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mory Nanodevices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Fe-Pt Interconnects: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s and Magnetically Stimulated Nanotube Growth
1
作者 Stefano Belluccl Federico Micciullal +5 位作者 Yuri Shunin Yuri Zhukovskii Viktor Gopejenko Nataly Burlutskaya Tamara Lobanova-Shunina Aldo Capobianchi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5年第3期120-134,共15页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电磁仿真 磁刺激 存储器 生长 互连 PT纳米粒子 纳米催化剂
下载PDF
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苗云 张秋会 +4 位作者 赵改名 黄现青 高晓平 柳艳霞 杨欢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34-236,共3页
为建立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把单增李斯特氏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中,分别放置于2、15、28℃条件下贮藏,分别测定其在不同贮藏时间的菌数。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描述单增李斯特氏菌在2、15、28℃下的生长动态... 为建立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把单增李斯特氏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中,分别放置于2、15、28℃条件下贮藏,分别测定其在不同贮藏时间的菌数。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描述单增李斯特氏菌在2、15、28℃下的生长动态,建立不同温度下其在冷却猪肉中的生长曲线和模型。温度对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延滞时间(λ)的影响,采用平方根模型在0~30℃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7164和0.9717。模型残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0.03,在"零"上下浮动,表明该模型描述的温度与μmax和λ(的关系是完全可信的,说明用平方根模型能很好的描述不同温度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单增李斯特氏菌 生长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即食菜卷和肉汤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霞 李远钊 +1 位作者 张培正 朱英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8-71,共4页
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NaCl浓度、不同pH、不同温度下营养肉汤中生长情况的研究,确定了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佳生长条件。建立了30℃下单增李斯特菌在营养肉汤和即食菜卷中的生长模型。以模型为依据,提出了即食菜卷加工中控制李斯特菌的... 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NaCl浓度、不同pH、不同温度下营养肉汤中生长情况的研究,确定了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佳生长条件。建立了30℃下单增李斯特菌在营养肉汤和即食菜卷中的生长模型。以模型为依据,提出了即食菜卷加工中控制李斯特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模型 单增李斯特菌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植物叶片厚度日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东升 何满喜 +1 位作者 朱维斌 高晓红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7-252,共6页
为了实现对植物生长状态的精确控制,本文对植物的可观测性进行了研究.首先, 运用工业计量的先进方法研制了适合植物叶片精密测量的仪器,用该仪器对二种花卉植物进行了 6个月以上的监测,获得了所监测植物的短周期变化规律,从而证实了植... 为了实现对植物生长状态的精确控制,本文对植物的可观测性进行了研究.首先, 运用工业计量的先进方法研制了适合植物叶片精密测量的仪器,用该仪器对二种花卉植物进行了 6个月以上的监测,获得了所监测植物的短周期变化规律,从而证实了植物叶片厚度的“可测量性”.该变化规律的峰值发生在中午,成为研究的重点.对峰值期建立了具有微分形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为后续的控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厚度测量 植物生长控制 叶片短周期变化规律 叶片厚度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智能检测的发酵过程测控系统集成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林 薛尧予 +1 位作者 赵利强 李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3,共6页
发酵测控系统是发酵过程参数智能检测与优化调控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发酵过程的控制性能。该文针对L-乳酸发酵过程的智能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检测的发酵过程测控系统集成方法,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集成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 发酵测控系统是发酵过程参数智能检测与优化调控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发酵过程的控制性能。该文针对L-乳酸发酵过程的智能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检测的发酵过程测控系统集成方法,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集成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PXI总线发酵过程智能测控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通过建立软测量模型,有效地实现了发酵过程不易测量参量的在线估计与控制,为发酵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测控系统。试验研究表明,将该系统应用到L-乳酸发酵过程中,通过在线估计葡萄糖液消耗量,实现了L-乳酸发酵过程补料优化控制,乳酸产量提高23%,提高了发酵产物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系统 检测 最优控制 软测量模型 发酵过程 l-乳酸发酵
下载PDF
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全林整体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拥康 汤景明 +4 位作者 王怡 张宗立 林华 冯骏 蒲元志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3,共7页
为解决林分各测树因子及其生长模型之间的相容性问题,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法建立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全林整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能保证模型的相容性与无偏性;各林分因子的平均相对误差和... 为解决林分各测树因子及其生长模型之间的相容性问题,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法建立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全林整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能保证模型的相容性与无偏性;各林分因子的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均方误差均在6.5%以下,模型参数稳定性及预测精度均较高;建立的全林整体模型可用于不同初始条件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收获预估、定量间伐作业设计以及林分密度控制图绘制。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 度量误差 全林整体模型 林分密度控制图 鄂西山区
下载PDF
薇甘菊生态防除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7
