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rridor Networks o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an Intensive Agriculture Landscape 被引量:6
1
作者 TANG Qian LIANG Guofu +1 位作者 LU Xunling DING Shengy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has resulted in much homogen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consisting of large patches of farmland,so small remnant non-crop habitats especially linear corrid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has resulted in much homogen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consisting of large patches of farmland,so small remnant non-crop habitats especially linear corrid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ervation of specie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ecosystem functions.However,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ffects of corridor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lant species restricted to such habitats.In this study,we selected three types of corridors including ditch,hedgerow and road,and analyzed thei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The plant species presented in these corridor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species diversity,abundance and frequency were estimated.Moreover,spatial arrangements of corridors wer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types to discuss wheth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corridor network on plant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types of corrid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The one-one combined corridor networks and total network associated by three corridors have more complex structural features than each single type of corridor.However,there is no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rridor networks with their plant species.We suggest that carrying out a pointed vegetation survey at corridor intersections to further tes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orridor and plants is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itat corridor spatial arrangement plant diversity CONNECTIVITY intensive agriculture landscape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河流廊道草本层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2
作者 申沛鑫 任术 +1 位作者 梁新悦 胡远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6,共9页
【目的】河流廊道是城市自生植物重要的栖息地,揭示其自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成因,有助于完善城市植被研究体系、指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低维护与可持续绿地景观营造。【方法】采取均匀取样法和典型取样法,选取哈尔滨市何家沟和... 【目的】河流廊道是城市自生植物重要的栖息地,揭示其自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成因,有助于完善城市植被研究体系、指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低维护与可持续绿地景观营造。【方法】采取均匀取样法和典型取样法,选取哈尔滨市何家沟和马家沟两条河流廊道的中心城区段共951个样方展开草本层自生植物调查,并解析3个大类生境和11类微生境中的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结果】1)共记录草本层自生植物151种,隶属于36科、112属;2)中低等城市化水平(Ⅰ~Ⅲ)下的草本层自生植物及乡土植物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化水平(Ⅳ~Ⅴ)下的α多样性;不同类型生境自生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入侵植物呈现均质化分布格局;3)不同生境类型所处的坡向、距水体的距离、植被结构、管理强度等因素对自生植物的生活型、发生方式以及扩散方式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哈尔滨城市河流廊道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低碳、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合理留存和利用自生植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河流廊道绿地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境异质性 城市化水平 河流廊道 草本层自生植物
下载PDF
基于生境组团化分析与景观廊道模拟的南京市白鹭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
3
作者 沈舟 尹海伟 +3 位作者 孔繁花 苏杰 孙辉 李久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03-3316,共14页
