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5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Theory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y Marx and Engels 被引量:1
1
作者 KongXiangli 《Ecological Economy》 2005年第2期19-22,共4页
Marx and Engles believed that man and nature develop harmoniously, when the activities of man constitute the content of nature, which is changed constantly because of the activities of man. Marx and Engles also pointe... Marx and Engles believed that man and nature develop harmoniously, when the activities of man constitute the content of nature, which is changed constantly because of the activities of man. Marx and Engles also pointed out the duarity of the conquest, change and influence exerted on nature by man. On one hand, it can improve people's riving conditions and make people free from the enslavement of the nature. On the other hand,it may also lead to excessively snatching and wrecking nature, then make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out of balance. They also, from the technical angle of ecology,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of man and n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y also believed that only when socialism or communism is realized, can the conciliation of mankind and nature be realized finally.Marx and Engle's theory of harmonious symbiosis of man and nature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directive significance for us to insist o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理论 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下载PD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e base fo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2
作者 Lin Qing Chen Hongzhao Wang Qing Lin Yi 《Ecological Economy》 2007年第3期226-233,共8页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base fo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eco-ruleand eco-economic rule. Human being should not violate the eco-rule. However, human being can make eco-systemsu...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base fo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eco-ruleand eco-economic rule. Human being should not violate the eco-rule. However, human being can make eco-systemsupply suit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speed through systematical innov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yand choic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satisfaction of unit resource can be increased; structure andfunction of eco-system can be perfected; supply capability of eco-system can be improved. To build the harmonioussociety, human should consider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from two sides.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utilization of two functions of resource supply and pollution purification to nature should not exceed its special supplycapability formed under its spec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tates, i.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second sideis human being should think over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distribu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in economic society, i.e.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ociety. The reasonable economic activity of human being is the key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和谐社会 生态经济规则
下载PDF
Protecting Our Common Homestead:A Comparative Study on Attitudes Towards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3
作者 陈莹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1X期395-397,共3页
In light of increasingly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is paper,through comparing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points out rebuilding a ha... In light of increasingly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is paper,through comparing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points out rebuild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common object of human being,and appeals to people to shake off man-centered thinking pattern,and to treat nature as our fri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onship man and nature protecting HARMONY
下载PDF
The Thought of the 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4
作者 田烨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期162-163,共2页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in Wal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登 中国 传统哲学 发展现状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Nature Reflected by the Conflict be tween Captain Ahab and Moby Dick
5
作者 李梦雨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2X期216-217,共2页
"Moby Dick"is an in-depth spiritual exploration about beliefs,religion,fate and nature with multi-layered meanings.This novel is based on a whale-hunting adventure,which turns out to be actually a vengeance-... "Moby Dick"is an in-depth spiritual exploration about beliefs,religion,fate and nature with multi-layered meanings.This novel is based on a whale-hunting adventure,which turns out to be actually a vengeance-seeking voyage.The plot is very simple,yet the meaning behind it is far from simple.Applying symbolism,Melville depicts a hosti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nature,which is spotlighted by the conflict between Captain Ahab and Moby Dick.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nature as presented in the novel,the symbolic meaning that Melville intends to convey and his attitude towards the id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TAIN Ahab Moby DICK SYMBOLISM CONFLICT man and
下载PDF
LET MAN DEVELOP IN HARMONY WITH NATURE
6
作者 Liu Anguo and Lu Yazhou(Bureau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Nature & Society, the CAS)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evolution in which humankind learns to understand, make use of, renovate and adapt itself to nature. Invariably,the C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evolution in which humankind learns to understand, make use of, renovate and adapt itself to nature. Invariably,the C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protection and upgrade of the ecosystem for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humankind and nature,and considers i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the overall S&T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As a result of painstaking efforts by generations of CAS professional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contingent h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 LET man DEVELOP IN HARMONY WITH nature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7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8
作者 王桂艳 王纯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受“利益至上”发展理念影响,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制度基础的西方现代化对内剥削、对外殖民扩张,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激化了生态矛盾。不同于服务少数精英阶层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冲破西方现代化藩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 受“利益至上”发展理念影响,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制度基础的西方现代化对内剥削、对外殖民扩张,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激化了生态矛盾。不同于服务少数精英阶层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冲破西方现代化藩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指引,以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生态建设为实践,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空间智慧探论
9
作者 龚天平 胡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并不能表明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就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就隐藏着丰富的个体道德空间智慧:一是“养浩然之气”和“慎独”学说蕴含的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养浩然之气意味着个体恰当安置身心于身心关系场域,慎独意味着个体自我内求道德并以合德方式谨慎把握身心关系,因此它们都是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建构;二是“仁”“礼”统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他人、社会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仁指爱人利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形成相互仁爱的人际关系,礼乃仁之具体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以及人们循礼而为所形成的礼和秩序,仁爱关系、礼和秩序都是个体人际维度的道德空间架构;三是“天人合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其中天即自然界,人是作为主体的存在,天人合一意味着天人合德,而天人合德即意味着人以道德规范来协调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共生、共处,从而展现出人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意蕴。这些道德空间思想智慧对于人们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平衡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调节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 道德空间 身心关系 人际关系 天人关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及其启示
