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gully control and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1
作者 WANG Jing WEI Yulu +2 位作者 PENG Biao LIU Siqi LI Jianf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Study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on the Loess Plateau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gully control and land consolidation(GCLC)project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 Study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on the Loess Plateau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gully control and land consolidation(GCLC)project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erefore,in this study,we took Yan'an City,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as the study area,selected four typical ecosystem services,including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water yield service,carbon storage service,and habitat quality service,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2010 to 2018 using the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We also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CLC project and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 changes in various regions(including 1 city,2 districts,and 10 counties)of Yan'an City and proposed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between the GCLC projec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from 2010 to 2018,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decreased by 7.76%,while the other three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d relatively little,with water yield service increasing by 0.56% and carbon storage service and habitat quality service decreasing by 0.16% and 0.14%,respectivel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Yan'an City developed in a balanced way between 2010 and 2018,and the four ecosystem services showed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among which the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and water yield service and between carbon storage service and habitat quality service were significant.The GCLC project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Yan'an City,and the impact on carbon storage service was more significant.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GCLC projec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food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gully control and land consolidation habitat quality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研究
2
作者 钟佳悦 郝利娜 +1 位作者 张明颖 严丽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5,共9页
目的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 目的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探讨人类活动与EGCC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延河流域1990—2018年EGCC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平均值从−0.299上升至−0.197;EGCC分布多年来呈“中部最高,东南次之,西北最低”格局;人类活动强度从1990年成片分布逐渐发展到2018年“单核辐射”分布,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延河流域中部;人类活动强度与EGCC相关度较高,一定范围内呈正向促进关系;受平山造城工程活动影响,2010—2018年高水平和较高水平承载力面积分别增加了1.610,3.164 km2;EGCC变化趋势因治沟造地工程所处乡、镇地理位置和发展侧重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工程对EGCC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治沟造地 平山造城 生态地质环境 承载力
下载PDF
土地整理和复垦工程费用结构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付梅臣 胡振琪 米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土地整理与复垦是人类对土地的善意干扰 ,通过整理复垦工程 ,能够有效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 ,保障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土地整理复垦对象分为低质土地、零散破碎土地、不规则土地、废弃建设用地、灾害损毁地、退化土地等 ,其工程... 土地整理与复垦是人类对土地的善意干扰 ,通过整理复垦工程 ,能够有效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 ,保障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土地整理复垦对象分为低质土地、零散破碎土地、不规则土地、废弃建设用地、灾害损毁地、退化土地等 ,其工程基本由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和其它工程构成。通过对华北地区土地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的统计 ,分析各项工程的费用构成 ,归纳出项目敏感因素 ,提出降低土方量和其它费用的外部途径 ,从而降低项目总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工程费用 控制对策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雷娜 穆兴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2-398,共7页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以及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制定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采样方法实地采样,分析治沟造地工程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以及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制定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采样方法实地采样,分析治沟造地工程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工程及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延安市南泥湾镇治沟造地工程施工导致的碳排放量为3.76 t·hm-2,表现为碳源效应。其中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的是土地平整工程,碳排放量为2 335.50 t,农田防护工程碳排放最小,不产生碳排放。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使碳储量增加95.34 t·hm-2,表现为碳汇效应。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使碳储量增加了1 119.72 t·hm-2,水田的碳储量增加量最多,为716.54 t·hm-2;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减少导致碳储量减少了1 024.38 t·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碳储量减少量最多,为807.50 t·hm-2。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碳储量抵消了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碳储量为91.58 t·hm-2。研究表明,治沟造地工程总体上表现为碳汇效应,有利于区域碳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造地 土地整理 碳排放 黄土高原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造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晶 白清俊 +2 位作者 王欢元 雷娜 何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67,共7页