保持生境连通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景观策略,但其成效取决于异质性景观背景下生境分布格局与物种响应。以南京市为例、白鹭为目标物种,开展了基于生境组团化分析与景观廊道(LS... 保持生境连通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景观策略,但其成效取决于异质性景观背景下生境分布格局与物种响应。以南京市为例、白鹭为目标物种,开展了基于生境组团化分析与景观廊道(LSCorridors)模拟的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通过整合生境适宜性评价、干扰度评价、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实现了物种生境源地综合识别;利用景观连通性指标与核密度分析,识别了物种生境分布的组团化格局;在最小成本路径(LCPs)的基础上,定义了优化新增型与提升型两类廊道,并从物种感知与适应性变化出发,应用LSCorridors软件模拟了这两类目标优化廊道的多重随机路径及其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南京市白鹭生境斑块共计428个,总面积达31525.75 hm^(2),主要是林地与水域,具有较为明显的破碎化和局部集聚特征,九大生境组团以南京长江段水域斑块为轴,沿两侧分布,彼此联系比较薄弱;最佳距离阈值4.5 km内,识别LCPs共907条,总长度1548.59 km,平均较短、分布紧凑,主要位于各生境组团内部,但仅少数连接着不同生境组团;确定的8条优化新增型廊道和10条优化提升型廊道,其LSCorridors模拟结果与LCPs存在空间偏差,前者更符合现实进而有益于避免保护低效和促进多类型、差异化的优化措施制定。研究成果能为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南京市生境网络保护以及重点生态廊道的规划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网络 最小成本路径 连通性 景观廊道(LSCorridors)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新疆叶城沙蜥生境适宜性评价及生境廊道模型构建
4
作者 蒋罗雪 李政余 +5 位作者 陈天莹 段嘉宝 赵伟 祁玥 陈伟基 李铀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6,共13页
保护或创造破碎化生境中的景观连通性被认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流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战略,而生境廊道是恢复和保护景观连通性的常用策略。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结合该区域内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 保护或创造破碎化生境中的景观连通性被认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流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战略,而生境廊道是恢复和保护景观连通性的常用策略。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结合该区域内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21个栖息地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该区域叶城沙蜥的生境适宜性进行分析,并综合植被类型、地理因素、人为干扰等因素,利用Linkage Mapper工具构建适宜叶城沙蜥扩散的潜在生境廊道。结果表明:对叶城沙蜥潜在适宜分布区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气温、植被覆盖类型、最冷季度降水量、坡度及最干月份降水量。在所记录到的21个叶城沙蜥分布点中,6个属于最佳栖息地,6个属于适宜栖息地,另外9个属低适宜栖息地。以MaxEnt模型分析的叶城沙蜥适宜区分布情况为基础,共构建32条生境廊道,包括11条长距离廊道和21条短距离廊道。其中短距离廊道连通邻近栖息地,长距离廊道连通南北栖息地。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叶城沙蜥栖息地格局,同时为塔里木盆地区域周边及部分吐鲁番盆地爬行类物种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并为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保护与保护区规划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城沙蜥 Linkage Mapper MaxEnt模型 生境廊道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湖南省邵阳雪峰山大尺度生态廊道构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华 陈溪璐 +2 位作者 周建军 冯超 曾翔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科学合理推动湖南省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以邵阳市雪峰山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为例,在综合阐述国内外生态廊道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雪峰山大尺度生态廊道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雪峰山大尺度生态廊道构建策略,并讨论大尺度生态廊... 为科学合理推动湖南省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以邵阳市雪峰山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为例,在综合阐述国内外生态廊道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雪峰山大尺度生态廊道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雪峰山大尺度生态廊道构建策略,并讨论大尺度生态廊道的建设意义与技术要求,以期为同类型生态廊道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生态廊道 连通性 栖息地 雪峰山
下载PDF
基于自然教育的水鸟生态廊道方案——以广州市流溪河、增江流域为例
6
作者 梁雨雯 桑非凡 苏琛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是基于水鸟生物属性,将生态环境修复与科普教育、旅游文化、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构建的区域生态空间。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和近自然可持续经营理念,提出流溪河、增江流域的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方案。结合流域湿地功能,... 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是基于水鸟生物属性,将生态环境修复与科普教育、旅游文化、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构建的区域生态空间。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和近自然可持续经营理念,提出流溪河、增江流域的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方案。结合流域湿地功能,以生态修复、景观打造、自然科普、宣传教育、环境监测等为核心,营造鸟类栖息生境,促进全民自然教育,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生态廊道 生境修复 景观设计
下载PDF
河流生态廊道生态适宜性分析与生境营建研究
7
