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s combin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maintain retinal ganglion cell integr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acular edema: study protocol for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1
作者 Xiangjun Li Chunyan Li +5 位作者 Hai Huang Dan Bai Jingyi Wang Anqi Chen Yu Gong Ying L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23-928,共6页
The integrity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macular degeneration that leads to damage and death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affecting vision.The major clinical treatments for diabetic mac... The integrity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macular degeneration that leads to damage and death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affecting vision.The major clinical treatments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re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s and laser photocoagulation.However,although the macular thickness can be normalized with each of these two therapies used alone,the vision does not improve in many patients.This might result from the incomplete recovery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injury.Therefore,a prospective,non-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s combin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on the integrity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vision recovery.In this trial,15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acular edema will be equal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rapeutic methods,followed by treatment with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s,laser photocoagulation therapy,and their combination.All patients will b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is retinal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 thickness at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 retinal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 thickness before and 1,3,6,and 9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macular area thickness,and choroidal thickness before and 1,3,6,9,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Safety measure i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t 1,3,6,9,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study protocol hopes to validate the better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acula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monotherapies alone during the 12-month follow-up period.The trial is designed to focus on clarifying the tim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ing measures related to the integrity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nd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The trial protocol was approved by the Medical Ethics Committee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 with approval No.(2023)(26)on April 25,2023,and was registered with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registration number:ChiCTR2300072478,June 14,2023,protocol version: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roidal thickness diabetic macular edema laser photocoagulation retinal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 thickness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thickness of the macular are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isual acuity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青藏高原青稞适生区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分析
2
作者 赵佳丽 兰措卓玛 +3 位作者 王伟 王寒冬 王稳 沈纪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6-1638,共13页
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研究长时间序列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青稞适生区的影响可以为高原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优化青稞种植空间格局提供参考。本文以163个青藏高原青稞样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和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 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研究长时间序列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青稞适生区的影响可以为高原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优化青稞种植空间格局提供参考。本文以163个青藏高原青稞样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和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 MaxEnt)对其进行模拟预测,得到影响青藏高原青稞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气候变化下古气候时期(末次间冰期、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中期)、当代(1970—2000年)、未来(2021—2100年) SSP126和SSP585两种情景下青稞在青藏高原的分布范围以及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影响青稞分布的最关键环境因子是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海拔,当气候处于不稳定和极端干冷化情况下,海拔是控制青稞适生区面积的关键因子。2)从末次间冰期到全新世中期再到当代,青稞适生区面积增大,逐渐扩张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河湟谷地、东南缘的川西地区和藏南谷地的一江两河流域,未来青稞适生区向高原中部和北部扩张,东南部面积缩减。3)在SSP126情景气候变化条件下,青稞适生区质心点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移动,并且未来青稞适生区海拔上限增加207 m。