基于Van Genuchten模型测定土壤水动力学参数,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在沟道中不同位置以及对照坡面进行土壤水分观测,分析了延安市典型治沟造地项目沟道造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阐明治沟造地工程对沟道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 基于Van Genuchten模型测定土壤水动力学参数,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在沟道中不同位置以及对照坡面进行土壤水分观测,分析了延安市典型治沟造地项目沟道造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阐明治沟造地工程对沟道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力学参数在沟道土层深度为40 cm附近发生了显著改变,0~40 cm土层土壤容重1.12~1.25 g·cm^(-3),导水率达到40 mm·min-1以上,入渗能力强,同时饱和含水率较大,40 cm以下土层土壤容重在1.5 g·cm^(-3)左右,导水率在1.25~1.41 mm·min-1之间,入渗速率明显减小;(2)沟道土壤水分显著大于对照坡面,其季节变化稍滞后于降水的季节变化,整个生长季在15.76%~21.91%间波动,高出对照坡面5%左右,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层最低,为15.07%,160 cm土层最高,为22.84%,深层土壤含水量优势更加显著;沟道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0.131~0.234之间,相比较坡面,沟道表层以下土壤水分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100 cm以下土层变异系数在0.2左右,土壤水分变化活跃;(3)沟口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沟头,土层深度40 c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长期达到甚至超过田间持水量。通过治沟造地工程水分综合调控体系,沟道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充足的生境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造地 沟道 土壤水分 时空变异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造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晶 董起广 +1 位作者 张露 白清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0,77,共8页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后沟道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为该区改进土地整治方法,采取合理耕种管理措施及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典型治沟造地项目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项...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后沟道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为该区改进土地整治方法,采取合理耕种管理措施及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典型治沟造地项目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项目区整治前、整治后2,3,6 a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4个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物元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除速效钾外,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沟道中土壤养分变异程度较大,属中等变异程度,土地整治后,沟道中各种养分变异系数有变小的趋势。②沟道土地整治后6 a时间内,随工程实施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6 a时含量低于整治前;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6 a时高于整治前;土壤速效钾含量持续降低。③沟道土地整治后3 a,土壤养分评价等级恢复到整治前水平,且有继续提高的潜力。[结论]与坡面土地整治相比,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造地土壤养分恢复时间更短,可根据沟道不同位置土壤养分变异特征,调整沟道作物空间布局,实施不同程度和方法的管理措施,增加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造地 土壤养分 整治年限 物元模型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娄现勇 高建恩 +2 位作者 韩赛奇 郭子豪 尹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27,共5页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道整治工程造成的下垫面的剧烈变化,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流域沟道不同整治比例(0%、20%、30%、40%、50%)、不同降雨强度(40、60、80、100、120mm/h)情况下,沟道地表径流流速变化、流域控...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道整治工程造成的下垫面的剧烈变化,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流域沟道不同整治比例(0%、20%、30%、40%、50%)、不同降雨强度(40、60、80、100、120mm/h)情况下,沟道地表径流流速变化、流域控制工程坝前蓄水变化及对沟道洪水标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沟道整治比例的增大,相对于沟道无整治工程时地表径流平均流速分别减小6.21%、10.95%、19.85%、21.78%,流域控制工程坝前平均蓄水分别减小3.94%、15.55%、17.23%、23.90%,径流系数由无整治工程时的0.80减小至0.61。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平均流速由0.102m/s增大至0.160m/s,流域控制工程坝前平均蓄水与40mm/h时相比分别增加5.90%、24.17%、30.80%、38.82%,径流系数由0.59扩大至0.81。由此可见,流域沟道不同整治比例和不同降雨强度对流域控制工程的径流蓄积、径流系数及洪水设计均具有较大影响,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其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土地整整治 控制工程 径流系数 洪水标准
下载PDF
不同土层复配方案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黄云鑫 李裕瑞 +3 位作者 刘彦随 张轩畅 常贵蒋 冯巍仑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4-903,共10页
为探究"治沟造地"重大工程项目(GLCP)中新增耕地快速改良的方法,达到营造良好土壤、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的目的,以延安羊圈沟流域的GLCP为背景,利用马兰黄土(ML)和红黏土(RC)对新造耕地0~30 cm土层进行复配试验。结果表明:... 为探究"治沟造地"重大工程项目(GLCP)中新增耕地快速改良的方法,达到营造良好土壤、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的目的,以延安羊圈沟流域的GLCP为背景,利用马兰黄土(ML)和红黏土(RC)对新造耕地0~30 cm土层进行复配试验。结果表明:当RC为20 cm、ML为10 cm(T3处理)时,复配层土壤孔隙度较对照处理增加了16.7%,容重下降了11.1%。与对照组相比,T3处理0~10、10~20、20~3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0.25)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1.8、12.3倍和27.9倍;T2(RC为25 cm、ML为5 cm)、T3处理更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较对照组除在0.25~0.5、0.5~1 mm的粒级有较大增加外,在2~5 mm和>5 mm粒径范围也有明显增加。0~20 cm土层中,即使在考虑对照组前期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情况下,T3处理的土壤有机质也与对照组相近甚至更高,且高于其他试验组,表现出更好的有机质赋存能力。T3处理的玉米生长状况较好,其地上生物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23.9%。研究表明,当复配土壤RC为20 cm、ML为10 cm时,土壤具有最佳的性状和生产力。试验初步证明土层复配是一种可行的快速营造高质量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可为GLCP新造地的改良及类似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复配 土体结构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质 治沟造地工程(GLCP)
