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中林 任贻刚 +2 位作者 王爱丽 陈本静 任大川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是防治天牛类害虫较为有效的寄生性天敌,研究明确山东省潍坊地区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最佳释放时间和释放量对天牛类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室内和林间试验... 【目的】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是防治天牛类害虫较为有效的寄生性天敌,研究明确山东省潍坊地区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最佳释放时间和释放量对天牛类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室内和林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效果进行测定。【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释放管氏肿腿蜂可有效寄生双条杉天牛幼虫,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随释放量的增加而提高;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山东潍坊地区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最佳时间为6月,其校正寄生率达50%左右,林间以10000头/hm2释放量防治双条杉天牛,校正寄生率为50.93%~54.53%。【结论】释放管氏肿腿蜂能有效抑制双条杉天牛危害,可作为生物防治双条杉天牛的重要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生物防治 双条杉天牛 寄生率
下载PDF
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被引量:53
2
作者 刘洪剑 朴春根 +3 位作者 汪来发 申相澈 郑荣镇 束庆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68,共5页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现:第7天时,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25℃条件下是26.3%;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55.0%;携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94.4%。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61.1%,而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40.8%,白僵菌的为0。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天牛幼虫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肿腿蜂 松墨天牛 致病力
下载PDF
利用3种寄生性天敌防治锈色粒肩天牛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晓红 杨忠岐 +2 位作者 王小艺 唐艳龙 张彦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对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1~3龄)、花绒寄甲对中老龄幼虫(3龄末—老熟幼虫)和蛹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在蜂虫数量比为5∶1时,释放25天后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的平... 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对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1~3龄)、花绒寄甲对中老龄幼虫(3龄末—老熟幼虫)和蛹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在蜂虫数量比为5∶1时,释放25天后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的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14.84%和12.57%;锈色粒肩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期按天敌与害虫数量3∶1和10∶1的比例分别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30天后锈色粒肩天牛的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46.50%和38.63%;释放花绒寄甲60天后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60.00%和52.67%。根据解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样木所得到的防治效果调查数据,得出4种估测实际寄生率的回归方程,以一元二次函数方程相关系数最高。在天敌释放后连续3年的防治效果调查表明,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具有良好的持续防治作用,表明利用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可有效防治锈色粒肩天牛这一重大园林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色粒肩天牛 生物防治 白蜡吉丁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 花绒寄甲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的再描述及中国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Hymenoptera:Bethylidae)的种类 被引量:40
4