结合其他研究可得出,末次冰期到全新世,青稞种植区发生扩张受制于气候暖湿化和人类在高原定居并进行农牧业传播的双重影响;当代到未来,青稞潜在适生区发生扩张可能是由于气候变暖使得种植青稞的海拔上限提高,青稞潜在适生区缩减可能是由于一些气候突变事件导致气温变化幅度超过了青稞发育的最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青稞适生区 环境因子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蒙药香青兰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高天一 翟维凯 +2 位作者 蔡志平 崔成立 李梁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蒙药香青兰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dracocephalum moldavica,TFD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2,VEGF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SD大... 目的:观察蒙药香青兰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dracocephalum moldavica,TFD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2,VEGF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TFDM 50 mg/kg灌胃给药,在手术后第1、3、7、14天4个时相进行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VEGFR2阳性标记的细胞及新生血管在缺血半暗带区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区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再灌注术后第3~14天时,TFDM给药组阳性细胞表达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在微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附近表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显示,TFDM给药组VEGFR2表达上调。结论:TFDM可能通过上调VEGFR2蛋白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半暗带区微血管的生成,改善微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生成 缺血半暗带区
下载PDF
光子治疗仪联合rh-aFGF治疗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4
作者 王庆 张大维 徐振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对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小面积深Ⅱ...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对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aFGF组(n=40)和联合组(n=40)。rh-aFGF组给予rh-aFGF治疗,联合组给予光子治疗仪联合rh-aFG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0、15、19 d时的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及完全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后1、7、14 d时的创面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时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0、15、19 d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均高于rh-aFGF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rh-aFGF组(P<0.05)。两组治疗后1、7、14 d创面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rh-aFGF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VSS评分低于rh-aFGF组(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联合rh-aFGF治疗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 小面积 光子治疗仪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组织救治效果分析
5
作者 詹宏伟 汤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 分析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组织救治效果。方法 19批(79例)烧伤面积>30%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均接受补液等药物治疗、气管切开、创面治疗以及其他治疗。记录治疗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钙... 目的 分析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组织救治效果。方法 19批(79例)烧伤面积>30%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均接受补液等药物治疗、气管切开、创面治疗以及其他治疗。记录治疗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疼痛因子[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环氧化酶2(COX-2)]水平。结果 79例患者治愈69例,死亡10例,其中4例死于创面感染,2例死于重度吸入性损伤,1例死于后期气管切开的无名动脉出血,1例死于肾衰竭,1例死于继发性肺炎,1例死于导管败血症。治疗后,患者的VEGF(265.73±18.49)μg/L、S100A9(176.49±10.18)μg/L、bFGF(274.85±18.63)μg/L均高于治疗前的(110.54±7.63)、(80.53±3.12)、(101.52±7.2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SP、PGE2、COX-2分别为(46.53±5.11)ng/ml、(124.39±10.67)pg/ml、(53.47±3.42)ng/ml,均低于治疗前的(75.29±10.24)ng/ml、(238.74±20.15)pg/ml、(126.79±10.8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37、44.576、57.429,P=0.000、0.000、0.000<0.05)。结论 针对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组织救治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调节生长因子水平,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批大面积烧伤 组织救治 生长因子 疼痛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北烟区潜在适宜性分布及其环境特征分析
6
作者 贾文茜 陈英英 +2 位作者 陈正洪 李建平 敖银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烟区的潜在适宜性分布,并评估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烟草适宜性分布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0.854)。海拔(650~1750 m)、土壤类型(黄壤)、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8.9~15.0℃)、旺长期平均气温(16.0~22.9℃)、成熟期平均气温(18.8~25.6℃)是影响湖北烟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烟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十堰和襄阳南部及宜昌东南部,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8.2%,80%区域的海拔为700~1350 m、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11.2~14.5℃、旺长期平均气温19.2~22.8℃、成熟期平均气温22.0~25.4℃。在所有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研究表明,本研究结果与湖北烟区实际空间分布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烟区 最大熵模型 生育期 潜在分布 主导环境因子 生态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下载PDF
改良盾构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用于前牙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及对种植区骨量的影响
7
