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the Verb of Perception zhiji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Objective Consciousness
1
作者 Huidan Lu 《Review of Educational Theory》 2020年第4期19-24,共6页
Verbs of perception include sight,hearing,smell,taste and touch,of which zhijian belongs to sight is very common in literary works,and its semantic meaning also begins to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Based on t... Verbs of perception include sight,hearing,smell,taste and touch,of which zhijian belongs to sight is very common in literary works,and its semantic meaning also begins to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Based o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e Water Margin,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zhijian on the basis that Chinese emphasize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e mixed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while English stresses objective consciousness with a clear boundary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this paper regroups the appearance of zhijian and divides it into two categories,namely zhijian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a minor sentence.On the basis of the context and the changing function of zhijian,that is,the function of being a verb and being a discourse marker,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s the meaning of a verb,the real action,the meaning of zhijian is expressed by“seeing”,so translators usually adopt literal translation;while as a discourse marker,it is no longer the main component of sentence structure,but to highlight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translators will adopt deletion,conversion and retaining.It can be seen that translators often need to convert Chinese characterized by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nto English dominated by objective consciousness,thus conforming to various meaning of zhij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objective consciousness verbs of perception zhijian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E translation
下载PDF
On the Modeling and Development of Verb-object Construction from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o Jinwen Shangshu 被引量:1
2
作者 Ma Qinghua Li Weizheng 《宏观语言学》 2017年第2期1-37,共37页
关键词 甲骨文 动宾结构 语言学 历史
下载PDF
跨层结构“动+介”的词汇化及介词的赋元功能
3
作者 吴立红 张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4-53,共10页
“动+介+宾”结构是一个具有规律性且呈现出凝固化倾向的结构,从历时角度来看,“动+介+宾”结构并不是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而是从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后来介词短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普遍,本结构才显得尤为特殊。从共时角度对“... “动+介+宾”结构是一个具有规律性且呈现出凝固化倾向的结构,从历时角度来看,“动+介+宾”结构并不是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而是从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后来介词短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普遍,本结构才显得尤为特殊。从共时角度对“动+介+宾”结构进行特征分析,介词充当了赋元和信息补充的作用,“动+介+宾”结构经过了一个跨层再分析的过程,将其定义为动宾结构更为合理,结构中的介词发生了去范畴化的现象,逐渐实现了与动词成分的跨界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介+宾”结构 词汇化 赋元功能 介词并入现象
下载PDF
浅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动词——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
4
作者 孙宏安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探讨2022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内容要求”所使用的动词。指出“内容要求”动词的教学意义;按照小学(1-6年级)和初中(7-9年级)两个学段,对各个学科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所采用的动词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比较两个... 探讨2022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内容要求”所使用的动词。指出“内容要求”动词的教学意义;按照小学(1-6年级)和初中(7-9年级)两个学段,对各个学科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所采用的动词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比较两个学段使用的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目标动词
