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明亮 刘佳 +7 位作者 李绍祥 杨忠慧 白应文 张艳军 李宏生 熊世安 杨木军 刘琨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4期1-7,共7页
为了探明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个种植密度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该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均影... 为了探明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个种植密度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该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均影响显著;对第三、四、五、六、七叶期的茎蘖数均影响显著,但对八叶期的茎蘖数影响不显著;对籽粒周长影响显著,但对其余4个粒型性状影响不显著;对容重影响显著,但对其余8个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当基本苗为270×10^(4)/hm^(2)时产量最高(6435.00 kg/hm^(2)),茎蘖消长最平缓,成穗率最高(25.39%),籽粒周长最大(18.07 mm),容重最高(798.00 g/L)。因此,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较大,其中基本苗为270×10^(4)/hm^(2)时该品种产量最高,产量三要素最协调,茎蘖消长最合理,株高适宜,且综合品质性状最好,适宜在该种植密度下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麦110’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种植密度 茎蘖消长
下载PDF
不同茎长移栽及施肥方式对烤烟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夏海乾 钱晓刚 +2 位作者 杜德强 冯焕华 廖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1-582,共2页
[目的]为实现烟株早生快发提供可行的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高茎壮苗、常规苗移栽以及基肥底施、环施对烤烟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高茎壮苗深栽平均萌发不定根的长度为16.1cm,与常规苗移栽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茎壮... [目的]为实现烟株早生快发提供可行的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高茎壮苗、常规苗移栽以及基肥底施、环施对烤烟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高茎壮苗深栽平均萌发不定根的长度为16.1cm,与常规苗移栽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茎壮苗深栽+基肥底施萌发的不定根数量最多,达147根/株。相同茎长移栽的烟株鲜重均为基肥底施高于基肥环施。基肥底施比环施更有利于烤烟茎萌发不定根,并且基肥环施对烤烟茎萌发不定根的不利影响随着茎长的增加而增大。[结论]高茎壮苗深栽+基肥底施促使烟株提前形成了较多根系,提前吸收养分和水分,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迅速,利于实现早生快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高茎壮苗 基肥底施 早生快发
下载PDF
常德稻区螟虫种群发生危害规律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骏 朱芳枝 +2 位作者 郭平珍 周桂保 杨红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930-5934,共5页
[目的]研究常德稻区螟虫种群的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通过对常德地区1956~2006年螟虫种群发生危害程度及规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危害规律的演变过程。[结果]常德稻区螟虫发生危害1957年之前以二化螟为主,1958~1969年以三化螟为主,1970... [目的]研究常德稻区螟虫种群的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通过对常德地区1956~2006年螟虫种群发生危害程度及规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危害规律的演变过程。[结果]常德稻区螟虫发生危害1957年之前以二化螟为主,1958~1969年以三化螟为主,1970~1986年三化螟、二化螟混合大发生,1987~2001年以三化螟为主,2002~2006年以二化螟为主。螟虫发生危害规律变化主要受桥梁田、有效越冬虫源田面积,水稻播期、品种和栽培方式及防治农药品种的变化的影响,使三化螟和二化螟经历了从次要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混合大发生或相互交替变动的演变过程。[结论]该研究为常德稻区螟虫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虫种群 危害程度 消长规律 动态演变
下载PDF
空育131水稻分蘖消长与叶龄进程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广惠 《垦殖与稻作》 2003年第5期6-8,共3页
利用6a的时间,对空育131的生育进程、分蘖消长规律、出叶周期以及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该品种在上述方面的一般性规律,进而明确了穗分化的两个关键时期,提出了该品种高产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空育131 水稻 分蘖消长规律 叶龄 出叶周期 产量性状 穗分化 品种
下载PDF
小麦AK58生长发育过程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段艳红 邢瑞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3期17-21,共5页
该文从叶、蘖、茎、穗、粒5个方面对冬小麦矮抗58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出生所需天数及积温量相近,呈现出"下慢、中快、上慢"的趋势,并且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与相对有效积温的相关关系较好,可以很好... 该文从叶、蘖、茎、穗、粒5个方面对冬小麦矮抗58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出生所需天数及积温量相近,呈现出"下慢、中快、上慢"的趋势,并且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与相对有效积温的相关关系较好,可以很好地反映叶面积的动态变化规律。分蘖具有间隔性与规律性,具备2个旺盛期,1个高峰期,越冬期主茎仍能少许分蘖,并在拔节后集中死亡无效分蘖的性质。茎的粗长比值直接影响小麦的抗倒伏性能。幼穗分化与植株外部形态之间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籽粒的体积呈抛物线型变化,千粒含水率不断下降且速度愈来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AK58 生长发育 分蘖 茎叶
下载PDF
水稻生长发育动态监测农业气象模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陶炳炎 邹永林 汤志成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82-91,共10页
本文发展了一个综合考虑光长和温度非线性效应的水稻发育速度模式,并通过变换衍生出水稻生理发育日概念及计算方法,借此考察水稻叶龄、茎蘖消长和叶面积动态变化过程的特点,采用线性/非线性模型、带弱时滞/强时滞效应的Logistic模型,分... 本文发展了一个综合考虑光长和温度非线性效应的水稻发育速度模式,并通过变换衍生出水稻生理发育日概念及计算方法,借此考察水稻叶龄、茎蘖消长和叶面积动态变化过程的特点,采用线性/非线性模型、带弱时滞/强时滞效应的Logistic模型,分别建立了水稻叶龄、茎蘖动态和叶面积动态随累积生理发育日增加而变化的农业气象监测模式。最后,以大田实测资料作了应用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 发育 监测 农业气象预报
下载PDF
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邢志鹏 曹伟伟 +10 位作者 钱海军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罗学超 李德剑 刘国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31,共10页
为探明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选用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籼粳交水稻甬优2640为材料,系统研究播期对机插稻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和籽粒灌浆动态特性的影响,阐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研究表明,播期推迟,... 为探明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选用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籼粳交水稻甬优2640为材料,系统研究播期对机插稻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和籽粒灌浆动态特性的影响,阐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研究表明,播期推迟,机插稻茎蘖数拔节期显著升高、成熟期下降,成穗率明显降低,早播与晚播变化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机插稻穗长、着粒密度、单穗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二次枝梗数比例、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单次枝梗着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呈下降趋势,而一次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呈上升趋势,且籼粳交水稻受播期影响较大。除一次二次枝梗数比例、一次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和一次枝梗着粒数差异较小外,穗部构成特征其余指标均于早播、晚播间差异显著(P<0.05)。随机插稻播期推迟,强、弱势粒米粒终极生长量变小,单粒质量降低,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下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时间均延长;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差异较小,晚播较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推迟,活跃灌浆期缩短,有效灌浆时间延长。适宜早播机插水稻,群体茎蘖升降平稳,有效穗数增多,穗粒充足,穗部结构优化,结实率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灌浆速率稳而高,弱势粒灌浆更充实,易实现稳产、高产。因此,苏中地区机插水稻提前至5月26日播种,抢时早栽,可实现单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作物 生长 播期 机插稻 茎蘖动态 穗型结构 灌浆特性
下载PDF
播期和气象条件对浚单玉米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任丽伟 申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0期22-24,27,共4页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平均缩短6.5 d,这可能与温度升高有关。由于播期推迟,穗长、穗粗、茎粗和产量下降。浚单509和浚单29较其他2个品种产量明显偏高;积温和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吐丝后尤其明显。[结论]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提早播种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浚单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