作者 卢洋 苑艺芳 +2 位作者 李娟 赵文莉 贾宝超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盾构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用于前牙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及对种植区骨量的影响。方法于2020.8~2023.8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前牙缺损患者66例,均接受改良盾构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其美学效果及对种植区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盾构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用于前牙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及对种植区骨量的影响。方法于2020.8~2023.8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前牙缺损患者66例,均接受改良盾构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其美学效果及对种植区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6个月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角化龈厚度、角化龈宽度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种植体颈部、根方2mm、根方4mm的唇侧骨厚度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龈沟液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术后1d低(P<0.05);患者对前牙缺损修复治疗结果的满意度为96.97%。结论改良盾构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用于前牙缺损修复中能获得较高的美学效果,增加角化龈厚度、宽度,维持种植区骨量,也有助于降低局部炎症反应,加速愈合,且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盾构术 浓缩生长因子 前牙缺损 种植修复 种植区骨量
下载PDF
Filtering bleb area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following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CTGF antibody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in rabbits 被引量:2
8
作者 Jian-Ming Wang Na Hui +2 位作者 Ya-Zhi Fan Lei Xiong and Nai-Xue S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1年第5期480-483,共4页
AIM: To study the role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antibody in inhibiting bleb scarring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GFS) in rabbit model. METHODS: GFS was performed on both eyes in five rabbits. O... AIM: To study the role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antibody in inhibiting bleb scarring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GFS) in rabbit model. METHODS: GFS was performed on both eyes in five rabbits. One eye of each rabbit was chosen randomly as antibody group and received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0.1mL CTGF antibody (50mg/L) immediately after GFS applied and on the 5 th day after GFS. The other eye of each rabbit as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0.1mL PBS at the same time as antibody group. On postoperative days 1, 3, 5, 7, 10, and 14, the appearance of filtrating blebs was observed under slit lamp, the area and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were measured with micrometer and applanation tonometer, respectively. RESULTS: On postoperative days 1, 3, 5, 7, 10, and 14, areas of filtrating blebs in antibody group were all larger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IOPs of antibo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CTGF antibody can maintain larger bleb area and lower IOP after GFS in rabb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antibody TRABECULECTOMY area of filtrating bleb intraocular pressure
下载PDF
Effect of anti-VEGF treatment on nonperfusion areas in ischemic retinopathy 被引量:1
9
作者 Zi-Yi Zhu Yong-An Meng +1 位作者 Bin Yan Jing L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1年第11期1647-1652,共6页
In recent years,retinal ischemia such as that which occur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DR)and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has become a hotspot of ischemic retinopathy research.High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 In recent years,retinal ischemia such as that which occur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DR)and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has become a hotspot of ischemic retinopathy research.High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re recognized as a major cause of macular edema(ME)in DR and RVO.High concentrations of VEGF in the vitreous can lead to serious retinal ischemia and hypoxia and form retinal nonperfusion areas(NPAs).Different levels of retinal ischemia can represent disease severity and progression.Anti-VEGF therapy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ME has been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vision,but there are still disputes about whether anti-VEGF therapy could improve retinal ischemia and achieve reper fusion of previously developed retinal NPAs.Here,we review and summarize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anti-VEGF drugs on retinal ischemia,especially N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tinal nonperfusion areas ischemic retinopathy macular ischemia
下载PDF
Treatment and surviv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stage Ⅳ lung adenocarcinoma: five-year follow-up results in the Ordos Area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10
作者 Gaowa Jin Wenjuan Wang +14 位作者 Shuqin Deng Caihong Jiang Xiaojun Bai Jun Zhao Feng Chen Jixiang Hou Lanzhen Zhao Hui Li Ziyu Lu Lenggaowa Da Yungaowa Wu Xiaoyun Ma Yahan Wu Jiali Gao Quanfu Li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4期158-162,共5页
