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structure H clathrate-hydrates of binary guest molecules 被引量:6
1
作者 Hamid Erfan-Niya Hamid Modarress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77-584,共8页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structure H clathrate-hydrates of methane+large-molecule guest substance (LMGS) at temperatures of 270, 273, 278 and 280 K under canonic...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structure H clathrate-hydrates of methane+large-molecule guest substance (LMGS) at temperatures of 270, 273, 278 and 280 K under canonical (NVT-) ensemble condition in a 3×3×3 structure H unit cell replica with 918 TIP4P water molecules. The studied LMGS are 2-methylbutane (2-MB), 2,3-dimethylbutane (2,3-DMB), neohexane (NH), methylcyclohexane (MCH), adamantane and tert-butyl methyl ether (TBME). In the process of MD simulation, achieving equilibrium of the studied system is recognized by stability in calculated pressure for NVT-ensemble. So, for the accuracy of MD simulations, the obtained pressur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phase diagrams. Therefore, the obtained equilibrium pressures by MD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H clathrate-hydr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by MD simul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phase diagrams. Also,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 (RDFs) of host-host, host-guest and guest-guest molecules are used to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 configurations of the structure H clathrate-hyd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H clathrate-hydrate methane+large-molecule guest substance molecular dynamics stability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下载PDF
Host-guest interaction of β-cyclodextrin with isomeric ursolic acid and oleanolic acid: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modeling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Yuan Huang Peng Quan +4 位作者 Yongwei Wang Dongsheng Zhang Mingwan Zhang Rui Li Nan Jiang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95-407,共13页
Ursolic acid(UA) and oleanolic acid(OA) are insoluble drug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capsulate them into β-cyclodextrin(β-CD) and compare the solubility and intermolecular force of β-CD with the two is... Ursolic acid(UA) and oleanolic acid(OA) are insoluble drug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capsulate them into β-cyclodextrin(β-CD) and compare the solubility and intermolecular force of β-CD with the two isomeric triterpenic acids. The host-guest interaction was explored in liquid and solid state by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1H NMR, phase solubility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studies.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β-CD formed 1: 1 water soluble inclusion complexes and the complexation process was naturally favorable. In addition, the overal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ing E with a carboxyl group of the drug was encapsulated into the hydrophobic CD nanocavity. Therefore, a clear different inclusion behavior was observed, and UA exhibited better affinity to β-CD compared with OA in various media due to little steric interference,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form stable inclusion complex with β-CD and increase its water solubility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YCLODEXTRIN oleanolic acid ursolic acid host-guest interaction molecular modeling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Studies of Arylated β-Cyclodextrins in Host-Guest Complexation with Small Molecules
3
作者 Ai You HAO Lin Hui TONG Tian lin YANG and Ji Mao LIN(College of Chemistr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250100)(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730000)(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5-268,共4页