作者 石贝西 王俊莉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为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优化用地布局,以朔州市七里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与生境营建。在生态适应性分析过程中,构建了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要素指标权重;在生境营建过程中,采用重塑生态基底... 为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优化用地布局,以朔州市七里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与生境营建。在生态适应性分析过程中,构建了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要素指标权重;在生境营建过程中,采用重塑生态基底、筛选植物种群等措施,逐步形成生态结构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对七里河两岸生境的营造,恢复了七里河生态廊道,为野生动物保留适宜的动物迁徙廊道,也为北方地区河流廊道的生态适宜性和生境营建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生态适宜性 生境营建 河道生态建设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咸阳市生物多样性评价及生态廊道构建研究
8
作者 赵子馨 邱玲 高天 《园林》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以及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背景下,咸阳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资源,巩固咸阳生态安全格局,使用InVEST生境质量评估模型,结合NPP法,将咸阳市生境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从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以及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背景下,咸阳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资源,巩固咸阳生态安全格局,使用InVEST生境质量评估模型,结合NPP法,将咸阳市生境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从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将咸阳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级分为极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三个等级,从而评价咸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综合生境质量评估结果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级,利用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结果表明:2000-2020年咸阳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了327.33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263.88 km^(2);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呈现了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质量优等级的生境持续减少了60.56 km^(2),差等级的生境整体增加70.93 km^(2),生境质量出现退化。咸阳市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以一般重要为主,极重要区和重要区面积分别为896.54 km^(2)和866.66 km^(2)。生物多样性与生境质量密切相关。基于评价结果,通过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1303.96 km,并提出咸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优化对策,以期为今后咸阳市动物迁徙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境质量评估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廊道构建 优化策略
下载PDF
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饮江 金晶 +5 位作者 董悦 方淑波 段婷 翟斯凡 陈立婧 张曼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66-1374,共9页
滨水带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 滨水带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水带退化,水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通过对滨水带生态景观功能分析,研究滨水带退化原因与机理,系统归纳了国内外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生境恢复、生物廊道恢复、景观格局美化和水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今后滨水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基于生态学、景观学、水力学、土力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定量分析、配置方法。最后指出,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需进一步分析我国水岸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细化滨水深槽-浅滩序列、量化滨水植被配置宽度与生物多样性关系、深化稳定化长效管理技术等,为我国退化滨水生态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以全面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带 水岸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水生植物 生境 生态廊道 景观设计
下载PDF
生境破碎化对黑白仰鼻猴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伟 杨士剑 刘泽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8-344,共7页
从1999年4月至2002年6月间,对黑白仰鼻猴种群的分布和生境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十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新发现了4个猴群,但有5个以前存在的猴群已经消失,现存种群数量为13个猴群,总体数量约为1200─1700只。从西藏的芒康到云龙的... 从1999年4月至2002年6月间,对黑白仰鼻猴种群的分布和生境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十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新发现了4个猴群,但有5个以前存在的猴群已经消失,现存种群数量为13个猴群,总体数量约为1200─1700只。从西藏的芒康到云龙的龙马山,随着海拔的降低,猴群可利用的植被类型也随之多样化。但由于砍伐、放牧、开矿等因素的影响,猴群的适宜生境破碎化程度较高,连接猴群的生境走廊状况通常较差,多数猴群孤立分布,并且存在小种群问题,生境走廊的维护和恢复已成为该物种保护成功与否的关键。种群的总体数量下降了32%,其中4个猴群数量下降,4个猴群持平,1个猴群有所增长,5个猴群消失,这不容乐观的状况给我们的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种群数量 胁迫因子 生境走廊
下载PDF
基于景观遗传学的滇金丝猴栖息地连接度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薛亚东 李丽 +3 位作者 李迪强 吴巩胜 周跃 吕玺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886-5893,共8页