Objective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 status and treatment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V lung adenocarcinoma living in the Ordos area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Met... Objective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 status and treatment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V lung adenocarcinoma living in the Ordos area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Methods EGFR testing and first-lin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treatment rates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V lung adenocarcinoma were analyzed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6.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to compare patients who received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those harboring different EGFR mutation statuses. Results EGFR testing and mutation rates were 65.60% and 52.90%, respectively, and improved continuously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6. Among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38.9% had EGFR 19 del, 48.2% had L858R, 4.2% had co-existing mutations in exons 19 and 21, and 8.4% had uncommon mutations.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was 29.5, 26.5, and 16.0 months for patients receiving both TKI and chemotherapy, TKI alone, and chemotherapy alone, respectively (P = 0.047). The OS was 26.5 and 30.0 months for patients harboring EGFR 19 del and L858R mutations, respectively (P = 0.096). Conclusion The high OS rates of stage IV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living in the Ordos area may be attributed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in EGFR testing and first-line TKI treatment rates. In the era of TKIs, chemotherapy for increasing OS times should be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minority areas
下载PDF
近30年甘肃省主要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玉菲 王军德 +1 位作者 鱼腾飞 李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62,共13页
内陆湖泊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开展湖泊变化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不仅对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对于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反映人类活动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基于对象影像分析(Object-Based Image Analy... 内陆湖泊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开展湖泊变化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不仅对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对于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反映人类活动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基于对象影像分析(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OBIA)的种子增长法,提取了甘肃省7个典型湖泊从1986-2017年的面积变化,尾闾型湖泊中,大苏干湖面积最大,1986-2017年面积均在60 km^(2)以上;青土湖面积最大达到20 km^(2)以上;小苏干湖面积维持在11~12 km^(2),变化相对稳定,干海子面积在2 km^(2)以下,波动较大。河源型湖泊中尕海面积在2.9~12.56 km^(2),面积波动较大,德勒诺尔和天池面积均在2 km^(2)以下,其中德勒诺尔面积波动较大,天池面积波动相对较小。依据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甘肃省7个典型湖泊分成两类,第一类包括尕海、青土湖和大苏干湖,湖泊面积整体呈增加的趋势;第二类包括德勒诺尔、小苏干湖、天池和干海子,湖泊面积整体呈减小的趋势。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德勒诺尔、尕海、天池、青土湖和干海子的湖泊面积变化与部分气候因子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大苏干湖和小苏干湖的面积变化与气候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出,在各气候影响因子中,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降水量和ET0是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德勒诺尔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ET0和平均温度是尕海面积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是天池面积变化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湖泊面积变化 种子增长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3个树种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磊 于沛 +1 位作者 许中旗 贾彦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2,共9页
为了明确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云杉(Picea meyeri)3个树种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分析了3个树种的年轮宽度年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地... 为了明确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云杉(Picea meyeri)3个树种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分析了3个树种的年轮宽度年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气候具有暖干化的变化趋势;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同时受气温、降水和SPE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显著影响,樟子松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的显著影响,云杉主要受降水和SPEI的显著影响,受气温的影响较小;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10月份和当年6、7月份气温,以及当年生长季(5—9月份)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樟子松与当年6、7月份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但与8月份呈正相关关系;华北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均受前一年和当年降水的共同影响,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滞后性。综合3个树种的年表波动以及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来看,华北落叶松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更易受到高温和干旱的双重胁迫,在塞罕坝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之下,更容易出现衰退现象;其次为樟子松,云杉气候变化的敏感度最低,而稳定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地区 树种 宽度年表 径向生长 气象因子
下载PDF