The aryl moiety which was bonded as a functional group on the primary alcohol side ofβ-CD or the secondary alcohol side of β-CD or the secondary alcohol side of β-CD with anethylenediamino chain could show remarkab... The aryl moiety which was bonded as a functional group on the primary alcohol side ofβ-CD or the secondary alcohol side of β-CD or the secondary alcohol side of β-CD with anethylenediamino chain could show remarkable different molecular recognition abilities in thecomplexation with small molecular guests such as alkanes, cycloketone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yl moiety Β-CYCLODEXTRIN host-guest complexation molecular recognition ability
下载PDF
柱芳烃基聚合物合成、主客体性质及应用研究
4
作者 刘婷 王献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69-70,65,共3页
柱芳烃基聚合物是一类特殊的大环聚合物,由多个柱芳烃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柱芳烃基聚合物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柱芳烃基聚合物合成方法,在分子识别方面的... 柱芳烃基聚合物是一类特殊的大环聚合物,由多个柱芳烃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柱芳烃基聚合物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柱芳烃基聚合物合成方法,在分子识别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吸附分离、传感检测、药物传递和催化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当前柱芳烃基聚合物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芳烃基聚合物 主客体性质 分子识别 吸附与分离 荧光传感检测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两亲聚合物黏度与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5
作者 沈静静 刘德新 +4 位作者 SARSENBEKULY Bauyrzhan 徐德荣 刘同敬 杨红斌 康万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包合体系的特性黏数,进而准确计算出无分子间相互作用下APC_(16)的黏均分子量。结果表明,在45℃、矿化度为3×10^(4)mg/L的条件下,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2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升至5300 mg/L;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完全包合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行为消失。在完全包合比下,温度在25~90℃变化时,包合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小于APC_(16)溶液的黏流活化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包合体系的黏度下降更加平缓,包合强度增强。据此,可以应用β-CD包合作用消除疏水缔合来测定两亲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单一APC_(16)的黏均分子量为537×10^(4)Da、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黏均分子量为1292×104Da。当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2∶1时,APC_(16)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341×10^(4)、358×10^(4)Da。当β-CD与HPAM物质的量比为1∶1和2∶1时,HPAM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1223×10^(4)、1272×10^(4)Da。HPAM的黏均分子量在包合前后的测定结果一致,证实β-CD包合法测定两亲聚合物分子量的有效性,为两亲聚合物疏水作用对黏度贡献和分子量测定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Β-环糊精 主客体包合 黏度 黏均分子量
下载PDF
应用大分子促进剂的H型水合物储氢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武英东 曹青 梁海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纯氢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极为苛刻(低温高压),限制了其工业应用,而氢气和甲烷混合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相对温和。通过恒温恒压(NPT)系综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环庚酮(C_(7)H_(12)O)、甲基环己烷(C_(6)H_(11)-CH_(3))、1,1-二甲基... 纯氢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极为苛刻(低温高压),限制了其工业应用,而氢气和甲烷混合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相对温和。通过恒温恒压(NPT)系综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环庚酮(C_(7)H_(12)O)、甲基环己烷(C_(6)H_(11)-CH_(3))、1,1-二甲基环己烷(1,1-C_(8)H_(16))和1,2-二甲基环己烷(1,2-C_(8)H_(16))4种大分子促进剂对H型纯氢气水合物以及氢气和甲烷混合气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应用4种大分子促进剂的H型水合物牢笼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1,1-C_(8)H_(16)、1,2-C_(8)H_(16)、C_(6)H_(11)-CH_(3)和C_(7)H_(12)O。相比于纯氢气,氢气和甲烷混合气能够极大缓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升高,压力降低)。两种同分异构体(1,1-C_(8)H_(16)和1,2-C_(8)H_(16))作为大分子促进剂,对应的热力学条件表现出较大差异。在纯氢气水合物中,两种同分异构体作为大分子促进剂所需温度条件相近(270 K),而1,1-C_(8)H_(16)作为大分子促进剂所需压力条件(60 MPa)低于1,2-C_(8)H_(16)(100 MPa)。