作者 殷祚云 李小川 +6 位作者 何立平 黄文辉 周永文 黎容根 徐庆华 张贻安 罗航 《广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了生态防除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 ,在受害严重的深圳、东莞设置试验地 ,在人工除草 (包括全部薇甘菊 )后搭配种植 9个树种、1种灌木和 1种草本 ,并设置固定样方调查薇甘菊的生物量、盖度、密度及其周围人工种植的、野生的乔灌草植物生... 为了生态防除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 ,在受害严重的深圳、东莞设置试验地 ,在人工除草 (包括全部薇甘菊 )后搭配种植 9个树种、1种灌木和 1种草本 ,并设置固定样方调查薇甘菊的生物量、盖度、密度及其周围人工种植的、野生的乔灌草植物生长量、盖度。初步研究表明 :(1)深圳试验地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东莞试验地米老排、樟树的冠幅增长最快 ,宜作为防除薇甘菊的造林树种 ;蟛蜞菊生长迅速 ,可在短期内有效抵御薇甘菊侵害 ;(2 )薇甘菊生物量与其它植物总盖度的关系符合负指数曲线模型 ;(3)薇甘菊盖度、密度与其它植物总盖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能很好地拟合线性模型 ;(4 )据 (2 )、(3) ,其它植物总盖度以及包括其内的林木冠幅 (或郁闭度 )、草本层盖度 ,可作为评价一个植物群落抵御薇甘菊为害的能力或一种生态防除措施的效能的实用而方便的指标。种植当地适生乔灌草植物或促进野生植物生长 ,建立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可持续有效地抵御薇甘菊的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生态防除 生物量 盖度 密度 冠幅 模型 测度指标 害草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量的预补偿控制精密加工技术
8
作者 吴晓 李志扬 +1 位作者 殷苏民 张永康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9-31,共3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无需精密机床的精密加工技术 ,其实质是在机械加工中运用了预补偿控制新技术。讨论了预补偿控制技术的 5个基本方面 ,并用铣平面与镗孔两个实例论证。
关键词 预补偿控制 精密加工 激光测量 随机建模
下载PDF
基于控制场的高精度相机标定技术研究
9
作者 陈洋 《无线互联科技》 2023年第14期116-119,共4页
相机标定是高精度视觉测量的基础,是视觉测量的关键技术。相机参数的标定精度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精度。针对大视场的高精度测量,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场的相机标定方法。首先,通过构建相机参数求解模型,利用DLT(直接线性变换法)获得... 相机标定是高精度视觉测量的基础,是视觉测量的关键技术。相机参数的标定精度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精度。针对大视场的高精度测量,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场的相机标定方法。首先,通过构建相机参数求解模型,利用DLT(直接线性变换法)获得相机参数初值,再利用L-M最优化方法求解最优化模型参数即要标定的相机参数。本标定方法的标定结果平均反投影误差达到0.1个像素点,表明本标定算法具有很高的标定精度,可以满足视觉测量的高精度测量需求,在工业测量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参数 相机标定 控制场 最优化模型 大视场视觉测量 l-M算法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对PC12细胞在CoCl2拟缺氧模型中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宁辉 杨勇涛 +3 位作者 徐蔚 郝金刚 赵娜 黄晓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 研究CoCl2处理拟缺氧损伤条件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过表达对PC12神经细胞凋亡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化后的PC12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转染pEGFPC1-HIF-1α△ODD表达质粒,对照组转染pEGFPC1.CoCl2处理模拟细胞缺氧损伤条件;Wester... 目的 研究CoCl2处理拟缺氧损伤条件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过表达对PC12神经细胞凋亡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化后的PC12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转染pEGFPC1-HIF-1α△ODD表达质粒,对照组转染pEGFPC1.CoCl2处理模拟细胞缺氧损伤条件;Western blotting检测2组细胞常氧和缺氧时HIF-1α的表达;Hoche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和Caspase-3活性检测3种方法观察神经细胞拟缺氧损伤时HIF-1α的过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50 μmol/L及100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12 h、24 h可以诱导细胞拟缺氧损伤模型,实验组细胞常氧和缺氧时HIF-1α表达均高于对照组.Hochest33342染色结果提示实验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细胞.50 μmol/L CoCl2处理24 h后,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5.41±3.29)%,对照组为(8.3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50μmol/LCoCl2处理12 h后,实验组细胞中Caspase-3活性的增加倍数明显低于实验组细胞.结论 适量CoCl2处理的神经细胞系拟缺氧损伤模型中,HIF-1α的过表达对细胞凋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1Α 二氯化钴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电针足三里对严重烫伤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学敏 王焱林 +5 位作者 李建国 梁辉 李兰芳 周青 张宗泽 王成夭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对严重烫伤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烫伤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和α-银环蛇毒素组(α-BGT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烫伤组、足三里...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对严重烫伤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烫伤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和α-银环蛇毒素组(α-BGT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烫伤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和α-BGT组先制备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然后烫伤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足三里组于双侧足三里穴垂直进针7 mm,给予脉冲电流(电压3V,电流2ms,频率3 Hz)持续刺激12 mim,间隔8 h刺激1次,持续2 d;非经非穴组于双侧足三里穴旁5mm处给予脉冲刺激,方法同足三里组;α-BGT组尾静脉注射α-BGT 1.0 μg/kg,再于双侧足三里穴给予脉冲刺激,方法同足三里组.各组处理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MGBl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HMGBl mRNA表达.结果 烫伤组肺组织光镜下可见肺泡壁崩解,泡内大量渗出液,间质水肿、肥厚和增生,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膜僵硬,部分凸凹不平和核溶解,胞质内板层小体明显减少,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烫伤组、非经非穴组和α-BGT组肺组织HMGBl含量升高,HMGB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P〈0.05),足三里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烫伤组比较,足三里组肺组织HMGBl含量降低,HMGB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下调,非经非穴组和α-BGT组肺组织HMGBl mRNA表达下调(P〈0.05);与足三里组比较,非经非穴组和α-BGT组肺组织HMGBl含量升高,HMGB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可减轻严重烫伤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与激活含α7亚基N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肺组织HMGB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烧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