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dvances on phylogenomics of gymnosperms and a new classification 被引量:16
1
作者 Yong Yang David Kay Ferguson +6 位作者 Bing Liu Kang-Shan Mao Lian-Ming Gao Shou-Zhou Zhang Tao Wan Keith Rushforth Zhi-Xiang Zhang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40-350,共11页
Living gymnosperms comprise four major groups:cycads,Ginkgo,conifers,and gnetophytes.Relationships among/within these lineages have not been fully resolved.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has made available a large number ... Living gymnosperms comprise four major groups:cycads,Ginkgo,conifers,and gnetophytes.Relationships among/within these lineages have not been fully resolved.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has made available a large number of sequences,including both plastomes and single-copy nuclear genes,for reconstruction of solid phylogenetic trees.Recent advances in gymnosperm phylogenomic studies have updated our knowledge of gymnosperm systematics.Here,we review major advances of gymnosperm phylogeny over the past 10 years and propose an updated classification of extant gymnosperms.This new classification includes three classes(Cycadopsida,Ginkgoopsida,and Pinopsida),five subclasses(Cycadidae,Ginkgoidae,Cupressidae,Pinidae,and Gnetidae),eight orders(Cycadales,Ginkgoales,Araucariales,Cupressales,Pinales,Ephedrales,Gnetales,and Welwitschiales),13 families,and 86 genera.We also described six new tribes including Acmopyleae Y.Yang,Austrocedreae Y.Yang,Chamaecyparideae Y.Yang,Microcachrydeae Y.Yang,Papuacedreae Y.Yang,and Prumnopityeae Y.Yang,and made 27 new combinations in the genus Sab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FICATION gymnospermS Morphology New tribe PHYLOGENOMICS TAXONOMY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racheary Element Structure of Some Gymnosperms with Angiosperms 被引量:1
2
作者 Yuyuan Huang Yanhua Han +1 位作者 Lijun Wei Jiazhuo Wa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5期959-984,共26页
Tissues of the pinna and rachis of Cycas diannaensis and pinna, rachis, and root of Cycas taiwaniana, rachis of Cycas szechuanensis, stem of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Taxodiaceae), stems of Chamaecyparis obtusa (S... Tissues of the pinna and rachis of Cycas diannaensis and pinna, rachis, and root of Cycas taiwaniana, rachis of Cycas szechuanensis, stem of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Taxodiaceae), stems of Chamaecyparis obtusa (Sieb.et Zucc.) Endl cv. Tetragona (Cupressaceae), and leaves and stems of Michelia alba and Michelia figo and stems of Amygdalus persica (angiosperm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 all species of these gymnosperms, their many tracheary elemnts have perforations in end walls and lateral walls. These structures are the same as vessels of angiosperms;therefore, these tracheary elements are vessel elements. Many types of vessels were found in cycads: pitted vessels in M. glyptostroboides, spiral and pitted vessels in Chamaecyparis obtusa cv. Tetragona.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essels of cycads, the two other gymnosperms, and the angiosperms were identical. Some characters such as extent of incline of perforation plate in the end wall showed that vessel characters of some angiosperms were more primitive than the cycads or M. glyptostroboides and C. obtusa cv. Tetragona. Many of the vessel elements of the angiosperms were band shaped, without end walls, and had only two lateral walls and other two margins;the end was acuate or with an arc margin;the end of some vessel elements was acute with no perforations, many perforations located only in lateral wall. Such results are rarely reported in previous work. In all species, perforations were seen only in tracheae, and the walls of parenchyma cells only had a thin primary wall and without perfora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o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s which were observed and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e of vessel or tracheid, pointed out that several measures all could be used and the Jeffrey’ method effects were better. Comparing the vessels of cycads, Taxodiaceae and Cupressaceae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in which these most primitive or more primitive extant gymnosperms were adapted to harsh environments and to understand these species’ evolutionary extent, and has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ies of plant anatomy, plant systematics and plant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ABILITY gymnosperm ANGIOSPERM Evolution VESSE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细话裸子植物——植物学教材质疑(十三)