在氢气和甲烷混合气水合物中,1,1-C_(8)H_(16)作为大分子促进剂所需温度条件(270 K)高于1,2-C_(8)H_(16)(260 K),所需压力条件(20 MPa)低于1,2-C_(8)H_(16)(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水合物 大分子促进剂 双客体小分子 储氢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双核Salen锌配合物对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必学 阮文娟 +2 位作者 高峰 曹小辉 朱志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2-417,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由一定长度烷氧链桥连的新型双核 Salen Zn配合物 [简记为 C1 0 -(Salen Zn) 2 ],用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主体 C1 0 -(Salen Zn) 2 与单齿客体咪唑 (Im)、吡啶 (Py)、双齿客体 DABCO(1 ,4-重氮双环 [2 .2 .2 ]辛烷 ... 合成并表征了由一定长度烷氧链桥连的新型双核 Salen Zn配合物 [简记为 C1 0 -(Salen Zn) 2 ],用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主体 C1 0 -(Salen Zn) 2 与单齿客体咪唑 (Im)、吡啶 (Py)、双齿客体 DABCO(1 ,4-重氮双环 [2 .2 .2 ]辛烷 )及吡嗪 (Pyrazine)等 4种含氮客体间的轴向配位反应的配位数及缔合常数 .结果表明 ,双核主体与咪唑、吡啶和吡嗪的配位数均为 2 ,与 DABCO的配位数为 1 ;各主客体体系的缔合常数按K0 (Im) >K0 (DABCO) >K0 (Pyrazine) >K0 (Py)顺序递减 .各主客体缔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 H0m,Δr S0m和Δr G0m 结果表明 ,此类识别过程均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过程 .采用 1 H NMR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构象搜索方法对主体 C1 0 -(Salen Zn) 2 与双齿客体 DABCO间的分子识别行为及产物构型作了合理解释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进一步解释了主客体识别过程中光谱性质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Salen ZN配合物 客体 分子识别 构象分析
下载PDF
微孔化合物生成中的结构导向与模板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激扬 于吉红 徐如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6,共16页
本文详细总结了各种客体分子或离子在无机微孔化合物生成中的结构导向与模板作用。 讨论了不同合成体系中,客体与无机骨架间的非键相互作用对生成骨架结构的影响以及分子 模拟在研究主-客体关系、结构导向剂设计与筛选等方面的进展。... 本文详细总结了各种客体分子或离子在无机微孔化合物生成中的结构导向与模板作用。 讨论了不同合成体系中,客体与无机骨架间的非键相互作用对生成骨架结构的影响以及分子 模拟在研究主-客体关系、结构导向剂设计与筛选等方面的进展。无机或有机客体与无机骨 架间关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结构导向剂(SDA)作用的机理和微孔化合物的晶 化与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微孔化合物 结构导向剂 主-客体作用 分子模拟 沸石分子筛 模板作用
下载PDF
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与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阮文娟 刘涛 +2 位作者 李瑛 骆树新 朱志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00-1005,共6页
用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SalenFe~Ⅲ,SalenCo~Ⅱ)与四种咪唑类客体在CH_2Cl_2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发现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与咪唑,N-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的配位数为2,与克霉唑的配位数为1.各识别体系缔合常数的顺序对Salen... 用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SalenFe~Ⅲ,SalenCo~Ⅱ)与四种咪唑类客体在CH_2Cl_2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发现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与咪唑,N-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的配位数为2,与克霉唑的配位数为1.各识别体系缔合常数的顺序对SalenFe~Ⅲ为:K(Im)>K(2-MeIm)>K(N-MeIm)>K(GMZ),对SalenCo~Ⅱ为:K(Im)>K(2-MeIm)>K(N-MeIm).测定的识别反应的△_rG_m^0,△_rH_m^0,△_rS_m^0表明此类识别反应为放热、熵减少的过程,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的理论研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 咪唑类客体 分子识别 理论研究 铁配合物 钴配合物 配位数 缔合常数
下载PDF
真空条件下β-环糊精和对-甲基苯酚包结物动态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殷开梁 徐端钧 陈正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0-484,共5页
本文报道了真空状态下主体β-环糊精和客体对-甲基苯酚形成的包结物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动态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对-甲基苯酚在环糊精腔内的运动具较大的自由度,但由于存在范德华作用,其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通过... 本文报道了真空状态下主体β-环糊精和客体对-甲基苯酚形成的包结物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动态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对-甲基苯酚在环糊精腔内的运动具较大的自由度,但由于存在范德华作用,其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通过计算观察到包结前后主客体的某些微观结构和性质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还给出了计算得到的主客体包结物的时间平均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对-甲基苯酚 包结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动态结构 超分子
下载PDF
β-萘甲酰化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郝爱友 童林荟 +1 位作者 高兴明 张复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2-205,共4页