高原低氧环境与平原地区常住居民HIF⁃1、VEGF水平及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亚丽 郑莹莹 +1 位作者 师强 王圣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目的分析高原低氧环境与平原地区常住居民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差异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易感性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高原低氧环境地区180例常住居民和平原地区180例常住... 目的分析高原低氧环境与平原地区常住居民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差异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易感性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高原低氧环境地区180例常住居民和平原地区180例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AD分为AD组、无AD组,比较高原低氧环境地区和平原地区2组HIF-1、VEGF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易感性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相对危险度分析不同HIF-1、VEGF水平患者罹患AD的风险,采用交互作用系数γ和比值比(OR)分析HIF-1、VEGF水平对AD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作用类型。结果高原低氧环境、平原地区AD组HIF-1水平高于无AD组,VEGF水平低于无AD组(P<0.01);高原低氧环境地区AD组、无AD组HIF-1水平高于平原地区对应AD组、无AD组,VEGF水平低于平原地区对应AD组、无A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F-1、VEGF水平与高原低氧环境地区、平原地区及总体AD易感性显著相关(P<0.05,P<0.01)。HIF-1高水平患者罹患AD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6.174倍,VEGF高水平患者罹患AD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0.327倍(P<0.01)。单独HIF-1水平升高所致的OR为6.200,单独VEGF水平降低所致的OR为10.075,二者共存时所致OR为21.097,符合次相乘交互作用模型。结论HIF-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与AD易感性密切相关;高原低氧环境可导致HIF-1水平进一步升高,VEGF水平进一步降低,增加罹患AD的危险度;HIF-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对AD易感性产生了正向交互作用,并符合次相乘交互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高原低氧环境 平原地区 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易感性 相关性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内蒙古罕山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特征及水热环境响应
14
作者 陈佳佳 周梅 +5 位作者 赵鹏武 许重阳 石亮 宝虎 刘艳军 曹光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8,共9页
[目的]以内蒙古罕山保护区为例,系统探讨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树干径向生长的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素(温度、降水等)的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半干旱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目的]以内蒙古罕山保护区为例,系统探讨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树干径向生长的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素(温度、降水等)的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半干旱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点触式树木径向生长测量仪对4株样树的径向生长开展了高分辨率的连续监测,并同步监测温度、降雨、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分析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表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具有白天收缩、夜间膨胀的日变化特征。在5—6月的树干收缩膨胀现象较7—9月更明显,且夜间膨胀量大于日间收缩量;在整个生长季尺度,华北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始终受到土壤温度的显著影响,但在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树干径向生长的重要因子。在极端丰水年(2021年)的生长季中的降雨高峰期之前(5月初—6月中),径向生长已达全年生长量的45%以上,说明土壤水分对径向生长的影响更直接,夏季降水量的直接影响较小,而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后的土壤水分供应则是决定径向生长的关键因子。[结论]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当年降水量对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的直接贡献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转化成土壤水的形式间接影响树木生长;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径向生长的重要因子,在土壤水分未得到降雨有效补充的生长季初期,树木径向生长主要依靠土壤水的前期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半干旱区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树木径向生长 水热环境因子变化
下载PDF
西藏地区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15
作者 穆晶 郝一昌 +7 位作者 赵大春 曲珍吉姆 索朗德吉 贾晓敏 刘鹏 斯郎江村 王峰 鄢谢桥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近3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市人民医院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膀胱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结...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近3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市人民医院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膀胱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结果31例膀胱癌患者中男25例(80.6%),女6例(19.4%),男女比例为4.15:1。发病年龄范围36~73岁,平均年龄(61.0±8.4)岁。城镇地区患者6例(19.4%),农村地区患者25例(80.6%),城乡比例约为1:4.15。初诊症状包括血尿23例(74.2%),尿道刺激症状8例(25.8%),腰腹部疼痛4例(12.9%)和排尿困难3例(9.7%)。主要病理类型为单纯的尿路上皮癌28例(90.3%)。13例患者进行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检测,阳性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阳性率分别为25%和75%,2例伴鳞状分化者均为阳性。所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得到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为28.3个月。1年和2年的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78.6%和70.7%。除1例T2患者及1例远处转移的患者未接受治疗外,所有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得到了膀胱癌根治治疗,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1年生存率为67.1%。结论西藏地区藏族膀胱癌患者以男性为主,农村地区病例数为城市地区的4.15倍,膀胱刺激症状比例较高。在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和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的患者中VEGF阳性的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膀胱癌 免疫组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Te/QT比值、血清SCUBE1水平与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珏珉 邓学军 +1 位作者 谭震 罗贵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0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Tp-Te/QT比值、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水平与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35例AMI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Tp-Te/QT比值、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水平与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35例AMI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心电散点图技术分析记录心电图资料,将病例组根据是否发生MVA又分为MVA组和非MVA组。