3
作者 黎维平 刘丽 刘慧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裸子植物在植物学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大,但各教材却有不少问题困扰着师生们。本文指出了各教材在许多知识方面的矛盾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首先,裸子植物具有真中柱,而不是网状中柱。其次,根据一些裸子植物发育的异形叶性,本文推测出几... 裸子植物在植物学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大,但各教材却有不少问题困扰着师生们。本文指出了各教材在许多知识方面的矛盾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首先,裸子植物具有真中柱,而不是网状中柱。其次,根据一些裸子植物发育的异形叶性,本文推测出几类植物叶的起源。然后,文章仔细分析了苏铁属植物的生殖结构及其发育,澄清了一系列混乱;探讨了松属生活史的一些细节,纠正了一些不准确的说法;此外,还讨论了胚珠叶生还是茎生这个重要问题。最后,文章建议,将麻黄属和买麻藤属出现的一个花粉管里的两个精子参与受精的现象称为双融合而不是双受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分类特征 生活史 演化
下载PDF
Evolutionary history shapes variation of wood density of tree species across the world
4
作者 Fangbing Li Hong Qian +7 位作者 Jordi Sardans Dzhamal Y.Amishev Zixuan Wang Changyue Zhang Tonggui Wu Xiaoniu Xu Xiao Tao Xingzhao Huang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The effect of evolutionary history on wood density vari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variation in wood density,but this has largely not been tested.Using a comprehensive global dataset including 27,297 m... The effect of evolutionary history on wood density vari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variation in wood density,but this has largely not been tested.Using a comprehensive global dataset including 27,297 measurements of wood density from 2621 tree species worldwide,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legacy of evolutionary his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riving the variation of wood density among tree species.We assessed phylogenetic signal in different taxonomic(e.g.,angiosperms and gymnosperms)and ecological(e.g.,tropical,temperate,and boreal)groups of tree species,explored the biogeographical and phylogenetic patterns of wood density,and quantifi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e.g.,climatic and soil variables)and evolutionary history(i.e.,phylogenetic relatedness among species and lineages)in driving global wood density variation.We found that wood density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phylogenetic signal.Wood density differed among different biomes and climatic zones,with higher mean values of wood density in relatively drier regions(highest in subtropical desert).Our study revealed that at a global scale,for angiosperms and gymnosperms combined,phylogeny and species(representing the variance explained by taxonomy and not direct explained by long-term evolution process)explained 84.3%and 7.7%of total wood density variation,respectively,whereas current environment explained 2.7%of total wood density variation when phylogeny and specie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When angiosperms and gymnosperms were considered separately,the three proportions of explained variation are,respectively,84.2%,7.5%and 6.7%for angiosperms,and 45.7%,21.3%and 18.6%for gymnosperms.Our study shows that evolutionary history outpaced cur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haping global variation in wood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 density PHYLOGENY ANGIOSPERMS gymnospermS Climate factors Biophysical parameters
下载PDF
Gymnosperms on the eve of the terminal Permian mass extinction in North China and their survival strategies 被引量:2
5
作者 WANG Ziqiang+1 and ZHANG Zhiping+2, 1. Tianji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Tianjin 300170, China 2. Tianjin Centr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chniques, Tianjin 300050,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11期889-897,共9页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ian redbed gymnosperms in North China have been summarized: dominant peltasperms and conifers, numerous enigmatics such as Gigantonoclea and Psygmophyllum, and abundant precursors of M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ian redbed gymnosperms in North China have been summarized: dominant peltasperms and conifers, numerous enigmatics such as Gigantonoclea and Psygmophyllum, and abundant precursors of Mesozoic gymnosperms. Furthermore, stresses affecting these plants survival are suggested to be paleo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water stress, wind and fire activities, and fungal infection. Consequently,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ccounts for the ecological strategies of these gymnosperms to the P-Tr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ERMIAN gymnospermS mass extinction.