The molecular recotwtion abilities of β-naphthoated β-CD derivatives as the host compounds were studied: 3-o-β-Naphthoyl-β-CD has a largely improved association constant with cyclohexanol than the corresponding 6-... The molecular recotwtion abilities of β-naphthoated β-CD derivatives as the host compounds were studied: 3-o-β-Naphthoyl-β-CD has a largely improved association constant with cyclohexanol than the corresponding 6-position substituted β-CD derivative ha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larisablity and the sturcture of the gueset molecule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association constant. Cyclohexane may form the 1:2 type inclusion compound with the host compound in this re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甲酰 环糊精 分子识别 紫外光谱
下载PDF
识别金属离子客体的荧光传感开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凤波 李庆山 +1 位作者 张正之 吴骊珠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28,共12页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 ,荧光开关PET( photoinducedelec trontransfer)体系又是分子识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超分子化学与光化学学科相结合的成就 .荧光开关作为一种全新的客体识别和分析手段 ,由于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近 1
关键词 金属离子 主/客体化学 分子开关 荧光传感开关 分子识别 超分子化学 光化学
下载PDF
新型沸石分子筛主体-纳米客体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裘式纶 翟庆洲 +2 位作者 肖丰收 张宗韬 韩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116-1122,共7页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d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studies on the new type zeohite molecular sieve host-nanoguest composite materials composing of molecular sieve chaimels or cages encapsulated nanoscale mate...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d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studies on the new type zeohite molecular sieve host-nanoguest composite materials composing of molecular sieve chaimels or cages encapsulated nanoscale materials from the point of nano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and the trends of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As the research of the properties of this kind of materials are gomg on. it is possible that this kind of host-guest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will be usd in some fields. such as science and high technology fields. as the new type of ptical.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materials in the level of molecular assembly. This paper contains the following contents:hosts and guests; the sizes and shapes of guests; the optical,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the synthese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materials;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materials and forec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化学
下载PDF
新型化学功能材料——瓜环与荧光化合物的主客体自组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同艳 熊浩淼 +2 位作者 尹志刚 钱恒玉 余述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01-111,共11页
瓜环作为第四代超分子主体,两端由羰基氧原子环绕而成,内部为疏水性的空腔,具有刚性结构,微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能与瓜环组成配合物的荧光类客体种类较多,通过荧光光谱的变化可以检测出主-客体相互作用,这一特性拓展了瓜环在生物化... 瓜环作为第四代超分子主体,两端由羰基氧原子环绕而成,内部为疏水性的空腔,具有刚性结构,微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能与瓜环组成配合物的荧光类客体种类较多,通过荧光光谱的变化可以检测出主-客体相互作用,这一特性拓展了瓜环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医药载体、核酸检测、分子识别、pH探针等方面。未来研究中可以尝试以不同的发色母体取代不同的位点,这将为新型荧光试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瓜环 客体 分子识别
下载PDF
氮杂对环吩主体分子的合成及对萘衍生物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秀莲 尹伟 张迈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通过在氮杂对环吩大环分子中引入氯取代基和甲基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成功合成新的氮杂对环吩主体化合物,并对其与萘衍生物客体2,3二羟基萘6磺酸,α萘酚,β萘酚及2,6二羟基萘包结配合行为进行研究.化学计量法表明... 通过在氮杂对环吩大环分子中引入氯取代基和甲基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成功合成新的氮杂对环吩主体化合物,并对其与萘衍生物客体2,3二羟基萘6磺酸,α萘酚,β萘酚及2,6二羟基萘包结配合行为进行研究.化学计量法表明这4种萘衍生物与主体均形成1∶1的超分子体系.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正电子荷氮杂对环吩主体不仅能识别萘衍生物的磺酸基与羟基的差异,而且还可以识别同分异构体α萘酚,β萘酚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主客体间的静电引力、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氮杂对环吩 分子识别 萘衍生物