下载PDF
从“询问语义学”视角看疑问类小句宾语句与动词搭配
5
作者 陈焱文 彭家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21-26,共6页
汉语中当主句为陈述句时,各类小句宾语句与动词的搭配情况有所不同。结合询问语义学观点,将动词分为“询问类动词”“非询问类动词”“一般回应类动词”“弱穷尽叙实性回应类动词”,并进一步描写各类疑问宾语小句与四类动词的搭配情况... 汉语中当主句为陈述句时,各类小句宾语句与动词的搭配情况有所不同。结合询问语义学观点,将动词分为“询问类动词”“非询问类动词”“一般回应类动词”“弱穷尽叙实性回应类动词”,并进一步描写各类疑问宾语小句与四类动词的搭配情况。特指问小句可以搭配询问类、一般回应类、弱穷尽叙实性回应类动词;正反问小句和选择问小句可以搭配询问类、一般回应类动词;是非问小句不能搭配询问类、非询问类、一般回应类、弱穷尽叙实性回应类动词。最后从“穷尽性”和“询问性”两方面探究各类疑问宾语小句的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询问性 穷尽性 疑问 小句宾语句 动词
下载PDF
元明清常用饮食类动词演变研究——以“食、饮、吃、喝”为例
6
作者 尹伊达 李康澄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食、饮、吃、喝”是元明清常见的饮食类动词,其中“吃”占主导地位,使用频次最高,食用对象最广,宾语语义类型最多。“喝”是元明清新兴的饮食类动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食”与“饮”是比较古老的饮食类动词,在元明清逐渐衰落。从... “食、饮、吃、喝”是元明清常见的饮食类动词,其中“吃”占主导地位,使用频次最高,食用对象最广,宾语语义类型最多。“喝”是元明清新兴的饮食类动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食”与“饮”是比较古老的饮食类动词,在元明清逐渐衰落。从“食、饮、吃、喝”的演变情况,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表示时短量少,始于元代;二是使动用法盛行于上古,衰落于中古,罕见于明代及明代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常用饮食类动词 使用频次 食用对象 宾语语义类型 语法特征
下载PDF
藏语宾语及其分类研究
7
作者 卡毛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宾语是藏语句子中的主要语法成分之一。然而,传统藏语文法学中未明确区分受事宾语和对象宾语。例如,在句子“■”(往东去)中,格标记“■”被认为是受事宾语的标记,实际上它表示的是趋向动词的运动方向,是对象宾语标记。为了更好地区分... 宾语是藏语句子中的主要语法成分之一。然而,传统藏语文法学中未明确区分受事宾语和对象宾语。例如,在句子“■”(往东去)中,格标记“■”被认为是受事宾语的标记,实际上它表示的是趋向动词的运动方向,是对象宾语标记。为了更好地区分藏语中的受事宾语和对象宾语,文章从谓语动词的语义、受事名词的特点,以及格标记的形式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和区分。并根据动词的受动性将受事宾语分为典型受动宾语和非典型受动宾语。受事宾语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与谓语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通常采用隐性宾格标记,即无标记的宾格形式,但谓语动词是表示视觉活动、听觉活动、臭觉活动、味觉活动的表感性的动词时,宾格名词由1a类格来表示,动作的发动者具有显性施事格。对象宾语并非动作的直接承受者,是动作关涉对象,一般由1a类格标记;谓语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没有施事格的标记,可分为方向、处所、目的、时间等对象。从动词的受动性来看,受事宾语可分为典型受动宾语和非典型受动宾语。典型受动宾语是当施事者对受事对象发出动作时,受事对象受到动作影响致使名词的状态在动作行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使事物出现或消失,或事物所属发生变化。非典型受动宾语是虽然受到施事者的动作的影响,但其对象的状态变化不是很明显,只是单纯接触的动作,就用1a类格来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 宾语 谓语动词
下载PDF
惯用语键和成分字词在动宾结构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
8
作者 张积家 孙尔鸿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7,共9页
采用启动词汇判断范式,考察惯用语键和成分字词在动宾结构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在高、低可预测性惯用语中是否存在惯用语键,发现存在惯用语键并影响理解。实验2考察成分字词是否在惯用语比喻义激活中起作用,发现在即时加工和... 采用启动词汇判断范式,考察惯用语键和成分字词在动宾结构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在高、低可预测性惯用语中是否存在惯用语键,发现存在惯用语键并影响理解。实验2考察成分字词是否在惯用语比喻义激活中起作用,发现在即时加工和延时加工时,尾字语义违反阻碍比喻义激活,延时加工时,首字语义违反阻碍比喻义激活。整个研究表明,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理解符合混合表征观,既存在成分字词的激活,也受惯用语结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结构惯用语 惯用语键 成分字词 预测性
下载PDF
构式的类推及重新分析与词义演变的关系
9
作者 仲林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类推和重新分析不限于形态和句法层面,在汉语中句法语义结构也会发生类推和重新分析。构式的语义结构发生类推和重新分析往往会导致词义的演变,先秦汉语旁格动宾结构(构式)的类推和重新分析导致动词发生词义演变,并以“赖”“说(悦)”... 类推和重新分析不限于形态和句法层面,在汉语中句法语义结构也会发生类推和重新分析。构式的语义结构发生类推和重新分析往往会导致词义的演变,先秦汉语旁格动宾结构(构式)的类推和重新分析导致动词发生词义演变,并以“赖”“说(悦)”“病”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演变 类推 重新分析 构式 旁格动宾结构
下载PDF
现代汉语非常规动宾结构初探——以“拉+非受事宾语”为例
10
作者 胡家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18-23,共6页
汉语动宾结构具有较强的语义兼容能力,处所、目的、工具等外围语义成分常常占据表层宾语位置,形成大量“动词+非受事宾语”的非常规结构,其中高频动词“拉”所带宾语的语义角色尤为丰富,有必要展开深入研究。该文首先依据概念整合理论... 汉语动宾结构具有较强的语义兼容能力,处所、目的、工具等外围语义成分常常占据表层宾语位置,形成大量“动词+非受事宾语”的非常规结构,其中高频动词“拉”所带宾语的语义角色尤为丰富,有必要展开深入研究。该文首先依据概念整合理论将“拉+非受事宾语”结构划分为三个层级,并对其动宾语义关系和句法特征展开分析。随后该文从语义、语用两个角度探析该结构得以生成、推广的原因,结论如下:第一,语义显要程度的提高要求用句法位置凸显;第二,动宾双方通过转喻、隐喻机制进行语义互动和调整,进而完成组配;第三,语言经济性原则为结构的大量生成和扩散提供条件。最后,该文初步提炼出汉语非常规动宾结构的共有规律:受高频动词效应制约、非受事成分需提供足量的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非受事宾语 非常规动宾结构 概念整合 语义凸显 隐喻 转喻 高频动词
下载PDF
Object Shift in Akoose: Case Deficiency or Agreement Requirements?