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物种栖息地进行连接度分析,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选取滇金丝猴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其栖息地进行了连... 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物种栖息地进行连接度分析,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选取滇金丝猴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其栖息地进行了连接度和潜在扩散廊道分析。并且通过连接度的分析和制图绘制出了更为准确的种群间潜在扩散廊道,确定了受人工障碍影响的廊道及敏感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5个亚群中,仅S3亚群内的5个猴群保持着较好的连接度,总体来说,各亚群内的连接度相对于各亚群间连接度保持的较好。除S3亚群中猴群间的潜在扩散廊道较为理想外,其余种群间的潜在扩散廊道均受人工斑块的影响,多数廊道被人工障碍阻断,或面临即将被阻断的情况,对于滇金丝猴的扩散交流影响较大。敏感区域多集中在中南部的3个亚群间,这些敏感区域应作为景观恢复及保护区规划的重要优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遗传学 连接度 潜在廊道 栖息地 滇金丝猴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宋延龄 李俊生 +1 位作者 曾治高 张津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6-392,共7页
本文对河西走廊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 6种生境中进行了定量调查和采集 ,共获 13种标本 ,隶于 6 (亚 )科 9属 ,其中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6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Margalef在 0 .6 ... 本文对河西走廊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 6种生境中进行了定量调查和采集 ,共获 13种标本 ,隶于 6 (亚 )科 9属 ,其中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6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Margalef在 0 .6 139~ 1.96 89之间 ,Shannon Wiener指数 (H′)为 1.0 6 95~ 1.5 6 0 7,Pielou指数 (J′)和Simpson指数 (D)分别为 0 .72 4 2~ 0 .9735和 0 .2 76 8~ 0 .4 6 83,不同生境的丰富种数量 (N1)变化趋势与H′相似 ,而非常丰富种数量 (N2 )的变化趋势为 :半荒漠灌丛生境 >山地草原生境 >戈壁荒漠生境 >农田生境 >森林生境 >山地半荒漠灌丛生境。降水对不同生境类型中鼠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起直接的限制作用 ,同时海拔和人类干扰也是影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西走廊 生境 鼠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5·12地震—大熊猫栖息地灾后生态修复重建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永涛 于慧 +1 位作者 马月伟 刘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生境以及大熊猫自身特征,同时阐述了汶川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影响.最后,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从大熊猫面临的威胁入手,提出恢复破坏的栖息地、加强生态走廊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生境以及大熊猫自身特征,同时阐述了汶川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影响.最后,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从大熊猫面临的威胁入手,提出恢复破坏的栖息地、加强生态走廊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生态走廊 生境选择 种群
下载PDF
基于野牛生境选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设计:来自西双版纳的案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甘宏协 胡华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53-2158,共6页
景观破碎化阻碍了物种在生境斑块间的扩散,阻断了物种的基因交流,增加了物种局部灭绝的风险,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将分离的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然保护区网络,有利于提高生物抵抗局部... 景观破碎化阻碍了物种在生境斑块间的扩散,阻断了物种的基因交流,增加了物种局部灭绝的风险,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将分离的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然保护区网络,有利于提高生物抵抗局部干扰的能力。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存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结合亚洲发展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在西双版纳州境内,以野牛(Bosgaurus)为对象,在2个自然保护区之间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设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 生境选择 西双版纳 野牛
下载PDF
岷山山系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家德 高天雷 张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52-56,共5页
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理论,根据土地岭区域前后两期森林分布信息和大量的野生动植物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详细分析了土地岭区域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植被分布格局、斑块结构、廊道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岭区域植被... 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理论,根据土地岭区域前后两期森林分布信息和大量的野生动植物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详细分析了土地岭区域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植被分布格局、斑块结构、廊道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岭区域植被符合大熊猫栖息地建设条件。残余班块分布连续,占据区域森林植被的主体,有利于廊道栖息地恢复。引进斑块面积大,质量差,是廊道栖息地建设的主要改造类型。在众多的社区活动影响中,采笋的负面影响最大,最值得重点关注。基于一些主要因素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在土地岭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岭 大熊猫栖息地 廊道 斑块