分析各组Tp-Te/QT比值、血清SCUBE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p-Te/QT比值、血清SCUBE1对AMI患者并发MVA的预测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MI患者并发MVA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Tp-Te/QT比值与血清SCUBE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MVA组Tp-Te/QT比值与血清SCUBE1水平均高于非MVA组(P<0.01)。Tp-Te/QT比值联合血清SCUBE1预测AMI患者合并MVA的曲线下面积(0.91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Te/QT比值≥0.22、SCUBE1≥50.20μg/L是AMI患者并发MVA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Tp-Te/QT比值、血清SCUBE1是影响AMI患者合并MVA的危险因素,Tp-Te/QT比值联合血清SCUBE1对预测AMI患者合并MVA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Tp-Te/QT比值 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诊断效能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Chemerin、VEGF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间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闫志荣 王帅 王锦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01-405,411,共6页
目的探讨Chem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间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该院治疗的87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Chem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间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该院治疗的87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血清Chemerin、VE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ACI患者血清Chemerin、VEGF水平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hemerin、VEGF对ACI患者短期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比例及血清Chemerin、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后,高水平Chemerin、VEGF为ACI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hemerin、VEGF水平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均呈正相关(r=0.810、0.97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大及高水平Chemerin、VEGF为ACI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emerin、VEGF联合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877)最大,灵敏度为79.31%,特异度为82.76%。结论ACI患者血清Chemerin、VEGF水平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呈正相关,而且二者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短期预后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HEMER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低灌注区面积 短期预后
下载PDF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过程及其动力因素 被引量:65
18
作者 薛俊菲 顾朝林 孙加凤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56,共4页
在世界都市圈发展情况研究的基础上,将都市圈空间成长过程划分为雏形期、成长期、发育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引起都市圈空间成长的四大动力因素,即城市化(郊区化)、现代交通技术、产业扩散与转移和政府决策与规划。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成长 过程 动力因素
下载PDF
影响白蜡虫泌蜡主要气候因子及白蜡虫生态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晓鸣 王自力 +3 位作者 陈勇 叶寿德 王绍云 冯颖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43,共8页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其生态适应性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四川峨嵋、云南昆明、昭通等地白蜡虫自然种群生态学和泌蜡生态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泌蜡与种群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利于种群生长的环境中白蜡虫...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其生态适应性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四川峨嵋、云南昆明、昭通等地白蜡虫自然种群生态学和泌蜡生态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泌蜡与种群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利于种群生长的环境中白蜡虫的泌蜡量较高,死亡率也高;而在适生环境中的泌蜡量较低,死亡率较低。故认为,传统上以白蜡虫泌蜡量的高低来作为适应生态环境的判断标准是不适合的。本文还从白蜡虫泌蜡生态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原因,讨论了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得出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雨量800~1200mm/B,年相对湿度75%左右,年光照时数为1900~2500h/a。提出白蜡虫泌蜡是其为适应环境的一种自身的保护性反应和生态对策,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抵御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泌蜡 生态适应性 适生区域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生长习性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初凤友 孙国胜 +2 位作者 李晓敏 马维林 赵宏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25,共6页
通过对“大洋一号”调查船DY95-10、DY105-11、DY105-12等航次结壳样品和海底摄像照相资料等综合观测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的生长习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富钴结壳可以在海山区的各种岩石上生长发育,... 通过对“大洋一号”调查船DY95-10、DY105-11、DY105-12等航次结壳样品和海底摄像照相资料等综合观测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的生长习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富钴结壳可以在海山区的各种岩石上生长发育,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载壳岩石类型统计结果与岩石类型区域上的分布不均衡有关,而与岩性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结壳生长的厚度除受载壳岩石形成年代、物化环境影响外,与其所经受构造活动的强度和频率也有密切联系。水深可能对结壳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由于海山在结壳生长后存在移动和升降运动,因此现在海山上的结壳并不存在截然的水深界限。地形对富钴结壳覆盖率、产状、形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海山坡度太缓、太陡均不利于结壳的生长发育;在海山坡度较大处生长的结壳多呈平板状,而在坡度较小处生长的结壳多呈波纹状或枕状;海山的斜坡上生长的多为板状结壳,而在平坦低洼处则有利于砾状结壳、钴结核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 富钴结壳 生长习性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