11
作者 Michael Etuge Apuge 《Psychology Research》 2017年第6期318-329,共12页
关键词 协议 句法结构 操作系统 病例 理论缺陷 运动目标 NPS 动词
下载PDF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词汇的中、西对比研究
12
作者 崔清夏 詹全旺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词汇函数是描写词汇搭配中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的有效方法。研究将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近两年公布的高频词作为关键词,通过词汇函数理论对关键词所在的西班牙语动宾搭配及汉语对应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词汇函数在西汉双语词汇搭配中的应... 词汇函数是描写词汇搭配中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的有效方法。研究将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近两年公布的高频词作为关键词,通过词汇函数理论对关键词所在的西班牙语动宾搭配及汉语对应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词汇函数在西汉双语词汇搭配中的应用情况,发现语言对比研究的新视角,以及对于机器翻译和外语教学的新启发,充实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函数 西班牙语 汉语 新冠疫情 动宾搭配
下载PDF
谈义务教育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
13
作者 孙宏安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列举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从文本形式,文本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几方面分析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表述特点;探讨表示课程目标语句谓语的目标动词,把目标动词分为直接目标动词和学习任务动词,进而对直接目标动词作出... 列举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从文本形式,文本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几方面分析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表述特点;探讨表示课程目标语句谓语的目标动词,把目标动词分为直接目标动词和学习任务动词,进而对直接目标动词作出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目标 目标动词 动词分类 直接目标动词 学习任务动词
下载PDF
国内汉语动宾研究综述
14
作者 刘琦 孙悦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期刊为文献来源,运用CiteSpace和Excel,从总体发展态势、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入手,对2011—2021年国内汉语动宾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1)汉语动宾是国内学者持续关注的话题,发文量呈现总体... 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期刊为文献来源,运用CiteSpace和Excel,从总体发展态势、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入手,对2011—2021年国内汉语动宾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1)汉语动宾是国内学者持续关注的话题,发文量呈现总体平稳、小幅波动的特征。2)汉语动宾研究主要涉及句法和词法研究,词法研究居多;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占主要地位,且以认知语言学为最主要的理论视角;研究维度可分为共时和历时研究,共时研究明显多于历时研究。本文认为,相较于词法研究,汉语动宾句法研究数量较少,且范围有限,应加强句法探讨,建立统一的理论框架;汉语动宾实证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应注重理论的实践证明,拓展动宾研究的实证方法;汉语动宾历时研究较为鲜见,应将动宾的演变过程纳入研究范畴,建构科学的演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宾 句法 词法 研究方法 研究维度
下载PDF
普通话儿童空宾结构与动词短语省略感知研究
15
作者 陈秋霞 陈晓湘 +2 位作者 周秋燕 梅云皓 卫晓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9,共9页
通过实验探讨普通话儿童感知空宾结构与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归属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对比,并列句与嫁接小句的对比,状语恢复中的平行情景与不平行情景的对比。结果表明:受试儿童能够区分形式相似的空宾... 通过实验探讨普通话儿童感知空宾结构与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归属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对比,并列句与嫁接小句的对比,状语恢复中的平行情景与不平行情景的对比。结果表明:受试儿童能够区分形式相似的空宾结构和动词短语结构。一是对于动词短语省略,如果先行句是被动结构,那么句子不合语法;而对于空宾结构,即使先行句是被动结构,句子也合语法。二是动词短语省略只能用于并列句,不能出现在嫁接小句中;而空宾结构在这两种句式中都可以。三是在状语恢复方面,儿童能够区分动词短语省略和空宾结构,在对动词短语省略解释时,必须进行状语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儿童 空宾结构 动词短语省略
下载PDF
构式互动视角下重动句中动宾结构的界面互动研究
16
作者 武仲波 王馥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3-89,97,共8页
