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及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的一次冷涡后部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涡后部,高层冷平流和低层暖平流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度...利用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及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的一次冷涡后部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涡后部,高层冷平流和低层暖平流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度加大,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假相当位温(θse)高能区反映了不稳定能量在冰雹区积聚;中低层水汽输送、0~6 km风场强烈顺时针旋转和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发生提供可能;地面辐合线、冷空气侵入及干线是冰雹的主要触发条件,冰雹主要发生在低层高能区和干线附近靠近湿区一侧。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呈现"钩状回波"和"弓形回波",最强反射率因子大于等于60 d Bz,反射率垂直剖面图上可识别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回波悬垂,回波顶高14~15km,大于等于45 d Bz的回波达到8 km,扩展到-20℃高度层;径向速度图上具有气旋式旋转辐合和"逆风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达到64 kg·m^(-2),且降雹前有明显的跃增现象。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及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的一次冷涡后部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涡后部,高层冷平流和低层暖平流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度加大,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假相当位温(θse)高能区反映了不稳定能量在冰雹区积聚;中低层水汽输送、0~6 km风场强烈顺时针旋转和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发生提供可能;地面辐合线、冷空气侵入及干线是冰雹的主要触发条件,冰雹主要发生在低层高能区和干线附近靠近湿区一侧。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呈现"钩状回波"和"弓形回波",最强反射率因子大于等于60 d Bz,反射率垂直剖面图上可识别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回波悬垂,回波顶高14~15km,大于等于45 d Bz的回波达到8 km,扩展到-20℃高度层;径向速度图上具有气旋式旋转辐合和"逆风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达到64 kg·m^(-2),且降雹前有明显的跃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