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of Sub-Decadal Winter Half-Year Temperature during 1651-2010 for the North China Plain Using Records of Frost Date 被引量:2
1
作者 Junhui Yan Quansheng Ge +2 位作者 Haolong Liu Jingyun Zheng Hui Fu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4年第2期211-218,共8页
We extracted 374 pieces of records of frost date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Using these records, we reconstructed winter half-year (October to next April) temperature series, with a resolution of 5-year, for the North... We extracted 374 pieces of records of frost date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Using these records, we reconstructed winter half-year (October to next April) temperature series, with a resolution of 5-year, for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1651-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wer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With the reference period of 1951-1980, two cold phases, 1651-1700 and 1781-1900, have cold anomaly of 0.83°C and 0.60°C respectively. However, between the two cold phases, 1701-1780 was a relative warm phase with the cold anomaly of 0.36°C referring to the mean of 1951-1980. After the 1900, the climate came into a warm phase.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1901-2010 was 0.11°C higher than the mean of 1951-1980. During 1651-2010, the 1996-2000 is the warmest 5-year with the warm anomaly of 1.25°C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period of 1951-1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CLIMATOLOGY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WINTER half-year The North China Plain 1651-2010
下载PDF
Lenzing Group achieves best half-year results in its history
2
《China Textile》 2017年第8期44-45,共2页
Revenue up 11 percent to EUR 1,149.1 mn EBITDA increase of 38.8 percent to EUR 270.7 mn Detailed planning for new production plant for TENCEL~? fibers in Thailand in progress New sales offices opened in Turkey and Kor... Revenue up 11 percent to EUR 1,149.1 mn EBITDA increase of 38.8 percent to EUR 270.7 mn Detailed planning for new production plant for TENCEL~? fibers in Thailand in progress New sales offices opened in Turkey and Korea New Eco Vero? branded viscose fibers with very favorable ecological footpr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 Lenzing Group achieves best half-year results in its history EUR
下载PDF
Analysis of China's Haze Days in the Winter Half-Year and the Climatic Background during 1961–2012 被引量:6
3
作者 SONG Lian-Chun GAO Rong +1 位作者 LI Ying WANG Guo-Fu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days and the climatic background are analyzed by using daily observations of haze,precipitation,mean and maximum wind speed of 66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or the period of 1961–2012.The 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days and the climatic background are analyzed by using daily observations of haze,precipitation,mean and maximum wind speed of 66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or the period of 1961–2012.The results show that haze days occur significantly more often in eastern China than in western China.The annual number of haze days is 5–30 d in most parts of central-eastern China,with some areas experiencing more than 30 d,while less than 5 d are averagely occurring in western China.Haze day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winter half-year,with most in winter,followed by autumn,spring,and then summer.Nearly 20%of annual haze days are experienced in December.The haze days in central-eastern China in the winter half-year have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of 1.7 d per decade during 1961–2012.There were great increases in haze days in the 1960s,1970s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abrupt changes of haze days in the early 1970s and 2000s.From 1961 to 2012,haze days in the winter half-year increased in South China,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and North China,but decreased in Northeast China,eastern Northwest China and eastern Southwest China.The number of persistent haze is rising.The Longer the haze,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persistent haze.Certain climatic conditions exacerbated the occurrence of haz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haze days and precipitation days in the winter half-year is mainly negative in central-eastern China.The precipitation days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in most parts of China,with a rate of around–4.0 d per decade in central-eastern China,which reduces the sedimentation capacity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During the period of 1961–2012,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haze days and mean wind speed and strong wind days are mainly negative in central-eastern China,while there exist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aze days and breeze days in the winter half-year.The mean wind speed and strong wind days are decreasing,while breeze days are increasing in most parts of China,which is benefitial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pollutants diffusion capacity.As a result,haze occurs more eas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气候背景 灰霾 中国东部地区 大气污染物 平均风速 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日数