全文增补中
伊春早白垩世木化石组合:松柏类多样性和古环境指示
6
作者 程业明 王曦 +1 位作者 陈晓云 刘风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1,共11页
简要报道黑龙江伊春下白垩统裸子植物木化石组合,包括4科8属:柏科柏型木属Cupressinoxylon、落羽杉型木属Taxodioxylon,罗汉松科?叶枝杉型木属Phyllocladoxylon,松科雪松型木属Cedroxylon、油杉型木属Keteleerioxylon、云杉型木属Piceox... 简要报道黑龙江伊春下白垩统裸子植物木化石组合,包括4科8属:柏科柏型木属Cupressinoxylon、落羽杉型木属Taxodioxylon,罗汉松科?叶枝杉型木属Phyllocladoxylon,松科雪松型木属Cedroxylon、油杉型木属Keteleerioxylon、云杉型木属Piceoxylon,红豆杉科红豆杉型木属Taxaceoxylon和异木属Xenoxylon。其中,松科木化石多样性最高,占据绝对优势。叶枝杉型木属、红豆杉型木属首次在黑龙江地区发现。当前木化石组合是东亚地区发现的类群最为丰富的白垩纪木化石组合之一,丰富了我国白垩纪裸子植物化石记录。木化石记录表明东北地区是早白垩世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之一。伊春木化石中非正常生长轮和创伤树脂道的出现反映了短时气候波动、自然灾害或者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与伴生生物间相互作用现象。该化石组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认识东亚现代裸子植物演化发展历史及其古环境、古气候背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木化石 多样性 古环境 白垩纪 伊春
下载PDF
银杏受精的形质变化及其种胚生长发育的候周期观察
7
作者 于钊妍 李芳弟 +3 位作者 Muhammad Ali 汪贵斌 曹福亮 郭起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0-178,200,共10页
【目的】探究银杏种实受精时的内、外部形态变化;观察种胚发育的结构及数量变化规律。【方法】在7月中旬银杏种实形态建成后,以5 d为周期连续采样,观察其受精前、中、后期的外种皮颜色变化;制作系列石蜡切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 【目的】探究银杏种实受精时的内、外部形态变化;观察种胚发育的结构及数量变化规律。【方法】在7月中旬银杏种实形态建成后,以5 d为周期连续采样,观察其受精前、中、后期的外种皮颜色变化;制作系列石蜡切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种胚结构的内部变化。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圆球胚、小子叶胚、大子叶胚、近成熟胚、完全成熟胚”5种类型种胚比例。【结果】五天一候的频度观察发现,银杏外种皮由绿转黄是受精的外部形质标志;外种皮由圆润变得缩皱,是胚胎开始发育的外部形态指标。8月中旬完成受精,形成合子;9月初,种胚肉眼可见,此时绝大多数为圆球胚和小子叶胚;9月下旬,小子叶胚占比最多(85%);到10月中旬,大子叶胚占比数量上升(63%);至11月上旬,近成熟胚占比为71%;到翌年1月下旬,57%已达完全成熟胚阶段。【结论】采用气象候周期采样频度,辅以光镜、电镜显微技术,首次获得了银杏在受精以及种胚始育时段种实的外部形质变化高精图;以候周期统计了种胚发育过程中相应的各种胚类型的数量比例。在研究过程中,新发现银杏种胚的子叶表面已经具气孔,中部具螺纹管胞,胚轴具维管束;首次大数据统计获得约1.5%的银杏种实有双胚发育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银杏生殖发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质变化 种胚发育 裸子植物受精 候周期 银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探1井地区孢粉组合与地层对比
8
作者 江小青 周莉 +2 位作者 张小波 赵为永 王洪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鄂探1井是柴达木盆地近年来新钻的一口油气探井,通过其孢粉古生物的分析、鉴定,见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组合。从生物地层对比、结合岩电性地层对比和区域地层对比几个方面综合研究,对鄂探1井地区整体... 鄂探1井是柴达木盆地近年来新钻的一口油气探井,通过其孢粉古生物的分析、鉴定,见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组合。从生物地层对比、结合岩电性地层对比和区域地层对比几个方面综合研究,对鄂探1井地区整体地层建立了2个孢粉组合:Disacciatrileti-Quadraeculina组合和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Classopollis组合,认为该区侏罗系地质时代自下而上为大煤沟剖面小煤沟组至大煤沟组一段和大煤沟剖面大煤沟组二段至三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孢粉 蕨类孢子 裸子植物
下载PDF
银杏种子内种皮解剖学复合结构特征
9
作者 郑兴峰 刘婉 +1 位作者 徐小林 郑笑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63-66,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银杏成熟种子的内种皮特征,通过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对银杏胚珠到种子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银杏成熟种子内种皮是棕色膜质的复合结构,内种皮远轴半部和近轴半部之间,以及远轴半部的内外之间,分别由个体发... 为进一步了解银杏成熟种子的内种皮特征,通过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对银杏胚珠到种子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银杏成熟种子内种皮是棕色膜质的复合结构,内种皮远轴半部和近轴半部之间,以及远轴半部的内外之间,分别由个体发育来源不同的部分组成;远轴半部的内种皮由内膜层、外膜层和两膜层之间的种腔组成,而近轴半部的内种皮只有1膜层.种子在发育成熟时,在远轴半部,原胚珠的珠心层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成为内种皮的内膜层,胚珠腔直接成为种腔,珠被内区成为内种皮的外膜层;在近轴半部,胚珠的雌配子体之外的邻近组织区成为单膜层的内种皮.此外,观察到银杏幼种子远轴半部珠被内区的储水组织更为详细的特征,但在银杏胚珠或种子内,除基部外,没有见到维管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皮 内种皮 结构 储水组织 裸子植物
