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deposition, respiration, and excretion rates of an introduced clam Mercenaria mercenaria in ponds with implications for potential competition with the native clam Meretrix meretrix in Shuangtaizi estuary,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安国 袁秀堂 +4 位作者 侯文久 李晓东 赵凯 陈卫新 苏秀榕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67-476,共10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an introduced clam Mercenaria mercenaria on estuarine ecosystem,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niche competition with a native clam Meretrix meretrix. The biodeposi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an introduced clam Mercenaria mercenaria on estuarine ecosystem,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niche competition with a native clam Meretrix meretrix. The biodeposition, respiration, and excretion rates of 34. mercenaria were determined seasonally using a sediment trap and a closed respirator in field. The biodeposition rates ofM. mercenaria were 0.06-0.37 g/ (ind.·d), and the respiration rates were 0.31-14.66 mg/(ind.·d). The ammonia and phosphate excretion rates were 0.18-36.70 and 1.44-14.87 μg/(ind.·d), respectively. The hard clam M. mercenaria may discharge dry deposits up to 2.1 × 10^5 t, contribute 18.3 t ammonia and 9.0 t phosphate to culture ponds, and consume 7.9×10^3 t O2 from ponds annually. It suggested that the hard clam M. mercenaria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elagic-benthic coupling in pond ecosystem through biodeposition and excretion. A comparison of the key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introduced clam M. mercenaria and the native clam Meretrix meretrix suggested that M. mercenaria had a niche similar to that of Meretrix meretrix in Shuangtaizi estuary and might have a potential competition with Meretrix meretrix for habitat and food ifM. mercenaria species escaped from the culture pond or artificially released in estuarine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cenaria mercenaria meretrix meretrix species introduction native clam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potential competition Shuangtaizi estuary
下载PDF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洪喜 徐爱光 蔡志飞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7-63,共7页
文蛤的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和稚贝水泥池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用阴干与流水结合的方法刺激亲贝能获得理想俏产效果。(2)在水温28.0~29.1℃,比重1.0160—1.0187,pH值8.2-8.4条件下,用亚心形扁藻作文蛤D幼的开口饵料... 文蛤的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和稚贝水泥池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用阴干与流水结合的方法刺激亲贝能获得理想俏产效果。(2)在水温28.0~29.1℃,比重1.0160—1.0187,pH值8.2-8.4条件下,用亚心形扁藻作文蛤D幼的开口饵料和壳顶幼虫饵料,生长快(日增长高达24.5μm)、成活率高(72.3%)、浮游期短(仅5-6天)。(3)文蛤眼点功出水泥池无砂底附苗试验获得成功,且单位面积附苗量高达433.3万颗/m2。(4)室内水泥池铺砂培养文蛤稚贝,前期生长快,但当壳长达300μm后,稚贝分泌一种粘液,生长和成活受到影响。建议定期翻池洗苗,当壳长达500μm后尽早将苗移至池塘内砂滩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工厂化 人工育苗 人工催产 幼虫培育
下载PDF
文蛤(Meretrix Meretrix)凝集素(MML)的初步研究——Ⅰ.MML在文蛤体内的分布及纯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景东 高翔 苏拔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6-92,共7页
在文蛤(Meretrix Meretrix)体内具有血球凝集活性的凝集素(简称MML),经实验证实仅分布于文蛤外套腔液中。向外套腔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达40%时,可使99%的MML沉淀。用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依次对上述沉淀进行抽提,得到MML粗制品溶液,... 在文蛤(Meretrix Meretrix)体内具有血球凝集活性的凝集素(简称MML),经实验证实仅分布于文蛤外套腔液中。向外套腔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达40%时,可使99%的MML沉淀。用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依次对上述沉淀进行抽提,得到MML粗制品溶液,其比活比原始外套腔液提高了约9.95倍,总活力回收达48%。最后用自制的人血浆糖蛋白一Sepharose 4 B亲合层析柱可将上述MML粗制品的比活再提高400多倍。结果与原始外套腔液比较,MML终产品的比活总共提高了4313倍,总活力回收达44.8%,在电泳鉴定时显示出单一的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文蛤 沉淀 抽提 硫酸铵