下载PDF
IMPACT OF ENSO O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IN WINTER HALF-YEARS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天然 张人禾 温敏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ENSO o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in the winter half-year is investigated diagnos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ppear ove...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ENSO o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in the winter half-year is investigated diagnos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ppear over southern China in El Nio episode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enhanced warm and humid southwesterlies along the East Asian coas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e enhanced southwesterlies transport more water vapor to southern China, and the convergence of water vapor over southern China increases the precipitable water and specific humidity. In La Nia episodes,although atmospheric elements change reversely, they a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those in El Nio periods. The possibl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different impact of ENSO cycle o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 i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ISOs) in El Nio and La Nia winter half-years,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SOs in El Nio and La Nia, a physical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to ENSO in the winter half-year. In El Nio episodes, over western North Pacific(WNP) and South China Sea(SCS) the ISOs are inactive and exert little effect on water vapor transport and convergence, inducing 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ver southern China in El Nio episodes. In La Nia episodes, however, the ISOs are active, which weake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signals of ENSO over WNP and southern China and lead to the in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annual signals related to ENSO. Therefore,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to ENSO in the winter half-year are possib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over WNP and SCS between El Nio and La 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中国降水 冬季降水 大气季节内振荡 西北太平洋 降水异常 物理机制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基于光学工程应用的全国陆地主要地区水平消光系数情况初步分析
5
作者 吕炜煜 陈德鹏 +7 位作者 胡豪 张玉坤 卿泽旭 李岩 刘李辉 姚飞 陈佩雷 郭欣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18-428,共11页
从光学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全国陆地主要地区水平消光系数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等三个方面对相关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水平消光系数的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冷暖半年水平消光系数分布... 从光学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全国陆地主要地区水平消光系数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等三个方面对相关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水平消光系数的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冷暖半年水平消光系数分布略有差别,暖半年水平消光系数低于冷半年的站点区域占较大面积;昼夜变化中白天水平消光系数要比夜间的消光系数偏小。在基于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讨论基础上进而讨论了全国陆地主要地区水平消光系数的区域分级情况,发现适合光学工程应用的1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西部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全国适于开展光学工程应用的区域,并可为进一步研究水平消光系数对光学工程应用产生的定量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能见度 水平消光系数 冷半年 暖半年 昼夜变化
下载PDF
Xiamen Tungsten’s Half-year Net Profit Reduces By Nearly 80% And Rare Earth Profit Increases By 240.54%
6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Monthly》 2019年第8期5-6,共2页
On July 15,2019,Xiamen Tungsten Co.,Ltd.(stock code:600549,hereinafter'Xiamen Tungsten'),the largest tungsten producer in China,published its business results report of H1 2018.Based on the report,in H12018,th... On July 15,2019,Xiamen Tungsten Co.,Ltd.(stock code:600549,hereinafter'Xiamen Tungsten'),the largest tungsten producer in China,published its business results report of H1 2018.Based on the report,in H12018,the operating:income was RMB 8.384billion,down by 3.23%YoY,and the net profit attributed to listed shareholders was RMB 77.4066 million,significantly down by 76.83%YoY.These are only the preliminary accounting results,which are not audited by the accounting fi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Rare EARTH PROFIT XIAMEN Tungsten’s half-year Net PROFIT Reduces
原文传递
青海高原1960—2019年冬半年降水变化特征及重心迁移研究
7
