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女子头面妆饰设计因子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伟伟 赵倩莹 +1 位作者 杨晓燕 魏婷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4-239,共6页
目的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品的有机融合,提升目标产品的文化感染力,提出了一种传统文化设计因子的提取与推演方法,并针对"唐代女子头面装饰文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其语义、形态因子进一步... 目的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品的有机融合,提升目标产品的文化感染力,提出了一种传统文化设计因子的提取与推演方法,并针对"唐代女子头面装饰文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其语义、形态因子进一步逐层细分并构建设计因子图谱;其次,通过用户心理意向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用户感知,并以此为依据应用形状文法重组设计因子。结果用具体的设计案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及流程的有效性,并选取最佳方案。结论技术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产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须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体现一定的人文情怀,即其文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女性发饰 唐代女性面妆 设计因子 形状文法 用户感知分析
下载PDF
元代妇女服饰简论(下)——发式、首饰、缠足和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高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8-54,70,共8页
元代蒙古妇女主要穿宽大的长袍,以右衽为主,亦有左衽。汉族女性穿长衣、长袍,外加半臂,也有上衣下裙。元代女性化妆,主要有涂抹脂粉、贴钿、画眉、染红指甲等。
关键词 半臂 胭脂 贴钿 画眉
下载PDF
元代妇女服饰简论(上)——服装和化妆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高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17,共7页
元代蒙古妇女穿宽大的长袍,以右衽为主,亦有左衽。汉族女性穿长衣(袍),外加半臂,亦有上衣下裙。元代女性化妆,主要有涂抹脂粉、贴钿、画眉、染红指甲等。
关键词 半臂 胭脂 贴钿 画眉
下载PDF
中国古代插梳习俗消逝的成因
4
作者 孔凡栋 王玲 张赫 《服装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插梳作为中国古代服饰习俗之一,对其功能性、装饰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深入解读有助于探讨其演变规律。采用文献查阅和出土实物考证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插梳习俗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在民族政策和社会观念转变的共同作用下,插梳习俗从宋... 插梳作为中国古代服饰习俗之一,对其功能性、装饰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深入解读有助于探讨其演变规律。采用文献查阅和出土实物考证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插梳习俗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在民族政策和社会观念转变的共同作用下,插梳习俗从宋到清呈现出由盛转衰的演变轨迹。插梳装饰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关系,常伴随着奢华的服饰风格,传达了不同时期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梳 发饰 发髻 民族自我意识
下载PDF
北魏后宫服饰制度考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苗霖霖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7-69,共3页
北魏后宫始创于道武帝时期,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后宫人员有了明确的等级、地位划分,孝明帝还根据《周礼》的记载,并参照汉晋南朝的后宫服饰确定了北魏后宫人员的服饰,将她们在后宫中所处的地位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北齐乃至隋唐后宫服... 北魏后宫始创于道武帝时期,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后宫人员有了明确的等级、地位划分,孝明帝还根据《周礼》的记载,并参照汉晋南朝的后宫服饰确定了北魏后宫人员的服饰,将她们在后宫中所处的地位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北齐乃至隋唐后宫服饰等级制度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后宫 服饰 发饰
下载PDF
中国唐朝妇女的发饰初探
6
作者 赵以娟 张荣红 秦峰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45-47,共3页
通过对唐朝妇女发饰的材料、外形、工艺、色彩等进行研究,总结出唐朝妇女发饰的风格特点。唐朝妇女发饰映衬出大唐社会开放和胡化背景下必然呈现出典雅雍容、华丽而开放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的产生与整个唐朝的社会气氛相吻合。
关键词 唐朝 妇女发饰 风格特点
下载PDF
独特发饰书写的民族生活史——以贵州六枝特区梭戛民族乡长角苗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卫馨桐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3期76-79,共4页