下载PDF
中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与多样性中心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李果 沈泽昊 +1 位作者 应俊生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裸子植物区系,对理解全球裸子植物分布变化与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中国天然分布的202种裸子植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信息获得物种分布区范围,探讨了中国裸子植物在科、属、种水平的分布特点。总体上,中国...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裸子植物区系,对理解全球裸子植物分布变化与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中国天然分布的202种裸子植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信息获得物种分布区范围,探讨了中国裸子植物在科、属、种水平的分布特点。总体上,中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南高北低,山地裸子植物丰富度较高,平原和高原相对贫乏;随分类阶元变高,丰富度高值区域面积逐渐扩大,高值中心逐渐南移。占中国陆地面积5%的裸子植物最丰富区域内分布了85%的中国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物种。我们将这些区域划分为6个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1)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秦岭,(2)滇黔桂-南岭,(3)华中山地,(4)黄山—武夷山脉,(5)海南岛南部山地,(6)长白山(甑峰山附近)。各中心裸子植物区系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反映了各自地理位置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隔离作用,其中横断山脉地区是中国裸子植物最重要的分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丰富度 特有性 多样性中心 种系分化
下载PDF
黑松花粉体外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1 位作者 杨鹭生 秦广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了黑松花粉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黑松成熟花粉含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花粉水合12 h后才开始萌发,花粉萌发后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了黑松花粉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黑松成熟花粉含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花粉水合12 h后才开始萌发,花粉萌发后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内;伸长的花粉管可分淀粉粒区和透明区;花粉管内原生质的流动呈喷泉式;花粉管壁具纤维素层;年青的花粉管壁有胼胝质沉积,而较老的花粉管壁不具胼胝质层,花粉管内亦不具胼胝质塞;花粉管易于形成分枝,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与分枝的形成有关;培养基中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伸长。裸子植物在花粉结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方面与被子植物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黑松 花粉 花粉管
下载PDF
基于核rDNA的ITS序列在种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李学营 彭建营 白瑞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9-834,共6页
种子植物核rDNA是高度重复的串联序列,由于同步进化的力量,大多数物种中这些重复单位间已发生纯合或接近纯合。5.8S rDNA把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分为ITS1和ITS2两部分,在被子植物中ITS1的长度为165-298 bp,ITS2的长度为177-266 bp,而在... 种子植物核rDNA是高度重复的串联序列,由于同步进化的力量,大多数物种中这些重复单位间已发生纯合或接近纯合。5.8S rDNA把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分为ITS1和ITS2两部分,在被子植物中ITS1的长度为165-298 bp,ITS2的长度为177-266 bp,而在裸子植物中ITS片段较长,且其长度变化主要由ITS1的长度变异所致。可对这两个片段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由于ITS序列变异较快,能够提供较丰富的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已成为被子植物较低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中的重要分子标记,为探讨多倍体复合体网状进化关系,异源多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学信息,但它一般不适合科以上水平的系统学研究。裸子植物中ITS片段较长,重复序列间的纯合程度不同,测序比较困难,因此对探讨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近年来有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 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下载PDF
甘肃省裸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彩萍 屈燕飞 +2 位作者 陈学林 崔治家 廉永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84-2089,共6页