在句法语义界面互动视角下,探究汉语重动句中动宾结构的界面互动特征及其在意义构建中的功能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宾语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重动句中的动宾结构多是惯用词或离合词充当,在语义上多表达抽象性、类属性事件概念,充当... 在句法语义界面互动视角下,探究汉语重动句中动宾结构的界面互动特征及其在意义构建中的功能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宾语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重动句中的动宾结构多是惯用词或离合词充当,在语义上多表达抽象性、类属性事件概念,充当话题成分。重动句中的宾语O通常是无指性的,个体化程度低、排斥实指,在功能上是给所述动词的含义增添“具体说明”,发挥了范围限定和概念激活的作用。重动句在动宾结构和宾语上的特征体现了认知经济性原则对语言使用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互动 重动句 动宾结构 界面互动
下载PDF
现代汉语作格动词的类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17
作者 胡思琪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现代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其句法结构相关,及物句式具有动作义、致使义及结果状态义,不及物句式凸显结果状态义。句法上伴有时体标记的修饰并且部分作格动词受反身代词修饰。除此之外,宾论元语义角色的一致性制约作格结构的交替。同时,... 现代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其句法结构相关,及物句式具有动作义、致使义及结果状态义,不及物句式凸显结果状态义。句法上伴有时体标记的修饰并且部分作格动词受反身代词修饰。除此之外,宾论元语义角色的一致性制约作格结构的交替。同时,客体论元的生命度动结式的结果补语影响语义角色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格动词 语义 句法 受事
下载PDF
“S+V+了+NP1+NP2”致使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18
作者 张可可 吕玲娣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19-122,共4页
反转致使句在具有因果致使关系的语义上整合,动宾的形式组合构成句子结构的致使义,在句法、语义上完成了对已有语法结构的依附、对组成部分的变异。无生命的致事主语因具备致使作用力突显了役事的超预期接受;宾语与结果成分紧邻,突显致... 反转致使句在具有因果致使关系的语义上整合,动宾的形式组合构成句子结构的致使义,在句法、语义上完成了对已有语法结构的依附、对组成部分的变异。无生命的致事主语因具备致使作用力突显了役事的超预期接受;宾语与结果成分紧邻,突显致使作用的直接性。特别的句法结构引起陌生化感觉,延长了体验时间,造成特殊的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 动宾 使动 变异 语用
下载PDF
结果义指宾状语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19
作者 姜行 《现代语文》 2023年第5期70-75,共6页
在现代汉语的指宾状语中,有这样一类表达:“老张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其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其表结果的语义则指向动词的宾语。着重分析这类结构中指宾状语“脆脆地”的语义制约条件与句法位置。就动词的选择而言,只有客体... 在现代汉语的指宾状语中,有这样一类表达:“老张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其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其表结果的语义则指向动词的宾语。着重分析这类结构中指宾状语“脆脆地”的语义制约条件与句法位置。就动词的选择而言,只有客体量变动词、置放类动词能够进入到结果义指宾状语结构中;就宾语的选择而言,动词宾语都是量化了的名词性结构,直接宾语为整个事件提供了一个确定的界限,动词所描述的整个事件都是有界的。这类状语的语义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如核心动词所描述的事件论元、动词的词汇语义学特征、动词及其直接宾语的内部事件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宾状语 结果义 语义制约条件 句法位置 事件论元 动词的及物性
下载PDF
“V好了NP”与“V完了NP”结构动词义项分析——兼论结果宾语的区别特征
20
作者 靳奇异 《萍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7-81,共5页
由于“好”与“完”具有相同的完成义,因此“V好了NP”结构与“V完了NP”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相互替换,而且整句的意义保持不变,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不可替换。“V好了NP”结构中的“好”是“完善”义和“完结”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V完... 由于“好”与“完”具有相同的完成义,因此“V好了NP”结构与“V完了NP”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相互替换,而且整句的意义保持不变,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不可替换。“V好了NP”结构中的“好”是“完善”义和“完结”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V完了NP”结构中的“完”只有“完结”义。“V好了NP”与“V完了NP”结构在替换后,会产生多层意义,有“完结义”包含“完善义”的情况,也有“完善义”包含“完结义”的情况。通过对“V好了NP”结构与“V完了NP”结构中“NP”的分析,认为“NP”蕴含的时间长短和单复数都是不同的。除此之外,表“失去”义的宾语和负向语义信息的宾语不可以进入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好了NP V完了NP 动词义项 结果宾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