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院时24 h心率变异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低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春生 胡小龙 李雪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835-1840,共6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24 h心率变异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CHF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日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测定病人心率变异性,根据住院期间病人低血压发生情况将病... 目的:探讨入院时24 h心率变异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CHF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日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测定病人心率变异性,根据住院期间病人低血压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脏超声指标及入院时24 h心率变异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发生组病人24 h心率变异性与血压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4 h心率变异性与CHF病人发生低血压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心率变异性对CHF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2例CHF病人,其中男61例,女51例;年龄57~79(68.17±2.98)岁;病人住院期间低血压发生率为14.29%。发生组入院时24 h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pNN50)、低频(LF)、LF/高频(HF)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发生组入院时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LF、LF/HF与发生低血压时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rMSSD、pNN50、LF/HF是CHF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SDNN、rMSSD、pNN50、LF、LF/HF预测CHF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低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预测的AUC>0.90,预测价值高。结论:24 h心率变异性是CHF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可预测CHF病人住院期间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力衰竭 低血压 24 h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4h心率、脑钠肽、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苟怀宇 陈艳秋 吴哓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4 h心率(24h HR)、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4 h心率(24h HR)、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及伊伐布雷定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的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伊伐布雷定组加服伊伐布雷定。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测定两组24 h HR、BNP、6MWD。结果治疗7 d后,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BNP水平以及6MW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7 d后比较,伊伐布雷定组24h HR、BNP水平以及6MWD均明显改善,[(82.54±10.33)次/min vs.(73.45±12.21)次/min]、[(4326±845)pg/m L vs.(3462±786)pg/m L]、[(162.01±57.36)m vs.(198.70±56.3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24 h HR和BNP水平,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力衰竭 24h心率 脑钠肽 6分钟步行距离
下载PDF
心宝丸辅以护理干预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4h平均心率与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淑玲 冼献洁 +2 位作者 杨康泉 梁伟清 袁丹 《北方药学》 2020年第9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究心宝丸辅以护理干预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价值。方法:将9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予以心宝丸治疗并辅以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并辅以综合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24h平均心率、最慢心率、不... 目的:探究心宝丸辅以护理干预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价值。方法:将9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予以心宝丸治疗并辅以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并辅以综合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24h平均心率、最慢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予以心宝丸治疗同时,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型律失常 宝丸 24h平均 安全性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赵伟 侯晓 +2 位作者 夏营营 王建秋 赵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9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餐后低血压分为餐后低血压组(PPH组,n=70)和非餐后低血压组(非PPH组,n=51),测定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完善24 ...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餐后低血压分为餐后低血压组(PPH组,n=70)和非餐后低血压组(非PPH组,n=51),测定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获得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SDNN,SDNN Index,rMSSD,PNN50),经彩超测定颈动脉斑块,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计算斑块Crouse斑块积分,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结果PPH组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明显大于非PPH组(P<0.01)。PPH组24 h平均心率较非PPH组明显增快(P<0.01),PPH组SDNN、SDNN Index、rMSSD明显低于非PPH组(P<0.01)。PPH组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PPH组(P<0.05)。PPH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较非PPH组明显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 h平均心率、年龄、高血压病程、SDNN、SDNN Index、Crouse积分是影响餐后低血压的因素。结论24 h平均心率增快、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长、心率变异性降低、Crouse积分高均与餐后低血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平均 餐后低血压 变异性 Crouse积分
下载PDF
动态心率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魏鑫丽 范贵娟 +1 位作者 张琪 徐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心率(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4hAHR...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心率(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4hAHR、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心率(dHR)、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心率(nHR)、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数据。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非早期肾损害组及早期肾损害组。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分析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肾损害组高血压病史、血肌酐、尿素氮、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24hAHR、dHR、nHR均高于非早期肾损害组(均P<0.05)。非早期肾损害组的慢心率患者比例(80.1%)大于早期肾损害组(66.3%),而早期肾损害组的快心率患者比例(33.7%)大于非早期肾损害组(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CR与高血压病史、24hAHR、24hSBP、24hDBP、dSBP、dDBP、dHR、nSBP、nDBP、nHR、血肌酐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AHR(OR 1.053,95%CI 1.018~1.089,P=0.003)、24hSBP(OR 1.037,95%CI 1.021~1.053,P=0.000)及高血压病史(OR 1.039,95%CI 1.015~1.064,P=0.001)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显著相关,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存在相关性,快心率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24 h动态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早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红娟 郭燕 周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8期918-919,共2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早搏患者20例,口服稳心颗粒9 g,每日2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早搏减少的百分率2、4 h平均心率、空腹血糖和血脂。结果治疗早搏的总有效率为75.0%。治...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早搏患者20例,口服稳心颗粒9 g,每日2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早搏减少的百分率2、4 h平均心率、空腹血糖和血脂。结果治疗早搏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血糖和血脂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早搏有效,不减慢治疗前后的24 h平均心率,对血糖、血脂无不良影响,适合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早搏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过早搏动 窦性动过缓 24h平均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武海若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0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医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7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8)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n=39)则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比2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医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7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8)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n=39)则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24 h心率。结果 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2治疗组治疗后24 h心率是(65.5±2.1)次/min,高于对照组的(51.7±2.4)次/min(P<0.01)。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胶囊 缓慢性律失常 24 h心率