下载PDF
文蛤(Meretrix Meretrix)凝集素(MML)的初步研究——Ⅱ.MML的分子组成及性质鉴定
4
作者 苏拔贤 高翔 赵景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66-74,共9页
文蛤凝集素(MML)经实验证明是一种唾液酸专一性结合的凝集素,MML的活力表现依赖于Ca^(2+)。MML对高于40℃以上的温度敏感,其活力在?pH5.0~8.5的范围内稳定。等电聚焦电泳测出MML的等电点是5.6.在12%胶浓度的SDS-PAGE上,用含或不含-S-S... 文蛤凝集素(MML)经实验证明是一种唾液酸专一性结合的凝集素,MML的活力表现依赖于Ca^(2+)。MML对高于40℃以上的温度敏感,其活力在?pH5.0~8.5的范围内稳定。等电聚焦电泳测出MML的等电点是5.6.在12%胶浓度的SDS-PAGE上,用含或不含-S-S-还原剂的样品处理液进行电泳,以及用4%~30%线性梯度胶浓度的PAGE分析,所得结果推测MML分子是由分子量为29000和30000道尔顿的2条肽链组成,肚链间经-S-S-共价联系形成约59000道尔顿的大亚基,再由约18个这种大亚基聚合成1060000道尔顿的MML大分子。氨基酸组成及共价结合糖含量测定表明,MML分子是一种含5%的糖类的糖蛋白。初步观察到MML对人体癌变淋巴母细胞株(Raji细胞)的生长有抑制或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凝集素 糖专一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文蛤病原菌(溶藻弧菌)的分离与性状及病文蛤组织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66
5
作者 郑国兴 李何 +3 位作者 黄宁宇 于业绍 杨季芳 吴友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95,共11页
近年来,江苏南部沿海在8~10月份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得到证实。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以极生单鞭毛运动,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黄色大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能游动。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精... 近年来,江苏南部沿海在8~10月份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得到证实。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以极生单鞭毛运动,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黄色大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能游动。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精氨酸—碱反应阴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阳性。在无盐蛋白胨水中不能生长,在10%NaCl 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在43℃下能正常繁殖。对弧菌抑制剂0/129(150μg)和新生霉素(5μg)敏感,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Sakazaki)。病文蛤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肠上皮及肝组织被细菌侵袭。病原菌在肠上皮细胞质中增生,形成上百个细菌的集群。上皮细胞核变形,被挤向一侧,线粒体内嵴模糊,部分上皮细胞微绒毛的结构被严重破坏,细菌周围的组织被腐蚀成空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弧菌病 溶藻弧菌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文蛤C1q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重组蛋白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隋立军 刘卫东 +3 位作者 李云峰 高祥刚 李宏俊 赫崇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1-328,共8页
利用构建的文蛤cDNA文库,克隆得到了文蛤C1q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213bp,5′UTR为316bp,3′UTR为372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在文蛤C1q(MmC1q)蛋白中,C1q结构域与软体动物、两栖类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C1q结构... 利用构建的文蛤cDNA文库,克隆得到了文蛤C1q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213bp,5′UTR为316bp,3′UTR为372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在文蛤C1q(MmC1q)蛋白中,C1q结构域与软体动物、两栖类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C1q结构域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MmC1q mRNA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脏中表达量最高。在细菌感染试验中,文蛤受鳗弧菌感染后,C1q相对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上升调节,注射2h,MmC1qmRNA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19倍。包含成熟肽的MmC1q cDNA片段被重组,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牛津杯法对MmC1q重组蛋白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但并未检测到明显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C1qcDNA克隆 荧光定量PCR 重组蛋白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文蛤抗癌多肽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康劲翮 冷波 +4 位作者 贺量 范成成 王勤 石艳 陈清西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从文蛤体中分离纯化得到了抗癌多肽,研究该多肽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抗癌多肽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地研究其抑制作用机理和抑制效应类型,结果表明:随着文蛤多肽加入量的... 