10
作者 董慧 汪筠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理论根基,从“和合共生”的中华智慧中汲取营养,立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实践,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明确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理论根基,从“和合共生”的中华智慧中汲取营养,立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实践,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明确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强调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以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担当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指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实践方向。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其重要启示在于: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全球气候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秩序迈向公正合理;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模式探索——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11
作者 陈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从学术史上考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早有传统A模式和布朗B模式之说,前者注重从“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浅绿”思...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从学术史上考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早有传统A模式和布朗B模式之说,前者注重从“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浅绿”思潮的表征;后者注重从“环境”的角度看经济,是一种“深绿”思潮的表征。但无论是“浅绿”A模式还是“深绿”B模式,它们最终都走向了极端,无益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然而,一种超越于A模式和B模式的升级版C模式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性,它是一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而凝练出的“一体三面四驱动”模式。“一体”即广义上的绿色发展,“三面”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而“四驱动”则主要指作为生态现代化推动、生态致富路开辟、生态经济带贯通和生态试验区引领的驱动路径。该模式各维度是相互联系和交叉渗透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模式 B模式 C模式及其升级
下载PDF
引领新时代水土保持之科技前瞻
12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减量降级目标与评价,实行水土保持率不同阈值的区域水土保持分类指导,构建水土保持功能分析指标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型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智慧管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与智能预警,建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标准,探索视频监控与跟踪管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支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智慧指导与智能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碳汇研究与市场交易,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体系,深化水土流失测报与动态监测等基础研究。以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新探索,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 引领
下载PDF
以“六个必须坚持”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13
作者 周鑫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好、运用好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好、运用好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既是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明晰其要义和核心要求,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必须坚持”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广义道德论:当代科技道德的重塑
14
作者 陈万球 付圣莹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198,共12页
当代科技既超现实又反现实,在建构世界的同时又对真实世界实现了“降维打击”。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需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当代性。所谓当代科技发展之“发展”有双关深意:既生成了新兴技术... 当代科技既超现实又反现实,在建构世界的同时又对真实世界实现了“降维打击”。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需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当代性。所谓当代科技发展之“发展”有双关深意:既生成了新兴技术的道德问题本身,又生成了可解方案——广义道德论。新技术的溢出突破道德解释的理论极限,需要创设一种能够将“包容性”和“适应性”统合起来的新伦理解释框架。新的伦理解释框架是递归的科技道德问题与道德设计创造性的变量函数值,亦是当代科技发展中新的人与技术关系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的当代性 道德解释池 技术溢出 广义道德论 人与技术关系的方程式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审视
15
作者 陈芬 李卓群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是使工业文明生态化;其价值立场应当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基本准则;其价值追求是实现生态正义,防范因资本逻辑所导致的少数个人或集团因追求私利而给整个人类带来生存...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是使工业文明生态化;其价值立场应当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基本准则;其价值追求是实现生态正义,防范因资本逻辑所导致的少数个人或集团因追求私利而给整个人类带来生存环境危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价值取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一项基于多维度的历时性考察
16
作者 马元喜 方盛举 《学术探索》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历经传统、统筹与创新三个阶段,构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图景。其中,关于自然价值观的更迭,从生产质料转变为保障条件,再到新型财富,其价值得以不断扩容与彰显。同时,随着自然价值观...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历经传统、统筹与创新三个阶段,构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图景。其中,关于自然价值观的更迭,从生产质料转变为保障条件,再到新型财富,其价值得以不断扩容与彰显。同时,随着自然价值观的变化,人与自然关系也从传统阶段的相对分离,转变为统筹阶段的共在共存,再向创新阶段的共生共荣关系抵近。在这一关系变迁中,从发展优先为起点,到发展与保护统筹兼顾,最终演变为生态优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纵观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历程,绿色型发展作为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路径保障,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创造性解构,进而为通往人类现代化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自然价值观 人与自然 发展与保护 绿色型发展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成逻辑、政治保证与践行路径
17
作者 王成 张建航 赵素燕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宝贵理论成果,其内蕴于党的奋斗历程,在实践探索中持续升华,具有文化逻辑、理论逻辑、精神逻辑和实践逻辑四重深刻的生成逻辑。传统文化的深邃智慧涵养理念源泉,一脉相承的理论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宝贵理论成果,其内蕴于党的奋斗历程,在实践探索中持续升华,具有文化逻辑、理论逻辑、精神逻辑和实践逻辑四重深刻的生成逻辑。传统文化的深邃智慧涵养理念源泉,一脉相承的理论创新深化理念内核,奋斗实践的伟大精神彰显理念力量,绿水青山的生态图景确证理念真谛。直面生态环境问题、制度系统难题与生态领域廉政风险,中国共产党善于实事求是、谋于制度构建、勇于刀刃向内,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落地生根提供了政治保证。新发展阶段践行这一理念,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系统理解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协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生成逻辑 政治保证 践行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及其推进路向
18
作者 王茹俊 王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形态,在生态维度上,表现为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样态,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人民创造美好环境福祉、基于中国生态国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维生态意涵。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人类最质朴的生态价值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形态,在生态维度上,表现为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样态,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人民创造美好环境福祉、基于中国生态国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维生态意涵。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人类最质朴的生态价值需要,创造了人类生态文明新样态,对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和世界各国共同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社会-自然”的本质关系,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起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向度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论阐述中医“通”的思想
19
作者 杨小静 闫雨蒙 +1 位作者 李博 王义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28,共5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容易外感。从中医学角度分别阐述肠腑、脉络及腠理的生理功能、不“通”的病因病机、和不“通”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治法治则。中医“治未病”强调天人合一,目前“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其关键均需要保持人体“通”的状态,期待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在日常中为因各种因素导致机体产生“不通”状态预防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 不通则痛 天人合一 肠腑不通 脉络不通 腠理不通
下载PDF
从冲突走向融合: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种形态
20
作者 张志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由冲突对抗逐步走向协调和解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出现了四种对应的形态,即远古时期听命于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农业时期依存于自然的“天地与我并生”,工业化时期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信息化时期尊重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天人合一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