下载PDF
初诊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心率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黄素兰 匡泽民 +4 位作者 葛良清 梁莉 郭宁 余振球 周权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分析初诊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心率分布情况及其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初诊高血压患者456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患者24 h平均心率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快心率组(24 h... 目的分析初诊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心率分布情况及其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初诊高血压患者456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患者24 h平均心率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快心率组(24 h心率>75次/min,n=203)和非快心率组(24 h心率≤75次/min,n=253),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血压参数等;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心率和肾功能情况;并探讨24 h平均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定性关系。结果快心率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29.5(13.3~58.4)比23.0(10.9~36.3)mg/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108.5±27.3)比(101.0±21.8)mL/(min·1.73 m^2)]、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24 h、白昼、夜间平均心率高于非快心率组;快心率组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均高于非快心率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非快心率组(均P<0.05)。随着诊室血压水平升高,24 h心率有上升趋势,ACR也增加,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很高危组高血压患者ACR明显高于低中危组,eGFR低于低危组(均P<0.05)。24 h平均心率、静息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169、0.265,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分级(B=17.798,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B=-1.766,P<0.01)和24 h平均心率(B=0.564,P<0.01)是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因素。结论24 h平均心率与初诊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高血压 24 h平均 早期肾损害
原文传递
慢性有机磷中毒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承操 梁伟勇 何建文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8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有机磷中毒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慢性有机磷中毒的防范和监测意识。方法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35例慢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变化、24h心率及心... 目的探讨慢性有机磷中毒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慢性有机磷中毒的防范和监测意识。方法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35例慢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变化、24h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观察慢性有机磷中毒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结果 35例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异性(HRV)各项指标SDNN、SDANN、rMSSD、SDNNind、PNN5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PNN50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有机磷中毒对窦房结功能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有机磷中毒 窦房结 24h心率 变异性
下载PDF
初诊高血压患者平均心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岩 左热古力·艾拜都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高血压患者24h平均心率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368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 目的探讨初诊高血压患者24h平均心率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368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将所有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0mm,n=179)和颈动脉非粥样硬化组(IMT<1.0mm,n=189),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等,并观察24h平均心率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与IMT<1.0mm组相比,IMT≥1.0mm组有显著低的HDL-C水平(p<0.05)及显著高的IMT、24h平均心率(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4h平均心率与IMT成正相关(r为0.337、p=0.02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DL-C(OR=0.067,95%CL, 0.005-0.90, p=0.042)和24h平均心率≥75bpm(OR=1.13, 95%CL, 1.005-01.271, p=0.04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24h平均心率与初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高血压 24h平均 颈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小剂量索他洛尔对Q-T间期的影响
11
作者 徐红娟 周荣 张水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索他洛尔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搏患者42例,口服索他洛尔40mg/d、80mg/d、120mg/d,分2次口服,每2d递加,2周后做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其Q-T间期及24h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较前明显降低[(75.5... 目的探讨小剂量索他洛尔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搏患者42例,口服索他洛尔40mg/d、80mg/d、120mg/d,分2次口服,每2d递加,2周后做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其Q-T间期及24h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较前明显降低[(75.5±13.8)/minvs(71.2±7.2)/min(P<0.01)];治疗后Q-T间期较前明显延长[(0.41±0.017)svs(0.38±0.016)s(P<0.01)];治疗无效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无明显降低[(63.6±4.8)/minvs(68.6±8.5)/min(P>0.05)],Q-T间期无明显延长[(0.37±0.018)svs(0.37±0.016)s(P>0.05)]。结论Q-T间期延长是小剂量索他洛尔治疗作用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他洛尔 24h平均 Q-T间期 动态电图
下载PDF
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红娟 郭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4-307,共4页
目的:比较步长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治疗早搏的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过早搏动患者共107例(室上性早搏52例、室性早搏55例),完善静息12同步导联心电图,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W组,n=62)、普罗帕酮组(P组,n=45),W组给予稳... 目的:比较步长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治疗早搏的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过早搏动患者共107例(室上性早搏52例、室性早搏55例),完善静息12同步导联心电图,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W组,n=62)、普罗帕酮组(P组,n=45),W组给予稳心颗粒9 g,3次/d,口服;P组给予普罗帕酮150 mg,3次/d,口服。4周后,复查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治疗前后早搏减少百分率、24 h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稳心颗粒治疗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有效率分别为73.53%,78.57%,总有效率75.81%,与普罗帕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稳心颗粒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降低不明显[(77.67±5.86)bpm vs(77.42±4.99)bpm]、最慢心率降低不明显[(60.89±5.40)bpm vs(60.55±4.71)bpm];普罗帕酮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明显降低[(78.51±5.42)bpm vs(76.96±5.57)bpm,P<0.05]、最慢心率明显降低[(61.31±5.69)bpm vs(58.53±4.80)bpm,P<0.05]。稳心颗粒能改善糖尿病、冠心病的QTcd。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能有效减少早搏,不减慢治疗前后的24 h平均心率及最慢心率,能减小糖尿病、冠心病的QT离散度,适合心率较慢、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合并早搏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普罗帕酮 过早搏动 24 h平均 最慢 QT离散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