从文蛤体中分离纯化得到了抗癌多肽,研究该多肽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抗癌多肽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地研究其抑制作用机理和抑制效应类型,结果表明:随着文蛤多肽加入量的增大,该酶活力呈指数下降,测得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112.9μg/cm3,该多肽对酶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可逆过程,抑制机理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对游离酶(E)的抑制常数(KI)和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77.03和697.44μg/cm3,说明文蛤抗癌多肽与游离酶的结合导致酶活力的丧失,明显的强于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效应,底物的存在对该酶被文蛤抗癌多肽抑制作用起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抗癌多肽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动力学
下载PDF
文蛤养殖环境底质硫化物和水体COD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范可章 孙国铭 +3 位作者 陈爱华 姚国兴 杨家新 许璞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以文蛤密度为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硫化物和COD的变化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文蛤密度梯度设置为:0粒/m2、50粒/m2、100粒/m2、200粒/m2、400粒/m2、800粒/m2,分别设定为:对照组、1组、2组、3组、4组、5组。结果表明:随... 以文蛤密度为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硫化物和COD的变化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文蛤密度梯度设置为:0粒/m2、50粒/m2、100粒/m2、200粒/m2、400粒/m2、800粒/m2,分别设定为:对照组、1组、2组、3组、4组、5组。结果表明:随文蛤密度加大,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产生幅度加大,溶解氧的消耗急剧增加,水质的恶化愈提前,这表明文蛤密度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变化的波动性亦随文蛤密度的加大而加大。各实验组中,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具显著正相关,硫化物量值变化与COD量值变化相匹配,并且硫化物高值与COD高值的出现基本吻合,并稍微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密度 硫化物 COD 相关性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冉福 曲宪成 +2 位作者 沈和定 陈宇昕 徐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水温20℃下,设置(0、0.1、0.5、1.0、2.0、4.0)×103/mL六个藻类浓度组,以静水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为1.0×103/mL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磷率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2.76&... 水温20℃下,设置(0、0.1、0.5、1.0、2.0、4.0)×103/mL六个藻类浓度组,以静水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为1.0×103/mL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磷率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2.76×10-3/h和0.339μmol/(g.h);其排氨率在藻浓度为0.5×103/mL时达到最大值5.71μmol/(g.h)。耗氧率与排氨率的比值(O/N)显示在较低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0.5×103/mL)时,文蛤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机体能量,较高藻浓度(≥1.0×103/mL)时则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文蛤 耗氧率 排氨率 排磷率
下载PDF
文蛤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祥刚 赫崇波 +4 位作者 李云峰 王健 朱丹 刘卫东 鲍相渤 《水产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8-11,共4页
金属硫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半胱氨酸含量丰富、易于被外界刺激诱导的金属结合蛋白。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ST)法,首次获得了文蛤金属硫蛋白(Mm-MT)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657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31bp,可以编码76个... 金属硫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半胱氨酸含量丰富、易于被外界刺激诱导的金属结合蛋白。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ST)法,首次获得了文蛤金属硫蛋白(Mm-MT)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657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31bp,可以编码76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中半胱氨酸含量丰富,达27.6%,含有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征序列。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序列具备金属硫蛋白的典型特征,是金属硫蛋白家族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金属硫蛋白基因 EST CDNA文库
下载PDF