下载PDF
四-(邻氯乙酰胺基苯基)卟啉锌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伟 阮文娟 +3 位作者 李瑛 江冬青 朱志昂 陈荣悌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8,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 α,α,α,β-四 -(邻氯乙酰胺基苯基 )卟啉 ( 1 )及其锌 ( )配合物 ( 2 ) .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测定了配合物 2与三种典型的咪唑类配体轴向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 ,研究了其作为主体分子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 .结果表明 ,... 合成并表征了 α,α,α,β-四 -(邻氯乙酰胺基苯基 )卟啉 ( 1 )及其锌 ( )配合物 ( 2 ) .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测定了配合物 2与三种典型的咪唑类配体轴向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 ,研究了其作为主体分子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 .结果表明 ,各配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 :K( N-甲基咪唑 ) >K(咪唑 ) >K( 2 -甲基咪唑 ) .根据量化计算结果 ,讨论了三种咪唑类配体与主体分子配位时的进攻方向 ,咪唑和氮甲基咪唑从锌卟啉具有三个侧链的方向进攻 ,而2 -甲基咪唑则从锌卟啉具有一个侧链的方向进攻 .由轴向配位反应的 Δr Hθm、Δr Sθm 和 Δr Gθm 可以确定该反应是放热、熵减小的焓驱动过程 .实验和计算结果均表明 :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α α β-四-(邻氯乙酰胺基苯基)卟啉锌 咪唑类客体 轴向配位反应 分子识别 电子效应 空间效应
下载PDF
介孔与介孔主客体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亮 施剑林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综述了近年来介孔分子筛催化材料制备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催化领域特别是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 .文章分为两部分 ,分别讨论了介孔材料本身作为催化剂以及介孔主客体催化材料的应用 .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介孔主客体材料 催化 应用
下载PDF
新型纳米多孔材料——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包结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殷卫峰 欧植泽 +3 位作者 高云燕 刘丽华 金咪咪 郝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0-54,共5页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具有纳米多孔的特殊结构,且结构具有可设计性,通过MOCPs活性位点与客体分子的包结作用能够选择性地包结多种客体分子,表现出特有的分子识别能力。MOCPs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在择形及手性催化、吸附分离、气体...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具有纳米多孔的特殊结构,且结构具有可设计性,通过MOCPs活性位点与客体分子的包结作用能够选择性地包结多种客体分子,表现出特有的分子识别能力。MOCPs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在择形及手性催化、吸附分离、气体储存、分子识别与传感、生物模拟、微反应器等研究应用方面具有诱人的潜力。综述了MOCPs的设计、合成及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并展望了这种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 纳米多孔材料 分子识别 主客体超分子
下载PDF
主-客体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丽娟 杨明星 林深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5-210,共6页
以分子识别为基础的主 -客体化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 ,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主体分子的类型、结构特征、分子识别特性及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参考文献 5
关键词 主-客体化学 超分子化学 包合物 分子识别 冠醚 环糊精 杯芳烃 综述
下载PDF
SBA-15分子筛用于组装二溴对氯偶氮胂(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翟庆洲 于辉 +1 位作者 蔡建岩 秦亮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以煅烧的分子筛SBA 15为主体材料,二溴对氯偶氮胂(dibromochloro-arsenazo,DBC-ASA)作客体材料,以水为介质,用液相移植法制备了(SBA 15)-(DBC-ASA)主客体复合材料。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固体扩散漫反射吸收光谱及发... 以煅烧的分子筛SBA 15为主体材料,二溴对氯偶氮胂(dibromochloro-arsenazo,DBC-ASA)作客体材料,以水为介质,用液相移植法制备了(SBA 15)-(DBC-ASA)主客体复合材料。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固体扩散漫反射吸收光谱及发光研究表征了所制得的复合材料(SBA 15)-(DBC-ASA)的性质。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SBA 15)-(DBC-ASA)主客体复合材料分子筛骨架存在且有序度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较低量的DBC-ASA引入SBA 15分子筛中,分子筛骨架结构仍然存在,但引入量较大时,分子筛的骨架有序度明显降低。固体扩散漫反射吸收光谱研究表明:DBC-ASA处于分子筛SBA 15孔道内,分子筛孔道对DBC-ASA具有立体限域效应。发光光谱分析表明:所制得的样品的非辐射过程强,导致电子光子作用极强,产生电荷迁移和跃迁,发生Stokes位移,光谱谱带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复合材料 SBA-15分子筛 DBC-偶氮胂 光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