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2 位作者 曹亮明 姚艳霞 唐艳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 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腿蜂S.sichuanensis Xiao 1995,海南硬皮肿腿蜂S.hainanica Xiao 1995和白蜡吉丁肿腿蜂S.pupariae Yang et Yao 2012,另有1疑似分布种——哈氏肿腿蜂S.harmandi Buysson 1903。编制了区分这5个种的检索表。研究认为,日本和韩国专家将我国的管氏肿腿蜂更名为哈氏肿腿蜂(作为同物异名)是不合适的,管氏肿腿蜂应为一个有效种。对管氏肿腿蜂根据模式标本进行了再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照片图;也引述了日本学者Terayama(2006)对哈氏肿腿蜂的再描述,以便区分这两个种。并以对照表的形式,给出了区分这两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也对作者2012年发表在美国的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uy of America上的新种——白蜡吉丁肿腿蜂做了简要描述,附有该种的形态特征照片图,并记述了该种的生物学、行为学特性,以便国内学者鉴定该种时参考。研究发现白蜡吉丁肿腿蜂也寄生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nsoni、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和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及苹小吉丁A.mali等我国多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可利用于防治这些害虫的优秀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属 中国种订正 管氏肿腿蜂 哈氏肿腿蜂 白蜡吉丁肿腿蜂
下载PDF
利用蒲螨和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立芹 朱银飞 +4 位作者 曹川健 温俊宝 许志春 熊德平 陶万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317,共5页
Pyemotes sp.and Scleroderma guani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larvae of Semanotus bifasciatus.The results as follows:(1) the suitable control time of Pyemotes sp.was from early April to early May.The reason was that in t... Pyemotes sp.and Scleroderma guani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larvae of Semanotus bifasciatus.The results as follows:(1) the suitable control time of Pyemotes sp.was from early April to early May.The reason was that in this time,the larvae of S.bifasciatus were young and not bored into xylem that was so easy to be parasitized by Pyemotes sp.With the parasitic rate 80% in average.Indo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Pyemotes sp.had the same tropism selection to every instar for the host,but the parasitic rate was higher in low instar than other instars.(2)Using Scleroderma guani to control S.bjfasciatus,the suitable time was from mid May to mid June,the optimal ratio of host and parasite was 1∶1.Indo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Scleroderma guani had strong tropism toward middle-aged and elder larvae,the parasite linger around them and choose suitable position on hosts where they could lay eggs successfully.This behavior showed that Scleroderma guani had strict selectivity for their hosts.In experiment,the authors found a phenomenon that in one trap wood,both the Pyemotes sp.and Scleroderma guani could be found at the same time,they themselves did not affect each other and otherwise they could increase the parasitic rate for host.So,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in practice to control pests especially for boring pests,the Scleroderma guani and Pyemotes sp could be used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条杉天牛 蒲螨 管氏肿腿蜂 幼虫 龄期
下载PDF
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 被引量:63
6
作者 徐克勤 徐福元 +6 位作者 王敏敏 赵菊林 蒋巧根 张培 胥东 何荣钦 蒋晓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52,共5页
研究了肿腿蜂的野外生物学、释放技术、防治效果及在大面积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应用 ,发现 :( 1 )释放技术是以点株式放蜂法为优 ,该法对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率为 48.68% ,明显地高于点式放蜂法的 37.5 0 % ;( 2 )最佳放蜂时间为 7月份 ,... 研究了肿腿蜂的野外生物学、释放技术、防治效果及在大面积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应用 ,发现 :( 1 )释放技术是以点株式放蜂法为优 ,该法对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率为 48.68% ,明显地高于点式放蜂法的 37.5 0 % ;( 2 )最佳放蜂时间为 7月份 ,此时放蜂的校正寄生率为 37.5 0 %~66.82 % ,明显地高于 8月份放蜂寄生率 2 8.75 % ;( 3)放蜂密度以 5 0 0 0头 /hm2 为宜 ,试区对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率为 48.68% ,其防效与 1 0 0 0 0头 /hm2 的 5 2 .86%相近 ;( 4 )经多点、多年和 5 4 0hm2 的大面积放蜂试验 ,其寄生效果均稳定在 33.33%~ 66.82 % ,试区松材线虫病的死树减退率达 98.0 %。试验证明 ,采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释放技术 松褐天牛 生物防治 森林虫害