滩涂围网养殖文蛤不同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远 李大成 +4 位作者 王志松 王军 薛克 张绍臣 李成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1-533,共3页
研究了滩涂围网养殖文蛤养殖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设135.88、249.4、372.38、493.74、617.47g/m^2 5个密度组,每组1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135.88g/m^2密度组与372.38g/m^2密度组差异显著,与493.74g/m^2和617.47g/... 研究了滩涂围网养殖文蛤养殖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设135.88、249.4、372.38、493.74、617.47g/m^2 5个密度组,每组1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135.88g/m^2密度组与372.38g/m^2密度组差异显著,与493.74g/m^2和617.47g/m^2密度组差异极显著。135.88g/m^2密度组增长最快,617.47g/m^2密度组增长较慢。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平均日增质量速度减慢,密度与日增质量的回归方程式为y=41.97e^-0.0015x。根据试验结果以及经济效益和管理等综合因素考虑,投放平均壳长为33.2mm,93.94粒/kg的文蛤,养殖密度宜控制在249.40~372.38g/m^2(2493.75~3723.75kg/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围网 文蛤 养殖密度 生长影响
下载PDF
3种壳色花纹文蛤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向飞 林志华 +1 位作者 董迎辉 姚韩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50-3857,共8页
本试验对红壳、黑斑、白壳3种壳色花纹文蛤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旨在分析和评价不同壳色花纹文蛤在营养价值上的差异。解剖取软体部,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文... 本试验对红壳、黑斑、白壳3种壳色花纹文蛤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旨在分析和评价不同壳色花纹文蛤在营养价值上的差异。解剖取软体部,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文蛤软体部鲜样中水分含量为81.15%-81.89%,粗蛋白质含量为9.23%-9.71%,粗脂肪含量为1.31%-1.91%,其上述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在3种文蛤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P〉0.10)。采用酸水解法,在3种文蛤软体部干样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总氨基酸( TAA)含量为42.95%-48.45%,鲜味氨基酸( DAA)含量为17.44%-20.88%,且DAA含量红壳文蛤有高于白壳文蛤的趋势( P〈0.10);3种文蛤软体部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在3种文蛤软体部干样中检测到22-23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含量为36.07%-39.55%,C20∶5( n-3)( EPA)含量为11.37%-12.87%, C22∶6(n-3)(DHA)含量为9.82%-12.44%,其中 EPA 含量红壳文蛤有高于白壳文蛤的趋势(P〈0.10),DHA含量红壳文蛤有高于白壳文蛤和黑斑文蛤的趋势(P〈0.10)。由此可见,本试验检测的3种文蛤营养价值均较高,其中以红壳文蛤最高,且其鲜味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软体部 脂肪酸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文蛤提取物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何雅军 吴谦 朱瑞斐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0-21,共2页
文蛤提取物及文蛤多糖对受环磷酰胺抑制的DH反应具有明显上调作用;而对受环磷酰胺所致过高的DH反应具有明显下调作用。提示文蛤提取物及文蛤多糖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蛤类 文蛤多糖 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室外水泥池培育文蛤苗种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雪良 张炯明 +1 位作者 方军 林志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文蛤苗种从平均壳长0.3mm培育至3~5mm,约50d,成活率超过50%,平均出苗5万粒/m^2。试验利用自然海水中的天然饵料,并采用生态控制等技术,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文蛤 苗种 精养池
下载PDF
江苏海域文蛤周年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可章 姚国兴 +2 位作者 陈爱华 杨家新 许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7-32,共6页
江苏文蛤(Meretrix meretrix)属于较为独立的地理种群。为提高江苏文蛤苗种生产能力,于2003年12月到2004年11月在江苏沿海海域的东凌、新港、吕四、大丰等采样点,定期取样,计算文蛤各采样时期的丰满度,并及时测量水温,对性腺进... 江苏文蛤(Meretrix meretrix)属于较为独立的地理种群。为提高江苏文蛤苗种生产能力,于2003年12月到2004年11月在江苏沿海海域的东凌、新港、吕四、大丰等采样点,定期取样,计算文蛤各采样时期的丰满度,并及时测量水温,对性腺进行直接和显微切片观察,以研究其性腺发育特点。观察表明,其发育可分为5个期:形成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及耗尽期。形成期在3-4月,水温10.5~16.5℃;生长期在4~5月.水温18-20.5℃;成熟期在5-6月,水温24-25℃;放散期在6-8月,水温24-32℃;耗尽期在9月以后,直到11月份,水温从24℃左右下降到10℃左右。水温在10℃以下时,文蛤的生长发育处于停滞状态,从11月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初。江苏文蛤性腺发育的时间比辽宁文蛤早1个月左右,比广西文蛤迟1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海域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性腺发育
