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Understanding of Form and Content i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
王茹
|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
2001 |
1
|
|
2
|
翻译中内容、形式对等问题初探——以文学作品翻译为例 |
常晖
石春燕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3
|
再论形似与神似 |
江枫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4
|
|
4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奈达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的相通性 |
蒋天平
唐美莲
|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8
|
|
5
|
哲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研究 |
彭治民
|
《唐都学刊》
|
2007 |
3
|
|
6
|
“形式与内容的血缘关系”——赵萝蕤诗歌翻译思想与实践探索 |
崔学新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2
|
|
7
|
论翻译神似的可测量度 |
罗左毅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8
|
浅析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
周勇祥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4
|
|
9
|
杜拉斯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综述 |
郑宗荣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0
|
图式理论在诗词翻译中的应用 |
魏薇
刘明东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12 |
4
|
|
11
|
“义”与“法”:林译小说序跋之现代性解读 |
程华平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12
|
谈译文的形式与内容——比较张培基和张梦井翻译的朱自清散文《匆匆》 |
辛春晖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5 |
7
|
|
13
|
文学翻译的诗学象似性研究 |
胡海峰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0 |
1
|
|
14
|
“信达雅”标准下《谈读书》两种译本的解读 |
张树娟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15
|
翻译:形式与内容的辨证统一 |
余锋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6
|
中西翻译理论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 |
谢志辉
刘庆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7
|
英汉语文形式互译策略——以“特殊反复”的翻译为例 |
邓伟英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8
|
浅谈如何处理英语习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 |
樊晓光
亚玫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2 |
0 |
|
19
|
翻译与语言学习 |
秦建华
高健
|
《运城学院学报》
|
2012 |
0 |
|
20
|
翻译中的“得意忘象” |
李桂荣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0 |
|