下载PDF
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寄生特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卫光 尹淑艳 +2 位作者 李波 郭光智 孙绪艮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研究了管氏硬皮肿腿蜂对3种天牛和虫源较为丰富、取材较为容易的黄粉虫、家蚕、蜜蜂、松阿扁蜂、粘虫的寄生选择性,在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以及寄主不同处理、寄主大小对其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氏硬皮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 研究了管氏硬皮肿腿蜂对3种天牛和虫源较为丰富、取材较为容易的黄粉虫、家蚕、蜜蜂、松阿扁蜂、粘虫的寄生选择性,在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以及寄主不同处理、寄主大小对其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氏硬皮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不同;在不同寄主上,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发育和繁殖特性不同。该蜂除偏爱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外,对黄粉虫幼虫和蛹的寄生产卵率也较高,分别为80%、50%,可作为寄主繁蜂;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均达65%以上,作为繁蜂替代寄主具有一定的潜力。用氯仿∶酒精为1∶10混合液处理桑虎天牛幼虫2h对肿腿蜂寄生率、单雌产卵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寄主体重增加,可延长肿腿蜂雌蜂的产卵前期,增加单雌产卵量,提高子代蜂性比,但对各虫态发育历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硬皮肿腿蜂 寄主 寄生 人工繁殖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寄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文波 吴国星 +3 位作者 徐志强 吴道慧 何霞红 秦小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5-410,共6页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是咖啡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为害小粒咖啡,对我国咖啡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本试验利用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开展咖啡灭字脊虎天牛防治。结果表明:在室内寄生试验和实验室模拟...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是咖啡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为害小粒咖啡,对我国咖啡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本试验利用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开展咖啡灭字脊虎天牛防治。结果表明:在室内寄生试验和实验室模拟防治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寄生率最高可达到93.33%和61.18%;林间放蜂试验中,以单株罩笼放蜂法和隔株放蜂法防治效果最好,寄生率最高为38.38%和23.36%,明显高于中心放蜂法的12.69%;放蜂60 d后防治效果最佳,放蜂时间间隔应以60-90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 管氏肿腿蜂 生物防治 寄生率
下载PDF
应用天敌昆虫防治松墨天牛试点试验 被引量:24
9
作者 崔永三 刘云鹏 +2 位作者 宋玉双 徐福元 徐克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3,共3页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Xiao et Wu和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是目前防治天牛类害虫的较为有效的寄生性天敌,对防控松材线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9-2010年在南京市进行了批量释放...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Xiao et Wu和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是目前防治天牛类害虫的较为有效的寄生性天敌,对防控松材线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9-2010年在南京市进行了批量释放试验。结果显示:批量释放管氏肿腿蜂可以对松墨天牛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侵入孔减退率和幼虫减退率最高可达65.1%和78.2%。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联合释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防治成本,建议实际生产过程中联合释放10 500头/hm2肿腿蜂加6 000头/hm2花绒寄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花绒寄甲 松材线虫病 松墨天牛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对黄粉甲的寄生行为 被引量:31
10
作者 贺凯 徐志强 代平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4-460,共7页
