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approach towards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central villages in the Abbasiya District of Iraq using GIS techniques
1
作者 Ahmed Hussein ALLAWI Haider Mohammed Jawad AL-JAZAERI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1期28-43,共16页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usuall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stimulate rural development by proposing qualified villages as central villag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usuall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stimulate rural development by proposing qualified villages as central villages that can provide basic urban services for their residents and residents of neighboring villages. This approach can contribute to overcoming the various problems that rural areas faced at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levels. It seeks to achieve spatial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areas, representing a new approach by integrating urban development methods to revitalize rural villages. The study analyzed 15 villages belonging to Abbasiya District of AL Kufa City in the Najaf Governorate of Iraq. Based on the GIS techniques and the analysis of urban service indicators(village population, percentage of urban building materials used in villages,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health centers,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main roads, nature of economic activity,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s, number of communication towers, and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urban administrative center), this study proposed that Abu Gharb and Albu Ghraib can served as central villages in Abbasiya District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new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to achieve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rov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rural area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institutions to use urban service indicators, achieving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ing relevant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Abbasiya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villages Spatial reorganization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urban service Abbasiya district Iraq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OF SETTLEMENT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廖荣华 陈湘满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8年第1期68-74,共0页
THEEVOLUTIONOFSETTLEMENTLOCATIONANDDISTRIBUTIONINURBANRURALINTEGRATIONLiaoRonghua(廖荣华)ChenXiangman(陈湘满)Depa... THEEVOLUTIONOFSETTLEMENTLOCATIONANDDISTRIBUTIONINURBANRURALINTEGRATIONLiaoRonghua(廖荣华)ChenXiangman(陈湘满)DepartmentofGe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SETTLEMENT LOCATION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function district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被引量:2
3
作者 ZHANG J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7期39-42,共4页
On the basis of offering a definition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NR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s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and argu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NRCs is able to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 On the basis of offering a definition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NR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s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and argu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NRCs is able to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bilit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Meanwhile the incomes of the rural residents can be boosted, which denotes the realiz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where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re shared by each citizen. More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NRCs facilitates the economization of land use and thus improves the overall living standard of the residents, while helping to cut the administrative cost and promote democracy at the primary level.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various problems arising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RCS in China: blindly following sui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odes of the urban communities; lack of funds, which leads to the absence of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s of NRCs; vague positioning and the ensuing shortage of impetus for continued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paper rai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irst, based on reality, make overall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arrangement; seco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 dominant role while respecting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the rural residents and introducing the market mechanism; third, increa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and 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fourth, broaden fund-raising channels while complet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New rural Communitie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hina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use conversion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during 1996-2005 被引量:95
4
作者 LIU Yansui WANG Lijuan LONG Hualo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74-282,共9页