作者 张帅旗 鄂崇毅 +2 位作者 李晓东 祁栋林 周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冬半年降水对农业、交通、生态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青海高原是我国冬半年强降水量、降水日数最多的地方之一。利用重心模型来分析青海高原42个气象站1961—2019年不同等级冬半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迁移,旨在揭示青海高原多年的... 冬半年降水对农业、交通、生态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青海高原是我国冬半年强降水量、降水日数最多的地方之一。利用重心模型来分析青海高原42个气象站1961—2019年不同等级冬半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迁移,旨在揭示青海高原多年的冬半年降水的时空分配格局。结果显示:(1)空间上青海高原冬半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冬半年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时间上整体呈增加趋势,年代周期内呈现“少-多-少-多-少-多”的趋势。(2)不同等级冬半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青海高原冬半年降水量的变化整体以大量级的增加为主,尤其在中南部地区,增加速率更大。(3)青海省的冬半年降水量重心的纬度和经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重心点坐标呈现向西南方向逐渐移动的趋势。青海高原冬半年降水量重心的空间位置集中分布于兴海县附近,最北边可到达共和县,最南边可迁移至玛沁县,青海高原多年降水重心的标准差椭圆的方位角度数为55.8°,冬半年降水量重心主要分布于东北至西南的方向上。(4)青海高原各等级冬半年降水量的经、纬度时间变化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经度的变化速率较纬度的高。各降水量级的标准差椭圆的方位角大小相差十几度,但均为东北至西南方向分布,且主要分布在兴海县附近,轴长和椭圆圆心坐标存在较大差异。冬半年降水重心量级越小离散性越小,且平均降水量的重心离散程度和分布也是小量级降水量的贡献较大。可以利用冬半年降水重心的南北移动方向来判断青海高原大量级降雪范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冬半年降水 重心 时空变化
下载PDF
CMIP6多模式对三江源冬半年极端降水模拟能力评估
8
作者 蔡铭钰 程志刚 王俊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为了评估4个全球气候模式(CMIP6)在三江源地区冬半年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台站监测资料和模式历史模拟数据,针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泰勒图及多个统计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模式及其集合平均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三江源... 为了评估4个全球气候模式(CMIP6)在三江源地区冬半年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台站监测资料和模式历史模拟数据,针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泰勒图及多个统计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模式及其集合平均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三江源冬半年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但模式模拟结果均高于观测;(2)模式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分布模拟能力较强,其空间相关系数较高,大部分达到0.8且均通过0.01显著性;(3)对不同指数而言,模式模拟差异性较大并且模式对于各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率的模拟能力显著弱于空间分布模拟;(4)对不同台站而言,模式对不同台站间的模拟效果差距明显,但总体依旧是多模式集合平均MAM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评估 CMIP6模式 三江源 冬半年
下载PDF
2023年上半年针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9
作者 魏薇 王博首 瞿静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共4页
对2023年上半年针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上半年针织行业整体承压运行。得益于内需市场活力释放,产销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行业营业收入明显好于一季度,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今年以来行业利润同比持续收缩,到6月份情况开... 对2023年上半年针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上半年针织行业整体承压运行。得益于内需市场活力释放,产销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行业营业收入明显好于一季度,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今年以来行业利润同比持续收缩,到6月份情况开始有所好转,针织织物表现好于针织服装。同时,行业利润率和亏损面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运行质量仍待提高。外销延续收缩态势,形势仍较为严峻。1-6月我国针织产品对东盟、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持续下滑,对中亚、中东、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出口涨势明显。展望下半年,内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态势,需巩固势头稳中求进;外销方面需积极适应并灵活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在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中思考行业发展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行业 经济运行 上半年 数据分析 出口情况
下载PDF
基于光学工程应用的全国陆地主要地区云量概况初步分析
10
作者 吕炜煜 陈德鹏 +7 位作者 胡豪 李岩 刘李辉 张玉坤 姚飞 陈佩雷 卿泽旭 郭欣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45-457,共13页
从光学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全国云量情况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全国陆地主要地区云量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等三个方面云量历史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全国陆地主要地区总云量和低云量分布区域基本呈北少南多的情况;冷暖半年云量分... 从光学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全国云量情况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全国陆地主要地区云量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等三个方面云量历史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全国陆地主要地区总云量和低云量分布区域基本呈北少南多的情况;冷暖半年云量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别,暖半年云量高于冷半年的站点区域占全国较大面积;昼夜云量分布区别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白天低云低值区会有中高云存在。在云量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的分析基础上进而讨论了全国云量区域的分级情况,结果表明适合光学工程应用的1级区主要分在北方。结果有助于了解全国适于开展光学工程应用的区域,并可为进一步研究云量对光学工程应用产生的定量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云量级别 总云量 低云量 冷暖半年 昼夜变化
下载PDF
基于GNSS数据的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电离层变化特性分析
11
作者 白斌 李新 刘峰华 《经纬天地》 2023年第5期96-100,共5页
本文利用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区域电离层的TEC数据和太阳活动修正参数F10.7p数据,分析了中国区域电离层在24太阳活动周内的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区域TEC纬度变化特征显著;时间上,电离层年度异常、半年异常和季节异常非常明... 本文利用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区域电离层的TEC数据和太阳活动修正参数F10.7p数据,分析了中国区域电离层在24太阳活动周内的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区域TEC纬度变化特征显著;时间上,电离层年度异常、半年异常和季节异常非常明显;区域上,中国不同纬度区域电离层变化特性并不相同,中国低纬度区域电离层半年度异常明显,中高纬度区域的半年度异常现象跟太阳活动有关。在太阳活动高年,中国中高纬度区域半年异常显著;太阳活动低年则反之。本文基于太阳活动数据和TEC数据,对中国地区电离层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中国区域电离层的建模和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4太阳活动周 电离层 电离层异常