在人工扩繁条件下观察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对中间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的寄生行为,其过程可分为:搜寻-识别-螯刺-清理和取食-产卵-护幼.雌蜂在寄生黄粉甲蛹时上蜂速度和螯刺率变异大,上蜂前时间为1.4~7.0天,螯刺率为8.7... 在人工扩繁条件下观察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对中间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的寄生行为,其过程可分为:搜寻-识别-螯刺-清理和取食-产卵-护幼.雌蜂在寄生黄粉甲蛹时上蜂速度和螯刺率变异大,上蜂前时间为1.4~7.0天,螯刺率为8.7%~91.7%,影响两者的因素包括:雌蜂的交配状况、寄主状况及繁育温度等.蜂毒螯入寄主后可使其组织不腐烂而适于被寄生,被螯刺后的蛹可表现为“保鲜”状态,平均“保鲜”时间为12.6天.蜂在蛹体的平均产卵量为30粒,最多为91粒.蜂卵在蛹体上分布合理,有利于幼虫有效利用寄主营养并避免拥挤和取食竞争.母蜂对幼虫期的发育具保护行为,包括护卵和保护幼虫正常发育并能搬运老熟幼虫集中结茧化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黄粉甲 中间寄主 寄生行为 母蜂护幼
下载PDF
利用黄粉甲繁育管氏肿腿蜂:不同蜂虫比对繁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代平礼 徐志强 田慎鹏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8-311,共4页
利用黄粉甲Tenebriomolitor的蛹作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测定了不同蜂虫比对发育历期、寄生率等几项评价繁育效果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接蜂时不同蜂虫比对雌蜂产卵量和育出的子代蜂数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当蜂虫比为2... 利用黄粉甲Tenebriomolitor的蛹作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测定了不同蜂虫比对发育历期、寄生率等几项评价繁育效果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接蜂时不同蜂虫比对雌蜂产卵量和育出的子代蜂数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当蜂虫比为2∶1时这2项重要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寄生率、寄生成功率、子代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人工扩繁时采用2∶1的蜂虫比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甲 管氏肿腿蜂 蜂虫比 发育历期 寄生率
下载PDF
寄主体型大小对管氏肿腿蜂生殖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冰颖 李保平 +1 位作者 林芳芳 孟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揭示寄主体型大小对肿腿蜂生殖潜力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寄生蜂准社会行为的进化以及为大规模繁殖和利用肿腿蜂的生物防治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寄主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为材料,为... 【目的】揭示寄主体型大小对肿腿蜂生殖潜力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寄生蜂准社会行为的进化以及为大规模繁殖和利用肿腿蜂的生物防治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寄主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为材料,为雌蜂终身连续提供称重的寄主,观察逐日产卵量及在无抚育条件下其子代蜂发育至成虫的表现,分析产卵时期(早、中和晚期)、寄主体重对产卵量及其子代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寄主体重和产卵期均影响管氏肿腿蜂终身产卵量,产卵量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呈二次函数式增大,但随产卵期延长而大幅减小。寄主体重和产卵期互作影响管氏肿腿蜂子代蜂存活率、岀蜂数、成虫体重和性比等子代发育指标,表现在:(1)产卵早期所产子代蜂的存活率随寄主体重增大而略降低,产卵中期所产子代蜂存活与寄主体重无关,产卵晚期所产子代蜂的存活率可能与寄主体重无关;(2)产卵早期和晚期产子代蜂的羽化成虫数和性比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但产卵中期产的子代蜂出蜂数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增加,性比随寄主体重增大而逐渐减小;(3)产卵早期产的子代雌蜂体重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呈二次函数式增大,而产卵中期产的子代蜂体重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结论】寄主体型大小对管氏肿腿蜂早期产卵量及其子代蜂发育表现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 青杨天牛 寄主品质 终身生殖力 发育表现 性比
下载PDF
几种无公害技术对褐梗天牛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海涛 于娜 +3 位作者 王丹凤 侯瑞 刘振宇 卢希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6-671,共6页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是松柏类等林木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山东泰安、威海等地发生严重。本文利用引诱剂诱杀、饵木诱杀和释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与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等无公...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是松柏类等林木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山东泰安、威海等地发生严重。本文利用引诱剂诱杀、饵木诱杀和释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与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等无公害技术对褐梗天牛进行了室内外防治研究。Ⅱ号引诱剂诱捕效果最好,30 d平均诱捕量为69头。饵木诱杀每个样木平均诱捕量为63头。管氏肿腿蜂防治褐梗天牛幼虫的室内效果最高达71.00%,不同蜂虫比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对直径为10~15 cm被害木中的天牛幼虫的寄生率最高,为8.43%。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效果较好,室内当花绒寄甲成虫和天牛幼虫量为5:1时的寄生率最高,为80.02%;林间每株树释放20头花绒寄甲成虫的寄生率最高,达58.80%。结果表明,这几种防治技术都对褐梗天牛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在防治中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梗天牛 无公害防治 引诱剂 饵木诱杀 管氏肿腿蜂 花绒寄甲