Based on the acquaintance of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vestigations on the spo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olistic situation, dominant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arable lan... Based on the acquaintance of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vestigations on the spo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olistic situation, dominant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arable land loss and land for construction occup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 of China over the last decade,with the aid of GIS technology.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the arable land had been continuously decreasing from 1996 to 2005,with a loss of 1,708,700 hm^2 and an average decrement of 170,900 hm^2 per year;(2)land for construction increased 1,373,700 hm^2 ,with an average increment of 153,200 hm^2 per year;(3)total area of encroachment on arable land for construction between 1996 and 2005 was 1,053,100 hm^2 ,accounting for 34.03%of the arable land loss in the same period,the percentages of which used for industrial land(INL),transportation land(TRL),rural construction land(RUL)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TOL)are 45.03%,15.8%,15.47%and 11.5%,respectively;and(4)the fluctuation of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encroachment on arable land in the area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nation's macroscopic land-use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y.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promoted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s,rural urbanization and expans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and therefore were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s of land-use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rural urbanizati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rable land loss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发展——从乡土中国向和美中国之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平 龙昊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党的二十大将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实践总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炼出五个重要特征,并将其提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高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说到底就是推动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转型。乡土文化中的“... 党的二十大将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实践总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炼出五个重要特征,并将其提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高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说到底就是推动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转型。乡土文化中的“和谐共生”思想,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存智慧的体现,当代的科技革新和数字技术,也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活力。本文回顾中国城乡关系的变迁历程,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的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为例,探讨从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的和美中国之变,尝试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弥合之处,总结当今中国社会及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土中国 城乡融合 和美中国
下载PDF
网络视角下农业总部驱动的乡村振兴规划研究——以浙江黄岩地区为例
6
作者 王丽瑶 黄璜 杨贵庆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研究立足我国较发达地区城乡要素双向对流的新时代背景,基于关联网络视角探讨了农业总部新型业态驱动下乡村“社会—空间”演变的新特征、趋势。具体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为例,在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基础上创新了“社会—空间”网络分... 研究立足我国较发达地区城乡要素双向对流的新时代背景,基于关联网络视角探讨了农业总部新型业态驱动下乡村“社会—空间”演变的新特征、趋势。具体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为例,在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基础上创新了“社会—空间”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当地西甜瓜农业总部作用下的跨区域城乡要素关联网络并剖析其对本地乡村空间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黄岩西甜瓜产业网络呈现内生驱动、外向输出的研发管理型总部特征;在本地形成生产种植网络服务中心,并通过要素回流作用影响本地城镇房地产和乡村商贸空间发展。此外,本文通过跨区域网络解析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在地视角”的乡村“社会—空间”研究方法,对新时代城乡融合语境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建设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具有积极指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农业总部 要素—网络 浙江黄岩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来自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证据
7
作者 谢尚 赵鹏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5,共15页
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政府推行实施公共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公共数据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的积极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收入增长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促进效应相... 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政府推行实施公共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公共数据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的积极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收入增长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促进效应相对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通过促进贸易货物要素流通,加快居民就业结构转换促进城乡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对中西部城乡收入增长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数据开放对南北地区的城乡收入增长率虽然都具有显著提升效果,但仅仅改善了南方地区的城乡收入协调增长水平。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公共数据开放的巨大经济价值,提高公共数据资源使用的便捷、高效和合法性,让数字经济红利惠及民众;深度挖掘公共数据开放为我国中西部开发带来的数字机遇和数字红利,以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转型,激活创业细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准确把握公共数据开放对南北地区的效果差异,推动公共数据多样化供给;积极释放公共数据的社会福利价值,借此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与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城乡居民收入 收入增长 城乡协调发展
下载PDF
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
8
作者 姚小薇 钟智宇 +3 位作者 陈美球 李鸣 柴季 王占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8,共10页