下载PDF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89
12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2 位作者 满志敏 方修琦 张丕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与统计学方法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其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分辨率为 10~ 30a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a的冷暖变化特征 ,并将其与自然证据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是 :自公元初起 ,中国东部的冬半年温度在波动中下降 ,至 490’s前后下降到最低点 ,降温率达 0 17℃ / 10 0a ,最冷时期的 30年平均值较 195 1—1980年均值低 1℃。此后气候转暖进入温暖期 ,在以温暖气候为主的 5 70’s— 1310’s中 ,温度在波动中略呈上升趋势 ,其间暖峰时期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高 0 3~ 0 6℃ ,最高达 0 9℃ ,暖峰之间冷谷的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5~ 0 7℃。 1310’s之后气候又迅速转冷 ,温度再次迅速下降 ,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波动 ,其间 4个冷谷的 30a温度平均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6~ 0 9℃ ,最低达 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冬半年温度 古气候 气候信息 冷暖记载
下载PDF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 被引量:146
13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4 位作者 方修琦 满志敏 张雪芹 张丕远 王维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3,共8页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年的冷暖变化阶段与变化幅度。结果发现 :在过去 2 0 0 0年中 ,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高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暖期有 4个 ,其中最暖的 3 0年出现在 1 2 3 0’s~ 1 2 5 0’s(较 1 95 1~ 1 980年高 0 .9℃ ) ;低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冷期有 3个 ,其中最冷的 3 0年出现在1 6 5 0’s~ 1 6 70’s(较 1 95 1~ 1 980年低 1 .1℃ )。在冷暖期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 ,冬半年温度一般都出现 1℃左右的升、降温 ;在冷暖期内 ,一些幅度较大的升、降温也与之相仿 ;在相邻的两个 3 0年中 ,温度变化幅度达 0 .5℃以上的有 1 9次之多。对比过去 2 0 0 0年中的冷暖交替变化还可以看出 :2 0世纪回暖时的升温幅度与过去 2 0 0 0年中的其他回暖过程所出现的幅度相似 ,特别是与 5世纪末至 6世纪的回暖极为相似 ;而在当前温暖阶段中 ,1 981~ 1 999年较 1 95 1~ 1 980年升高了 0 .5℃ ,不但使其接近过去 2 0 0 0年中的最暖 3 0年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冬半年温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强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4
14
作者 周顺武 王传辉 +1 位作者 吴萍 王美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1,共9页
根据青海和西藏48个气象台站近48 a(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别以日降水量超过5 mm和25 mm作为冬半年(11月~翌年3月)和夏半年(5~9月)强降水的临界值,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夏半年强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高... 根据青海和西藏48个气象台站近48 a(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别以日降水量超过5 mm和25 mm作为冬半年(11月~翌年3月)和夏半年(5~9月)强降水的临界值,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夏半年强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强降水日数与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型非常相似,夏半年均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冬半年则为由高原腹地向四周递减。(2)夏(冬)半年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8月中旬(11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3)夏(冬)半年强降水存在准6 a(5~6 a)的年际振荡以及准10~11 a(15 a)的年代际振荡。(4)强降水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较大,夏半年高原北(南)部强降水日数普遍以增加(减少)趋势为主,而冬半年除雅鲁藏布江流域呈减少趋势外,高原大多数地区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夏半年 冬半年 强降水日数 时空分布
下载PDF
1961—2012年中国冬半年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76
15
作者 宋连春 高荣 +1 位作者 李莹 王国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318,共6页
利用全国664站1961-2012年逐日霾观测资料、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中国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年霾日数分布呈明显东多西少特征,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霾日数在5~30 d,部分地区超过30d,西部地区基本在5d以... 利用全国664站1961-2012年逐日霾观测资料、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中国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年霾日数分布呈明显东多西少特征,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霾日数在5~30 d,部分地区超过30d,西部地区基本在5d以下.霾日数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12月是霾日数最多的月份,约占全年霾日数的2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霾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1.7 d/10a),霾日数显著增加时段主要在1960年代、1970年代和21世纪初,在197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发生了明显均值突变.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霾日数呈增加趋势,而东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霾日数呈减少趋势.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持续时间越长的霾过程比持续时间短的霾过程增加更为明显.不利的气候条件加剧了霾的出现.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在中东部地区基本以负相关为主,中东部冬半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4d/10a),表明降水日数的减少导致大气对污染物的沉降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霾日数与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静风日数则以正相关为主,冬半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减小,静风日数增加,表明风速减小导致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更易形成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半年 降水日数 风速
下载PDF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 被引量:26
16