下载PDF
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受胁因子分析及其缓解对策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伟 严娟 +2 位作者 段红莲 李旭 朱明育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0-484,共5页
以社区走访、现场察看、相关利益群体研讨会、保护区管理人员访谈和资料查阅、专家学者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高黎贡山赧亢生境走廊带社区居民森林资源利用现状及威胁白眉长臂猿生存的因子。非法偷猎、草果种植、非木质林产品采集、森... 以社区走访、现场察看、相关利益群体研讨会、保护区管理人员访谈和资料查阅、专家学者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高黎贡山赧亢生境走廊带社区居民森林资源利用现状及威胁白眉长臂猿生存的因子。非法偷猎、草果种植、非木质林产品采集、森林砍伐、科学考察、车辆噪音和旅游活动等7项为干扰白眉长臂猿生存的因子。前4个因子对白眉长臂猿的干扰较为严重,所以重点分析了其因果链。据调查和专家咨询结果,对7个干扰因子的影响范围、严重性、不可逆转性赋值,计算它们的目标—威胁级别和综合威胁级别。除"非法偷猎"和"草果种植"的目标—威胁级别"中等"外,其余因子的均为"低";而所有因子的综合威胁级别均为"低"。最后,从威胁因子因果链的源头治理和直接针对干扰因子的特殊处理2个方面讨论相应的缓解威胁因子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长臂猿 保护策略 相关利益者 干扰因子 生境走廊带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滨江绿地生境质量研究——以夏季鸟类为指示类群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波 李欣宇 +2 位作者 杜春兰 袁兴中 张乔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6期88-94,共7页
河流廊道对城市化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为探明重庆主城区滨江绿地生境质量,选择以夏季鸟类为指示类群,通过样线法对滨江区域20个绿地斑块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群落相似性分析、聚类分析、物种多样性和指示种计算等相关分析。结... 河流廊道对城市化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为探明重庆主城区滨江绿地生境质量,选择以夏季鸟类为指示类群,通过样线法对滨江区域20个绿地斑块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群落相似性分析、聚类分析、物种多样性和指示种计算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雀形目鸟类占绝对优势,比例为78.12%,留鸟居多占71.88%;样地间鸟类群落结构相似性普遍较低,中等不相似和极不相似群落各占53.68%和23.16%;鸟类群落可聚为3类,分别对应受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扰的3类生境;各干扰程度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均较低,且在受不同干扰程度影响的生境间无显著差异;位于城乡边缘地带的重度干扰型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轻度干扰型;轻度干扰型生境指示种为白颊噪鹛和白头鹎,重度干扰型为麻雀。根据以上结果,重庆主城区滨江绿地鸟类生境普遍受到城市化影响。建议在未来的城市滨江空间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绿地生境修复和营造,并同时优化城乡边缘地带土地利用管理,保育优质绿地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江绿地 山地城市 鸟类生境 生物多样性 河流廊道
下载PDF
基于最小费用模型的辽河三角洲水禽生境绿道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强 范业展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生境破碎化会造成种群面临局地灭绝风险,而生境绿道的构建有利于增强生境之间的连接.以绿翅鸭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费用模型构建的分析方法,解析了生境绿道构建的思路,形成了辽河三角洲水禽生境绿道构建的方案,分析了辽河三角洲生境绿道... 生境破碎化会造成种群面临局地灭绝风险,而生境绿道的构建有利于增强生境之间的连接.以绿翅鸭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费用模型构建的分析方法,解析了生境绿道构建的思路,形成了辽河三角洲水禽生境绿道构建的方案,分析了辽河三角洲生境绿道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境绿道 最小费用模型 水禽 辽河三角洲
下载PDF
公路两栖类动物通道设置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云 周红萍 +2 位作者 王玉滴 关磊 孔亚平 《交通运输研究》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鉴于目前关于我国公路建设中两栖类动物通道设置方法还缺少系统性研究,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初步提出了公路两栖类动物通道的设置方法,包括位置确定、诱导生境(包括微型水塘群和迁徙走廊)设置、迁徙走廊保护设施(隔离栅、... 鉴于目前关于我国公路建设中两栖类动物通道设置方法还缺少系统性研究,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初步提出了公路两栖类动物通道的设置方法,包括位置确定、诱导生境(包括微型水塘群和迁徙走廊)设置、迁徙走廊保护设施(隔离栅、易进出的构造物和标志牌)设置、效果评价等。以交通运输部典型绿色循环低碳示范路——鹤大高速公路穿越靖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为依托工程,应用上述方法设置了6处两栖类动物通道,指出了未来要继续深化研究通道的关键参数和设计要求等,以促进我国道路生态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两栖类动物 动物通道 路域 生境诱导 道路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源地-廊道法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波 贺萌 李欣宇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构建生态网络是应对生境破碎化、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生态网络构建方法较为多样且各具特色,但往往优缺点并存,对实践应用产生困扰。文章首先对生态网络研究发展历程及其构建方法进行系统梳理;然后以基于“源地... 构建生态网络是应对生境破碎化、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生态网络构建方法较为多样且各具特色,但往往优缺点并存,对实践应用产生困扰。文章首先对生态网络研究发展历程及其构建方法进行系统梳理;然后以基于“源地-廊道”法的生态网络构建为核心,分析生态网络结构识别要点、廊道提取方法,以及网络连接度评价方法;最后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境破碎化 廊道提取 网络连接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