研究目的: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方法: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并运用“三步法”检验人—地—业三要素互馈互补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宅基地制度改革... 研究目的: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方法: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并运用“三步法”检验人—地—业三要素互馈互补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宅基地制度改革显著提升了余江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但提升幅度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余江区“宅改”通过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要素流动和重组推动城乡融合水平提升,但各要素组合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能够促进城乡人—地—业要素的协同联动;未来应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促使政策边际效应拐点后移;协同推进多项改革措施,发挥政策的“乘数效应”,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城乡融合 合成控制法 余江区
下载PDF
资源导向下城市边缘乡村集群化规划方法研究——以杭州富阳五村为例
9
作者 马锡栋 李严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地区作为城乡要素渗透频繁的过渡地带,已成为社会经济最为活跃但发展问题较突出的重点区域。而在常规单村独建规划模式下,该地区乡村多暴露出资源利用低效、产业模式趋同、环境建设无序、治理效益不佳等切实问...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地区作为城乡要素渗透频繁的过渡地带,已成为社会经济最为活跃但发展问题较突出的重点区域。而在常规单村独建规划模式下,该地区乡村多暴露出资源利用低效、产业模式趋同、环境建设无序、治理效益不佳等切实问题,阻碍了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为此,文章针对当前发展瓶颈,以资源这一核心线索为导向,提出了一套针对城市边缘乡村的集群化规划方法。基于集群本底资源的系统解读,挖掘整合价值资源,从产业经济、功能定位、空间建设及基层治理4个层面,构建联动发展、错位互补、系统导控、协商共治的关键路径,以此助推乡村集群的资源有效利用与社会经济振兴。最后,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5个村庄的集群化规划实践为例,探讨该方法的实施路径与效应机制,以期为同类地区乡村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参考与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地区 乡村集群化 资源导向 规划方法 杭州市富阳区
下载PDF
都市圈新城区乡村医疗服务中心地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新城区为例
10
作者 蒋亮 陈洁 +1 位作者 罗静 田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2-301,共10页
医疗服务是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武汉市6个新城区乡村医疗服务中心地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新城区乡村医疗服务中心地呈现网络结构,多中心层级化共存。医疗服务网络密度整... 医疗服务是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武汉市6个新城区乡村医疗服务中心地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新城区乡村医疗服务中心地呈现网络结构,多中心层级化共存。医疗服务网络密度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总体关联度偏低,且大部分联系限于各区内部,整体节点聚集度较低。医疗服务中心地的网络非均衡性明显,形成了不同尺度的空间嵌套格局。(2)医疗服务中心地可分为6个子群,并呈现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6个子群的空间关联网络由北向南形成层次分明的板块,而且呈现出小团体现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子群的划分表现出鲜明的邻近指向特征,地理邻近关系对医疗服务中心地关联强度的影响比较明显。(3)空间邻近性、农业产值、第二产业企业注册资本、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道路密度和交通可达性对新城区乡村医疗服务中心地空间关联网络强度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而第三产业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疗服务中心地 中心地理论 网络结构 影响因素 武汉市新城区
下载PDF
新时期城乡转型地区发展战略探研——以新塘街道为例
11
作者 吴斯钰 杨建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50-52,共3页
在城市化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发展转变的阶段,城乡转型地区面临着新背景、新特点。文章探索了新时期城乡转型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思路和基本框架,以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为例,对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研究,借助SWOT分析法和情景分析... 在城市化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发展转变的阶段,城乡转型地区面临着新背景、新特点。文章探索了新时期城乡转型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思路和基本框架,以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为例,对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研究,借助SWOT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提出“城乡融合新型城区”的目标定位及相应的功能,并从产业转型、空间转型和人口转型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为城乡转型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城乡转型地区 发展战略 城乡融合 新塘街道
下载PDF
和而不同:城乡融合视角下广州近郊乡村特色发展策略
12
作者 卢丹梅 曾怡瑞 +1 位作者 袁楚枫 赵建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5,共8页
城市近郊乡村作为城乡之间交流沟通的“桥头堡”,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内在基础和外部驱动力,是探索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地区。总结城乡融合初级阶段近郊乡村在生产、生活、景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读新时期大城市近... 城市近郊乡村作为城乡之间交流沟通的“桥头堡”,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内在基础和外部驱动力,是探索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地区。总结城乡融合初级阶段近郊乡村在生产、生活、景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读新时期大城市近郊乡村发展的新特征与新趋势,提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高级阶段的发展目标,以及生产方式、生活形态、景观风貌、建设模式等方面的近郊乡村特色发展策略。以广州为例,探索新时期近郊乡村特色化发展的方法体系,推动城乡融合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特色化发展 和而不同 近郊乡村 广州
下载PDF
广州市东风村城乡融合发展的双轮驱动路径
13
作者 窦飞宇 骆建云 +2 位作者 钟琳 何嘉盈 杨晓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1,共8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背景,分别阐述城市更新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侧重优势,创新性地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双轮驱动路径的必要性。该路径可细分为“城市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背景,分别阐述城市更新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侧重优势,创新性地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双轮驱动路径的必要性。该路径可细分为“城市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模式,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设施配套、资源活化”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特色产业”两个子模式。并且,以广州市从化区东风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更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广州市从化区东风村
下载PDF
大都市近郊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框架--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14
作者 刘欣 刘文豪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在国家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与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都市近郊地区成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的前沿阵地。以成都市郫都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针对其面临的现状生活服务设施难以匹配人群多元化的需求、生产空间难以... 在国家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与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都市近郊地区成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的前沿阵地。以成都市郫都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针对其面临的现状生活服务设施难以匹配人群多元化的需求、生产空间难以支撑新业态转型发展、土地破碎难以满足高品质环境需求等问题,提出规划应对策略:完善城乡居住网络、服务体系,促进生活融合;健全产业生态、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促进生产融合;构建城乡公园体系、整合空间管控,促进生态融合;完善规划传导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保障规划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近郊地区 城乡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 成都市郫都区