下载PDF
黄粉甲低温贮存对管氏肿腿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倩 刘冰 +1 位作者 高灵旺 沈佐锐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7-881,共5页
寄主的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寄生蜂繁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以黄粉甲蛹为寄主,筛选其最佳贮存温度和时间,达到短时间内降低寄主活动能力的同时,保证其有充足营养满足寄生蜂发育所需,对于管氏肿腿蜂的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在9,3,-3,-... 寄主的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寄生蜂繁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以黄粉甲蛹为寄主,筛选其最佳贮存温度和时间,达到短时间内降低寄主活动能力的同时,保证其有充足营养满足寄生蜂发育所需,对于管氏肿腿蜂的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在9,3,-3,-9℃条件下,分别贮存黄粉甲TenebriomolitorL.蛹5,15,25,35和45d对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XiaoetWu发育、存活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活动能力随贮存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有利于管氏肿腿蜂的寄生,寄生率和蜂种存活率不断升高;寄主的不同贮存对寄生蜂卵孵化率影响小于对幼虫存活率影响,而对蛹羽化率则无任何影响。管氏肿腿蜂各阶段历期与寄主贮存温度和时间有着一定关系,-3和-9℃条件下,寄主贮存时间越长,所接寄生蜂产卵前期越短;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的寄主间,寄生蜂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最短分别为3.39,6.27和15.15d,而对预蛹期无显著差异;幼期的变化趋势同产卵前期。寄主经不同温度和时间贮存后,所繁育的管氏肿腿蜂最高产卵量为33.19粒/雌、最高出蜂量为20.07头/雌、雌雄最高性比可达17.53∶1,分别是CK的2.21,3.17和1.26倍。总体而言,寄主经-9℃贮存15-25d后最有利于繁蜂,其中-9℃贮存15d出蜂量最高。单雌出蜂量较现有报道提高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黄粉甲 低温贮存 存活 发育 繁殖
下载PDF
杨十斑吉丁幼虫繁殖三种肿腿蜂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春林 张福海 陈刘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利用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幼虫为替代寄主,繁殖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及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3种寄生蜂,3种寄生蜂均成功繁殖出成蜂。人工繁蜂条... 利用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幼虫为替代寄主,繁殖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及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3种寄生蜂,3种寄生蜂均成功繁殖出成蜂。人工繁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杨十斑吉丁虫不同龄期幼虫对3种肿腿蜂的繁蜂效果存在差异,1龄幼虫的寄生率和平均出蜂量均低于2、3龄幼虫,龄期大的幼虫繁蜂效果好,子代雌性率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90%以上;不同比例接蜂的寄生率、平均出蜂量和子代雌性率差异不明显,但接蜂比例大的繁蜂效果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 人工繁殖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对利用黄粉甲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田慎鹏 徐志强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6-359,共4页
在恒温 2 0 ,2 2 ,2 4,2 6,2 8和 3 0℃的实验条件下 ,利用黄粉甲TenebriomolitorL .做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etWu ,测定了其发育历期和寄生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 ,在被测温度范围内 ,管氏肿腿蜂的发育速率与... 在恒温 2 0 ,2 2 ,2 4,2 6,2 8和 3 0℃的实验条件下 ,利用黄粉甲TenebriomolitorL .做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etWu ,测定了其发育历期和寄生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 ,在被测温度范围内 ,管氏肿腿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比关系 ,即随着温度的升高 ,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卵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 3 60℃ ,有效积温为 3 2 0 0 7日·度。温度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和性比都有较显著影响。结合发育历期的结果 ,认为适于人工大量繁蜂的温度范围为 2 4~ 2 8℃ ,2 6℃为最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黄粉甲 繁育 管氏肿腿蜂 膜翅目 寄生蜂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雌性抚育中幼虫转移行为的启动和节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伍绍龙 徐福元 +1 位作者 李保平 孟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2-397,共6页