在全面系统的查阅、鉴定、登记标本的基础上,依据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划分方案和廉永善中国特有类群分布亚型的划分方案,对甘肃省裸子植物区系进行了数量统计和区系特征分析,绘制了甘肃省裸子植物种、属地理分布图,种、属数量... 在全面系统的查阅、鉴定、登记标本的基础上,依据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划分方案和廉永善中国特有类群分布亚型的划分方案,对甘肃省裸子植物区系进行了数量统计和区系特征分析,绘制了甘肃省裸子植物种、属地理分布图,种、属数量随海拔变化的关系图和各分布区类型、亚型随海拔变化的关系图。结果表明,甘肃省裸子植物植物区系组成属温带性质,而且甘肃省裸子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交汇过渡性质和主体成分二元化结构的特点。并讨论了甘肃省裸子植物种、属分布多度中心变化的状况和青藏高原隆升对甘肃省裸子植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裸子植物 区系分析
下载PDF
黑松花粉与花粉管中的微管分布(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1 位作者 杨鹭生 秦广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6,I0001,共5页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对黑松花粉和花粉管中的微管骨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松萌发花粉内存在一密集的微管网络,在花粉粒中微管呈斜向或横向分布,在伸长的花粉管内微管呈轴向排列,并一直延伸至花粉管顶端。花...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对黑松花粉和花粉管中的微管骨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松萌发花粉内存在一密集的微管网络,在花粉粒中微管呈斜向或横向分布,在伸长的花粉管内微管呈轴向排列,并一直延伸至花粉管顶端。花粉管顶端区域的微管网络荧光特别明亮。在含秋水仙碱的培养基中萌发的黑松花粉,其花粉管形态明显异常,特别是花粉管顶端肿胀的频率显著提高。认为是秋水仙碱破坏了花粉管顶端区域的微管骨架而导致顶端肿胀的产生,这说明分布于裸子植物花粉管顶端的微管网络对于维持正常的花粉管顶端形态具有重要作用。裸子植物花粉管顶端的生长可能与被子植物不同,微管网络参与了引导顶端生长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黑松 花粉管 骨架 微管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几种裸子植物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 被引量:5
15
作者 齐力旺 韩素英 +2 位作者 杨云龙 李怀忠 吴晓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取裸子植物未成熟胚乳作为外植体,在改良MS、添加不同种类激素和不同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分别予以热激、光培养、暗培养和刻伤胚乳等多种处理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刻伤胚乳和适时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发生;经过25~30d的培养,在ρ(... 取裸子植物未成熟胚乳作为外植体,在改良MS、添加不同种类激素和不同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分别予以热激、光培养、暗培养和刻伤胚乳等多种处理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刻伤胚乳和适时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发生;经过25~30d的培养,在ρ(NAA)=0.5~0.75mg/L、ρ(2,4-D)=0.2~0.5mg/L、蔗糖浓度5%的培养基上,油松、白皮松、青、华北落叶松以附加ρ(KT)1.0~2.0mg/L以及白、侧柏在BA与KT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热激后暗培养,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可达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球果 胚乳 愈伤组织
下载PDF
4种活化石裸子植物的叶和种子的元素X射线微区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常崇艳 周云龙 +2 位作者 李永良 陈晓端 刘金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用扫描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对银杏 (GinkgobilobaL .)、银杉 (CathayaargyrophyllaChunetKuang)、水松 (Glyptostrobuspensilis(D .Don)Koch)和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 4种著名活化石裸子植物的叶和种子的元素... 用扫描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对银杏 (GinkgobilobaL .)、银杉 (CathayaargyrophyllaChunetKuang)、水松 (Glyptostrobuspensilis(D .Don)Koch)和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 4种著名活化石裸子植物的叶和种子的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为 4种活化石植物在叶和种子的元素组成和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上均有一定差异 ,在银杏、银杉、水松和水杉叶中的元素分别为 10 ,6 ,10和 11种 ,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银杏、银杉和水杉叶中分别为K ,Cl,Ca ,而水松的条形叶中为Cl,鳞叶和条状钻形叶为Ca .在银杏、银杉、水松和水杉种子中的元素成分分别为 10 ,11,9和 10种 ,而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分别为K(但外种皮则以Si最高 ) ,K ,Ca和K .每种活化石植物的叶和种子在元素组成及平均质量分数上也有明显差异 ;银杉和水杉的种子和种翅间在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上也有所不同 ;水松叶的 3种类型叶的元素组成相同 ,但其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石裸子植物 种子 元素组成 X射线微区分析 银杏 银杉 水松 平均质量分数 水杉
