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渊着陆器技术研究及马里亚纳海沟科考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俊 张奇峰 +1 位作者 李俊 张艾群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1期63-69,共7页
海斗深渊是指海洋中深度超过6 000 m的区域,占据了海洋底部45%的深度范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斗深渊科学代表着当前海洋研究最新的前沿领域。面向海斗深渊科学近海底长时探测与采样应用需求,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7 000 m级... 海斗深渊是指海洋中深度超过6 000 m的区域,占据了海洋底部45%的深度范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斗深渊科学代表着当前海洋研究最新的前沿领域。面向海斗深渊科学近海底长时探测与采样应用需求,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7 000 m级"天涯"号、"海角"号深渊着陆器系统,针对深渊着陆器的装备特点,重点研究了生物原位观测、微生物富集与固定、生物诱捕及沉积物取样等技术。描述了深渊着陆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的试验和科考应用,验证了着陆器及采样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对深渊科考的适用性,并取得了多项科考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斗深渊 深渊着陆器 深渊探测 采样技术 马里亚纳海沟
下载PDF
面向深海着陆器全局动态路径规划方法
2
作者 吕超 李思念 +1 位作者 刘爽 潘彬彬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0-1597,共8页
为提升深海着陆器三维路径规划全局最优性与动态避障能力,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蚁群算法和人工势场法的全局动态路径规划方法。基于传统蚁群算法,引入路径偏移程度,优化构建启发函数,简化栅格地图并优化搜索空间,提升了蚁群算法在三维路... 为提升深海着陆器三维路径规划全局最优性与动态避障能力,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蚁群算法和人工势场法的全局动态路径规划方法。基于传统蚁群算法,引入路径偏移程度,优化构建启发函数,简化栅格地图并优化搜索空间,提升了蚁群算法在三维路径规划中的收敛响应速度。在此基础上,选取改进蚁群算法产生的全局路径中有效关键点作为连续子目标点,融合人工势场法,构建全局路径规划势场模型函数,在保证全局路径规划较优的基础上,提高了路径的平滑性和局部避障能力。利用实验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方法能够为水下仪器、水下机器人、水下设备自主导航的规划与优化提供帮助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着陆器 三维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人工势场法
下载PDF
深渊着陆器坐底位置的精确测量和反演计算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瀚 丘学林 +3 位作者 贺恩远 王元 陈传绪 陈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44-1754,共11页
深渊着陆器在下潜过程中,由于受到海流的影响,其坐底位置会偏离投放点,偏离量和偏离方向很难估计,而声学水下定位方法在深渊海区不太适用.通过在海面进行气枪十字放炮作业,利用炮点准确位置和时间信息,以及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 深渊着陆器在下潜过程中,由于受到海流的影响,其坐底位置会偏离投放点,偏离量和偏离方向很难估计,而声学水下定位方法在深渊海区不太适用.通过在海面进行气枪十字放炮作业,利用炮点准确位置和时间信息,以及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记录的直达水波到时,对深渊着陆器的坐底位置进行精确测量可以提供有效定位数据.该方法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蒙托卡洛方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对万泉号着陆器实际坐底位置进行了反演校正,得到三个潜次的位置校正偏移量分别为211m、178m、861m,偏移方向各不相同,校正精度为±20m,比以往的定位精度大为提高.此外,该方法测量确定了三个海底标志物的精确位置,为未来万米无人或载人潜器提供了可靠的水下参考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深渊着陆器 十字放炮法 海底位置校正 蒙托卡洛反演
下载PDF
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原位测试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红 贾永刚 +4 位作者 刘晓磊 魏志明 季春生 焦欣然 朱超祁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海洋开发已经步入全海深时代,迫切需要获取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由于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深海,常规取样难度较大,并且会扰动原状土体,海底沉积物原位测试成为海底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介绍了静力触探测试、十字板剪... 海洋开发已经步入全海深时代,迫切需要获取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由于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深海,常规取样难度较大,并且会扰动原状土体,海底沉积物原位测试成为海底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介绍了静力触探测试、十字板剪切测试和全流动贯入测试等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归纳总结了影响原位测试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深、底质类型以及解析方法等;重点介绍了一种全海深海洋探索技术"深海着陆器";展望了全海深沉积物力学特性原位测试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海深 沉积物力学特性 原位测试 深海着陆器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Submersib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被引量:10
5
作者 Weicheng Cu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8年第4期459-470,共12页
Given the recent suc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submersibles in China, people's interest in the history of submersible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history of submersible development i... Given the recent suc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submersibles in China, people's interest in the history of submersible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history of submersi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which can be briefly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first one is the early period of hardship(1971–2000). Many prototype submersibles of HOVs, ROVs, and AUVs were developed at this time, but the main achievement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The second perio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quick development period(2001–2015). All currently used submersibles were develope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 was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7000 m-deep manned submersible "Jiaolong." The third period aims to develop 11 000 m submersibles for challenging the full ocean depth(2016–2020). In this period, two unmanned submersibles and two manned submersibles will be the significant indicators of achievement. If this 5-year plan can b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hina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oceans, namely, the hadal trenches(6500–1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al TRENCHES Submersibles Deep tow system lander GLIDER Autonomous and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ARV) Human-occupied vehicle(HOV) Full ocean depth(F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