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a mixed surfactant for washing oil from soil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The commercial surfactant used for making mixed surfactant were alcohol polyethoxylate (AEO\|9, nonionic) and sodium alcohol polyethoxylated ethers sulfate (AES, anionic). Based on the properties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 and surface tension) of individual surfactants and the mixed surfactant, the preferred composition of an aqueous mixed surfactant solution was determined which consisted of 0 5% AEO\|9 and 0 1% AES. The batch washing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oil from soils with mixed surfactant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individual surfactants. Soil column washing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sequence of oil removal efficiency was mixed surfactant (0.5% AEO\|9 and 0.1% AES)>AEO\|9 (0.1%)>AES (0.2%)>water, and the ratio was 1∶0 84∶0 66∶0 06.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s by growth cells and resting cell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acceptability of the test surfactants.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surfactants were able to serve as sole carbon source for strains Pseudomonos sp. 52 and Weeksella sp. 6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More than 90% of the parent mixed surfactants disappeared in two weeks under growth cel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ant petroleum contaminants the unsaturated zone remediation CLC number: X53 Document code: A
下载PDF
应用表面活性剂治理包气带石油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玫 许嘉琳 田洪海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4,共4页
为了探讨地下水石油污染的治理方法,应用灌注表面活性剂溶液法去除地下水系统中包气带石油类物质污染的实验研究.从市售9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AEO-9和SA-202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实验条件下的... 为了探讨地下水石油污染的治理方法,应用灌注表面活性剂溶液法去除地下水系统中包气带石油类物质污染的实验研究.从市售9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AEO-9和SA-202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去油浓度.1次性清洗效率最高达94%,土柱淋洗与块状石灰岩柱淋洗也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研究表明原地灌注表面活性剂技术可以在现场污染治理中进一步试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污染 表面活性剂 包气带
下载PDF
场地含水层氯代烃污染物自然衰减机制与纳米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梦舫 骆永明 +4 位作者 宋静 李春平 吴春发 韦婧 罗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3期85-89,共5页
综述了国际上典型工业场地有机溶剂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机制及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从抽出—处理发展到治理污染源区和污染羽的纳米铁技术,涌现出一大批较为成熟的联合化学与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潜... 综述了国际上典型工业场地有机溶剂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机制及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从抽出—处理发展到治理污染源区和污染羽的纳米铁技术,涌现出一大批较为成熟的联合化学与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潜力较大的有治理污染羽的渗透反应墙、原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还原、微生物强化降解及基于监测的自然衰减等。文章特别对原位纳米铁处理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的化学机理及环境风险作了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非饱和带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原位化学还原 纳米铁
下载PDF
农田厚不饱和层硝态氮分布特征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付玉芹 雷玉平 +1 位作者 郑力 张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6,107,共5页
利用G eoprobe(r)钻机获取深层连续土样,研究农田厚不饱和层硝态氮分布特征,并评估农田施氮污染地下水的潜力。研究发现在渗透性中等的土壤中,硝态氮已经淋溶到15 m以下,厚不饱和层中硝态氮分布按含量高低可分为三个明显区段:根系吸收... 利用G eoprobe(r)钻机获取深层连续土样,研究农田厚不饱和层硝态氮分布特征,并评估农田施氮污染地下水的潜力。研究发现在渗透性中等的土壤中,硝态氮已经淋溶到15 m以下,厚不饱和层中硝态氮分布按含量高低可分为三个明显区段:根系吸收层中含量区、吸收层下高含量区和深层低含量区。其中根系吸收区下的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吸收区;深层的硝态氮含量虽然较低,但累积量可能超过根区的累积量。硝态氮的这些分布特点表明地下水水质已经受到了很大威胁。吸收层下硝态氮含量的起伏明显受土壤的质地影响;在较深土层中与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厚不饱和层 分布特征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含巨厚非饱和带岩溶含水层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仁敏 梅向阳 +1 位作者 覃荣高 曹广祝 《价值工程》 2019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西南岩溶区固废填埋场选址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项目选址过程中,如何平衡项目建设成本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成本是项目选址的关键。因此,本文以云南岩溶区某垃圾填埋场项目选址地下水污染评估为例,通过详细开展水文地质... 西南岩溶区固废填埋场选址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项目选址过程中,如何平衡项目建设成本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成本是项目选址的关键。因此,本文以云南岩溶区某垃圾填埋场项目选址地下水污染评估为例,通过详细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及勘察,在查明拟建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解析法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上覆红粘土及巨厚非饱和带岩溶含水层对特征污染物迁移扩散具有较大的阻滞及延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带 岩溶含水层 地下水污染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强化槐糖脂修复柴油污染水体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瑶 李春晓 +2 位作者 王晓峰 陈晨 李薇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9年第2期21-27,61,共8页
实验选择4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测定其对柴油的增溶能力。研究发现,4种表明活性剂对柴油的增溶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槐糖脂、鼠李糖脂、正己基葡糖苷与Tween-20。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了pH值与盐度等外界条件对槐糖脂处理含油废水的影... 实验选择4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测定其对柴油的增溶能力。研究发现,4种表明活性剂对柴油的增溶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槐糖脂、鼠李糖脂、正己基葡糖苷与Tween-20。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了pH值与盐度等外界条件对槐糖脂处理含油废水的影响。结果发现,槐糖脂在pH值为2~10时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盐度的加入会降低槐糖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同时其也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且质量浓度越高,受盐度的影响越小。最后,研究基于响应曲面法对槐糖脂增溶柴油的能力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槐糖脂增溶柴油的最佳条件为水浴时间25h、摇床转速170r/min、水浴温度28℃,这将对实地工程中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的修复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糖脂 生物表面活性剂 石油污染地下水 响应曲面法 实验优化
下载PDF
石油烃在不同土壤中的气相自然衰减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悦 李翀 +3 位作者 曹谨慧 李佳轩 刘彦博 马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2-899,共8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包气带中的迁移扩散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可挥发污染物自然衰减的重要机制,也与蒸气入侵暴露和风险评估密切相关。采用微宇宙实验对12种挥发性石油烃(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包气带中的迁移扩散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可挥发污染物自然衰减的重要机制,也与蒸气入侵暴露和风险评估密切相关。采用微宇宙实验对12种挥发性石油烃(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在4种土壤(黑土、黄土、红土、石英砂)中的气相自然衰减机制和气态生物降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环烷烃和苯系物蒸气在4种土壤中的气相自然衰减去除率都遵循黑土>黄土>红土>石英砂的规律;黑土中生物降解对污染物去除率的贡献高于黄土,而红土和石英砂中的生物降解速率极低;4种苯系物的自然衰减和生物降解潜力远高于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苯系物气相生物降解速率排序为:甲苯>苯>乙苯>对二甲苯。本研究结果可为蒸气入侵定量风险评估和石油污染场地自然衰减速率定量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 地下水修复 石油 自然衰减 生物降解 非饱和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