下载PDF
乡土文化促进城乡融合的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
15
作者 谢敏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党的二十大强调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抓手。处理好城乡文化关系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先决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在“城市中心主义”现代化的影响下,乡土文化逐渐空心化、边缘化,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严重阻碍城... 党的二十大强调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抓手。处理好城乡文化关系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先决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在“城市中心主义”现代化的影响下,乡土文化逐渐空心化、边缘化,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严重阻碍城乡融合进程。基于此,从乡土文化推进城乡融合、弥合城乡文化认同、凝聚乡村建设动力、赋能乡村产业四个方面论述了乡土文化促进城乡融合的机制,并从党建引领、关注乡愁、凝神聚力、文化赋能四个视角提出有高度、有温度、有力量、有力度的城乡融合的具体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关系 乡土文化 乡愁 和谐
下载PDF
城乡互动视角下的长三角地区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探索——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16
作者 曹子威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村庄布局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和指导村庄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本文在梳理总结以往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城乡互动发展趋势的认识,建立了一个基于空间、生态、产业与文化... 村庄布局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和指导村庄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本文在梳理总结以往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城乡互动发展趋势的认识,建立了一个基于空间、生态、产业与文化4个维度的城乡互动分析框架。进一步地,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探索城乡互动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村庄布局规划 长三角地区 苏州市吴江区
下载PDF
2019—2023年惠州市惠阳区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
17
作者 张学山 徐伟兵 +2 位作者 杨维占 周献峰 刘碧桃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0期73-75,79,共4页
目的:分析惠州市惠阳区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的问题,并对水质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改善建议,为加强惠州市惠阳区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照GB/T 5750.1—2006到GB/T 5750.13—2006及GB/T 5750.1—2023到GB/T 5750.1... 目的:分析惠州市惠阳区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的问题,并对水质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改善建议,为加强惠州市惠阳区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照GB/T 5750.1—2006到GB/T 5750.13—2006及GB/T 5750.1—2023到GB/T 5750.13—2023进行水样检测,结果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进行卫生评价。结果:2019—2023年惠阳区城乡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总体合格率为90.09%,枯水期合格率为91.75%,丰水期合格率为88.61%,枯水期比丰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不同类型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3,P>0.05)。城区的水质合格率比乡镇高。水质合格率最低项目为肉眼可见物(98.41%),其次为浑浊度(98.68%)。结论:惠州市惠阳区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相对较高,但仍有不合格项目指标,需加大监督及检测力度,重点加强乡镇饮水管理,提高乡镇的水质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城乡饮用水 惠阳区
下载PDF
“要素—空间—功能”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基于成都郫都区东林片区的分析
18
作者 应寿英 郭耀辉 +3 位作者 杜兴端 母陈 谢蕾 王天一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大都市近郊区地处城乡交错地带,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沿阵地,破解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面临的现实难题,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理论,从“要素—空间—功能”视角分析,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在要素融合、空间... 大都市近郊区地处城乡交错地带,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沿阵地,破解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面临的现实难题,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理论,从“要素—空间—功能”视角分析,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在要素融合、空间融合、功能融合等方面皆面临困境。成都市郫都区东林片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构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格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建设城乡产业融合示范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耦合联动等措施,对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推进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应以完善土地市场为切入点,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以加强顶层规划为前提,重构城乡融合空间体系,以完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为核心,增添城乡融合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大都市近郊区 要素—空间—功能 成都市郫都区
下载PDF
“学区制”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研究——以AY县为例
19
作者 向钟飞 王强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自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来,2011年我国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强调... 自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来,2011年我国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强调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目标、措施和要求。结合国际国内经验,本课题通过对“学区制”的研究,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制” 城乡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唐健雄 李奥莎 刘雨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典型模式,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张家界武陵源区为例,紧扣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研... 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典型模式,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张家界武陵源区为例,紧扣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精准分析旅游城镇化作用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效应;武陵源区目前的自然发展模式虽能创造较好的经济增长效应,但会造成结构性失业、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5种仿真模式中,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路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佳模式;旅游政策影响因子在不同仿真模式中均成为重要的政策因子,印证了武陵源区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实现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最佳驱动必须从经济增长、社会文化与生态优化三个层面联合发力,以系统化的协同发展路径促进乡村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乡村振兴 影响效应 系统动力学 武陵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