为深入理解肿腿蜂雌性抚育的行为学特征,在室内连续观察了雌性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对子代幼虫的转移行为,旨在明确雌蜂在子代蜂幼虫发育到哪一阶段时启动转移行为,以及幼虫转移行为是否有节律。以黄粉虫Tenebrio militor蛹期在... 为深入理解肿腿蜂雌性抚育的行为学特征,在室内连续观察了雌性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对子代幼虫的转移行为,旨在明确雌蜂在子代蜂幼虫发育到哪一阶段时启动转移行为,以及幼虫转移行为是否有节律。以黄粉虫Tenebrio militor蛹期在24h内的蛹体为寄主,根据子代蜂幼虫发育进程将其划分为低龄幼虫(1-2龄)、高龄幼虫(3-4龄)、老熟幼虫(自然脱落)和吐丝幼虫(开始吐丝结茧)等4个时期,采取人工剥离(早期幼虫)或自然脱离(晚期幼虫)的方法处理子代蜂幼虫,观察雌蜂对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然后以子代蜂高龄幼虫为对象,连续观察雌蜂的30次幼虫转移行为过程。结果表明:雌蜂对所有发育时期子代蜂幼虫均用触角拍打进行探测;但不转移低龄幼虫,只转移其他阶段幼虫,转移老熟幼虫和吐丝幼虫的瞬间概率分别是转移高龄幼虫的4.09倍和7.69倍。雌蜂转移高龄、老熟和吐丝幼虫的比例分别为96%,100%和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高龄幼虫、老熟幼虫和吐丝幼虫转移耗时平均分别为27.96,34.04和32.49s,没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转移距离依次为4.19,7.18和9.43mm,对吐丝幼虫的转移距离显著大于高龄幼虫(P<0.05),但在高龄和老熟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雌蜂连续30次幼虫转移行为的趋势和节律分析表明:幼虫转移前探测的幼虫数总体上随幼虫转移次序增加而减少,在间隔1次和2次之间存在显著自相关,幼虫转移耗时在间隔1次之间存在显著自相关,但幼虫转移距离未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本研究结果说明,管氏肿腿蜂雌性抚育中的幼虫转移行为只在子代蜂幼虫发育到较高龄期时启动,且幼虫转移中的某些行为特征具有节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管氏肿腿蜂 雌性抚育 幼虫转移行为 行为节律 社会行为
下载PDF
肿腿蜂对蛀干害虫控制效能的评估 被引量:17
18
作者 程惠珍 孟现华 +1 位作者 陈君 时成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是一些钻蛀性害虫特别是天牛科昆虫的幼虫和蛹的外寄生天敌。1980年在山东平邑发现自然寄生于咖啡虎天牛。经十多年的系统研究表明,肿腿蜂钻蛀能力强,寄生范围广,对咖啡虎天牛、菊天牛、光肩星...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是一些钻蛀性害虫特别是天牛科昆虫的幼虫和蛹的外寄生天敌。1980年在山东平邑发现自然寄生于咖啡虎天牛。经十多年的系统研究表明,肿腿蜂钻蛀能力强,寄生范围广,对咖啡虎天牛、菊天牛、光肩星天牛等在田间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有稳定控制天牛虫危害的作用。因此,用释放肿腿蜂的方法防治钻蛀性害虫是一项持续性的植物保护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腿蜂 钻蛀性害虫 天敌 天牛虫 管氏肿腿蜂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毒液器官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家颖 杨璞 +1 位作者 吴国星 刘丽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408,共5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毒液器官的超微结构。毒腺由基膜层、分泌细胞层、导管细胞层和内膜层构成,分泌细胞内含内质网、末端附器、分泌囊泡、分泌颗粒、液泡等细胞器,其内合成的毒液由末端附器输送至毒腺...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毒液器官的超微结构。毒腺由基膜层、分泌细胞层、导管细胞层和内膜层构成,分泌细胞内含内质网、末端附器、分泌囊泡、分泌颗粒、液泡等细胞器,其内合成的毒液由末端附器输送至毒腺的腔体。毒囊由肌肉鞘层、上皮细胞层和内膜层组成,肌肉鞘内的肌纤丝规则排列不交错,上皮细胞层内细胞器稀少,内膜层呈波浪状均匀加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毒液器官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的寄生与产卵行为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卫光 孙绪艮 +1 位作者 曲爱军 刘亚利 《昆虫天敌》 CSCD 2004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在双条杉天牛幼虫上的产卵行为,其行为过程包括聚集、检验、蛰刺、清理寄主、取食、游走、产卵、休息。在不同寄主上,管氏肿腿蜂卵的分布存在差异:在桑虎天牛幼虫上卵大部分横向排列在寄主体表,两侧和背腹面卵的数... 本文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在双条杉天牛幼虫上的产卵行为,其行为过程包括聚集、检验、蛰刺、清理寄主、取食、游走、产卵、休息。在不同寄主上,管氏肿腿蜂卵的分布存在差异:在桑虎天牛幼虫上卵大部分横向排列在寄主体表,两侧和背腹面卵的数量差异极显著;在黄粉虫幼虫体表卵的分布是随机的,卵的排列方向无规律性。从接蜂到产卵,有产卵经验的雌蜂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无产卵经验的雌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产卵行为 寄生经历 生物防治 膜翅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