下载PDF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远 袁成玉 +1 位作者 李桐良 张书臣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日生长、出苗量、育成成活率有一定影响。育成密度2 8万~19 6万枚/m2,日生长差异显著;密度在2 8万~11 2万枚/m2及11 2~19 6万枚/m2,日生长差异不显著。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育成密度增加,稚贝出苗量也在增...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日生长、出苗量、育成成活率有一定影响。育成密度2 8万~19 6万枚/m2,日生长差异显著;密度在2 8万~11 2万枚/m2及11 2~19 6万枚/m2,日生长差异不显著。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育成密度增加,稚贝出苗量也在增加,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为85 25%~77 18%;在相同密度条件下,试验前期明显比后期生长速度慢;不同密度组,生长速度前期和后期差异不明显。稚贝开始育成密度以不超过3 0万枚/m2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育成密度 生长 文蛤 稚贝 出苗量 育成成活率
下载PDF
文蛤稚贝室外越冬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远 袁成玉 +2 位作者 王志松 李桐良 张书臣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17,共2页
通过对文蛤稚贝室外网箱越冬技术研究 ,解决了文蛤育苗产业化生产中稚贝在北方地区越冬难度大越冬成活率低等技术问题 ,找出一条适合北方特点的有效越冬方法及途径。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盘山县双良育苗场 2个室外越冬池 ... 通过对文蛤稚贝室外网箱越冬技术研究 ,解决了文蛤育苗产业化生产中稚贝在北方地区越冬难度大越冬成活率低等技术问题 ,找出一条适合北方特点的有效越冬方法及途径。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盘山县双良育苗场 2个室外越冬池 ,放入 2 0个越冬网箱 ,稚贝 2 0亿枚 ,稚贝越冬密度 4 4万枚 /m2 ,平均壳长 10 0 0 μm ,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盐度 2 5 8~ 2 8 8,pH值 7 5~ 8 5 ,DO 7 0mg/L以上 ,用直径 5 0 8cm潜水泵在池内间断性循环水 ,自然水温条件下 ,越冬后稚贝共计 1 6 12亿枚 ,平均壳长 10 95 μm (最大 16 5 0 μm) ,成活率达 80 6 %。试验结果表明 ,其越冬方法在北方地区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稚贝 室外越冬 成活率 人工育苗 越冬方法 越冬网箱 越冬密度
下载PDF
文蛤稚贝虾池中间育成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远 袁成玉 +2 位作者 王志松 李桐良 张书臣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文蛤稚贝虾池中间育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稚贝经164d中间育成,贝苗平均壳长达6 51mm,最大个体25mm,成活率达60 18%。报道了文蛤稚贝中间育成的主要技术环节,尤其是稚贝虾池网箱育成技术;介绍了提高育成稚贝的生长速度、育成成... 对文蛤稚贝虾池中间育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稚贝经164d中间育成,贝苗平均壳长达6 51mm,最大个体25mm,成活率达60 18%。报道了文蛤稚贝中间育成的主要技术环节,尤其是稚贝虾池网箱育成技术;介绍了提高育成稚贝的生长速度、育成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稚贝在高温期间如何度夏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稚贝 虾池 中间育成
下载PDF
文蛤副溶血弧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阎冰 洪家明 +1 位作者 刘军义 陈振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近年来,广西沿海在5—6月份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从死亡文蛤中分离到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得到证实。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0.8-1.0×1.5-1.8μm),具偏端生单鞭毛。在TCBS琼脂平板上培养24h... 近年来,广西沿海在5—6月份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从死亡文蛤中分离到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得到证实。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0.8-1.0×1.5-1.8μm),具偏端生单鞭毛。在TCBS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后,形成蓝绿笠状菌落,菌落直径2-3mm,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精氨酸-碱反应阴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阳性,靛基质阳性。在温度10-42℃、pH值5-11、盐度0.5-81%的环境条件下都能生长。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经系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选择适当的养殖场地、做好蛤苗投放工作、掌握好放养密度、加强养成管理、加强环境监测预报是防治文蛤疾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副溶血弧菌病
下载PDF
文蛤外套腔中一种寄生桡足类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国兴 于业绍 +1 位作者 黄宁宇 李何 《东海海洋》 1995年第2期21-25,共5页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文蛤外套腔中的一种桡足类Ostrincolakoe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该桡足类是作者于1988和1989年秋季,在江苏南部沿海文蛤大批死亡原因调查时,在文蛤外套腔中发现的。寄生于贝类的桡足类...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文蛤外套腔中的一种桡足类Ostrincolakoe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该桡足类是作者于1988和1989年秋季,在江苏南部沿海文蛤大批死亡原因调查时,在文蛤外套腔中发现的。寄生于贝类的桡足类在我国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桡足类 文蛤 扫描电镜 外套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