下载PDF
沟道土地整治对不同植被覆盖流域CN值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星瑶 张根广 +4 位作者 高建恩 高哲 麻卉港 封博研 马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0,共7页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后流域径流曲线数的变化规律,寻求合适的产流参数,为该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安全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流域实体比尺模型分析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沟道土地整治对流域径流曲线数...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后流域径流曲线数的变化规律,寻求合适的产流参数,为该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安全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流域实体比尺模型分析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沟道土地整治对流域径流曲线数的影响。[结果]同一植被覆盖度下,流域径流曲线数随着整治比例的增大而减小;与未整治流域相比,整治比例为20%时的流域径流曲线数减小了6.77;就分段整治比例而言,流域径流曲线数的减小速率随着整治比例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治比例由0.5%增大至5%时减小速率最大;不同植被覆盖度下,流域径流曲线数均随着整治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植被覆盖度为50%时沟道土地整治后流域径流曲线数的减小速率最大;植被覆盖度对沟道土地整治区域的径流曲线数影响显著,同一整治比例下,植被覆盖度每增大1%,沟道土地整治区域的径流曲线数减小0.22。[结论]沟道土地整治可以改变流域下垫面,对径流曲线数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沟道土地整治工程 SCS-CN 径流曲线数 实体比尺模型
下载PDF
治沟造地背景下延安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晶 胡一 +1 位作者 李鹏 白清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808-9819,共12页
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的变化,对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延安市遥感影像数据,运用ArcGIS和InVEST模型定量分析了2010—2018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各区县... 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的变化,对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延安市遥感影像数据,运用ArcGIS和InVEST模型定量分析了2010—2018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各区县治沟造地工程实施情况,剖析其与区域生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延安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林地和耕地,201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三者互相转化;(2)延安市生境质量处于中等水平,高和较高等级生境质量面积占50%以上,呈现东南和西南高,北部较低的分布格局;2010—2018年间,延安市生境质量指数下降了1.4%,宝塔区中部由于城市扩张指数下降最为显著;(3)延安市生境质量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H-H”集聚区主要位于西南部林区,“L-L”集聚区主要位于西北部的吴起县以及东部的延长、宜川两县;2010—2018年间生境质量的空间集聚程度有分散的趋势,中部呈现较大的点状退化;(4)治沟造地工程对延安市生境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模式,延安市在维持生境质量较为稳定的同时,保证了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 延安市 治沟造地
下载PDF
治沟造地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晶 杨亮彦 +1 位作者 孔辉 刘思琪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57-65,共9页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8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运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定量分析了延安市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安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三者互相转化,变化幅度不大,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10年的955.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58.56亿元,增幅为0.28%,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疏林地、高覆盖草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延安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调节服务是最重要的功能,其中气候调节价值最大,研究时段所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治沟造地 延安市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高峰 唐祥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1期40-45,共6页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现行土地整治机构信息化方面的不足,针对土地整治工作不同方面提出网络信息系统方案来构建新型的土地整治模式,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土地整治的新模式。结果表明,当前土地整治工作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现行土地整治机构信息化方面的不足,针对土地整治工作不同方面提出网络信息系统方案来构建新型的土地整治模式,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土地整治的新模式。结果表明,当前土地整治工作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应当构建全新的土地整治模式。从信息交互、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监管监测等四个方面提出网络信息系统方案,构建土地整治的"互联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互联网+ 信息交互 资金管理 项目管理 监管监测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杰 《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395-402,共8页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粮食单产增加率、旱涝灾害降低率等12个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进行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县215和216子项目各项指标效益均有较大增长。其中,215子项目经济效益、社...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粮食单产增加率、旱涝灾害降低率等12个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进行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县215和216子项目各项指标效益均有较大增长。其中,215子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增加17.28%、47.25%、59.48%和41.14%;216子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增加22.75%、48.21%、60.80%和49.67%。说明延安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治沟造地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是可行的,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其他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造地项目 层次分析法 综合效益