作者 纪忠萍 温晶 +4 位作者 方一川 高晓容 谷德军 吴秀兰 李茵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6,共8页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在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冬半年发生连旱的频率远大于连涝的频率。广东冬半年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连续干旱年出现在Nio3.4区的海温为负、正异常年的频率分别为61.5%、38.5%。通过对冬半年异常连旱年Nio3.4区海温分别为正、负异常时的大气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可知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高压脊偏强,广东为一致的偏北风距平场控制,冷空气活跃,而亚洲大陆中低纬度西风带低压扰动不活跃,南支槽活动偏弱,是导致广东冬半年产生连续干旱的共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旱成因 EOF分析 冬半年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MJO不同活动中心位置对云南冬半年降水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牛法宝 杞明辉 +1 位作者 杨素雨 琚建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5-1153,共9页
通过对热带对流季节内振荡(MJO)的研究和业务实践应用表明,利用对MJO传播过程来研究延伸期(10~30d)天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可行的手段。然而,在明确了MJO的活动位置条件下如何依据大气环流条件来把握云南冬季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 通过对热带对流季节内振荡(MJO)的研究和业务实践应用表明,利用对MJO传播过程来研究延伸期(10~30d)天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可行的手段。然而,在明确了MJO的活动位置条件下如何依据大气环流条件来把握云南冬季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测,是预报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考虑云南冬半年在有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云南前提下,MJO活动位置(分为“干窗口”和“湿窗口”两种情况)及有无合适的水汽引导环流条件(分为“孟加拉湾一带90°E附近有南支槽系统”和“孟加拉湾至中南半岛西侧一带为反气旋环流”两种情况)主要有4种不同的配置类型,选取MJO影响下前3种不同配置类型的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期望能为云南冬半年延伸期天气预测过程中较好地把握过程降水及降水强度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表明:MJO活动中心进入孟加拉湾及西太平洋热带地区(本文称之为MJO“湿窗口”)以后将会充分激发这些地区的对流活动,MJO活动中心在孟加拉湾及西太平洋热带以外地区(本文称之为MJO“干窗口”)时不能充分激发云南上游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在有北方南下冷空气影响云南的背景情况下,MJO在“湿窗口”时,要使云南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必须还要有合适的环流条件(90°E附近南支槽前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引导热带地区的水汽进入云南;MJO在“干窗口”时,即便有合适的水汽输送与扰动环流条件,仍然不能造成云南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由于MJO在激发水汽方面的贡献非常明显,利用MJO的东传规律可以有效地进行云南冬半年降水的延伸期天气预测,并对中短期天气预报业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干湿窗口 云南 冬半年 降水过程
下载PDF
近50a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6
18
作者 赵雪雁 王亚茹 +1 位作者 张钦 雒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5-683,共9页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47个站点1963-2012年的5-9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在7月出现的频次最多,以持续1 d的单站暴雨为主;强降水量和频次在近50 a呈...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47个站点1963-2012年的5-9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在7月出现的频次最多,以持续1 d的单站暴雨为主;强降水量和频次在近50 a呈弱增长趋势,其存在准12 a的年代际震荡,且在1978年之后,强降水量同时存在大致准3 a的演变周期,在各自然分带强降水量和频次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夏半年强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阶梯性递减的分布特征;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强降水量呈反向特征,其中以柴达木地区相对强度为最大,藏东川西区为最少;各自然分带的强降水量和频次与夏半年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而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夏半年降水量表现出不同的正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夏半年 强降水事件 气候特征
下载PDF
长江、黄河大洪水前期地球系统演变的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汤懋苍 高晓清 +2 位作者 柳艳香 郭维栋 王钟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1-449,共9页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河共 1 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 ,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均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区则对应着江淮大水 ;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河共 1 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 ,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均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区则对应着江淮大水 ;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大水。引发大水的直接原因是本地区地热涡的强烈发展 ,它因刚好位于数组“同向等距地热涡族”的相交点上 ,受相干共振的结果。文中详细分析了 1 954和 1 982年两个个例。最后分析了“中印缅热点”的强热脉冲存在准半年韵律的事实。将它与大气对流边界层中的“大涡”自组织现象作了初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水 强地震 地球系统演变 长江 黄河 地热涡
下载PDF
中国北方夏半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8
20
作者 刘莉红 翟盘茂 郑祖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477,共4页
利用1951—2004年中国北方各气象台站夏半年逐日降水资料,建立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时间序列,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求出该序列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析原序列内在的多尺度振荡变化。用小波分析原序列的突变。结果表明,连续无降水日数的... 利用1951—2004年中国北方各气象台站夏半年逐日降水资料,建立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时间序列,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求出该序列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析原序列内在的多尺度振荡变化。用小波分析原序列的突变。结果表明,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变化主要是由IMF1、IMF2和IMF3这3个本征模态构成,3—4a、8—10a尺度的振荡对整个变化起主要作用。近50年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线性增加趋势;显著增加的年份在1960年和1994年前后,与干旱现象的发生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半年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 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变换 突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