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笔法模型的国画一笔多色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学雄 李牧 +1 位作者 章文 王脘卿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2,共5页
为了完善"一笔多色"国画技法效果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基于笔法的多色效果仿真。通过建立笔锋模型,改变子笔道的粗细(中锋)或将多个子笔道偏移一定位置(侧锋)进行叠加,避免了逐点计算笔道中的颜色的复杂过程,提高了运算速度。... 为了完善"一笔多色"国画技法效果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基于笔法的多色效果仿真。通过建立笔锋模型,改变子笔道的粗细(中锋)或将多个子笔道偏移一定位置(侧锋)进行叠加,避免了逐点计算笔道中的颜色的复杂过程,提高了运算速度。中锋、侧锋是根据笔杆与纸面的夹角进行判断的,计算机智能笔法就是通过中锋和侧锋的转换来实现的,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笔法的一笔多色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艺术 国画模拟 一笔多色 笔道叠加 笔法模型
下载PDF
管窥倪云林笔法
2
作者 杨一笔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倪云林在绘画用笔方面主张"逸笔草草"和"用笔遒劲",本文试图从枯、松、简、淡等几方面来总结和阐述倪云林绘画的笔法特征。另外,笔者还认为,当今画坛尤其是文人画领域,倪云林的笔法成就依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依然... 倪云林在绘画用笔方面主张"逸笔草草"和"用笔遒劲",本文试图从枯、松、简、淡等几方面来总结和阐述倪云林绘画的笔法特征。另外,笔者还认为,当今画坛尤其是文人画领域,倪云林的笔法成就依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依然值得当下文人画家的借鉴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云林 笔法 画法
下载PDF
论魏晋士族、玄学与“六法论”的提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雨桓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谢赫所提出的“六法论”,尤其是其中的“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这两点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意趣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画审美标准的基础,而“六法论”的产生并不是谢赫个人天才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其历史... 谢赫所提出的“六法论”,尤其是其中的“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这两点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意趣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画审美标准的基础,而“六法论”的产生并不是谢赫个人天才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其历史必然性,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艺思潮的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士族 玄学 六法论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下载PDF
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卷真伪与创作年代考——兼及图式在其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中旭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127,154,共19页
目前学界关于《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卷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作品真伪及创作年代上。作者通过与多个版本的“唐土六祖图”进行对比,指出该图图式受到了完成于正统五年的《永乐北藏》本的直接影响。综合卷中山石的钉头状画法、人物衣纹的... 目前学界关于《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卷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作品真伪及创作年代上。作者通过与多个版本的“唐土六祖图”进行对比,指出该图图式受到了完成于正统五年的《永乐北藏》本的直接影响。综合卷中山石的钉头状画法、人物衣纹的钉头鼠尾描及署款书风等,作者推断其创作年代应在明正统后期至景泰年间,是戴进中后期画风趋于成熟且初创钉头鼠尾描时的代表作。图式在鉴定该图真伪及判断其创作年代上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北藏》 传法正宗 钉头画法 图式
原文传递
笔墨多神韵意境更飘逸--论郑浩千中国画的笔墨运用与意境创构
5
作者 於贤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3-197,共5页
郑浩千先生被很多人推崇为马来西亚中国画岭南画派大师,他创作的中国画具有岭南画派深厚的人文底蕴,体现出十分自觉的创新追求,无论是对于北宋范宽首创的"雨点皴"的继承与运用、对于线条的表现力的高度重视,还是在用墨方面在... 郑浩千先生被很多人推崇为马来西亚中国画岭南画派大师,他创作的中国画具有岭南画派深厚的人文底蕴,体现出十分自觉的创新追求,无论是对于北宋范宽首创的"雨点皴"的继承与运用、对于线条的表现力的高度重视,还是在用墨方面在艰苦探索中造就的深厚功力,尤其是在艺术意境营构中的精心创意,都达到了十分精湛的美学造诣,为中国绘画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发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浩千 中国画 笔墨运营 意境营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