下载PDF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施工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明 《大众科技》 2019年第6期182-183,123,共3页
加强土地整改项目施工,是推动国土资源开发、促进基础建设的重要途径。建立较为可行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理论来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施工,能够取得更高质量的土地整治效果。文章将重点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 加强土地整改项目施工,是推动国土资源开发、促进基础建设的重要途径。建立较为可行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理论来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施工,能够取得更高质量的土地整治效果。文章将重点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施工管理,从不同管理角度探讨关键因素的处理,为构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体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项目管理 质量管控
下载PDF
基于AHP的延安治沟造地项目生态效益评价——以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为例
15
作者 刘琦 尚杰 《南方农机》 2020年第21期69-71,共3页
本文以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选取新增耕地率、田间道路密度等9个生态效益指标,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对治沟造地项目规划设计和竣工完成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AHP适用于延安治沟造地... 本文以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选取新增耕地率、田间道路密度等9个生态效益指标,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对治沟造地项目规划设计和竣工完成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AHP适用于延安治沟造地项目生态效益评价,对陕北黄土高原区其他土地整治项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15子项目和216子项目规划设计的综合指数分别为74.05和71.28,等级均为良好;竣工完成的综合指数分别为66.20和68.81,等级均为中等。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整体上是成功的,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优化,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造地项目 层次分析法 生态效益 评价 延长县
下载PDF
治沟造地背景下延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晶 胡一 白清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54-3162,共9页
治沟造地是继退耕还林工程后延安市实施的又一项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发展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经济效益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治沟造地是继退耕还林工程后延安市实施的又一项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发展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经济效益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分析了2010—2018年延安市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变化、耦合协调状态及耦合度演变趋势。结果表明:2010—2018年间,延安市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S型增长曲线,两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数由0.51增长至0.72,耦合协调状态由初级协调水平发展为良好协调水平,说明该区域农业生态与经济关系不断改善,系统耦合关系向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研究期间,延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演变过程较为复杂,系统耦合趋势经历了"衰退耦合、协调耦合、修复耦合、协调耦合"阶段,2018年耦合关系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协调发展阶段。治沟造地工程促进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但其生态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农业经济 耦合 治沟造地 延安市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农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起广 王欢元 罗林涛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9年第8期59-63,共5页
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的一项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工程实施前后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及项目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羊圈沟治沟造地工程为例,分析了沟道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有机质含量随... 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的一项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工程实施前后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及项目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羊圈沟治沟造地工程为例,分析了沟道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沟道不同土层养分指标的变异性表现为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随着距沟头距离增加,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减小后增大,30 cm以下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小,土壤全氮在各个深度范围内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治沟造地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原文传递
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琦 尚杰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9年第12期22-27,36,共7页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为依据,研究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特征,探讨提升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及加强其土地生产力的措施。结果表明,土壤pH整体呈现弱碱性至碱性...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为依据,研究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特征,探讨提升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及加强其土地生产力的措施。结果表明,土壤pH整体呈现弱碱性至碱性;土壤有效磷(AP)和有机质(OM)含量偏低,处于4~5级水平;土壤速效钾(AK)和全氮(TN)含量极低,处于5~6级水平。从地域分布来看,黑家堡镇土壤pH较雷赤镇显著高5.41%,整体呈现西北部高于东南部的趋势;安沟镇土壤AP和TN较黑家堡镇分别高16.35%和21.87%,整体呈现中南部高于西北部和东南部的趋势;雷赤镇土壤AK较郑庄镇显著高55.92%,整体上呈现东南部高于西部的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除AP与TN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之外,pH、OM、TN、AP和AK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养分协调性极差。因此,建议在新增耕地施肥上适当增加偏酸性肥料和氮磷复合肥料的施用量,在种植方式上通过种植绿肥作物逐渐改善土壤养分协调性,以全面调解土壤养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新增耕地 治沟造地项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