长角苗是苗族支系中的少数族群,长期以来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与社会传统。长角苗发饰作为族群最鲜明的特征,不同于一般装饰性的简易发饰,与长角苗的社会特征、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 长角苗是苗族支系中的少数族群,长期以来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与社会传统。长角苗发饰作为族群最鲜明的特征,不同于一般装饰性的简易发饰,与长角苗的社会特征、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通过对梭戛长角苗进行田野调查,分析长角苗发饰中的信息和特征,对探讨长角苗的民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戛 长角苗 发饰 民族生活史
下载PDF
汉字与古代女性发饰文化
8
作者 王英霄 《喀什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41-45,共5页
汉字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字角度可以发现古代女性发饰的多样化以及发饰与图腾崇拜、封建礼制的密切联系。本文意在从古代女性发饰文化角度探讨表意体系的汉字,并阐释汉字自身在古代女性发饰方面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汉字 发饰 多样化 图腾崇拜 封建礼制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中所见的女性发式和发饰
9
作者 孙良玉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
南阳汉画像石中女性的发式以发髻最为常见,主要有高髻、椎髻、双丫髻、圆髻等几种髻型;发饰则主要有假发与假髻、頍和帻、冠等,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头发美的追求和认知。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汉代 发式 发饰
原文传递
川南宋墓石刻的世间声色
10
作者 扬之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歌舞游宴的传统,能文能诗的蜀伶活跃于官府私第,兼之山川地土养成的灵心慧质,更有汇聚八方的文化交融,是川南宋墓石刻的社会成因和历史背景。以整个南宋为底色,从艺文的角度来审视川南宋墓石刻,并兼及"物"的考校,可以发现与&q... 歌舞游宴的传统,能文能诗的蜀伶活跃于官府私第,兼之山川地土养成的灵心慧质,更有汇聚八方的文化交融,是川南宋墓石刻的社会成因和历史背景。以整个南宋为底色,从艺文的角度来审视川南宋墓石刻,并兼及"物"的考校,可以发现与"诗"(此中总括诗词歌赋与剧曲)相应的许多生活内容,这里有着对细节的格外用心以及随之而来的于表现内容的择取和表现形式的若干独创。虽然是墓室营建,但设计者和制作者意欲展示的依然是世间声色:快活、明朗、热闹。此外它的难得尚在于,古人言写真,即今所谓"肖像画",墓葬艺术并不在论列之内,然而掌握此项技艺的画手、刻工数量必然不少,他们与宋人笔下的写真高手当是声气相通,而成为推助肖像画发展的不可忽略的人群。川南宋墓石刻正是出自这样的创作者,今再现世间,对美术史来说,也是具有认识价值的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宋墓 兜鞋 灯毬 幡胜 扇鼓
原文传递
隋唐命妇冠饰初探--兼谈萧后冠饰各构件定名问题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永晴 王尔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6,共9页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唐代以前有关命妇礼冠的记载,缺少足够的完整文物与图像资料。不过,类似文物的出土与发现,最近几年开始增多,尤其隋炀帝萧皇后冠的完整出土与修复、复原,为人们提供了又一例隋唐命妇冠饰实证。对照研究历史文献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唐代以前有关命妇礼冠的记载,缺少足够的完整文物与图像资料。不过,类似文物的出土与发现,最近几年开始增多,尤其隋炀帝萧皇后冠的完整出土与修复、复原,为人们提供了又一例隋唐命妇冠饰实证。对照研究历史文献与包括此冠在内的出土实物,可对隋唐时代命妇冠饰历史发展源流,作出更为具体的考证,如传世文献中语焉不详的宝钿、花树、蔽髻等究竟外形如何,博鬓、钿钗等的发展演变,并可对萧后冠饰本身的主要构件定名、形态及组合方式作进一步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命妇冠饰 萧皇后冠 宝钿花树 蔽髻 博鬓 钿钗
原文传递
南京市雨花台区后头山东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保华 陈大海 +4 位作者 徐华 付明山 董补顺 祝乃军 雷雨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43,I0004-I0006,共16页
2015年4-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南京市雨花台区后头山东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坐北朝南,4座墓室东西向紧密排成一列,墓葬形制、大小相近,均为砖室券顶结构,长5米左右。墓葬多保存较好,出土了包括青瓷器、陶器、金饰、铜印章等在... 2015年4-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南京市雨花台区后头山东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坐北朝南,4座墓室东西向紧密排成一列,墓葬形制、大小相近,均为砖室券顶结构,长5米左右。墓葬多保存较好,出土了包括青瓷器、陶器、金饰、铜印章等在内的各类遗物90余件(组),其中六面印、步摇金饰、头像砖等均较罕见。根据出土的六面印,初步判断M1墓主为张迈。这处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六朝墓的出土遗物、葬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家族墓 张迈 六面印 步摇 头像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