下载PDF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种子植物科属的古老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樊大勇 高贤明 +6 位作者 杨永 熊高明 申国珍 赵常明 徐文婷 周友兵 谢宗强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5-843,共9页
为了研究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基于Phylomatic建立时间树并综合多学科证据,探讨了该区系种子植物科属起源的时间特征。结果发现,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裸子植物占中国华中山地分布中心属和种的67%和74%,是中国裸子植... 为了研究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基于Phylomatic建立时间树并综合多学科证据,探讨了该区系种子植物科属起源的时间特征。结果发现,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裸子植物占中国华中山地分布中心属和种的67%和74%,是中国裸子植物分布中心之一;被子植物科的基部类群科占中国的85%;种子植物单型科(仅含1属1种)占中国的42%;拥有中国特有属56属,占中国特有属总数的23%,很多为古老特有属;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还分布有中国超过50%的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这些事实表明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且有连续的传代线,是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GⅢ系统 裸子植物属 基部类群 单种或寡种 间断分布
下载PDF
辽宁西部晚侏罗世晚期义县组的似麻黄属植物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双兴 吴向午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91,150,共11页
《辽西义县组单子叶植物化石的发现》中被归入被子叶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科和禾本科的化石 ,经与现代麻黄科植物对比研究后 ,发现它们应归入裸子植物门麻黄科似麻黄属。讨论似麻黄属植物的命名、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 似麻黄属 晚侏罗世晚期 义县组 麻黄科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在松柏纲、红豆杉纲植物中发现导管初报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玉源 廖文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圆柏Sabina chinensis(Linn)Ant.、兴安圆柏Sabina davurica(Pall)Ant.、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a Sweet、长叶竹柏Nageia fleuryi(Hickel)de Lau...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圆柏Sabina chinensis(Linn)Ant.、兴安圆柏Sabina davurica(Pall)Ant.、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a Sweet、长叶竹柏Nageia fleuryi(Hickel)de Laubenf.、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 de Laubenf.、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ook.f.和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Fu的茎或茎、叶进行组织结构离析,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发现各种类的组织中均具有导管。每个种的导管类型中均有环纹、螺纹、网纹和孔纹导管,部分种类有梯纹导管。此研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探讨这些类群的系统进化过程,以及为何在大部分裸子植物已经灭绝的情况下,这些类群依然能经受得住各类严酷的环境胁迫,而顽强地生存、繁衍至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如裸子植物的系统学、解剖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松柏纲 红豆杉纲 导管
下载PDF
甘肃裸子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国宏 廉永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99-404,共6页
在对甘肃产裸子植物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甘肃裸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和区系分区。甘肃裸子植物种类丰富,产5科15属45种。其特点是:松柏类发达;北温带分布到底和中国特有种占优势;富含第三纪残造成分;区系成分具明显交汇过渡... 在对甘肃产裸子植物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甘肃裸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和区系分区。甘肃裸子植物种类丰富,产5科15属45种。其特点是:松柏类发达;北温带分布到底和中国特有种占优势;富含第三纪残造成分;区系成分具明显交汇过渡性质。依据甘肃各区域生态地理因子分异特点和裸子植物地理分布规律,将甘肃裸子植物区系划分为5个自然的区系小区:走廊区、中部小区、祁连山小区、甘南小区、陇南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地理分析 甘肃 裸子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